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若干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性
1
作者 叶舜华 张素华 祁萍萍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1-33,共3页
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_(79)),进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位点(HGPRT Locus)试验,检测了上海市若干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性。结果发现,污染物量与诱变性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所有样品经代谢活化后(加S_9),其诱变性均有增高的... 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_(79)),进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位点(HGPRT Locus)试验,检测了上海市若干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性。结果发现,污染物量与诱变性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所有样品经代谢活化后(加S_9),其诱变性均有增高的趋势。卷烟焦油、油烟冷凝物的T/C值均>3,而不加S_9的黄浦江水和自来水样,则对V_(79)细胞可能具有间接的诱变作用(T/C值<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79细胞 卷烟焦油 油烟冷凝物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红兵 宋伟民 朱惠刚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96-199,共4页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应用ELISA方法对淀山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夏、秋季水中毒素出现高峰,最高值达55.4ng/ml,说明淀山湖藻类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pH值等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该水系营养水平和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微囊藻毒素 富营养化 水污染 毒素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与常见呼吸道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小琳 洪传洁 +1 位作者 陶旭光 朱惠刚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3年第1期1-3,共3页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区飘尘污染轻,而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地区,通过准历史性前瞻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二氧化硫污染对人体呼吸道常见症状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现有上海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对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区飘尘污染轻,而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地区,通过准历史性前瞻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二氧化硫污染对人体呼吸道常见症状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现有上海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对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是存在的,大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每增加60μg/m^3时,咳嗽和气急发生的优势比为1.31和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二氧化硫 呼吸道症状 污染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贤四 朱惠刚 +1 位作者 蒋松辉 姚加钦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8-85,共8页
本研究采用Ames试验研究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没有体外活化系统的情况下可引起TA98菌株回复突变数增加,加入活化系统可降低致突变性。冬季样品的致突变性大于夏季样品。比较不同采样点的致突变性,K、... 本研究采用Ames试验研究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没有体外活化系统的情况下可引起TA98菌株回复突变数增加,加入活化系统可降低致突变性。冬季样品的致突变性大于夏季样品。比较不同采样点的致突变性,K、H、E等三个点样品的致突变性最强,当考虑到浓度后,H、E、G三点致突变性最强,K点受浓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大气悬浮颗粒物 致突变性
下载PDF
上海市气传真菌污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蒋蓉芳 宋伟民 +2 位作者 宋凌浩 施玮 阚海东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年第4期50-52,共3页
采用平皿沉降法于1997年对上海市6个功能区的大气真菌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进行了菌株鉴定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全年气传真菌数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上海市空气中常年飘散着多种真菌,芽枝菌属、交链孢属、... 采用平皿沉降法于1997年对上海市6个功能区的大气真菌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进行了菌株鉴定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全年气传真菌数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上海市空气中常年飘散着多种真菌,芽枝菌属、交链孢属、红酵母属、酵母菌属和青霉属等为优势菌群。红酵母及酵母属所占比例较高。垃圾中转站、火车站、南京路地区的气传真菌数量位居前列,大气中真菌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真菌 大气污染 功能区
下载PDF
微核试验方法及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玉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微核试验法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致病指示微生物”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施玮 宋伟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环境样品中“致病指示微生物”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200032)施玮宋伟民污染的水体中经常存在沙门氏菌,绝大部分为致病菌,就评价受污染水质在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度而言,沙门氏菌指标具有重... 环境样品中“致病指示微生物”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200032)施玮宋伟民污染的水体中经常存在沙门氏菌,绝大部分为致病菌,就评价受污染水质在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度而言,沙门氏菌指标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经典方法检测水中的沙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样品 微生物 沙门氏菌 检测方法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提取物中致癌剂-DNA加合物的定量检测
8
作者 赵贤四 朱惠刚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5年第12期533-535,共3页
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提取物中致癌剂-DNA加合物的定量检测赵贤四,朱惠刚目前,在致癌研究的许多生物学短期测试方法中。都无法说明化学致癌的机理,利用长期接触化学致癌剂的方法来估计致癌危险性,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从高剂量... 上海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提取物中致癌剂-DNA加合物的定量检测赵贤四,朱惠刚目前,在致癌研究的许多生物学短期测试方法中。都无法说明化学致癌的机理,利用长期接触化学致癌剂的方法来估计致癌危险性,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从高剂量到低剂量外推时结果的不确定性。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 致癌剂 DNA加合物 低剂量 定量检测 肿瘤 提取物 个数 研究者 数量级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吕冬梅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李云晖 杨薇 戴修道 周德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SOS/Umu试验对氧化型染发剂中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O2)和对苯二胺(PPD)及二者混合物的遗传毒性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PPD无直接遗传毒性,但空气氧化可使PPD致遗传毒作用的危险性增强;H2O2有较... 采用SOS/Umu试验对氧化型染发剂中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O2)和对苯二胺(PPD)及二者混合物的遗传毒性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PPD无直接遗传毒性,但空气氧化可使PPD致遗传毒作用的危险性增强;H2O2有较强的直接遗传毒性并有剂量反应关系(r=0.981,P<0.01)。用不同浓度的H2O2(0~0.12%)氧化2.5%的PPD,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性有所增高(r=0.987,P<0.01);若用0.03%的H2O2氧化不同浓度的PPD(0~2.5%),排除混合物中残余H2O2的遗传毒性作用,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作用也明显增高(r=0.994,P<0.01)。由此证明氧化型染发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发剂 对苯二胺 过氧化氢 遗传毒性 氧化型
下载PDF
含铅和无铅汽油汽车尾气成分和致突变性 被引量:24
10
作者 袁东 周伟 叶舜华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探讨含铅和无铅汽油汽车尾气成分和致突变性,使用含铅、无铅两种汽油,分别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碳烃类化合物(HC)及颗粒物水平,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颗粒物吸附的有机物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中国仓... 探讨含铅和无铅汽油汽车尾气成分和致突变性,使用含铅、无铅两种汽油,分别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碳烃类化合物(HC)及颗粒物水平,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颗粒物吸附的有机物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体外微核实验检测了致突变性。结果显示无铅汽油能显著地减少CO、HC及颗粒物的排放,但两种汽油尾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均能诱导CHL细胞微核率的升高,两种汽油一定量的颗粒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 致突变性 微核试验 汽油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和水体有机污染物联合诱导SHE细胞转化及相关癌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红兵 朱惠刚 +1 位作者 聂岚 徐均康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4,共4页
应用SHE细胞体外二阶段转化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上海淀山湖水体有机污染物和微囊藻毒素(MCYST)联合诱导SHE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发现微囊藻毒素单独作用不能诱发SHE细胞转化,但可明显促进低剂量水体有机污染物... 应用SHE细胞体外二阶段转化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上海淀山湖水体有机污染物和微囊藻毒素(MCYST)联合诱导SHE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发现微囊藻毒素单独作用不能诱发SHE细胞转化,但可明显促进低剂量水体有机污染物启动的细胞恶性转化。在典型的Ⅲ型转化灶细胞中rasP2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提示:微囊藻毒素具有促癌作用,二阶段诱导的转化细胞中ras癌基因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体 SHE细胞转化 有机污染物 肿瘤
下载PDF
砷诱发细胞凋亡与大鼠畸胎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勇 俞在芳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进一步揭示砷的致畸性、胚胎毒性和作用机制,采用胚胎活体染色和原位DNA末端标记等技术探讨了不同剂量砷是否能诱导孕9.5天龄大鼠的胚胎细胞发生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凋亡与畸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0、1... 为进一步揭示砷的致畸性、胚胎毒性和作用机制,采用胚胎活体染色和原位DNA末端标记等技术探讨了不同剂量砷是否能诱导孕9.5天龄大鼠的胚胎细胞发生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及其凋亡与畸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砷浓度(0、1、4和8mg/kg)的增高,畸胎率和死胎率分别由2.6%和0上升到35.7%和23.8%,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活体染色发现在胚胎脑、眼、体节、肢芽和腮弓等部位出现大量散在的凋亡细胞,与畸形发生部位相一致。原位DNA末端标记进一步证实砷能诱发器官形成期胚胎细胞凋亡,8mg/kg砷染毒后,凋亡阳性率高达55.6%(P<0.05),表明凋亡与畸胎发生关系密切,这是砷致畸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结果还发现胚胎细胞坏死亦与畸胎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胚胎 致畸机制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对妇女和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小琳 洪传洁 陶旭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在上海大气飘尘污染轻而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两个地区,选择50~59岁妇女和10~12岁的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发现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与学生FVC、FEV_1和妇女FVC的降低有关,大气二氧化流年平均浓度每升高60μg/m^3,儿童FVC下降约99.48... 在上海大气飘尘污染轻而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不同的两个地区,选择50~59岁妇女和10~12岁的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发现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与学生FVC、FEV_1和妇女FVC的降低有关,大气二氧化流年平均浓度每升高60μg/m^3,儿童FVC下降约99.48ml,FEV_1下降约70.15ml,妇女FVC下降约6.53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肺功能 人体 空气污染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吕冬梅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李云晖 戴修道 杨薇 周德灏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05-906,共2页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混合物致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作用。结果表明 ,染发剂及其组分均能使大鼠角朊细胞DNA发生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混合物致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作用。结果表明 ,染发剂及其组分均能使大鼠角朊细胞DNA发生单链断裂 ,染毒剂量与慧尾长度呈剂量 反应关系 (rH2 O2 =0 978,rPPD=0 993,rH2 O2 -PPD=0 99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染发剂 皮肤角朊细胞 DNA损伤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氟、砷联合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勇 孙棉龄 +1 位作者 吴德生 姚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用全胚胎培养模型探讨了氟、砷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48h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氟与砷的联合作用类型属协同作用(P=0.0001)。除2.5mg/L氟+0.5mg/L砷组外,其它各联合组的反映胚胎生长发育的... 用全胚胎培养模型探讨了氟、砷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48h大鼠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氟与砷的联合作用类型属协同作用(P=0.0001)。除2.5mg/L氟+0.5mg/L砷组外,其它各联合组的反映胚胎生长发育的指标(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和胚胎干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氟砷联合胚胎毒性结果来看,二者相互增毒作用亦相当明显。例如3.0mg/L砷所致胚胎死亡率是11.1%,但加2.5,10和20mg/L氟后,死胎率远大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分别为33.3%、44.4%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毒性 全胚胎培养
下载PDF
氯化甲基汞激发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勇 潘漪清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用TdT介导脱氧核苷酸切口末端标记(TUNEL)、尼罗兰活体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及体内致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氯化甲基汞(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范围是0~3.2mg/kg)能否使神经胚形成期大鼠胚胎发生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 用TdT介导脱氧核苷酸切口末端标记(TUNEL)、尼罗兰活体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及体内致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氯化甲基汞(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范围是0~3.2mg/kg)能否使神经胚形成期大鼠胚胎发生细胞凋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及其PCD对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基汞剂量的不断增高,胚胎脑组织PCD检测阳性率亦显著增加,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电镜下发现胚胎脑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和变短,细胞膜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洞样变,细胞器正常形态亦发生病理性改变,例如出现凋亡小体;甲基汞诱发脑发育异常的主要表现是神经管未闭。研究结果提示PCD是甲基汞导致胚胎脑部畸形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甲基汞 程序性细胞死亡 胚胎神经系统 发育异常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冬梅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李云晖 戴修道 杨薇 周德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 MTT比色法检测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的混合物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 MTT比色法检测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的混合物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除 PPD的最低剂量短时间染毒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细胞增殖外 ,受试样品对大鼠角朊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OD值逐渐降低 ,染毒剂量与细胞生存抑制率呈剂量 -反应关系 (2 4h染毒后的 r值分别是 :r H2 O2 =0 .981,r PPD=0 .949,r PPD- H2 O2 =0 .96 3,r染发剂 =0 .887)。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的皮肤损伤作用可能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染发剂 细胞毒性 皮肤损伤 角朊细胞
下载PDF
甲基叔丁基醚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伟 叶舜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新型的汽油添加剂,被用来提高汽油辛烷值和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我们采用Ames试验、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和细胞微核试验等反映不同遗传学终点的系列试验,检测了国产MTBE...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新型的汽油添加剂,被用来提高汽油辛烷值和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我们采用Ames试验、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和细胞微核试验等反映不同遗传学终点的系列试验,检测了国产MTBE的遗传毒性。在Ames试验(TA98和TA100菌株)中,在加和不加S-9的情况下,MTBE均未表现出致突变性。大鼠肝细胞UDS试验显示,MTBE具有轻微的DNA损伤作用。在NIH3T3细胞微核试验中,MTBE呈现阴性结果。上述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遗传毒性 AMES试验
下载PDF
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勇 朱惠刚 孔佩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三氧化二砷的发育毒性,本研究应用Flint等人建立的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砷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砷对大鼠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 为了进一步阐明三氧化二砷的发育毒性,本研究应用Flint等人建立的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砷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砷对大鼠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砷对肢芽细胞的50%增殖抑制浓度(IP50)和50%分化抑制浓度(ID50)分别为0.70mg/L和0.21mg/L;IP50/ID50值为3.3,揭示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分化的影响要远大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Renault等人推荐的体外致畸判断标准,砷属于强致畸物。实验结果提示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并非其细胞毒性作用所致,这是砷致畸作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此外还初步探讨了大鼠肢芽细胞异常分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芽细胞 微团培养 分化 三氯化二砷 致畸性
下载PDF
三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对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红兵 王起恩 +2 位作者 吴卫东 朱惠刚 刘世杰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了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及苯巴比妥钠对BALB/c3T3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了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及苯巴比妥钠对BALB/c3T3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佛波酯0.1μg/ml时S期细胞达57.9%,表明半数以上的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在受试物作用下随剂量增高阳性表达明显加强。提示诱导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是此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毒性 致癌物 细胞周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