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 被引量:3
1
作者 关新民 万选才 +7 位作者 韩济生 黄显奋 宋朝佑 朱培纯 于英心 茹立强 吕证宝 施雪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关新民,万选才,韩济生,黄显奋,宋朝佑,朱培纯,于英心,茹立强,吕证宝,施雪筠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综合学科,或者说是一门横向联系的学科。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一...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已刻不容缓关新民,万选才,韩济生,黄显奋,宋朝佑,朱培纯,于英心,茹立强,吕证宝,施雪筠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综合学科,或者说是一门横向联系的学科。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一般说二者是同义语,更严格一些应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医学教育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累加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脑梗塞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英辉 黄显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及再灌注模型上 ,观察缺血后一次电针或累加电针对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MCAo致缺血 90min ,一次电针在缺血后立即给予 ,累加电针组则每天给予电针 1次 ,电针取“水沟”和...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及再灌注模型上 ,观察缺血后一次电针或累加电针对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MCAo致缺血 90min ,一次电针在缺血后立即给予 ,累加电针组则每天给予电针 1次 ,电针取“水沟”和“百会”穴 ,时间为 1h。各组均在缺血再灌 7天后进行行为评分 ,取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2 ,3,5 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染色。结果表明 ,累加电针组在缺血灶周围皮层表达的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多于一次电针和缺血组 (P <0 .0 5 ) ,同时功能恢复也优于一次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 电针疗法 脑梗塞
下载PDF
“颧髎”穴电针与尾部电刺激致痛后c-fos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重人 何连芳 周敬修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20,共7页
原癌基因 c-fos 是 FBJ 和 FBR 鼠成骨肉瘤病毒所携带转化基因—v-fos 的同源序列。c-fos 为细胞由快速反应基因,能对外界刺激在数十分钟内起反应。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产物 fos,为一核磷蛋白,它可以通过影响靶基因转录速率把外界... 原癌基因 c-fos 是 FBJ 和 FBR 鼠成骨肉瘤病毒所携带转化基因—v-fos 的同源序列。c-fos 为细胞由快速反应基因,能对外界刺激在数十分钟内起反应。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产物 fos,为一核磷蛋白,它可以通过影响靶基因转录速率把外界信号和基因表型改变偶联起来,从而被认为在外界刺激—转录偶联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核内第三信使的作用。目前,人们已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Fos,从而研究不同刺激对 c-fos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从面针刺激和鼠尾电刺激致痛来研究 Fos 在中枢内的表达,尚未见有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liao 电针 中枢神经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大鼠电惊厥后c-fo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江元 李宽孍 +1 位作者 黄显奋 周敬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123,共6页
本实验应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方法对大鼠电惊厥后不同时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c-fos表达于电惊厥后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下降,12h基本恢复正常。②Fos阳性神经元... 本实验应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方法对大鼠电惊厥后不同时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c-fos表达于电惊厥后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下降,12h基本恢复正常。②Fos阳性神经元呈对称性分布,分布于颞叶听皮质、梨状皮质、内嗅皮质、str18区、杏仁体、海马、齿状回、斜角带核、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前区、丘脑、上丘灰质、中央灰质和脑桥腹侧部等结构。③c-fos在颞叶听皮质、梨状皮质和内嗅皮质最先表达,表达程度最强,恢复也最慢,提示这些结构可能是电惊厥发生的起源结构,并呈现皮层结构向皮层下结构播散的过程,主要播及边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电惊厥 免疫组化 大鼠
下载PDF
视前区儿茶酚胺神经末梢损毁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津民 李宽孍 曹小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实验在家兔双侧视前区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4μg/每侧),选择性损毁该区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后,观察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药后第二、四天,针刺镇痛效应较针前或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注药后第十天,针刺镇痛效应基... 本实验在家兔双侧视前区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4μg/每侧),选择性损毁该区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后,观察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药后第二、四天,针刺镇痛效应较针前或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注药后第十天,针刺镇痛效应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用甲醛诱发荧光组织化学法显示视前区 CA 末梢,可见6-羟基多巴胺组的 CA 末梢明显减少。结果提示,视前区 CA 含量减少有利于针刺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CA 神经末梢 视前区
下载PDF
针刺对部分背根切断后猫脊髓Ⅱ板层SP、CCK、L-ENK和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4-319,417,共7页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测了针刺对切除一侧L1-S2背根(保留L6背根)猫脊髓L5Ⅱ板层内含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5-羟色胺(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测了针刺对切除一侧L1-S2背根(保留L6背根)猫脊髓L5Ⅱ板层内含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5-羟色胺(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非针刺组手术侧Ⅱ板层SP和CCK阳性面积分别为非手术侧的77%和46%,而针刺组手术侧SP已恢复到非手术侧水平,CCK为非手术侧的66%,均比非针刺组明显增加。术后30天再切断L6备用根后两组动物手术侧SP和CCK阳性面积显著下降,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中SP和CC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变化;手术切断背根上L-ENK阳性面积无影响,而针刺后有所增加,表明针刺能影响中间神经元的L-EN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性变化;背根切断后下行投射的5-HT阳性面积明显增加,而针刺无进一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胆囊收缩素 亮氨酸脑啡肽 5-羟色胺 免疫组织化学 针刺 脊髓Ⅱ板层
下载PDF
视前区儿茶酚胺神经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7
作者 朱津民 何晓平 +2 位作者 李宽孍 黄登凯 曹小定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0-61,共2页
视前区富含内阿片肽、阿片受体和儿茶酚胺(CA),该区的CA主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NA)。我们曾经观察到针刺镇痛时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对NA的释放有抑制性作用。但是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瞭。本实验以CA选择性化学性切割剂6-羟基多巴胺(6-OH DA)... 视前区富含内阿片肽、阿片受体和儿茶酚胺(CA),该区的CA主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NA)。我们曾经观察到针刺镇痛时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对NA的释放有抑制性作用。但是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瞭。本实验以CA选择性化学性切割剂6-羟基多巴胺(6-OH DA)损毁家兔双侧蓝斑下核(A7核团)的NA神经元以及上行CA腹侧束后,用甲醛诱发荧光组化法和阿片受体结合的放射自显影法,观察其对视前区CA末梢荧光组化和阿片受体分布和密度的影响,探讨视前区CA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儿茶酚胺 视前区 神经末梢 6-羟基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放射自显影法 内阿片肽 荧光组化法 针刺镇痛 作用机理 受体结合 受体分布 CA 抑制性 化学性 神经元 NA
下载PDF
电惊厥及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时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
8
作者 胡江元 李宽 黄显奋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5-129,244,共6页
本工作选用电惊厥大鼠为实验性癫痫模型,观察了电刺激耳大神经对大鼠电惊厥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耳大神经能抑制电惊厥诱导的大脑皮层痫样放电,并可以明显缓解惊厥症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电惊厥及电刺激... 本工作选用电惊厥大鼠为实验性癫痫模型,观察了电刺激耳大神经对大鼠电惊厥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耳大神经能抑制电惊厥诱导的大脑皮层痫样放电,并可以明显缓解惊厥症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电惊厥及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生长抑素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电惊厥时海马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减弱,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增高;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增强。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下降。提示:电惊厥时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增加,生长抑素基因表达增强,生长抑素的合成增加;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减少,生长抑素基因表达下降,生长抑素的合成减少;电刺激耳大神经对电惊厥的抑制作用与其在海马调控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惊厥 抗惊厥 海马 生长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生长抑素MRNA 大鼠
下载PDF
电针颧髎穴和尾部电流致痛后c—fos在大鼠中枢脑桥延髓内DBH阳性神经元中的表达
9
作者 周重人 周敬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4-118,180,共6页
本研究在大鼠上分别用电针大鼠面部颧髎穴和尾部电流刺激致痛后,报道DBH阳性神经元与c—fos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共存。实验在雄性SD大鼠上进行。刺激后2小时,经心脏用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脑组织作冰冻冠状切片。在同一切... 本研究在大鼠上分别用电针大鼠面部颧髎穴和尾部电流刺激致痛后,报道DBH阳性神经元与c—fos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共存。实验在雄性SD大鼠上进行。刺激后2小时,经心脏用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脑组织作冰冻冠状切片。在同一切片上顺序进行Fos抗体—ABC—DABni和DBH抗体—PAP—DAB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并以不刺激动物作对照,结果表明:针组和痛组动物均可在脑干若干核团内观察到Fos样免疫阳性(FLI)显示神经元在细胞核上,星紫黑色。光镜下在A_1、A_2、A_3蓝斑与蓝斑下核处有DBH样免疫阳性(DLI)在细胞体、突起和终末上,呈棕黄色,但胞核不染。光镜下出现三种形式神经元:1.仅有FLI胞核染色。2.仅有DLI胞质、突起和终末染色。3.FLI胞核存在DLI胞体中(即共存)。统计分析表明。在脑干部位,FLI在网状外侧核(RL)、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侧区(RVM)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侧、腹外侧和外侧部位(PAG)针组显著多于痛组。共存神经元仅在A_1部位针组显著地多于痛组,A_2、A_5及蓝斑部位。针组与痛组的共存数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电针髎颧 DBH 免疫细胞化学 双重标记 鼠尾电流致痛刺激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 Y_1受体mRNA水平的改变
10
作者 陆利民 孙祥莺 +5 位作者 汪军 田德志 郑峪 朱依纯 Thomas Hedner 姚泰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NPY)Y1受体水平的改变。方法 实验在雄性Sprague Daw ley大鼠中进行 ,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造成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用RT PCR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NPYY1受体mRNA ,用定量... 目的 观察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中神经肽Y(NPY)Y1受体水平的改变。方法 实验在雄性Sprague Daw ley大鼠中进行 ,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 ,造成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用RT PCR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NPYY1受体mRNA ,用定量PCR方法观察心肌梗塞后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用RT PCR方法观察到 ,大鼠心肌组织中有NPYY1受体mRNA分布。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一天及三天后 ,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均有显著升高。此外 ,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也有显著升高。结论 心肌梗塞可导致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升高 ,手术创伤应激也可影响心肌组织中NPYY1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心肌梗塞 RT-PCR
下载PDF
电针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Fos在大鼠一些递质免疫阳性触液神经元中的表达
11
作者 周敬修 何莲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14-219,315,共7页
在电针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分别可在大鼠的脑室和脑表面软膜部位的DynA、M-Enk、Sp。NT、GABA、DBH及5-HT免疫阳性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中观察到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这些触液神经元有的位于管膜上皮... 在电针和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分别可在大鼠的脑室和脑表面软膜部位的DynA、M-Enk、Sp。NT、GABA、DBH及5-HT免疫阳性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中观察到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这些触液神经元有的位于管膜上皮浅表,有的位于上皮之间或下方,构成管膜上、管膜间或管膜下触液神经元,在室管膜间虽然也能观察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但占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并且也能观察到含纤毛的柱状管膜上皮受膨体状神经终末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原癌基因 接触脑脊液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针刺刺激 大鼠
下载PDF
苏联神经生理学研究近况简介
12
作者 程介士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32-34,共3页
受国家教委派遣,1986年秋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苏联作为期半年的学习、考察,接待单位是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正常生理研究所,并安排参观了莫斯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医科院脑研究所、卫生部反射疗法研究所、列宁格勒大学生理研究所、科... 受国家教委派遣,1986年秋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苏联作为期半年的学习、考察,接待单位是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正常生理研究所,并安排参观了莫斯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医科院脑研究所、卫生部反射疗法研究所、列宁格勒大学生理研究所、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医科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基辅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乌克兰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等等。应邀先后在各地做了六次学术报告,参加了十多次学术座谈和讨论。但全苏有关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格勒大学 莫斯科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神经生理学 实验医学 接待单位 生理学教研室 生理教研室 钠离子通道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神经递质受体研究的进展
13
作者 许绍芬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9-11,共3页
搞清受体的化学本质,可为神经递质和药物的作用找到分子基础,多年来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组织中受体的含量极微,难以得到大量的受体蛋白;而且受体与细胞膜牢固结合,使得受体提纯非常不易。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 搞清受体的化学本质,可为神经递质和药物的作用找到分子基础,多年来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组织中受体的含量极微,难以得到大量的受体蛋白;而且受体与细胞膜牢固结合,使得受体提纯非常不易。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和DNA功能表达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受体 受体蛋白 神经生物学研究 功能表达 DNA 亚单位 第二信使 离子通道 成纤维细胞 氯通道
下载PDF
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对海马脑片神经元内钙的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 画 赵鹏 +1 位作者 黄娅林 程介士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用微量注射法将荧光剂Fluo-3(AM)注入大鼠海马,对神经元进行在体荧光标记,可清晰地标记多个神经细胞。联合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细胞在青霉素、谷氨酸模... 用微量注射法将荧光剂Fluo-3(AM)注入大鼠海马,对神经元进行在体荧光标记,可清晰地标记多个神经细胞。联合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细胞在青霉素、谷氨酸模拟致痛及缺糖缺氧时胞内钙的变化。结果显示:无镁时,谷氨酸和青霉素可致海马CA1锥体细胞胞内钙的缓慢增加;离体缺糖缺氧时CA1锥体细胞胞内钙亦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钙 激光 共聚焦扫描 海马 脑片 钙离子
下载PDF
脑啡肽增强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与NO生成减少有关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光伟 杜莅娜 +3 位作者 朱粹青 唐崇仁 曹小定 吴根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本文在SD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模式上,以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ociatedprotein43,GAP43)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了脑啡肽对胶质细胞神经营养作... 本文在SD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模式上,以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ociatedprotein43,GAP43)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了脑啡肽对胶质细胞神经营养作用的影响,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经脑啡肽处理的胶质细胞能使神经元的存活计数增加28%(P<005),单个神经元突起总长度增加11%(P<005),最长突起长度增加16%(P<005),GAP43mRNA的表达增加26%(P<005)。然后又观察了脑啡肽(10-6~10-12mol/L)对培养胶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8,10-10mol/L的脑啡肽能明显抑制其生成(P<005)。结果提示,脑啡肽可能增强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 胶质细胞 NO 神经营养
下载PDF
大鼠内脏大神经电刺激后C-Fo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宏琰 李宽 +1 位作者 黄显奋 黄登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91-194,313,共5页
有关内脏痛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内脏痛本身的复杂性,至今其中枢传导途径还不太清楚。本实验刺激大鼠内脏大神经后,利用Fos的免疫组化技术在下列结构中可以发现Fos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的神经元:隔外侧核、斜角... 有关内脏痛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内脏痛本身的复杂性,至今其中枢传导途径还不太清楚。本实验刺激大鼠内脏大神经后,利用Fos的免疫组化技术在下列结构中可以发现Fos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的神经元:隔外侧核、斜角带核、丘脑的菱形核、连接核、下丘脑室旁核、中缝背核、兰斑、中缝大核、网状外侧核、脊髓RexedⅠⅡⅢⅩ层等结构。而在对照组的上述结构中没有表达,只在耳蜗背核有较明显的表达。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围绕脊髓中央管和各脑室的周围灰质系统与内脏伤害性刺激有关。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关于这部分的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磷酸蛋白(Fos) ABC免疫组化法 内脏大神经 大鼠
下载PDF
脑啡肽对早期反应性胶质增生形态及其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魏光伟 朱粹青 +3 位作者 唐崇仁 杜莅娜 曹小定 吴根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6,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脑啡肽对早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增殖及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3H-TdR掺入实验检测反应性胶质细胞增殖,以Griess反应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表示一氧化氮(NO)量,原... 目的 研究脑啡肽对早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增殖及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3H-TdR掺入实验检测反应性胶质细胞增殖,以Griess反应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表示一氧化氮(NO)量,原位杂交实验检测生长相关蛋白(grow 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m RNA 的表达。结果 脑啡肽能促进损伤边缘的胶质细胞向损伤裸露区伸出宽大扁平的突起,增强反应性胶质细胞3H-TdR的掺入(P<0.05),抑制其NO的生成(P< 0.05);经脑啡肽处理的反应性胶质细胞能增强神经元GAP-43 m RNA 的表达(P<0.05)。结论 脑啡肽增强反应性胶质增生的同时抑制了反应性胶质细胞NO 的生成而增强反应性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 反应性胶质增生 NO 神经营养功能
原文传递
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8
作者 田启 周敬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PAP法观察了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见于延髓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腹侧份和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还发现此区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 用PAP法观察了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见于延髓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腹侧份和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还发现此区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的分布,阳性细胞出现于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及其靠近软脑膜的部位,为多角形和梭形的小细胞,有二至数个突起。各种免疫反应细胞在此区的分布蜜度为5-HT>SP>CCK>NT。本文还对多种神经递质分布于此区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吻部 腹侧区 神经递体 分布
下载PDF
影响神经髓鞘再生的因素
19
作者 陆瑞良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11-13,共3页
神经髓鞘是包卷在有髓神经纤维外面的、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呈同心圆环状排列的板层状绝缘“大衣”。它对于维持神经冲动快速与精确的传导及减少冲动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各种原因引起神经损伤时,往往伴随... 神经髓鞘是包卷在有髓神经纤维外面的、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呈同心圆环状排列的板层状绝缘“大衣”。它对于维持神经冲动快速与精确的传导及减少冲动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各种原因引起神经损伤时,往往伴随着髓鞘的损伤。因此,要使损伤的神经恢复功能,必须非常重视髓鞘的再生。研究影响神经髓鞘再生的因素,寻找促进神经髓鞘再生的办法,对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工作,大致从两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髓鞘 神经冲动 神经损伤 环状排列 有髓神经纤维 临床实践 传导过程 神经胶质细胞 包卷 促进因子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20
作者 陈伯英 程立海 +1 位作者 高慧 季士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5-500,共6页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RNA点杂交和Northernblo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针对切除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ER)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针刺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切除卵巢可导致...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RNA点杂交和Northernblo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针对切除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ER)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针刺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切除卵巢可导致血雌二醇(E2)水平降低,动物脑内ER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强;电针实验穴位后,去卵巢大鼠血的E2含量明显增加,脑内ER蛋白和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正常大鼠电针处理后,血E2水平和脑内ER表达均未见明显改变。上述结果提示,电针可提高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使脑内ER表达发生改变,这种作用是一种涉及机体某些基因表达改变的长时程效应,初步看来似乎是针刺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电针 雌二醇 MRNA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