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谭德炎 左焕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7,共5页
用肉眼、光镜和图像分析法对35例离体心脏问(30例固定标本,5例新鲜标本)的三尖瓣及其连合进行广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对各尖瓣基带内的心肌纤维的来源、性质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膈尖瓣的面积分别为445.76±6354 mm^2,... 用肉眼、光镜和图像分析法对35例离体心脏问(30例固定标本,5例新鲜标本)的三尖瓣及其连合进行广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对各尖瓣基带内的心肌纤维的来源、性质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膈尖瓣的面积分别为445.76±6354 mm^2,480.54±120.56mm^2,361.44±95.07mm^2.三尖瓣连合部可分为连合型和无连合型,前者又分为常见型、低连合型、扇叶型和网孔型,其中前隔连合的无连合型、低连合型及网孔型,为超声心动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解释了正常人三尖瓣前隔连合处出现有血液返流的现象.三尖瓣基带中的心肌纤维来自心房或心室肌,前者为Purkinje纤维,多见伸至后大瓣;后者为普通心肌纤维,各有一例伸入前尖瓣和隔尖瓣、其中前尖瓣基带中的肌纤维可伸入健索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 连合 心肌纤维
下载PDF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左焕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中的应用左焕琛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存贮和数据压缩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的多种技术文汇,产生了当今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它是继计算机的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中的应用左焕琛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存贮和数据压缩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的多种技术文汇,产生了当今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它是继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技术之后的又一新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解剖学
下载PDF
各种海马杏仁切除入路的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翔 罗宝国 +1 位作者 陈商群 江澄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各种海马杏仁核切除手术入路的优劣。方法:依据手术特点对15例(30侧)成人尸体头颅颞叶进行巨微解剖。结果:脉络膜裂是重要解剖间隙,其内有海马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走行,海马动脉是海马结构的主要供血动脉;大... 目的:探讨临床上各种海马杏仁核切除手术入路的优劣。方法:依据手术特点对15例(30侧)成人尸体头颅颞叶进行巨微解剖。结果:脉络膜裂是重要解剖间隙,其内有海马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走行,海马动脉是海马结构的主要供血动脉;大脑后动脉走行于环池内,与海马旁回间有蛛网膜相隔。结论;现有的经颞叶外侧皮层、经例裂、经颞底等入路各有其优劣,而经颧弓颞叶入路是相对安全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海马 巨微解剖 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超声心动解剖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汤大侃 左焕琛 +1 位作者 谭德炎 郑黎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3-85,共3页
当今生物医学知识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发现不断出现,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全面、正确地掌握这飞速发展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医学的科技... 当今生物医学知识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发现不断出现,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和医学科技工作者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全面、正确地掌握这飞速发展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医学的科技、教育和临床带来了巨大变革,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开辟出一个崭新的领域。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超声波 心动解剖 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下载PDF
人心丛各副丛的解剖学观察
5
作者 李振中 于彦铮 +1 位作者 彭裕文 刘才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为了观察心丛各副丛有无个体差异 ,在 4 3(男 2 0 ,女 2 3)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了各副丛的神经条数及其分布。结果按左心房神经丛的神经条数及有无直接分布到左心房后壁的神经分为两型。 型 (男 10 ,女8) :左心房神经丛... 为了观察心丛各副丛有无个体差异 ,在 4 3(男 2 0 ,女 2 3)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了各副丛的神经条数及其分布。结果按左心房神经丛的神经条数及有无直接分布到左心房后壁的神经分为两型。 型 (男 10 ,女8) :左心房神经丛分布于左心房后壁的神经为 8~ 12条 ,分布于左心房前壁者 5~ 11条 ;右心房神经丛 1~ 3条 ;右冠状动脉神经丛 3~ 7条 ;左冠状动脉神经丛 3~ 7条 ;右肺动脉后神经丛 7~ 11条 ,右肺动脉前神经丛 4~ 7条 ;左肺动脉神经丛 1~ 2条。 型 (男 10 ,女 15) :左心房神经丛分布于左心房前壁的神经为 2~ 4条 ;右心房神经丛 1~ 3条 ;右冠状动脉神经丛 3~ 7条 ;左冠状动脉神经丛 4~ 6条 ;右肺动脉后神经丛 5~ 8条 ,右肺动脉前神经丛 3~ 8条 ;左肺动脉神经丛 1~ 3条。左心房神经丛分布于左心房前壁的神经条数、右肺动脉后神经丛和右肺动脉前神经丛的神经条数 、 两型间有显著性差异。 4 1.86± 7.52 %的左心房有丰富的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不随血管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丛 副丛 解剖学 交感神经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轴位X线造影的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李文生 宋志坚 +4 位作者 赵淑民 王灏 罗宝国 陈祖望 左焕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T003,T004,共4页
目的 :研究右冠状动脉在轴位X线造影上的正常形态、行径、和分布规律。方法 :9例新鲜心脏标本的右冠状动脉注入造影铸型剂后 ,对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投照 ,并与相应方位铸型标本对比分析。结果 :正位时 ,右冠状动脉分支清楚 ;左前斜位时 ... 目的 :研究右冠状动脉在轴位X线造影上的正常形态、行径、和分布规律。方法 :9例新鲜心脏标本的右冠状动脉注入造影铸型剂后 ,对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投照 ,并与相应方位铸型标本对比分析。结果 :正位时 ,右冠状动脉分支清楚 ;左前斜位时 ,随着角度增大 ,右冠状动脉主干逐渐伸展 ;右前斜位 40°以内时 ,分支显示清楚 ,但随着角度增大 ,右冠状动脉主干重叠明显 ;当影像增强器由头倾位向足倾位旋转时 ,右冠状动脉主干逐渐伸展。结论 :左前斜位 40°~ 6 0°、正位 +头倾 2 0°适合观察右冠状动脉主干近段 ;左侧位适合观察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 ;右前斜位 2 0°~ 40°、正位适合观察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 ;左前斜位 30° +足倾 2 0°适合观察右冠状动脉主干全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轴位 X线造影 解剖学
下载PDF
第五届美国临床解剖学年会概况
7
作者 左焕深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8年第2期32-34,共3页
美国临床解剖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Anatomists,简称AA-CA)成立于1983年,他的宗旨是积极致力于发展临学解剖学的科学,并着重强调临床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 临床解剖学 代表 医学中心 解剖教学 学术交流 科学交流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3
8
作者 徐建光 顾玉东 +2 位作者 张高孟 沈燕国 左焕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6-258,共3页
报告了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前臂尺侧皮瓣供区的解剖学基础,血供特点及供血范围。该皮瓣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血管蒂解剖恒定,血供面积较大,对美容破坏较其它前臂皮瓣均小。临床运用12例均获成功,其中1例作游离皮瓣移值一期成活。
关键词 尺动脉 皮瓣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1 位作者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 ,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 ,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 (2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 卡压综合征 解剖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2 位作者 王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枕大神经 )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顶 ,C3~ 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 ,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 ,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 ,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项部皮肤。C5、C6骨纤维孔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5 .8± 4.0 )、(6 .2±4.5 )mm和背侧 (12 .2± 2 .5 )、(13 .6± 3 .9)mm。C5、C6骨纤维管中央点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4.5± 3 .4)、(4.7± 3 .4)mm和背侧 (18.4± 3 .3)、(18.4± 4.3)mm。结论 :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下肢主要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1
作者 鲍国正 冷星红 +1 位作者 江国伟 舒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用35侧成人(男性21侧,女性14侧)下肢新鲜标本经乳胶灌注后,对浅、深静脉的长度、外径、穿通支及瓣膜进行解剖观察。大隐静脉长度为70.57±0.94cm(变动范围52~80cm)。共属支以3~5文为多数.穿通支可分为三类:直穿支、穿肌支和混合... 用35侧成人(男性21侧,女性14侧)下肢新鲜标本经乳胶灌注后,对浅、深静脉的长度、外径、穿通支及瓣膜进行解剖观察。大隐静脉长度为70.57±0.94cm(变动范围52~80cm)。共属支以3~5文为多数.穿通支可分为三类:直穿支、穿肌支和混合支。瓣膜数为6~9个(8.21±0.56)。管径在内踝尖处均值为2.31±0.25mm。小隐静脉以单支注入腘静脉占42.86+9.35%。长度平均为41.17±1.81cm。管径在A线处为2.22±0.17mm;在D线处为2.37±0.39mm。瓣膜数为2~10个(6.75±0.44)。大、小隐静脉瓣膜位于不同部位山现率亦不同。结果提示为临床手术剥脱法治疗静脉曲张、血管外科修补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瓣膜 穿通支 解剖 下肢
下载PDF
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世亭 周良辅 +1 位作者 郭欢欢 刘才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在20个(男10,女10)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对40侧颞骨岩部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间有恒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表面标志定位内部结构,并提出了颞骨岩部水平段颈内动脉和耳蜗定位新三角... 在20个(男10,女10)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标本上,对40侧颞骨岩部的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间有恒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表面标志定位内部结构,并提出了颞骨岩部水平段颈内动脉和耳蜗定位新三角,对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应用解剖 岩部
下载PDF
臂丛根部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建光 顾玉东 +2 位作者 沈燕国 左焕琛 苏兆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34-537,共4页
为进一步认识臂丛神经诸根间根部损伤后其病理特点差异的形态学基础,用显微外科解剖及HE,Masson's染色组织病理检查方法对椎管内臂丛神经诸根的显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提示:臂丛神经诸根之间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这种差... 为进一步认识臂丛神经诸根间根部损伤后其病理特点差异的形态学基础,用显微外科解剖及HE,Masson's染色组织病理检查方法对椎管内臂丛神经诸根的显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提示:臂丛神经诸根之间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造成颈5.6神经根在受到同等暴力作用下较颈7.8及胸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即使颈5.6神经根根性撕脱,亦往往伴有节后损伤.作者认为对于臂丛上干近椎间孔的节后损伤,神经移植修复疗效较差,应主张神经移位术.本研究结果对于臂丛神经根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根部 显微外科解剖 根性 撕脱
下载PDF
活体表面解剖的教学调查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海杰 王聚信 +1 位作者 王金平 于剑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7-589,共3页
关键词 活体表面解剖学 教学效果 调查
下载PDF
肌皮神经功能束在臂丛内各段的定位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波 于彦铮 +1 位作者 鲍国正 成效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的方法,研究了22例成人肌皮神经的内部结构,及其纤维束组在臂丛内不同断面的定位。结果表明,在肌皮神经的远侧端断面,肌支束与皮支束分界明确,肌支束位于前外象限:在其近侧端断面,以混合束为主,肌支束或以肌支... 采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的方法,研究了22例成人肌皮神经的内部结构,及其纤维束组在臂丛内不同断面的定位。结果表明,在肌皮神经的远侧端断面,肌支束与皮支束分界明确,肌支束位于前外象限:在其近侧端断面,以混合束为主,肌支束或以肌支束为主的混合束位于前外象限,在锁骨下1cm、锁骨上1cm、1.5cm处断面,肌皮神经束组位于前上外象限;在上干断面,位于前份。肌皮神经纤维来自C_5、 C_6和C_7,神经根,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1.6%,64.6%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 臂丛 显微外科 解剖
原文传递
病理解剖后尸体的防腐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卫民 俞海根 于彦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5-555,共1页
病理解剖过的尸体,以往除了取些病理标本外,这类尸体多弃而火化掉.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对于这类尸体因无法进行常规的防腐灌注,基本上也无法为解剖教学应用.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愿意死后将遗体损献给祖国的医... 病理解剖过的尸体,以往除了取些病理标本外,这类尸体多弃而火化掉.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对于这类尸体因无法进行常规的防腐灌注,基本上也无法为解剖教学应用.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愿意死后将遗体损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但这些尸体绝大多数是要做病理解剖的.对病理解剖后的尸体如何做好防腐工作,这不但能为解剖教学所用,而且也为国外来访者因病死亡,病解后的防腐保存都将是重要的课题.这些年来,我们对三十例病理解剖后的尸体进行了全身防腐的摸索和实践,采用下面的方法获得满意的防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 防腐 病理解剖
下载PDF
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军 王克强 +1 位作者 张天宇 贾剑国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为经颞骨前岩部(petrous bone,PB)的颅底手术入路中,判断耳蜗位置和岩尖切除范围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2个成人头颅标本上,观测岩内面神经(facial nerve,FN)、耳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等结构之间的解剖关... 目的 为经颞骨前岩部(petrous bone,PB)的颅底手术入路中,判断耳蜗位置和岩尖切除范围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2个成人头颅标本上,观测岩内面神经(facial nerve,FN)、耳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等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 耳蜗位于膝状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GG)的前下方和岩内ICA膝部的后上方,耳蜗覆盖到ICA膝部的上方。提出以棘孔和GG连线的中点、GG、内耳门内侧缘形成的三角定位耳蜗。ICA水平段与ICA膝部和内耳门内侧缘连线的夹角为67.1±4.3°,耳蜗基底圈至ICA膝部的距离为0.302±0.016cm。结论 在耳前-颞下窝斜坡手术入路中,在中颅底,过ICA膝部做与ICA水平段成67.1±4.3°的夹角,在这个夹角内切除岩尖骨质,不会损伤耳蜗。从前向后切除岩尖骨质时,ICA膝部后方的骨质切除不要超过为0.302±0.016cm,否则会损伤耳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应用解剖 颅底手术入路
下载PDF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对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6 位作者 单晓巍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可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行为。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推测髓核中的液体漏出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可能是临床上产生腰腿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自体移植 大鼠 髓核移植 硬膜外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孙继虎 汪洋 +2 位作者 于彦铮 江国伟 王克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实验分别用(1)单纯胰酶;(2)全胶原酶:(3)胰酶(5份)和胶原酶(1份)三种方法分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胰酶胶原酶混合消化的方式获取的内皮细胞的数量与全胶原酶获取的内皮细胞数量接...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实验分别用(1)单纯胰酶;(2)全胶原酶:(3)胰酶(5份)和胶原酶(1份)三种方法分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胰酶胶原酶混合消化的方式获取的内皮细胞的数量与全胶原酶获取的内皮细胞数量接近,而混合消化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价格昂贵的胶原酶的用量,既经济效果又好.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符合内皮细胞的特征.细胞八因子抗原染色阳性进一步证明培养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胰蛋白酶 胶原酶 形态学
下载PDF
人体器官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 被引量:14
20
作者 左焕琛 谭德炎 +4 位作者 沈宗文 刘惠民 徐薇苑 庄天戈 张国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本研究应用国内计算机的设备条件,采用体素表示的表面显示法,对人体肾脏、颅及腰椎的CT图象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显示。对新鲜离体肾脏标本先行包埋、低温冰冻,横断连续切割和撮影,然后再行轮廓描绘并将图象输入计算机;另外选择颅和... 本研究应用国内计算机的设备条件,采用体素表示的表面显示法,对人体肾脏、颅及腰椎的CT图象进行了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显示。对新鲜离体肾脏标本先行包埋、低温冰冻,横断连续切割和撮影,然后再行轮廓描绘并将图象输入计算机;另外选择颅和腰椎横断面的CT图象,同样输入机内。在Vax-11/730主机,S-600图象处理系统下,用FORTRAN 77编制成软件包,实现在彩色监视器的屏幕上,对上述器官进行了三维重建和显示。重建后的器官可按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剖割和透明处理。图象逼真,富有立体感。本研究为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为CT诊断等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有价值的显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器官 三维重建 显示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