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危重病人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黄德骧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4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对58例严重感染或创伤病人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测定,以同期外科非应激状态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示危重病人组MREE平均为6983±812kJ/d,比对照组5272±469kJ/d增高30... 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对58例严重感染或创伤病人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测定,以同期外科非应激状态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示危重病人组MREE平均为6983±812kJ/d,比对照组5272±469kJ/d增高30.2%(P<0.001),也明显高于按Haris-Benedict公式估算的基础能量消耗值(BEE)(5799±623kJ/d),REE与BEE的平均比值为1.24±0.12,每千克体重的REE值平均为124.3±10.5kJ/d,危重病人每分钟通气量、O2耗量及CO2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呼吸商明显低于对照组。危重病人APACHEⅡ评分平均值为19.4±5.3,与REE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能量消耗 外科 危重病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胰腺外的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靳大勇 吴肇汉 吴肇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11-514,共4页
本文报道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胆总管下端癌87例。特殊检查中 ERCP 确诊符合率为94%,B 超及 CT 分别仅为30%及25%。87例中行次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其中行改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根治术切除率为72.... 本文报道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胆总管下端癌87例。特殊检查中 ERCP 确诊符合率为94%,B 超及 CT 分别仅为30%及25%。87例中行次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其中行改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根治术切除率为72.4%,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胆总管下端癌切除率分别为88.6%,85.7%及27%。作者认为:ERCP 是早期发现和确诊本处癌肿的有效手段。术前积极准备、围手术期的监护并注意胰一空肠吻合技术、术后良好监护,对并发症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及静脉营养支持,可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及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外科危重病人静息能量消耗值测定及其评价
3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1 位作者 黄德骧 吴肇光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5期230-232,共3页
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58例危重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值,选择同期非应激状态的住院病人作对照组。结果示:危重病人实际能量消耗值比对照组高30.2%(1669±194Vs.1260±112Kcal/kg·d)... 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58例危重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值,选择同期非应激状态的住院病人作对照组。结果示:危重病人实际能量消耗值比对照组高30.2%(1669±194Vs.1260±112Kcal/kg·d);比按Harris-Benedict公式估算值高20%左右(1669±194Vs.1386±149Kcal/d)。危重病人实际能量消耗与体重呈显著相关(r=0.58,P<0.001),其均值为29.7±2.5Kcal/d。危重病人每分钟通气量、氧耗量及二氧化碳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呼吸商却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能量消耗 间接测热法
原文传递
外科危重病人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
4
作者 吴国豪 ConnieJarstrand 《消化外科》 CSCD 2000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 研究旨在测定严重创伤。感染等外科危重病人的氧自由基产生及其对机体的损害。方法 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18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研究。取静脉血提取多核白细胞并体外培养,采用NBT还原试验间接测定机体的氧自... 目的 研究旨在测定严重创伤。感染等外科危重病人的氧自由基产生及其对机体的损害。方法 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18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研究。取静脉血提取多核白细胞并体外培养,采用NBT还原试验间接测定机体的氧自由基产生量,采用一种新型的比色测定法-LPO-586测定脂质过氧化的产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NBT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0.820±0.14vs0.402±0.11,P<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4.35±2.24vs1.62±0.81,P<0.001),差别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严重创伤,感染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应激后机体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加,外科危重病人的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可明显增加机体脂质过氧化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外科危重病人 比色测定法 严重创伤 感染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23
5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5 位作者 周康荣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王炳生 孙宝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用途 ,肝门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 2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 ,分析肿瘤在MRI上的表现 ,包括肿瘤生长类型、自旋回波 (SE)T1和T2 WI上的信号特点...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 (MRI)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用途 ,肝门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 2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 ,分析肿瘤在MRI上的表现 ,包括肿瘤生长类型、自旋回波 (SE)T1和T2 WI上的信号特点以及动态增强规律 ,评价用MRI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 ,研究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MRI对肝门胆管癌的检出率达到 10 0 % ,其中浸润型 10例 ,外生型 13例 ,管内型 1例。所有肿块在T1WI上为低信号 ,多数肿块在T2 WI上为等或略高信号 ,动态增强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多数肿块含有丰富的纤维间质 ,而癌细胞数量较少。MRI判断肝门胆管癌累及范围的准确性为 49%。结论 MRI扫描能准确检出和识别肝门胆管癌。多数肝门胆管癌具有典型MRI征象 ,该征象同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但目前用MRI判断肿瘤侵犯范围尚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门胆管癌 胆管癌 诊断
下载PDF
含特殊营养物质的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机体免疫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国豪 张延伟 吴肇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 :评价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 (对照组 )和特殊肠... 目的 :评价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特殊营养物质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4 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组 (对照组 )和特殊肠内营养组 (研究组 )。手术后第 1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量肠内营养支持 1周。于术前、术后第 1天和研究结束时 ,分别检测多形核白细胞 (PMN)的趋向性和吞噬功能 ,PMN在吞噬过程中氧化代谢情况 ,巨噬细胞一氧化氮自由基 (NO)产生量 ,血清细胞因子IL 1、IL 2、IL 6及TNF α浓度 ,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数和NK细胞活性 ,血清中前列腺素E2 浓度 ,外周血中C 反应蛋白质 (CRP)、α 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原等急性相反应蛋白浓度。 结果 :消化道手术后早期两组肠内营养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过 1周肠内营养支持 ,研究组病人血清谷氨酰胺及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NO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PMN的吞噬能力及氧化代谢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反 ,研究组病人血IL 6、TNF α浓度及血CRP水平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含谷氨酰胺、精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谷氨酰胺 精氨酸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内痔对肛管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诚龙 牛伟新 +1 位作者 姚礼庆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1-2,共2页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1cm、3cm处肛管静息压P值分别为<0.007及<0.001,肛管收缩压P<0.05,近期止血率达100%。认为采用肛门境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反复注射治疗,无并发症等优点,并可明显降低肛管内静息压和收缩压,减少内痔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硬化剂注射 肛管括约肌 测压
下载PDF
nm-23H1蛋白在人胃癌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宏强 吴肇汉 +2 位作者 施达仁 靳大勇 吴国豪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4-275,共2页
nm┐23H1蛋白在人胃癌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王宏强1吴肇汉2施达仁3靳大勇2吴国豪2关键词胃肿瘤基因产物,nm┐23HI肿瘤转移作者单位:1.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 nm┐23H1蛋白在人胃癌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王宏强1吴肇汉2施达仁3靳大勇2吴国豪2关键词胃肿瘤基因产物,nm┐23HI肿瘤转移作者单位:1.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3.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产物 nm-23HI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国豪 靳大勇 +2 位作者 吴肇汉 黄德骧 吴肇光 《上海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肠内营养组21例,术后1周给予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术后第1天减半。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1周体重下降4.42±0.85kg,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体重下降分别为2.12±0.61kg和2.20±0.58kg,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均低于术前,平均氮平衡对照组为0.98g/d,肠外营养组为-3.97g/d,肠内营养组为-4.11g/d,以上指标对照组与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应用双能源X线吸收法测定营养不良病人机体组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吴肇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 :应用双能源X线吸收法 (DEXA) ,检测营养不良病人的机体组成改变。 方法 :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住院病人 5 6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39~ 6 6 (平均 5 1± 14)岁作为研究对象。 72例健康志愿者 (男 34例 ,女 38... 目的 :应用双能源X线吸收法 (DEXA) ,检测营养不良病人的机体组成改变。 方法 :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住院病人 5 6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39~ 6 6 (平均 5 1± 14)岁作为研究对象。 72例健康志愿者 (男 34例 ,女 38例 )为对照者 ,年龄为 41~ 6 4(平均 5 4± 11)岁。机体组成测定应用HologicQDR— 2 0 0 0双能源X线测定仪。 结果 :营养不良病人实际平均体重是理想体重的 72 .5 % ,其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属中、重度营养不良范围。营养不良病人的体脂及瘦组织群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 ,尤以体脂含量下降最为明显 ,差异极显著 (P <0 .0 1)。两组矿物质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营养不良时机体体脂和瘦组织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耗 ,其中以体脂的丢失尤为明显。DEXA是临床上测定机体组成的一种准确、可靠方法 ,可有效地检测营养不良病人的机体组成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机体组成 双能源X线吸收法 测定
下载PDF
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戈少云 王炳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45-46,共2页
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10例临床分析戈少云,王炳生近年来,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以下简称远侧胆道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症状、诊断和处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某些不同点,本文拟就此加... 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10例临床分析戈少云,王炳生近年来,胆管中下段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以下简称远侧胆道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症状、诊断和处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某些不同点,本文拟就此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水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壶腹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乳头状瘤
下载PDF
DCC基因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美东 姚礼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DCC基因 大肠癌 诊断 预后 DCC蛋白
下载PDF
癌症病人机体能量消耗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吴肇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55-457,共3页
为客观评价恶性肿瘤病人机体能量代谢状况。方法作者采用床旁开放式间接测热法对我院外科226例住院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测定,同时与293例同期非肿瘤住院病人的REE测定值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病人R... 为客观评价恶性肿瘤病人机体能量代谢状况。方法作者采用床旁开放式间接测热法对我院外科226例住院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测定,同时与293例同期非肿瘤住院病人的REE测定值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病人REE测定值平均为1186±247kcal/day;对照组病人REE平均为1155±203kcal/day;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4%恶性肿瘤病人处于低代谢状态,46%恶性肿瘤病人属正常代谢状态,而30%恶性肿瘤病人则处于高代谢状态。不同部位、不同种类肿瘤病人之间,机体静息能量消耗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恶性肿瘤病人机体并非均处于高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能量消耗 肿瘤 间接测热法
下载PDF
结构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的产热及代谢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构脂肪乳剂与长链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的产热及代谢效应,以评估结构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交叉研究。第一组7例病人分别连续输注20... 目的:通过比较结构脂肪乳剂与长链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的产热及代谢效应,以评估结构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交叉研究。第一组7例病人分别连续输注20%Intralipid或20%Structolipid4h(0.25gTG/kg·h-1)。第二组9例病人分别连续输注上述脂肪乳剂和葡萄糖混合液6h(0.17gTG/kg·h-1及0.13g葡萄糖/kg·h-1)。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机体静息能量消耗及产热作用。应用反式高效应液相及气相色谱分别测定研究前、后血浆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盐、3-羟基脂肪酸和血浆二羧酸浓度。结果:所有病人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输注脂肪乳剂后,各组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均明显高于基础值,结构脂肪乳剂组病人产热明显高于应用长链脂肪乳剂组。两组病人血浆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程度相似,但结构脂肪乳剂组病人血浆β-羟基丁酸盐浓度、血浆二羧酸(DC10)及血浆3-羟基脂肪酸(3-OHC8)浓度均明显高于长链脂肪乳剂组。联合应用葡萄糖时,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独输注脂肪乳剂组。结论:结构脂肪乳剂在肝硬化病人中水解、氧化及产热作用明显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胆肪乳剂 长链脂肪乳剂 肝硬变 产热 代谢
下载PDF
巨大恶性胸腺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仇德惠 徐正浪 +5 位作者 王群 曾亮 郑如恒 徐松涛 谭黎杰 葛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远方 王炳生 +1 位作者 姚礼庆 Edwards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8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内支架技术 镍钛记忆合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减轻腹腔内大剂量化疗大鼠肝肠损害的机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加增 吴肇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2期78-82,共5页
腹腔内大剂量化疗大鼠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肠外营养 ,然后对其肝功能、肝肠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 ( GSH)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 SOD)含量以及组织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证实 ,谷氨酰胺可以减轻腹腔内大剂量化疗大鼠的... 腹腔内大剂量化疗大鼠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肠外营养 ,然后对其肝功能、肝肠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 ( GSH)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 SOD)含量以及组织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证实 ,谷氨酰胺可以减轻腹腔内大剂量化疗大鼠的肝肠损害。谷氨酰胺的这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腹腔内化疗 肿瘤 肝肠损害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国豪 张延伟 吴肇汉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手术后短期应用要素制剂爱伦多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一天开始等热卡、等氮量...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手术后短期应用要素制剂爱伦多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一天开始等热卡、等氮量的场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一周。检测体重、机体测量指标、血浆各内脏蛋白浓度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血清氨基酸谱。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体重下降分别为4.26±1.03kg、2.04±0.65kg和2.12±0.72kg,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各内脏蛋白浓度均低于术前,对照组降低最明显,与肠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三组病人平均氮平衡为-8.6±3.12g/d,-42.2±2.02g/d及-3.88±2.35g/d,对照组与场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手术后各组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病人血清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下降,术后1周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血清谷氨酰胺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而肠内营养组却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消化道肿瘤 手术后 疗效研究 肠外营养支持 要素制剂 短期应用 安全性 爱伦多
下载PDF
脂肪乳剂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及DNA损害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国豪 吴肇汉 JorgenNordenstrom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是否会增加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改变机体血浆维生素E浓度,脂肪乳剂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是否会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的DNA损害。 方法:22 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两个阶段的随机交叉研究。禁食一晚后于清晨8...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是否会增加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改变机体血浆维生素E浓度,脂肪乳剂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是否会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的DNA损害。 方法:22 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两个阶段的随机交叉研究。禁食一晚后于清晨8:00 抽血作为基础对照,然后分别连续静脉输注20% Intralipid 或20% Vasolipid 4h(甘油三酯输注速度:0.15 g/kg·h- 1),两种脂肪乳剂输注之间相隔2周,并分别于输注2 h、4 h 时抽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 alonaldehyde(MDA)和4-hydroxyalkenal的总量;测定血浆α-tocopherol代表维生素E浓度;自实验前一天起连续收集3 天尿,检测DNA 损害终产物——8-Hydroxyguanine(8-OHGua)量,作为DNA 损害程度的分析。 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过程中,血浆MDA和4-hydroxyalkenal明显增高,输注后24 h 降至输注前水平,两种脂肪乳剂之间无统计学上差异,脂肪乳剂输注过程中血浆维生素E浓度无明显变化。两种脂肪乳剂应用前后,尿中8-OHGua含量无变化。 结论: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可增加机体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脂质过氧化 DNA损害
下载PDF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美东 姚礼庆 +2 位作者 孔燕 王翔 魏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 十二指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