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皮髓质脂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永成 廖履坦 +3 位作者 丁小强 夏霞娟 吴兆龙 韩琴琴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磷脂 脂质肾毒性 肾脏病
下载PDF
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被引量:31
2
作者 蔡卫平 廖履坦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评价谷胱甘肽对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88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病人分为2组 ,52例用谷胱甘肽治疗 (下称治疗组 ) ,36例用复方氨基酸 (下称 9AA)和金水宝胶囊 (下称Cs 4 )治疗作对照组。 2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组每日用谷... 目的 :评价谷胱甘肽对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88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病人分为2组 ,52例用谷胱甘肽治疗 (下称治疗组 ) ,36例用复方氨基酸 (下称 9AA)和金水宝胶囊 (下称Cs 4 )治疗作对照组。 2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组每日用谷胱甘肽 12 0 0mg静脉滴注 ,qd× 2~ 4wk ;对照组用 9AA 2 50mL静脉滴注 ,qd× 2~ 4wk ,无肾功能衰竭 (肾衰 )者仅口服Cs 4 0 .99g ,tid× 4wk。结果 :2组中对急性肾衰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64% (P <0 .0 5) ;对血尿、蛋白尿总有效率分别为 89%和 85% ,57%和 50 % (P <0 .0 1和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药物疗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永成 廖履坦 +3 位作者 丁小强 张月娥 徐元钊 徐元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用 5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分别于实验第 30、6 0和 90天进行肾脏的形态学观察。  结果 :自实验第 30天起 ,高胆固醇组表现为进行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用 5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分别于实验第 30、6 0和 90天进行肾脏的形态学观察。  结果 :自实验第 30天起 ,高胆固醇组表现为进行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系膜基质增多 ,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灶性融合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肾小球体积进行性增大。电镜未发现肾小球内电子致密物沉积 ,直接免疫荧光显示肾组织IgG阴性。相关分析显示 ,血浆总胆固醇 (TCh)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浓度与肾小球细胞数、肾小球PAS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值及肾小球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健康大鼠肾脏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病理损害 ,病变的程度与血浆TCh及LDL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肾小球损害 脂质肾毒性
下载PDF
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与IgA肾病的联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年松 吴兆龙 +2 位作者 廖履坦 张月娥 郭慕依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 :比较 Ig A肾病 (Ig A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HB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证实的肾组织 HBAg阳性组 2 6例和阴性组 59例 Ig 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 :与阴性组相... 目的 :比较 Ig A肾病 (Ig A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HB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证实的肾组织 HBAg阳性组 2 6例和阴性组 59例 Ig 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 ,阳性组肾病综合征者多见 ,血红蛋白、血清 Ig A水平和肌酐清除率显著下降 ,2 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增加 (P<0 .0 5) ,免疫荧光以 Ig A+Ig G+Ig M型者多见 ,肾组织病理损害以 级为多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病变、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显著严重 ,随访期间 2例进入尿毒症期。  结论 :本组观察显示 ,肾组织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 Ig AN患者 ,临床病理改变较无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者重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抗原
下载PDF
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小强 吴兆龙 +2 位作者 葛煜强 陶凤武 廖履坦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肾性高血压病人 96例 ,分 2组 ,氨氯地平单用组 5 4例 [男性 30例 ,女性2 4例 ;年龄 ( 38±s 19)a]给氨氯地平 10mg ,po ,qm ( 7∶0 0 )× 6wk(如治疗 2wk...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肾性高血压病人 96例 ,分 2组 ,氨氯地平单用组 5 4例 [男性 30例 ,女性2 4例 ;年龄 ( 38±s 19)a]给氨氯地平 10mg ,po ,qm ( 7∶0 0 )× 6wk(如治疗 2wk未达显效可剂量加倍 )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合用组 4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6例 ;年龄 ( 41± 2 0 )a]在原用依那普利 10mg ,po ,qd或bid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 (用法同上 )× 6wk。结果 :单用组总有效率 80 % ,合用组为98% (P <0 .0 1) (其中对重度高血压的有效率分别为 42 %和 80 % ,P >0 .0 5 ) ,不良反应均较少而轻。结论 :单用或合用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肾性高血压疗效均较好 ,对重度高血压以加用依那普利的合用组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肾性高血压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力 潘缉圣 +14 位作者 王梅 吴兆龙 丁小强 鲍晓荣 陆福明 丁峰 曹桂山 汪关煜 王玮 王献群 朱永奋 孙建设 钱家麒 林爱武 徐莜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9-136,共8页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常见并发症,称肾性贫血。补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手段。过去使用进口rhEPO,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比较国产和进口rhEPO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我...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常见并发症,称肾性贫血。补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手段。过去使用进口rhEPO,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比较国产和进口rhEPO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进入本试验的肾性贫血患者共199例,3例中途剔除,196例完成全部12周疗程。共用国产药物治疗肾性贫血133例,其中63例与进口药物对照,对照药物采用日本麒麟啤酒株式会社生产的利血宝针剂。使用途径均为皮下注射。63对肾性贫血患者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国产rhEPO的显效率54.0%,有效率31.7%,总有效率85.7%;进口rhEPO的显效率50.8%,有效率36.5%,总有效率87.3%;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国产rhEPO治疗肾性贫血133例的显效率50.4%,有效率38.3%,总有效率88.7%(118/133)。国产rhEPO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头痛,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不需停药即可好转,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与进口同类制剂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受试制剂的疗效与进口同类产品相似,用于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贫血 RHEPO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透析与肾移植利弊的权衡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金根 廖履坦 《新医学》 1989年第9期460-461,共2页
透析和肾移植技术都是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结果。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差不多是40年代开始的,而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维持透析则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肾移植的临床应用开始与推广略迟于透析。我国于1973年制成了第一台平板型人工肾。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透析 肾移植 肾病
下载PDF
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煜强 徐元钊 廖履坦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更好地研究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建立了此疾病的动物模型。SD大鼠分成A、B、C三组 ,分别建立败血症模型、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和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败血症模型由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 ;急性缺血性肾... 为更好地研究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建立了此疾病的动物模型。SD大鼠分成A、B、C三组 ,分别建立败血症模型、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和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败血症模型由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 ;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采用一侧肾切除及对侧肾动脉夹闭 60min而制成 ;高分解代谢急性肾衰模型则在造成大鼠急性肾衰同时 ,从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结果表明 ,高分解代谢急性肾衰鼠在术后出现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且与败血症和急肾衰组相比 ,前者的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钾在术后明显增高 ,而二氧化碳结合力和体重明显下降 ,死亡率也较高 ,这符合高分解代谢急性肾衰的临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解代谢 急性肾功能衰竭 模型 实验动物
原文传递
长链和中链脂肪乳剂在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中的代谢比较
9
作者 葛煜强 徐元钊 +1 位作者 吴兆龙 廖履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比较长链脂肪乳剂(LCT)和中链脂肪乳剂(MCT)在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中的代谢特点。方法:大鼠分成LCT正常组、LCT肾衰组、MCT正常组和MCT肾衰组。从尾静脉注射0.3g/kg的10%英脱利匹(LCT... 目的:比较长链脂肪乳剂(LCT)和中链脂肪乳剂(MCT)在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中的代谢特点。方法:大鼠分成LCT正常组、LCT肾衰组、MCT正常组和MCT肾衰组。从尾静脉注射0.3g/kg的10%英脱利匹(LCT)和10%力波肪定(MCT),在注射后2、10、40、70、100、130及160分钟测血甘油三酯浓度以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LCT在肾衰组中的清除速率常数(Ke)明显小于正常组,半衰期(t1/2)则明显大于正常组。MCT在肾衰组的Ke和t1/2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正常组中,LCT的Ke较MCT明显减少,而t1/2则明显延长。在肾衰组中,LCT的Ke较MCT进一步减小,t1/2则更明显延长。2组MCT组的大鼠血清胰岛素均较LCT组有明显升高。结论:MCT在肾衰大鼠体内被清除速度快,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改善急肾衰时的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脂肪乳剂 代谢 大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基础临床系列研究
10
作者 张月娥 方利君 +6 位作者 顾健人 郭慕依 张秀荣 郭怡清 林善锬 吴兆龙 周士东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0期10-10,共1页
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在一名输血后肝炎并发的膜性肾炎患者肾小球中证实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和HBsAg沉积以来,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HBV GN)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性肾炎。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肾小球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首次报道 输血后肝炎 膜性肾炎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肾穿刺 肾组织
下载PDF
肾髓质缺氧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被引量:2
11
作者 裘莲群 吴兆龙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6年第1期33-36,共4页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水分,保持内环境稳定,其中,髓质在水储存中起主要作用,使尿液浓缩至血浆渗透压的四倍。为产生独特的渗透压梯度,髓质内有一系列血管及小管的逆流交换系统,表现为在缺氧环境中钠的主动重吸收。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水分,保持内环境稳定,其中,髓质在水储存中起主要作用,使尿液浓缩至血浆渗透压的四倍。为产生独特的渗透压梯度,髓质内有一系列血管及小管的逆流交换系统,表现为在缺氧环境中钠的主动重吸收。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肾髓质缺氧与急、慢性肾功能损害敏感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髓质缺氧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大鼠甲状旁腺钙敏感受体改变
12
作者 宦金星 廖履坦 +1 位作者 丁小强 蒋金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性甲旁亢 PCaR
下载PDF
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初探
13
作者 葛煜强 徐元钊 +1 位作者 廖履坦 吴兆龙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更好地研究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建立了这一疾病的动物模型。SD大鼠分成败血症组、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组和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组。败血症模型由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采用一侧肾切除及对侧肾... 为更好地研究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建立了这一疾病的动物模型。SD大鼠分成败血症组、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组和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组。败血症模型由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采用一侧肾切除及对侧肾动脉夹闭60min而制成;高分解代谢急肾衰模型则在造成大鼠急肾衰同时,从腹腔中注入大肠杆菌而制成。结果表明,高分解代谢急肾衰鼠在术后出现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且与败血症和急肾衰组相比,前者的血尿素氮、肌酐、血钾在术后明显增高,而二氧化碳结合力和体重明显下降,死亡率也较高,这符合高分解代谢急肾衰的临床特点,表明所建立的高分解代谢急肾衰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解代谢 急性 肾功能衰竭 模型
下载PDF
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裘莲群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的遗传学调查、各种生长因子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诱导突变技术的应用及来自人体标本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肾小球硬化存在遗传基础,生长激素的过度表达、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Ⅳ型胶原)及肾单位数不足...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的遗传学调查、各种生长因子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诱导突变技术的应用及来自人体标本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肾小球硬化存在遗传基础,生长激素的过度表达、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Ⅳ型胶原)及肾单位数不足均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重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晨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9年第6期276-280,共5页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肾活检病变总数的5 ~15 % ,发病机理复杂,可导致肾功能的完全丧失。目前有关各种治疗均无满意疗效。有证据表明它是由于肾单位高滤过引起肾小球内压(PGC)升高的结果,其共同通路可能是...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肾活检病变总数的5 ~15 % ,发病机理复杂,可导致肾功能的完全丧失。目前有关各种治疗均无满意疗效。有证据表明它是由于肾单位高滤过引起肾小球内压(PGC)升高的结果,其共同通路可能是:包括单核细胞在内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固有细胞激活以及浸润细胞与固有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这些细胞释放的化学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目前纤维化已被公认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合成。本文仅就目前有关FSGS的各种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治疗
下载PDF
尿毒症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对猪肾皮质Na^+,K^+-ATPa酶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孔维信 徐元钊 廖履坦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53-354,共2页
为研究中分子物质(MM)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我们采用凝胶层析技术;分离出了尿毒症病人及健康人的MM.同时从猪肾皮质提纯了Na+,K+-ATPase其比活性为220umol无机磷/mg蛋白·小时。尿毒症MM峰2~3浓度在1.01mg/ml... 为研究中分子物质(MM)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我们采用凝胶层析技术;分离出了尿毒症病人及健康人的MM.同时从猪肾皮质提纯了Na+,K+-ATPase其比活性为220umol无机磷/mg蛋白·小时。尿毒症MM峰2~3浓度在1.01mg/ml以上,峰2~4浓度在5.0mg/ml以上时时Na+,K+-ATPase有抑制作用,正常人MM无抑制作用。表明MM的潴留可能是导致尿毒症Na+,K+-ATPase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中分子物质 钠-钾ATP酶 抑制 血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葛煜强 徐京 +3 位作者 柳启沛 吴兆龙 徐元钊 廖履坦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6-339,共4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浆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煜强 吴兆龙 陶凤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  5 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成 2组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 2 5例 ,0 .1~ 0 .2g ,bid ,po ;氧氟沙星治疗组 2 5例 ,0 .1~ 0 .2 g ,bid ,po。疗程为 5~ 14d。 结果 :左旋氧氟沙... 目的 :比较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  5 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成 2组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 2 5例 ,0 .1~ 0 .2g ,bid ,po ;氧氟沙星治疗组 2 5例 ,0 .1~ 0 .2 g ,bid ,po。疗程为 5~ 14d。 结果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84 % ,痊愈率分别为 76%和 60 % ,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左旋氧氟沙星对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显著高于氧氟沙星。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中较氧氟沙星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尿路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尿毒症胰岛素拮抗及其在心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鲍晓荣 吴兆龙 廖履坦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胰岛素拮抗(IR)发生机理,及其在尿毒症心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口服糖耐量试验方法,检测50例尿毒症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胰岛素糖代谢调节作用活性。常规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甲状旁腺素、pH值... 目的:探讨尿毒症胰岛素拮抗(IR)发生机理,及其在尿毒症心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口服糖耐量试验方法,检测50例尿毒症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胰岛素糖代谢调节作用活性。常规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甲状旁腺素、pH值、血碳酸氢根水平,收集尿毒症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心脏扩大、主动脉硬化和髂内动脉硬化有关资料,分析IR与上述指标关系。结果:①尿毒症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其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利用率(M)显著低下。本组IR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4%和42%;②肾衰和代谢性酸中毒在IR组更为严重;③IR组较非胰岛素拮抗(NIR)组眼底动脉硬化、心脏扩大、主动脉硬化单独或合并存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上述一个或多个病变组较无病变组ISI低下,AUCG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④髂内动脉硬化组较无髂内动脉硬化组ISI低下,AUCINS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①IR存在于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其发生机理与严重肾衰和代谢性酸中毒有关。②IR与尿毒症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变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分子肽物质的提纯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维信 徐元钊 +2 位作者 廖履坦 刘银坤 周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分离、纯化尿毒症中分子物质并研究其生物活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初提的中分子组分进一步纯化,并通过提纯猪肾Na+、K+-ATPase及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尿毒症中分子组分第... 分离、纯化尿毒症中分子物质并研究其生物活性。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初提的中分子组分进一步纯化,并通过提纯猪肾Na+、K+-ATPase及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尿毒症中分子组分第2~3峰经两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提纯出含肽的中分子化合物。该组分浓度在1.0g/L以上对Na+、K+-ATPase有抑制作用;浓度在0.25g/L以上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浓度的含肽中分子物质,其对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中分子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