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0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遥感卫星多载荷转动部件动态磁场对卫星磁矩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吴卫权 撒文彬 +4 位作者 董房 孙晓春 张国升 吴东 周舒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卫星多载荷转动部件工作态下,磁性呈多极化形态,产生动态磁场。多个动态磁场叠加后,会导致卫星整器各向磁矩发生周期性变化,即磁矩波动。磁矩波动的振幅取决于各器载转动部件的数量、转动频率、固有磁矩大小以及载荷工作电流。文章以某... 卫星多载荷转动部件工作态下,磁性呈多极化形态,产生动态磁场。多个动态磁场叠加后,会导致卫星整器各向磁矩发生周期性变化,即磁矩波动。磁矩波动的振幅取决于各器载转动部件的数量、转动频率、固有磁矩大小以及载荷工作电流。文章以某遥感卫星动态磁场数据为模型,通过测试分析卫星整星及主要转动部件的磁场和磁矩,掌握了卫星及转动部件单机动态磁场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揭示了动态磁场导致磁矩波动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多转动部件遥感卫星的磁性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多载荷转动部件 动态磁场 磁矩波动 测试试验
下载PDF
大气湍流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成像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红敏 丁致雅 +5 位作者 杨燕燕 江苏奇 彭建涛 曹楠 胡立发 曹召良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遥感卫星在国防和民用探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气湍流严重影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本文重点研究了遥感卫星对地探测时,相机口径、卫星轨高和大气湍流强度对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球面波传输模型和Kolmogoro... 遥感卫星在国防和民用探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大气湍流严重影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本文重点研究了遥感卫星对地探测时,相机口径、卫星轨高和大气湍流强度对空间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球面波传输模型和Kolmogorov湍流理论,针对空对地探测湍流波前进行仿真。然后,分析畸变波前随相机口径、卫星轨高和大气相干长度的变化规律,并推导出普适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空间相机成像分辨率随相机口径、卫星轨高和大气相干长度变化的计算公式。最后,研究了大气湍流对空间相机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影响,并以MTF=0.15为基准,仿真分析了MTF相对误差随相机口径、卫星轨高和大气相干长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设计、分析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 大气湍流 空对地观测 成像质量
下载PDF
卫星运输T型钢丝绳隔振器刚度及阻尼研究
3
作者 陈骐 李世响 +3 位作者 郑京良 贾奥男 熊克 尹永康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3,621,共7页
钢丝绳隔振器可以缓解卫星运输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危害,但其缺少试验基础研究,无法提供仿真输入,难以准确实现卫星损伤仿真。针对此问题,对T型钢丝绳隔振器刚度及阻尼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对钢丝绳隔振器系统的力学特性进... 钢丝绳隔振器可以缓解卫星运输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危害,但其缺少试验基础研究,无法提供仿真输入,难以准确实现卫星损伤仿真。针对此问题,对T型钢丝绳隔振器刚度及阻尼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对钢丝绳隔振器系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理想的迟滞回环曲线;其次,建立了钢丝绳隔振器静刚度和动刚度力学测试系统;最后,通过准静态加载以构建静刚度条件下压缩、横滚、剪切状态力和位移的关系。在预承载力为5 kN、振幅为1 mm条件下,分别测试了激振频率5~8 Hz条件下的动刚度性能。结果表明:准静态加载条件下,钢丝绳隔振器的力和位移关系较为稳定;动刚度条件下,在5~8 Hz频率之间,动刚度变化较为稳定;等效阻尼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运输 钢丝绳隔振器 刚度 迟滞特性 损伤仿真
下载PDF
观测卫星集群协同模式与任务规划研究
4
作者 张永强 徐锡杰 +4 位作者 阎梅芝 张永贺 白鹤峰 赵志明 陈红飞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针对当前卫星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快速获取区域、目标多维信息不足等,基于复杂天基信息支援任务对高时效、全天时、全天候、多手段、兼具大范围搜索与区域详查等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群编队卫星模型及星群星座系统,设计不同类型的多颗... 针对当前卫星系统功能单一、无法快速获取区域、目标多维信息不足等,基于复杂天基信息支援任务对高时效、全天时、全天候、多手段、兼具大范围搜索与区域详查等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集群编队卫星模型及星群星座系统,设计不同类型的多颗小卫星通过簇内星间协同实现多手段协同探测与查证,通过簇间协同实现天基信息连续更新与时效性,设计了编队系统的多种协同模式,并针对引导协同、接力协同等应用场景,开展了引导协同、区域拼接协同、多手段协同识别确认、接力持续观测协同模式设计与编队协同对应的任务规划方法研究,有效缓解、解决了采用传统单星实现复杂任务对卫星、运载火箭设计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行且应用灵活的方案,为卫星集群编队系统全面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集群编队 协同观测 任务规划
下载PDF
微振动对高精度遥感卫星的影响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徐斌 应敏晓 刘兴天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1期140-147,共8页
我国卫星的分辨率持续提高,各类空间载荷的观测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微振动的抑制能力是在轨观测能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基于被动和主动2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微振动控制技术在卫星微振动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微振动对高精度载荷的影响,... 我国卫星的分辨率持续提高,各类空间载荷的观测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微振动的抑制能力是在轨观测能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基于被动和主动2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微振动控制技术在卫星微振动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微振动对高精度载荷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的微振动抑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经典微振动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聚焦于新型的微振动控制方法,对被动阻尼器、主动电磁隔振以及非接触式双超平台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微振动控制的发展作了简短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微振动 振动控制 双超平台
下载PDF
一类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试验研究
6
作者 邵敏强 利云云 +2 位作者 周徐斌 陈卫东 刘兴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 对一种由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与双层线性隔振系统并联构成的双层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描述了高静低动刚度的力学原理,对欧拉屈曲梁负刚度调节器样机进行了压缩试验,验证了其负刚度机理。根据负刚度调节器并联形式的不同,设计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类隔振系统,求解系统的消极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两类隔振系统在不同上、下层刚度组合下的隔振性能。搭建两种高静低动刚度的隔振试验系统,通过扫频和定频试验验证了其隔振性能,并对结果偏差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欧拉屈曲梁 高静低动刚度 隔振试验 力传递率
下载PDF
堆叠式卫星平台机电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张晓彤 尹健 +5 位作者 赵川 许浩 邹兴 付鑫 吕建民 周必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1期124-132,共9页
目前,在卫星通信领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的需求日益强烈,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已成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领域。为推进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卫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目前,在卫星通信领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的需求日益强烈,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已成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领域。为推进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卫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对互联网卫星的应用需求,设计一种高容积比堆叠式卫星平台,并对扁平化构型卫星承载结构、去中心化堆叠式卫星解锁分离、适应堆叠式卫星的高性能纳米热控薄膜、能源获取与传输的柔性化产品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该卫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实现批量化生产、在轨无碰撞分离、一箭多星快速部署,进而满足互联网卫星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式卫星 扁平化构型 去中心化 解锁分离 纳米热控薄膜 柔性化产品
下载PDF
批产卫星综合测试技术研究
8
作者 卢晓伟 潘耀 +1 位作者 蔡先军 周云涛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1期133-139,共7页
面对高密度、高强度的批产卫星研制形势,传统的单星测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批产卫星快速研制、快速发射的需求,本文从批产卫星测试体系、测试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研究出发,提出了批产卫星并行测试、规模化测试、流水线式测试的综合测试... 面对高密度、高强度的批产卫星研制形势,传统的单星测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批产卫星快速研制、快速发射的需求,本文从批产卫星测试体系、测试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研究出发,提出了批产卫星并行测试、规模化测试、流水线式测试的综合测试技术体系,建设了面向批产卫星的智能快速测试系统,研制了支持批产卫星并行测试的一体化测试平台,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可作为国内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产卫星 综合测试 多星测试 快速测试
下载PDF
基于卫星产品保证的并行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舒适 朱鸿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针对在产品保证基础上实施并行工程 ,简述了卫星研制串行工程和并行工程之间的概念和关系 ,并通过建立在卫星研制过程中无产品保证要求和有产品保证要求两种条件下串行工程和并行工程的模型 ,从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和刻... 针对在产品保证基础上实施并行工程 ,简述了卫星研制串行工程和并行工程之间的概念和关系 ,并通过建立在卫星研制过程中无产品保证要求和有产品保证要求两种条件下串行工程和并行工程的模型 ,从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和刻画卫星研制过程中实施并行工程的思想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实际中实施并行工程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产品研制 工程设计 并行工程 航天器
下载PDF
面向全球部署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实时测控方案研究
10
作者 尚夏 黄明 +2 位作者 李冰 张峰 兰宝君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全球部署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面临的全实时测控问题,设计综合利用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的测控方案.该方案将测控任务划分为视线内和视线外两个阶段,视线内以星地链路为主,星间链路为辅,完成测控/数传信息的实时传输;视线外通过构建数据数... 全球部署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面临的全实时测控问题,设计综合利用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的测控方案.该方案将测控任务划分为视线内和视线外两个阶段,视线内以星地链路为主,星间链路为辅,完成测控/数传信息的实时传输;视线外通过构建数据数传接力星形成体系内星间链路,结合北斗导航星座星间链路/中继卫星星间链路构成体系外星间链路,实现测控/数传信息的实时传输.分析测控/数传链路在任务周期内的链路余量、传输时延等指标,评估了方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方案测控任务的可靠度在0.99以上,数传任务的可靠度可达0.9,能够有效支持地球同步带卫星全球部署,满足测控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星间链路 实时控制链路 可靠性
下载PDF
卫星并联贮箱均衡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一骁 王申 +1 位作者 张乾鹏 夏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161-163,190,共4页
在双组元卫星推进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发动机入口混合比满足设计状态,需要通过调节燃料和氧化剂支路的管路流阻来实现,常规方法为通过多次地面水试试验,对各支路安装的节流孔板进行修正。根据某型号卫星的管路布局,基于AMESim建立并... 在双组元卫星推进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发动机入口混合比满足设计状态,需要通过调节燃料和氧化剂支路的管路流阻来实现,常规方法为通过多次地面水试试验,对各支路安装的节流孔板进行修正。根据某型号卫星的管路布局,基于AMESim建立并联贮箱均衡排放的预测模型并在后续的地面水试试验中进行验证。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仿真模型的修正参数,修正后的仿真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该型号后续卫星的孔板尺寸,节约了地面水试试验的时间,可为缩短卫星型号研制周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均衡排放 并联贮箱 AMESIM 仿真
下载PDF
低轨卫星星座构型自主保持策略研究
12
作者 姚闯 廖波 潘晓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1期65-72,共8页
近年来,国内外低轨卫星星座发展不断加速,有效提升了卫星在轨效能。但低轨卫星星座长期在轨运行会引起空间几何构型的变化,需要进行星座构型自主保持以保证系统在轨效能。通过分析低轨卫星轨道在多源摄动下的轨道要素演化情况,设计了基... 近年来,国内外低轨卫星星座发展不断加速,有效提升了卫星在轨效能。但低轨卫星星座长期在轨运行会引起空间几何构型的变化,需要进行星座构型自主保持以保证系统在轨效能。通过分析低轨卫星轨道在多源摄动下的轨道要素演化情况,设计了基于微分代数的绝对构型保持策略和基于协同控制的相对构型保持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自主保持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多源摄动 星座构型 自主保持策略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低轨混合卫星网络管控架构设计
13
作者 尚夏 李冰 +2 位作者 黄明 张峰 兰宝君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针对高低轨混合卫星网络管控架构中对控制平面卫星节点管控能力设计不足的薄弱点,通过控制平面向数据平面延伸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相融合的改进型管控架构,并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针对每种方案,给出了多种具体实现形式... 针对高低轨混合卫星网络管控架构中对控制平面卫星节点管控能力设计不足的薄弱点,通过控制平面向数据平面延伸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相融合的改进型管控架构,并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针对每种方案,给出了多种具体实现形式,对每种实现形式的可见性、链路余量、链路时延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管控架构提升了平面融合度,通过路由规划手段构建控制平面卫星节点的实时控制链路,能有效增强对卫星节点的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轨混合卫星网络 网络管控架构 控制平面 实时控制链路
下载PDF
外热流环境中星间激光快速建链影响分析研究
14
作者 张萍 成飞 +2 位作者 关哲 贺文正 韩轶丹 《遥测遥控》 2025年第2期20-33,共14页
激光通信作为卫星间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快速稳定的建链能力直接影响着星座系统的性能。激光通信终端依赖高精度光学跟瞄系统以实现信号光束持续稳定指向目标卫星。然而,空间环境因素会干扰激光终端的指向精度,其影响程度可达毫... 激光通信作为卫星间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快速稳定的建链能力直接影响着星座系统的性能。激光通信终端依赖高精度光学跟瞄系统以实现信号光束持续稳定指向目标卫星。然而,空间环境因素会干扰激光终端的指向精度,其影响程度可达毫弧度量级。卫星在轨运行中因热胀冷缩和应力变化产生的星体结构形变,导致激光终端指向精度相较卫星平台基准位置发生刚体位移。本文以星间激光通信链路快速稳定建链为应用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激光终端基准与卫星平台星敏基准因热致形变产生的指向误差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轨道高度卫星在轨受热变形产生的安装基准误差量,获取激光通信链路指向误差变化规律,为实现快速稳定建链提供分析基础,同时为整星响应单机布局及总体热控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稳定建链 热变形 指向误差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折纸的摩擦电-电磁自供能传感系统研究
15
作者 任义 暴文婧 +3 位作者 胡慧娟 汪田鸿 金滔 李龙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5年第3期60-63,共4页
本文围绕摩擦起电和电磁感应两种能量收集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Kresling折纸结构的自供能传感系统,将复合器件作为电源,利用折纸结构的伸缩扭转运动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能量收集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本文围绕摩擦起电和电磁感应两种能量收集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Kresling折纸结构的自供能传感系统,将复合器件作为电源,利用折纸结构的伸缩扭转运动增强机械稳定性,提高能量收集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不仅能在有限的机械输入下产生更大的能量,而且能驱动小型电子设备应用于位置跟踪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起电 电磁感应 折纸结构 自供能传感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透过率简化辐射传输计算方案
16
作者 周士凯 李正强 +3 位作者 姚前 吴文菲 谢艳清 樊程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气透过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参量。目前,对于热红外谱段(8~14μm)上大气透过率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背景参数输入过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大气透过率简化辐射... 热红外大气辐射传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气透过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参量。目前,对于热红外谱段(8~14μm)上大气透过率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背景参数输入过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热红外遥感的大气透过率简化辐射传输计算方案。利用MODTRAN模型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参数进行整体定量模拟分析,从而得到影响大气透过率的关键参数,由此形成一套基于MODTRAN模型的参数简化方案。在MERSI-II两个热红外通道的中心波长处,对MODTRAN模型和参数简化方案计算出的大气透过率做对比验证,R^(2)均大于0.99,RMSE最大为0.007458,具有较高精度。参数简化方案仅依赖于观测天顶角和水汽柱浓度,不需要CO_(2)、O_(3)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相比于MODTRAN模型,参数简化方案输入参数减少了,计算效率也随之提高。本研究为热红外数据大气校正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大气透过率 背景参数 参数简化方案
下载PDF
基于中华古诗词的中医药文化翻译与海外传播研究
17
作者 王锦 王索 杨文慧 《海外英语》 2025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章以中华古诗词里的中医药文化为翻译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使用文献分析法、分类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各个时期蕴含中医药文化的古代诗词,包括先秦诗词、汉魏六朝诗词、唐宋诗词、元明清戏曲和小说中的诗词以及大量流传至今的药名诗,... 文章以中华古诗词里的中医药文化为翻译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使用文献分析法、分类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梳理各个时期蕴含中医药文化的古代诗词,包括先秦诗词、汉魏六朝诗词、唐宋诗词、元明清戏曲和小说中的诗词以及大量流传至今的药名诗,翻译其中出现的药用本草、医学道理、医史人物事迹、疾病医疗、防病养生等中医药文化知识,利用中华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中医药诗性语言的审美价值,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文学色彩,创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促使世界读懂中医药、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诗词 中医药文化 药名诗 审美价值 翻译与海外传播
下载PDF
卫星总体技术货架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18
作者 泮朋军 张丹丹 +2 位作者 顾晓杰 刘伟 吴从焰 《航天工业管理》 2025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加速推进新时期产品化工作模式有效建立并运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以质量问题为线索,以防控风险为目标,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进一步收敛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加强系统级故障容限设计,使单点失效风险最... 为加速推进新时期产品化工作模式有效建立并运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以质量问题为线索,以防控风险为目标,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进一步收敛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加强系统级故障容限设计,使单点失效风险最小化,逐步实现系统级安全底线有效控制,形成较为完备的卫星总体技术货架,用于指导项目开展设计研制工作,有效支撑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高密度研制、发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探索
下载PDF
卫星振动试验中固有频率“漂移”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昌亚 宋汉文 +1 位作者 王德禹 陶明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针对卫星振动试验中的频率漂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试验数据对比、等效线性化模型模拟和单自由度非线性模型模拟计算 ,对随振动试验载荷烈度增加而导致的固有频率降低、模态阻尼增大的现象作了定性解释。
关键词 固有频率 卫星 频率漂移 振动频率
下载PDF
卫星大型旋转载荷动平衡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薛孝补 朱海江 +1 位作者 吕旺 杨立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卫星携带的转动体的动不平衡对星体产生非期望的干扰力矩,进而影响卫星姿态,为此在卫星高品质运动控制中必须对转动体的动平衡特性进行控制。本文在建立卫星多挠性体姿态动力学模型的同时,分析了动平衡检测在转动体残余干扰力矩分析中... 卫星携带的转动体的动不平衡对星体产生非期望的干扰力矩,进而影响卫星姿态,为此在卫星高品质运动控制中必须对转动体的动平衡特性进行控制。本文在建立卫星多挠性体姿态动力学模型的同时,分析了动平衡检测在转动体残余干扰力矩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大型旋转载荷动平衡控制方法和流程,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情况,验证了该动平衡控制方法和流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转动体 动力学 干扰力矩 动平衡试验 动不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