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空间转化路径探索--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匡晓明 陈君 +2 位作者 石邢 徐进 叶沁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66,92,共13页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在深度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态价值提升与转化是实现城市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方法。对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认知,不仅要关注其在承载支持、产品供给、环境调节等方面的自...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在深度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态价值提升与转化是实现城市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方法。对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认知,不仅要关注其在承载支持、产品供给、环境调节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更要关注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生态空间价值的外溢与转化。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尤其是外致价值的最大化,要对城园空间关系进行优化配置。论文基于价值转化原理,探讨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提升和生态空间外致价值转化两个方面的实现路径,提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方法,并以成都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做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空间外致价值 城园耦合 天府中央商务区
下载PDF
存量地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要素供需精准匹配算法研究——以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为例
2
作者 刘文波 徐进 徐梦洁 《城乡规划》 2024年第6期90-99,共10页
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存量增质阶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人群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匹配,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针对传统公共要素配置过程采用均质化标准,忽视人口异质性带来的需求差异化,导致公共要素供需失衡的现实问题,提出基... 随着城市发展步入存量增质阶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人群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匹配,成为当下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针对传统公共要素配置过程采用均质化标准,忽视人口异质性带来的需求差异化,导致公共要素供需失衡的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公共要素精准化配置路径。研究构建“不同特征人群的空间分布推演—基于不同特征人群的公共要素需求识别—精准匹配需求的公共要素供给”的算法逻辑框架,并以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为例进行算法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存量地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要素的精准配置提供算法支撑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地区 公共要素 供需精准匹配 算法 15分钟生活圈
下载PDF
效益提升视角下老旧社区绿地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匡晓明 黄玥 陆勇峰 《住宅科技》 2021年第12期14-19,共6页
文章以绿地效益提升为切入点,从空间布局、植物配置、雨水循环和文化服务等4个维度上构建老旧社区绿地优化框架,并结合上海静安区“美丽家园建设”社区更新项目实践,提出多维度扩空间成绿网、优化绿地结构、实施海绵型改造和营造参与式... 文章以绿地效益提升为切入点,从空间布局、植物配置、雨水循环和文化服务等4个维度上构建老旧社区绿地优化框架,并结合上海静安区“美丽家园建设”社区更新项目实践,提出多维度扩空间成绿网、优化绿地结构、实施海绵型改造和营造参与式绿地等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老旧社区 绿地空间 综合效益 优化策略 社区微更新
下载PDF
基于“资产为本”理论的老旧社区更新路径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匡晓明 李崛 陆勇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
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存在资金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不可持续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从社区资产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明确了社区资产的概念、分类,以及资产增值与活化利用的方式,并结合既有... 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存在资金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不可持续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从社区资产的角度出发,梳理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明确了社区资产的概念、分类,以及资产增值与活化利用的方式,并结合既有经验提出“资产为本”的老旧社区更新路径,包括资产地图绘制、更新组织确立、展望及行动计划制定、规划实施与评估。同时,以上海辽源花苑社区更新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在社区资产盘点的基础上,联合多个利益主体确定社区展望与行动计划,并进行规划实施与评估的经验,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资产 资产为本 老旧社区更新 更新路径 上海辽源花苑
下载PDF
濒危植物澜沧黄杉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敏敏 刘鹏程 +3 位作者 孔维民 马方莲 李帅锋 王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504-5515,共12页
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 Craib)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野外种群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研究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可以量化种群未来发展趋势,并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不同群落类型下澜沧... 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 Craib)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野外种群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研究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可以量化种群未来发展趋势,并为科学合理保护该物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不同群落类型下澜沧黄杉种群的调查及数据收集,编制澜沧黄杉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不同群落环境下澜沧黄杉的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德钦县澜沧黄杉种群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3300m的区域,栖息地群落类型为澜沧黄杉林、冷杉林与云南松林,三种群落澜沧黄杉种群均属增长型,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和V′_(pi)都大于0,但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表明种群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接近。不同群落类型下种群大小依次为澜沧黄杉林>冷杉林>云南松林,结合种群动态分析表明,澜沧黄杉林更适宜种群的生存;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幼龄个体的缺乏、死亡率高,是导致种群野外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野外调查发现澜沧黄杉天然种群受到人类砍伐、放牧、开荒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种群的生存,因此未来在加大科学研究力度进一步探究该物种濒危影响因素的同时,还要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并扩大建立保护区以实现对该物种的多方位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黄杉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