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流定形”: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严婷婷 吕圣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8-42,54,共6页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 文章以绿地组织的空间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演进视角鉴别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目标及共识,即追求空间可达性、场地功能性及感知互动性;在此基础上依托外延空间与内需功能两者结合的空间建构逻辑,提出“以流定形”的设计范式,详细阐释了引流、分级、划区、定形、竖向、塑景的公共绿地设计步骤,并以实例图示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希望能为中小尺度公共绿地空间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流定形” 公共绿地 空间共识 设计方法
下载PDF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可达性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公共交通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广坤 胡英盛 吕圣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69,共6页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可达性 社会网络分析 优化算法 公共交通
下载PDF
重塑城市公园开放性--“开放街区化”的理念和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圣东 严婷婷 周广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开放公园 开放街区 空间模式 步行肌理 公园城市 PSOA法(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