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弘 朱剑萍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87,共3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新模式重点研究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特点是:按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本文重点以上木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证分析高职顶岗实习新模式的内涵、意义、优势及特点。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新模式
下载PDF
中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趋势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讨论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的信息技术能力仍然具有很大... 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讨论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的信息技术能力仍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的高度结合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造价 信息化 趋势 造价管理
下载PDF
大型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富艳 《建设监理》 2015年第9期44-46,65,共4页
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实事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往往开发量大、工程多、以建筑群形式出现。结合上海市某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大型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分析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关键点和难点,... 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实事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往往开发量大、工程多、以建筑群形式出现。结合上海市某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大型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分析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关键点和难点,通过深度参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大型保障性住房的施工管理要点和方法,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施工管理 建筑群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盾构隧道工程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姣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由于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事故资料的缺乏以及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的难度,使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不能较好地评估地铁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地铁盾构隧道工程评估方法:以初步统计的地铁... 由于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事故资料的缺乏以及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的难度,使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不能较好地评估地铁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地铁盾构隧道工程评估方法:以初步统计的地铁盾构隧道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和专家调研数据为基础,将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线性推理,利用贝叶斯网络的计算优势进行风险分析;分析地铁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造成事故的主要基本事件。建议贝叶斯网络中的任一非根节点事件出现失效时,应按后验概率从大到小的次序对相应根节点事件进行控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评估结果可为下一步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施工 贝叶斯网络 事故树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评《建筑工程造价软件操作实训》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I0001-I0001,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农林牧等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之中,土工工程尤其日新月异,道路桥梁大量修建,城市建筑拔地而起。在建筑工程项目迅猛增加、综合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之下,运用传统手工计算方式得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农林牧等各个行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之中,土工工程尤其日新月异,道路桥梁大量修建,城市建筑拔地而起。在建筑工程项目迅猛增加、综合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之下,运用传统手工计算方式得出的建筑工程造价已经无法满足规模扩大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造价软件 城市建筑 软件操作 实训 建筑工程项目 改革开放 道路桥梁 规模扩大
下载PDF
熵权分析方法在深基坑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针对深基坑风险因素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熵度量风险分析系统。采用熵度量法计算得出深基坑工程施工期失效概率大的工况对应的系统熵和熵权,分析出各个工况中熵权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将该风险分析系统应用于上海某深基坑实例,研究结... 针对深基坑风险因素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熵度量风险分析系统。采用熵度量法计算得出深基坑工程施工期失效概率大的工况对应的系统熵和熵权,分析出各个工况中熵权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将该风险分析系统应用于上海某深基坑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度量法 风险评估 深基坑工程 熵权
下载PDF
基于人为因素的深基坑工程失效概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98,共3页
从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整个开挖期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得出,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差错必须在施工过程失效概率估算中充分重视。本文构建的人为因素失效概率方法,首先建立各个人为因素的逻辑关系,然后沿逻辑关系逆向求解深基坑工程的失效概率... 从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整个开挖期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得出,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差错必须在施工过程失效概率估算中充分重视。本文构建的人为因素失效概率方法,首先建立各个人为因素的逻辑关系,然后沿逻辑关系逆向求解深基坑工程的失效概率,最后应用到上海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实例中,进行其失效概率的分析计算,为整个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失效概率 深基坑工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深基坑工程失效概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姣 《路基工程》 2009年第6期17-18,共2页
在对深基坑工程各种风险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深基坑工程风险源因素FTA分析方法,为深基坑工程概率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并探索工程中需重点控制的源事件,为合理采取深基坑工程事故的防治对策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失效概率 预测 深基坑工程 FTA方法
下载PDF
基坑工程中人为差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姣 《路基工程》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人因差错概率预测技术THERP与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基坑工程事故判断阶段,用HCR对该阶段可能的人因差错失效概率进行分析,然后用THERP及相关数据对在进行具体干预操作行为中可能的人为差错进... 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人因差错概率预测技术THERP与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基坑工程事故判断阶段,用HCR对该阶段可能的人因差错失效概率进行分析,然后用THERP及相关数据对在进行具体干预操作行为中可能的人为差错进行计算,最后应用到基坑工程实例中进行人为差错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人因差错概率预测技术 人的认知可靠性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10
作者 张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将二维有限元动力计算与响应位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响应位移法地震动输入为简谐波的假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地震波在地基中的实际传播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 提出了一种将二维有限元动力计算与响应位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响应位移法地震动输入为简谐波的假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地震波在地基中的实际传播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隧道纵向地震响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二维动力有限元方法 响应位移法 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下载PDF
港口工程施工期全过程风险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光丽 张姣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8,53,共4页
由于港口工程施工期事故资料的缺乏以及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和控制的难度,提出了港口工程施工期全过程风险分析与控制思路和方法,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施工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充分考虑港口工程自身监测项目的特点... 由于港口工程施工期事故资料的缺乏以及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和控制的难度,提出了港口工程施工期全过程风险分析与控制思路和方法,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施工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充分考虑港口工程自身监测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用于风险等级评定的风险预警值的确定方法,提出相应的风险因素动态控制措施,并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证实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工程 风险评估 全过程风险分析 预警值
下载PDF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瑜 《科技信息》 2008年第11期258-258,238,共2页
本文介绍了造成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甲醛、氨、苯、TVOC及氡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的比较。
关键词 室内空气 污染物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的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健 李魁星 +1 位作者 郭建军 张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5-381,共7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模型试验装置,进行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的宏细观试验,研究上覆软弱夹层对桩端刺入过程中桩端砂土变形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存在端阻临界埋深,侧阻渐变趋势不同使得分层介质中达到极限端阻所需刺入深... 利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模型试验装置,进行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的宏细观试验,研究上覆软弱夹层对桩端刺入过程中桩端砂土变形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存在端阻临界埋深,侧阻渐变趋势不同使得分层介质中达到极限端阻所需刺入深度小于纯砂介质。分层介质在细观上表现出桩端颗粒定向性的不同的演化规律。利用开发的三维非圆颗粒模块,对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的室内试验进行颗粒流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桩刺入过程中桩端砂土的宏细观演化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桩端刺入 分层介质 纯砂 模型试验 颗粒流数值模拟 宏细观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健 黄金 +2 位作者 张姣 郭建军 王连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64-2571,共8页
使用离散-连续耦合的方法模拟分层介质中桩端的刺入过程,即在桩端刺入影响较大的区域采用离散元模拟,在离桩较远的区域采用连续单元模拟,开发FLAC3D和PFC3D的结合模块,通过交界处离散颗粒与连续单元的相互接触位移作用实现耦合。通过与... 使用离散-连续耦合的方法模拟分层介质中桩端的刺入过程,即在桩端刺入影响较大的区域采用离散元模拟,在离桩较远的区域采用连续单元模拟,开发FLAC3D和PFC3D的结合模块,通过交界处离散颗粒与连续单元的相互接触位移作用实现耦合。通过与有关的数值模拟和离心机试验比较可知,离散-连续耦合方法能高效且合理地模拟分层介质中桩端的刺入过程。研究表明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存在桩端阻力极限值,上覆软弱层对极限桩端阻的大小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但上覆软弱层的存在使得分层介质中桩端阻力达到极限值所需刺入深度远小于纯砂中。综合分析桩端土体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可得:(1)与桩端接触的土体被逐渐压密,与桩端连成整体,颗粒基本不旋转,以竖向位移为主;(2)与桩侧接触的土体颗粒,沿刺入方向发生滑动,颗粒基本不旋转,以竖向位移为主;(3)稍远区域的颗粒受剪胀作用影响剧烈旋转,以斜向下挤扩运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离散-连续耦合 细观力学 分层介质 桩端刺入
下载PDF
泥石流启动过程中水土作用机制的宏细观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高冰 周健 张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67-2573,共7页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PF-Meter测量仪),对非饱和砂土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变化...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PF-Meter测量仪),对非饱和砂土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孔隙水压力量测技术,对降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进行测量。通过水土作用的力学变化规律对泥石流启动时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CD微观摄像技术,观测砂土内部砂颗粒的运动规律,运用GeoDip软件从细观的角度对泥石流堆积土体力学变化的成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砂土在雨水作用下,砂颗粒的运动是导致堆积土体内部力学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砂土 土水相互作用 细观机制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对砂土泥石流启动影响作用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健 高冰 +1 位作者 张姣 贾敏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2-1048,共7页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基于滑坡型泥石流启动过程,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对非饱和砂土黏聚力随含...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基于滑坡型泥石流启动过程,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对非饱和砂土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使用先进的高速动态数据采集仪和YEC-DASP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孔压的量测与分析。运用GeoDog软件对堆积土体启动前的位移场进行分析,研究滑坡土体破裂面处水土作用关系。通过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堆积土体向泥石流转化的宏观破坏状态以及滑裂面位置,揭示初始含水量对堆积土体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泥石流 初始含水量 位移场 水土作用
下载PDF
采用树脂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向蓉 戴晓晴 +4 位作者 王春晖 亓万琦 张姣 赵建夫 张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1-416,共6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pH对MBF的提取和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提取的MBF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污泥质量浓度越高,所提取的絮凝率...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pH对MBF的提取和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提取的MBF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污泥质量浓度越高,所提取的絮凝率物质越多;随着搅拌强度和树脂投加量的增大,CER法所提取MBF的絮凝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所得MBF的絮凝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树脂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MBF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污泥质量浓度为9 g/L,搅拌速度为650 r/min,树脂投加量为60 g/g VSS,提取时间为3 h,所提取MBF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接近50%。树脂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剩余污泥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率
下载PDF
土坡稳定分析的颗粒流模拟 被引量:93
18
作者 周健 王家全 +1 位作者 曾远 张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边坡的失稳破坏运动是一个存在岩土体的滑动、平移、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采用颗粒流模拟土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不需要假定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颗粒根据所受到的接触力调整其位置,最终从抗剪强... 边坡的失稳破坏运动是一个存在岩土体的滑动、平移、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采用颗粒流模拟土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不需要假定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颗粒根据所受到的接触力调整其位置,最终从抗剪强度最弱的面发生剪切破坏,因此离散元法是模拟边坡变形破坏力学行为的比较理想的途径。运用PFC(颗粒流)程序对砂性土坡和黏性土坡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细观参数对土坡破坏型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性对边坡的破坏型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颗粒黏性的增大,边坡破坏类型从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颗粒流(PFC)离散元 数值模拟 土坡稳定
下载PDF
不同颗粒组分下泥石流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健 杨浪 +1 位作者 王连欣 张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67-2174,共8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离心机可视化试验装置,在坡度和降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降雨诱发泥石流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不同颗粒组分对泥石流形成形态的影响。通过配置五组不同细颗粒含量的土样进行20g加速度下的离心机试验,分析宏观位移场、水... 采用自主研发的离心机可视化试验装置,在坡度和降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降雨诱发泥石流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不同颗粒组分对泥石流形成形态的影响。通过配置五组不同细颗粒含量的土样进行20g加速度下的离心机试验,分析宏观位移场、水分迁移、孔隙水压力等,研究不同颗粒组分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细颗粒含量由10%增大至70%,泥石流破坏形态由分层滑动型破坏向整体流滑型破坏转变;不同颗粒组分下渗透系数的不同,是泥石流不同破坏形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诱发泥石流 离心机模型试验 颗粒组分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志强 李向蓉 +1 位作者 张姣 夏博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 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 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 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浓度越高;对于从高浓度污泥提取的MBF,投加剂量可随污泥浓度升高而减小,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MBF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微生物絮凝剂 超声法 絮凝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