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浪 王忙忙 +1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园林》 2022年第3期63-68,共6页
分析总结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强调推进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量化研究与实践评估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迫在眉睫。基于国内外城市绿化相关指标的研... 分析总结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强调推进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量化研究与实践评估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迫在眉睫。基于国内外城市绿化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和上海城市绿化“四化”高品质建设目标与发展战略的思路,从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4个维度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24项指标,其中,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9个指标为核心指标,夏季归一化植被指数、立体绿化面积等15个指标为一般指标。这些指标适用市域、中心城区和社区三个层次,能够较为完整地表征城市各个层面的绿化水平。通过构建一套“多尺度、多时效、多层级”的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高品质生态空间的规划建设和实施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 “四化”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
下载PDF
多维协同的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效应情景模拟——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忙忙 盛硕 王云才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高温热浪叠加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夏季温度日益升高,布局蓝绿空间是有效应对途径。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受多重因素影响,认知不同建筑环境中其面积、配置、构形维度如何协同降温,是提升降温能力的关键。在厘清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情景模... 高温热浪叠加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夏季温度日益升高,布局蓝绿空间是有效应对途径。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受多重因素影响,认知不同建筑环境中其面积、配置、构形维度如何协同降温,是提升降温能力的关键。在厘清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情景模拟统筹分析多维度指标对蓝绿空间降温效应的影响,并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其的交互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开展实践,结果显示,单一维度提升情境中,面积提升带来的降温幅度最大,其次为配置优化,但小斑块优化配置、构形效果不佳。协同多维度更能提升蓝绿空间降温效应,尤其在建设强度低的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蓝绿空间 降温效应 景观配置 景观构形 情景模拟
下载PDF
竹纤维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力学与植生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涛 邓博凡 +2 位作者 何茂林 刘婷 陈厚德 《中外公路》 2024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针对当前大量存在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该文利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建筑垃圾骨料以及竹制品垃圾等材料,成功制备了竹纤维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通过调整竹纤维的添加量,并采用正交试验及验证的方法系统分析竹纤维掺入量对混凝土力学... 针对当前大量存在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该文利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建筑垃圾骨料以及竹制品垃圾等材料,成功制备了竹纤维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通过调整竹纤维的添加量,并采用正交试验及验证的方法系统分析竹纤维掺入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植被覆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竹纤维的掺入能够显著增强生态混凝土的韧性。尤其当竹纤维掺入量达到3.0 kg/m3以上时,对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由于竹纤维能够在混凝土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试验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4.71 MPa。此外,采用优化后的配合比进行的混凝土植被覆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竹纤维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性能。该研究成果为竹纤维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和理论依据,为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促进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和循环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再生骨料 竹纤维 植生性能
原文传递
农田土壤中DDT类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对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4
作者 尚胜美 刘丽萍 《化学工程师》 2024年第12期42-45,6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甘肃省会宁县韩家集镇农田土壤中DDT类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作物生产的潜在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分析,揭示了DDT在土壤中的广泛分布特征,其同位素组成反映了不同农田间的使用历史和来源差异。本...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甘肃省会宁县韩家集镇农田土壤中DDT类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作物生产的潜在影响。通过系统调查和分析,揭示了DDT在土壤中的广泛分布特征,其同位素组成反映了不同农田间的使用历史和来源差异。本文还深入研究了DDT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小麦生长和品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DT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田间实验结果显示,DDT浓度升高导致小麦生长受限,产量逐渐减少,同时影响小麦品质,包括养分含量的降低和重金属积累的增加。研究为进一步理解DDT在农田环境中的行为和潜在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残留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生态系统 小麦生长 环境影响
下载PDF
2011-2021年环巢湖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
作者 王敉敉 朱爱青 +1 位作者 黄滔 刘海洋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根据行政区划界限,以环巢湖的区县、乡镇(包含巢湖)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地类型分为水域、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5种,总面积为2650.5 km^(2)。选取2011、2016和2021三年遥感影像,利用3S(RS、GIS、GPS)技术对环巢湖地区2011-2021年的... 根据行政区划界限,以环巢湖的区县、乡镇(包含巢湖)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地类型分为水域、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5种,总面积为2650.5 km^(2)。选取2011、2016和2021三年遥感影像,利用3S(RS、GIS、GPS)技术对环巢湖地区2011-202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并科学评估环巢湖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发现:(1)研究区土地类型呈现“两增三减”的趋势,即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已由耕地转换为水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显示,2011-2016年间变化最大为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变而来,转变面积为206.09 km^(2)和56.68 km^(2)。2016-2021年间变化最大为耕地,呈减少趋势,主要转变成林地和草地,转变面积为143.64km^(2)和108.98 km^(2)。(2)环巢湖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降幅为5.9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最多的为草地,增加6.41×10^(8)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量按从高到低依次为水域、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景观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贡献最大,2011、2016、2021年分别占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8.2%、75.01%和7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土地类型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6
作者 王敉敉 李罡 朱爱青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7-93,共7页
安徽建筑大学作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部分教学环节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组织架构存在壁垒、自身定位不够明晰等情况。依托新工科建设要求,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结构制度、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突出自身办学特点,同时激发... 安徽建筑大学作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部分教学环节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组织架构存在壁垒、自身定位不够明晰等情况。依托新工科建设要求,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结构制度、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突出自身办学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编著适应型实践教材,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批“新工科背景”的精品课程。园林建筑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实践性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课程打磨过程中,需要依托新工科背景回归工程导向,借助数智技术构建“理论—实践—创新”进阶式实践教学模式,为国家、社会和地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实践教学模式 新工科 地方高校
下载PDF
基坑工程人因重大风险源深层次演变分析研究
7
作者 姜爱斌 郭艳微 +1 位作者 孟春 朱春红 《安徽建筑》 2022年第7期99-100,共2页
基于人因理论,通过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重特大基坑工程事故资料的调研和专家访谈,首先对基坑工程中的风险源进行分类,然后建立基坑工程中的人因重大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及类型,并分析基坑工程人因重大风险源的深层次演变原因,指出人为因素... 基于人因理论,通过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重特大基坑工程事故资料的调研和专家访谈,首先对基坑工程中的风险源进行分类,然后建立基坑工程中的人因重大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及类型,并分析基坑工程人因重大风险源的深层次演变原因,指出人为因素是基坑工程不确定性来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人因控制措施,为类似基坑工程风险事故的预防和防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人因理论 深层次演变 重大风险源
下载PDF
西南地区典型小流域氮空间分布特征及非点源氮流失量估算研究
8
作者 高雅 彭常康 +1 位作者 谷碧涵 陶红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56-60,87,共6页
以西南地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对流域土壤氮的含量、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对研究流域土壤中非点源氮的流失量进行估算,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氮... 以西南地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对流域土壤氮的含量、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对研究流域土壤中非点源氮的流失量进行估算,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氮负荷特征。研究区域总氮的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以有机氮为主,茶园和耕地的总氮含量较高。流域土壤非点源氮的流失量为137.3 t/a,其中溶解态氮和吸附态氮的流失量分别为117.6 t/a和19.7 t/a。相对于吸附态氮,溶解态氮更易迁移至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在吸附态氮流失中,以来自坡耕地的流失量最大,占比达69%,因此在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和非点源控制工作中,还应重点加强对坡耕地区域的预防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非点源氮 坡耕地 流失量
下载PDF
基于SBE-Matlab法的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爱青 张冬梅 +2 位作者 许文 骆美 罗玉兰 《园林》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以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典型绿地,包括一般绿地,滨水景观绿地,建筑、小品及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绿地,拍摄搜集三类绿地实地照片,采用SBE法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并利用Matlab软件中“多元数量化模型”功能构建合肥市... 以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典型绿地,包括一般绿地,滨水景观绿地,建筑、小品及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绿地,拍摄搜集三类绿地实地照片,采用SBE法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并利用Matlab软件中“多元数量化模型”功能构建合肥市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类绿地相应的景观结构质量模型,为后期公园景观优化提出参考性建议。结果显示:一般绿地中,色彩数量对森林公园一般性绿地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8.5%,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景观自然度>绿视率>郁闭度>树群轮廓线>树种组成数;滨水景观绿地中,总体协调性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5.5%,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植被覆盖率>景观自然程度>层片结构>树木栽植方式>驳岸类型>水的类型;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中,景观自然程度对公园硬质景观周围绿地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达24.6%,其他景观要素的贡献率排序为树木栽植方式>生活型构成>人工景观风貌>空间结构。基于三类绿地景观美景度模型分析结果,建议后期公园景观优化应注重增加植物色彩数量,营造不同色系植物水平和垂直结构组合的自然式群落结构,注重协调植物和水域空间的比例关系,利用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组合搭配,构建适宜开展林下活动的绿色开放空间,以满足休闲游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源 国家森林公园 景观要素 绿地结构质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DQN的二次供水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10
作者 耿为民 颜军 +1 位作者 谢善斌 万鸣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3-397,共5页
二次供水系统是饮用水到达用户的最后关键环节,针对二次供水运行中水龄较长影响水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Q学习算法(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的运行优化模型。该模型将水压、水龄、能耗优化目标综合计算成对应的奖励,基于... 二次供水系统是饮用水到达用户的最后关键环节,针对二次供水运行中水龄较长影响水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Q学习算法(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的运行优化模型。该模型将水压、水龄、能耗优化目标综合计算成对应的奖励,基于水力模拟的运行工况为输入,进水池、水泵的运行指令为输出。以某二次供水系统为例,利用EPANET软件构建水力模型,基于DQN分别对组件运行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均在保证供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水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供水系统 DQN算法 运行优化 水龄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水厂供水压力预测
11
作者 耿为民 颜军 +2 位作者 张典 马平川 阳国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3,349,共5页
针对城市供水管网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的水厂供水压力预测模型。对压力监测点历史数据提取时间特征,并根据特征重要性对测压点排序,以特征权重筛选、特征权重与经验相结合两种方式选取控制... 针对城市供水管网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的水厂供水压力预测模型。对压力监测点历史数据提取时间特征,并根据特征重要性对测压点排序,以特征权重筛选、特征权重与经验相结合两种方式选取控制点。以南方某城市供水系统为算例,结果表明采用特征权重分析、人工经验相结合选用控制点来预测,具有较高和稳定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系统 压力预测 特征权重 LightGBM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水质标识指数法的某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12
作者 刘丽萍 尚胜美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为判断苏南运河无锡段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于2018~2020年沿程布置10个监测断面,采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其水质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及冗余分析技术对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所有水质因子中NH_(3)-N污染最严重,高锰... 为判断苏南运河无锡段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于2018~2020年沿程布置10个监测断面,采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其水质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及冗余分析技术对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所有水质因子中NH_(3)-N污染最严重,高锰酸钾指数能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3 a来NH_(3)-N及COD_(Cr)达标率逐年上升,TP达标率逐年下降;根据污染源解析,研究区主要污染物为NH_(3)-N、COD_(Cr)及TP。文章对苏南运河无锡段水环境污染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研究结论可为流域管理部门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运河无锡段 水质因子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校企融合的市政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研究
13
作者 高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4-7,共4页
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该文探索基于校企融合的市政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该体系以教师和学生能力协同提升为基础,旨在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认识行业、... 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该文探索基于校企融合的市政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该体系以教师和学生能力协同提升为基础,旨在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认识行业、融入行业、实践锻炼、解决行业问题、创新创业实践,层次递进,形成全方位和递进式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融合 创新创业 市政工程 培养体系 全过程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浅析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框差”类病害
14
作者 杨瑞华 柴鹏娟 廖崎龙 《科技风》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设置许多不同类型的检查井,检查井的数量过大且大多设置在机动车道上就会形成盖框差等病害,影响了车辆行驶的整体性和舒适性,一部分设置在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也常常因为盖框差的道路病害影响行人的出行安...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设置许多不同类型的检查井,检查井的数量过大且大多设置在机动车道上就会形成盖框差等病害,影响了车辆行驶的整体性和舒适性,一部分设置在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也常常因为盖框差的道路病害影响行人的出行安全。对此,本文主要从材料、设计、施工和使用方式等各个角度分析检查井盖框差病害形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井 井盖 防治 城市道路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交通设施应急基地服务绩效评价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伟娜 杨瑞华 赵亚红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上海市为例,基于ArcGIS开展对交通设施行业应急资源保障基地服务绩效的评价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线密度分析法,生成路网密度图并提取密度值,将其作为应急基地属性;然后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存在异常值的指标数据进行分级赋分,进行单... 以上海市为例,基于ArcGIS开展对交通设施行业应急资源保障基地服务绩效的评价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线密度分析法,生成路网密度图并提取密度值,将其作为应急基地属性;然后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存在异常值的指标数据进行分级赋分,进行单一指标分析;最后利用字段计算器对多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并对应急基地的综合评定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构建分级联动的基地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密度分析 自然断点法 加权综合评价 评价分析
下载PDF
具身教学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优化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姝慧 魏幸雅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9期5-8,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政治性与趣味性、高度性与接地气、引领性与认同度三大挑战。将具身教学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注重授课内容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政治性与趣味性、高度性与接地气、引领性与认同度三大挑战。将具身教学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注重授课内容的体验感,提高价值引领的认同度。结合具身教学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优化:一是创新授课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增加交流;二是用好教学设备,打造沉浸理念课堂,增加体验;三是结合社会资源,促进校内校外联动,增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教学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路径优化
下载PDF
牺牲阳极活化过硫酸盐耦合电渗析修复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17
作者 韩帮军 顾仁政 +2 位作者 耿为民 郭艳微 陈志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针对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提出以牺牲阳极释放Fe^(2+)原位活化阴极注入S_(2)O_(8)^(2-)降解石油,同时利用电渗析作用实现解吸附Cd^(2+)的高效迁出。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和柠檬酸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可有效避免土壤pH降至/升至较低/较... 针对石油-镉复合污染土壤,提出以牺牲阳极释放Fe^(2+)原位活化阴极注入S_(2)O_(8)^(2-)降解石油,同时利用电渗析作用实现解吸附Cd^(2+)的高效迁出。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和柠檬酸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可有效避免土壤pH降至/升至较低/较高水平。提高电压梯度并未显著提高累积电渗析流的量,但Fe^(2+)释放量在10 d以后显著增长,可保证S_(2)O_(8)^(2-)的高效活化与石油的有效去除。然而,随着阴极附近土壤pH不断升高,Cd^(2+)逐渐沉淀累积,难于迁出土体。每5 d切换一次电极极性可有效避免土壤镉累积,电压梯度1 V/cm、S_(2)O_(8)^(2-)注入浓度10 g/L条件下处理20 d后,修复土体pH维持在4.8~5.5之间,残留镉含量15.4~19.7 mg/kg,残留石油含量664.1~703.25 mg/kg,且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复合污染土壤 牺牲阳极 极性切换
下载PDF
农业废弃秸秆纤维填充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帮军 顾仁政 鹿钦礼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5,共5页
采用NaOH溶液浸泡、乙酸酐处理、添加硅烷偶联剂KH570和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界面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液蚀刻和微波辐照均可以有效降低秸秆... 采用NaOH溶液浸泡、乙酸酐处理、添加硅烷偶联剂KH570和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界面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液蚀刻和微波辐照均可以有效降低秸秆纤维的表面极性,并提高纤维在PVC内部的分散性,从而达到增强界面相容性的效果。与碱溶液蚀刻相比,微波辐照改性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防水性能均显著提升。硅烷偶联剂KH570和乙酰化处理可以分别在秸秆纤维表面接枝羧基和乙酰基,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同时,由于乙酸酐力学性能较差,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效果优于乙酰化的效果。因此,偶联剂的接枝更适用于优化植物纤维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性能。综合实验结果,通过微波辐照和偶联剂接枝处理提升秸秆纤维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 聚氯乙烯 硅烷偶联剂 微波辐照
原文传递
PVDF/GR/ZIF-8光热蒸发器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帮军 鹿钦礼 姜太庆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石墨烯(GR)/ZIF-8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热材料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进行复合,制备PVDF/GR/ZIF-8光热蒸发膜,并对PVDF/GR/ZIF-8的光热转换性能、蒸发速率以及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VDF/GR/ZIF-8光热蒸发膜具有较... 采用水热法合成石墨烯(GR)/ZIF-8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热材料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进行复合,制备PVDF/GR/ZIF-8光热蒸发膜,并对PVDF/GR/ZIF-8的光热转换性能、蒸发速率以及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VDF/GR/ZIF-8光热蒸发膜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在光照下表面温度达到48.7℃。1 h内PVDF/GR/ZIF-8的水蒸发量和太阳能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54 kg/m^(2)和98.35%。此外,PVDF/GR/ZIF-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不同的污水表现良好的净化能力,可以有效用于太阳能水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 光热转换性能 蒸发性能 污水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