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入路手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冬雷 杜固宏 鲍伟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介绍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方法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经蝶手术入路,使用高速磨钻磨除蝶窦内骨质。结果 10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达到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10例平均坐标误差1.14~3.91mm(... 目的 介绍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方法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经蝶手术入路,使用高速磨钻磨除蝶窦内骨质。结果 10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达到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10例平均坐标误差1.14~3.91mm(平均2.30mm)。术前准备时间为9~15min(平均10.3min)。手术时间为90~140min(平均120min)。结论 神经导航提供实时三维定位,指导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甲介型蝶窦 经蝶入路 神经导航
下载PDF
胸椎相关骨性结构的外科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非 徐启武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胸段椎管及其毗邻骨性结构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为胸段椎管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人胸段脊柱干性骨骼标本15副,观察胸椎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测量相关骨性结构的大小和间距。结果胸椎椎管位... 目的研究胸段椎管及其毗邻骨性结构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为胸段椎管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人胸段脊柱干性骨骼标本15副,观察胸椎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测量相关骨性结构的大小和间距。结果胸椎椎管位于椎体的后方,胸椎椎管相对较小,以T1椎孔横径最大。胸椎的椎弓根内外径都小于1cm,最窄处不到4mm;其椎上切迹很不明显,椎下切迹非常突出,深度在8.5~10.5mm。胸椎的上关节突从后上方观察呈一"V"字形,T1的上关节突间距离最宽(约19mm),向下逐渐减小,至T5、T6节段最小(约8.5mm)。胸椎的横突向后侧方倾斜,其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从第1胸椎至第10胸椎越来越小(从胸1的接近60°至胸10的36°),横突的长度从上至下也是逐渐减小,从横突末端至上关节突内侧缘的距离为25~30mm,至下关节突内侧缘的距离约30mm。结论胸椎椎管较小,后方入路暴露其腹侧困难;椎弓根、胸椎横突及与之相连的部分肋骨是侧方到达椎管前方的主要骨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管 横突 关节突 椎弓根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疒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丽 梅广海 +5 位作者 张宁 王桂松 赵迎春 潘晓春 陈红专 朱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疒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4组:移植组(n=15,颞叶癫疒间大鼠造模后在海马植入ADSC转化神经元),假移植组(n=15,颞叶... 目的探讨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转化神经元移植对颞叶癫疒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4组:移植组(n=15,颞叶癫疒间大鼠造模后在海马植入ADSC转化神经元),假移植组(n=15,颞叶癫疒间大鼠造模后在海马注射生理盐水),NS组(n=10,实验大鼠不造模,仅在海马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对照组(n=10,实验大鼠不造模,仅在海马植入ADSC转化神经元)。移植前、移植后2周、移植后2个月,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移植后2周及2个月,与假移植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均缩短(P<0.05、P<0.01);而与NS组及ADSC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移植后2周及2个月,与NS组比较,移植组和ADSC对照组大鼠穿越Ⅱ象限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与移植组比较,假移植组大鼠穿越Ⅱ象限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ADSC转化神经元移植能改善颞叶癫疒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无明显副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疒间 颞叶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MORRIS水迷宫 学习 记忆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欣 郑康 +1 位作者 何国龙 金许洪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12月,共7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均合并脑积水,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7例手术,其中额部开颅经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5例,均为全切除...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12月,共7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均合并脑积水,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7例手术,其中额部开颅经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5例,均为全切除;额部开颅经侧脑室前角切除肿瘤2例,均为全切除;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解除脑积水。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结果 7例患者肿瘤均为全切除,随访至今无患者死亡,无肿瘤复发,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SEGA能减少脑组织创伤,同时解除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脑积水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良辅 杜固宏 毛颖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74例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颅底解剖标志点并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74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26±0.99)mm,...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74例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颅底解剖标志点并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74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26±0.99)mm,预期准确性为(3.00±0.92)mm。CT和MBI融合误差为1.04mm。靶点准确性为<2mm。74例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穿刺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无变化61例(61/74),加重或出现新症状13例。2例死于与手术无关的原因,分别为窒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许旺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与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斌 江澄川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许旺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修复
下载PDF
胸椎腹侧显露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杨非 徐启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胸段椎管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为胸段椎管腹侧显露的手术入路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副成人胸椎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的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取成人湿性胸段脊柱标本6副,切除部分胸椎侧方结构以观测... 目的研究胸段椎管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为胸段椎管腹侧显露的手术入路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副成人胸椎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的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取成人湿性胸段脊柱标本6副,切除部分胸椎侧方结构以观测是否能改善椎管腹侧的暴露范围及视角。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胸段脊柱,然后应用efilm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胸椎椎管相对较小,胸椎的上关节突从后上方观察呈一"V"字形,T1的上关节突间距离最宽,向下逐渐减小,至T5、T6节段最小;胸椎的横突向后侧方倾斜,其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从第一胸椎至第十胸椎越来越小,这些结构特点构成了后方入路显露胸椎腹侧的障碍。通过对湿性标本模拟手术入路对骨窗咬除后CT扫描观测对椎管腹侧的暴露,侧前方手术入路视角最大,较联合经椎弓根-关节突入路的视角增加约20°角。结论传统的后方入路暴露胸椎椎管的腹侧较为困难;椎弓根、胸椎横突及与之相连的部分肋骨是侧方到达椎管前方的主要骨性障碍,胸椎侧前方入路可以是胸椎腹侧占位的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管 横突 关节突 椎弓根 侧前方入路
下载PDF
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初步观察
8
作者 徐斌 江澄川 朱剑虹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87-187,共1页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动物模型脑内后动物的行为学和纹状体多巴胺代谢的改变.方法:恒河猴3只,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立体定向下以6-羟多巴溶液行右侧黑质致密部的多靶点毁损.以MRI、PET验证靶点部位.3个月后... 目的:观察人类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动物模型脑内后动物的行为学和纹状体多巴胺代谢的改变.方法:恒河猴3只,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立体定向下以6-羟多巴溶液行右侧黑质致密部的多靶点毁损.以MRI、PET验证靶点部位.3个月后在右侧尾状核头部、壳核多点移植人类神经干细胞.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计步器测量的肢体活动次数、肌张力、震颤、趴伏动作、步态等.以SPECT和PET检验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含量在移植前后的变化.结果:SPECT、PET检验显示移植后毁损侧黑质、纹状体代谢减低有所恢复.行为学观察显示6-羟多巴损伤对侧肢体活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并有静止性震颤,步态异常,趴伏动作增多,移植后上述症状改善.结论:偏侧部分损伤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在进行尾状核头部、壳核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多点移植后,症状有改善,多巴胺代谢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DAT
下载PDF
末梢神经炎怎么治好
9
作者 史玉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4年第1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末梢神经炎 生化检测 维生素B 尼可林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经鼻垂体瘤68例切除及CT、MRI、神经导航分析
10
作者 宋宇 李新菊 +2 位作者 王博 徐启武 李士启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5-1805,1807,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显微镜结合CT、MRI及神经导航系统行经鼻蝶手术。结果:68例病人无一人死亡,其中尿崩为7%左右,且为一过性,复发2例。结论:熟知局部解剖,利用CT、MRI及导航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显微镜结合CT、MRI及神经导航系统行经鼻蝶手术。结果:68例病人无一人死亡,其中尿崩为7%左右,且为一过性,复发2例。结论:熟知局部解剖,利用CT、MRI及导航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经蝶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显微手术 并发症 CT MRI 神经导航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郑康 吴刚 +2 位作者 程能能 姚成军 周良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8期3387-3391,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子,以指导神经外科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子,以指导神经外科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量表内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1430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分析结果表明神经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男性6.64%(54/813),女性3.40%(21/617);5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达9.88%(41/415),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达17.5%(14/80,术前GCS 7~10)和20.9%(14/67,术前GCS 3~6),以及20.25%(16/79,术后第1天GCS 7~10)和23.75%(19/80,术后第1天GCS 3~6).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数的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男性;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病变位于脑干及第四脑室;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及脑室内出血的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肺炎、脑水肿、颅高压、颅内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消化性溃疡出血 高危因素 脑室内出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成彦 孙伯民 +6 位作者 潘力 郎黎琴 李殿友 占士坤 沈健康 周良辅 赵永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例,功能间断2例。③与刺激有关的异动症11例,感觉异常15例,头痛2例,肌张力障碍4例,构音障碍7例,复视2例。结论 正确地选择病人和适宜的DBS手术方式,合理调整刺激参数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 帕金森病 并发症 预防 手术方式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彦龙 宋冬雷 +3 位作者 冷冰 毛颖 徐斌 王启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NEUROFORM支架 颅内动脉瘤 栓塞动脉瘤 临床疗效 夹层 宽颈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及病因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郑康 吴刚 +2 位作者 王硕 鲍圣德 周良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应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对幕上开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丙戊酸钠进行癫痫预防。对预防后出现术后早期癫痫者立刻给予丙戊酸钠(15mg/kg)静脉注射,同时增加...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应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对幕上开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丙戊酸钠进行癫痫预防。对预防后出现术后早期癫痫者立刻给予丙戊酸钠(15mg/kg)静脉注射,同时增加丙戊酸钠静脉维持剂量[1.5mg/(kg·h)],观察20min,无效者再次给予丙戊酸钠(18mg/kg)静脉注射。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并分析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手术损伤、颅内出血及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等关系。结果全组29例病人,丙戊酸钠治疗有效23例(79%),30min内控制癫痫发作,无复发;无效用其他药物6例(21%),测得最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150mg/L,无明显副作用。全组病例中20名患者在癫痫发生后首次丙戊酸钠静注(15mg/kg)后10min,所测丙戊酸钠血浓度低于70mg/L,全部应用丙戊酸钠针剂控制癫痫者血药浓度大于80mg/L。同时分析此29例病人,发现术后早期癫痫65%发生在术后6h内,平均手术时间为5.2h。72%早期癫痫患者为右侧额叶病变,72.4%早期癫痫患者在术中有侧裂静脉及额叶回流至矢状窦静脉损伤,31%术后早期癫痫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血肿。结论丙戊酸钠在治疗术后早期癫痫中效果肯定,无明显副作用。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部位、术中静脉损伤、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手术时间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癫痫 丙戊酸钠
原文传递
老年人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伟民 顾宇翔 +1 位作者 曹晓运 杨德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人垂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老年人垂体瘤的资料。结果 平均病程3.6年。视力视野障碍66例(82.5%),内分泌紊乱36例,头痛33例,合并其他疾病56例(70%)。CT或M...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人垂体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老年人垂体瘤的资料。结果 平均病程3.6年。视力视野障碍66例(82.5%),内分泌紊乱36例,头痛33例,合并其他疾病56例(70%)。CT或MRI发现大腺瘤78例(97.5%)。手术采用经蝶或经颅入路,肿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70%,视力改善率76%,死亡率1.3%。以经蝶入路手术效果为好。50例平均随访54.5个月,生活自理43例,复发5例。术后放疗者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0%。结论 老年人垂体瘤病程长,肿瘤大,临床以视路改变为主。CT、MRI可帮助早期诊断。经蝶显微手术为首选治疗。需注意放疗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下载PDF
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治与预后(7例报告)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荣 夏成雨 +1 位作者 周良辅 汪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治方法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手术以颅底外科硬膜外人路为首选。配合放射治疗。结果7例患者共施行8次手术治疗。术后肿瘤全切除者2例,...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治方法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7例颅底软骨肉瘤。手术以颅底外科硬膜外人路为首选。配合放射治疗。结果7例患者共施行8次手术治疗。术后肿瘤全切除者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所有患者术后神经系统损害均未加重。病理为粘液性软骨肉瘤3例,间叶性软骨肉瘤4例。粘液性软骨肉瘤经手术及放疗后无死亡,生存26~123个月。而间叶性软骨肉瘤术后平均生存期仅12.75个月。结论颅底外科手术及术后放疗是颅底软骨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粘液性软骨肉瘤治疗效果较间叶性软骨肉瘤佳,尽量全切除肿瘤结合放疗可获得较好预后。间叶性软骨肉瘤预后极差,复发快,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颅底外科 预后
下载PDF
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良辅 毛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3,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 方法 将外科手术的4 6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患者按年代分为 2组。早期组 ( 1978~ 1984 )患者采用一系列常规硬膜下入路手术 ,后期组 ( 1985~ 2 0 0 0 )应用经颅底开颅硬膜外... 目的 探讨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 方法 将外科手术的4 6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患者按年代分为 2组。早期组 ( 1978~ 1984 )患者采用一系列常规硬膜下入路手术 ,后期组 ( 1985~ 2 0 0 0 )应用经颅底开颅硬膜外入路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结果 早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 4 2 % ( 5 / 12 ) ,后期组为 85 % ( 2 9/ 3 4 )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8 8,P <0 0 1)。 2组患者暂时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63 %、4 7% ( χ2 =3 4 ,P >0 0 5 ) ;永久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4 8%、15 % ( χ2 =6 1,P <0 0 5 )。 结论 经颅底开颅经硬脑外 经天幕 经硬膜下入路是切除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最好的显微外科入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痛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肺癌脑转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信基 吴爱珍 史玉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颅内转移瘤 临床报道 脑转移癌 探讨对策 长生存期 生活质量 发生率 国内外
下载PDF
天幕裂孔侧方区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凡 徐启武 崔尧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5-277,U00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ural, arterial and venous relationship in the middle incisural space in the region of the tentorial incisura an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clinical anatomical landmarks of these important neu...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ural, arterial and venous relationship in the middle incisural space in the region of the tentorial incisura an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clinical anatomical landmarks of these important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Methods Twenty adult cadaveric heads were examined using ×6 to ×40 magnification after perfusing the arteries and veins with colored latex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eural structures, arteries, veins were observed.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important neursovascular structures and landmark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important cranial nerves related to the middle incisural space of the tentorial incisura are the oculomotor, the trochlear and the trigeminal nerves. And the important arteries related to the middle incisural space ar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nd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 The entrance site of oculomotor nerve to the roof of the cavernous sinus located at (11.2±4.3) mm posterior to the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4.4±1.4) mm lateroposterior posterior to the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The entrance site of trochlear nerver located at (23.3 ± 3.0) mm posterior to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14.5±3.9) mm lateroposterior posterior to the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The entrance site of oculomotor nerve located at (6.3±1.6) mm posterior to the supraclinoid por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hile that of the trochlear nerve at ((17.9±3.5)) mm to the supraclinoid por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entrance site of trochlear nerve located at (11.5±3.0) mm posterior to the entrance site of oculomotor nerve. Conclusions Anterior,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and the supraclinoid portion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re the important landmarks for the entrance site of the oculomotor and trochlear nerve. The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d its important branches including the medial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nd the long circumflex branch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ddle incisural space, and should not be injured during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幕裂孔侧方空间 滑车神经 大脑后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垂体瘤卒中诊断和治疗的再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镛斐 李士其 赵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典型和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表现和/或手术治疗及病理学诊断为垂体瘤卒中病例28例中,24例符合垂体瘤卒中的典型临床表现,另4例符合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诊... 目的探讨典型和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表现和/或手术治疗及病理学诊断为垂体瘤卒中病例28例中,24例符合垂体瘤卒中的典型临床表现,另4例符合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诊断。分析垂体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及病理发现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病程中各时期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发现及病理诊断的特征。结果根据典型垂体瘤卒中病程中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手术及病理特点,将病程分为早期梗死出血期和后期坏死期,手术全切率分别为87.5%(7/8)和100%(14/14)。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为瘤内陈旧性出血,手术全切率为75.0%(3/4)。结论典型垂体瘤卒中多因肿瘤梗塞后坏死并继发出血所致,急诊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后期坏死期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梗死出血期,症状不显著者可采用激素替代保守治疗。不典型垂体瘤卒中以慢性瘤内出血为主要特征,无急诊手术治疗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垂体瘤卒中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