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6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建设与民生社会学——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伟志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家 社会建设 上海大学 邓伟志 民生 教授 人生经历 新中国成立
下载PDF
“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学术探讨” 首届上海大学-釜山大学“社会与文化”研讨会
2
作者 张陈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文化交流 釜山 E-研究院 学术 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 研究生
下载PDF
1990年代以来上海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嬗变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仇立平 林少真 《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第11期66-73,共8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1990年代以来上海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经历了一个逐步理性、逐步稳定的过程。政治观上,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困惑、怀疑到稳定认同的过程。社会观上,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消极对待到积极乐观、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1990年代以来上海大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经历了一个逐步理性、逐步稳定的过程。政治观上,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困惑、怀疑到稳定认同的过程。社会观上,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消极对待到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对社会活动能积极参与。生活观上,功利性始终贯穿择业的全过程,从"经济本位"到"个人发展本位",体现出社会需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婚恋观上,对恋爱、性的态度逐渐开放宽容,择偶标准理性,女大学生的独立平等意识增强。消费方面,由盲目消费、及时享乐转变为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生 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 政治观 生活观 社会观
下载PDF
上海大学是统一战线的先行者
4
作者 邓伟志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2-24,共3页
1922年7月23日,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在二大闭幕三个月后,国共两党合作办起了上海大学。上海大学的横空出世是国共合作的产儿,也是中国高校中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先行者。
关键词 上海大学 统一战线 中共二大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方法与途径——以上海大学“中国系列”课程为例
5
作者 刘娇蕾 《继续教育研究》 2020年第5期99-102,共4页
如何在高校课堂和日常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上海大学率先开设"大国方略"通识课程,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开设"中国系列"课程热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上... 如何在高校课堂和日常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上海大学率先开设"大国方略"通识课程,在高校掀起了一股开设"中国系列"课程热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上海大学近五年选修"中国系列"课程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现状,凝练"中国系列"课程在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上的有效做法。这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当下的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有着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感 上海高校 “中国系列”课程
下载PDF
资源依赖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微治理的自主性何以生成?——以上海市Y组织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庆华 白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我国社会组织对其他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存在资源依赖,这对其自主性有所限制。已有研究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和操作化集中于社会组织的财务、人事、组织发展规划等方面,但对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讨论较少且与其他方面自主性的区分... 我国社会组织对其他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存在资源依赖,这对其自主性有所限制。已有研究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和操作化集中于社会组织的财务、人事、组织发展规划等方面,但对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讨论较少且与其他方面自主性的区分不够。聚焦Y组织在参与社区微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进行研究,发现在面向不同主体时,社会组织谋求自主性的主导逻辑有所不同:因对街道的资源依赖程度较深,Y组织采取“有底线地遵从”策略以管理对街道的资源依赖,并以专业逻辑为主导获得自主性;面对社区相关利益主体时,Y组织采取“操纵式地满足”策略,并以合法性逻辑为主导,拓展其在社区中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依赖 社会组织 社区微治理 自主性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化从何而来?——基于2014上海大都市社区调查(SUNS)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锃 王群 《社会建设》 2018年第2期54-69,共16页
本文探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从何而来的问题。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时间不长,其考试制度的确立则更短,导致社会工作教育界和实务界对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并未达成普遍共识。基于上海大都市社区调查中对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 本文探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从何而来的问题。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时间不长,其考试制度的确立则更短,导致社会工作教育界和实务界对专业化建设的路径并未达成普遍共识。基于上海大都市社区调查中对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检验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源自其专业教育,以及其职业水平考试制度,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方面社会工作者的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程度越高,则其专业化水平也就越高;同时,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对其专业化程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回应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迷思,为强化其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化 专业教育 职业资格
下载PDF
“一用即弃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对M市二手物品分享和再利用的实地研究
8
作者 张敦福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作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因中国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对西方某城市(M市)的实地研究表明:慈善团体和民间机构在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中均比... 作为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环节,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因中国的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对西方某城市(M市)的实地研究表明:慈善团体和民间机构在二手物品的分享和循环再利用中均比较活跃;在政府垃圾管理体制中,幸运的需求者在垃圾投放日可拣拾可用的二手物品;居民和租户通过车库大甩卖或庭院甩卖,低价出售或免费赠送不再需要的服装鞋帽、家具、日用品、修理工具、影像制品、书籍等等;互助与公益导向的各类用品回收再利用的互联网平台不仅惠及M市居民,而且覆盖全球主要城市。总之,不同的机构、活动与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定、持久、可靠的二手物品分享、循环、再利用的网络,在可持续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用即弃的社会” 可持续消费 二手物品 M市 分享 循环再利用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思想资源发掘的使命与路径——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
9
作者 薛金成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
社会学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促进社会秩序的重建。在社会学传入到中国后,与本土思想和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国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仍然需要从中国本土的历史... 社会学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促进社会秩序的重建。在社会学传入到中国后,与本土思想和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国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仍然需要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当中汲取更多学术资源。在这一背景下,景天魁撰写了《中国社会学:起源与延绵》一书,较详细地分析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社会学 学术资源 社会秩序 融会贯通 景天魁 现代性问题 资源发掘
下载PDF
风俗变迁与时代精神:伏尔泰的风俗史及其社会学意涵
10
作者 李篡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58,共31页
在批判并摆脱基督教传统历史神学模式的基础上,伏尔泰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全新世界史与文明史视野的历史哲学,为法国乃至欧洲看待自身文明的构成、进程以及其他文明的历史定位提供了新眼光。从此,文明史不再是神意的展现,而是人类精神和心... 在批判并摆脱基督教传统历史神学模式的基础上,伏尔泰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全新世界史与文明史视野的历史哲学,为法国乃至欧洲看待自身文明的构成、进程以及其他文明的历史定位提供了新眼光。从此,文明史不再是神意的展现,而是人类精神和心灵不断取得进步的风俗史。借助一种关于风俗变迁的历史与经验叙事,伏尔泰的理性哲学、自然神论、进步史观与他的人性论、社会学说等观念得以成为统一的整体。在他那里,“风俗”不仅是进入与理解文明和秩序问题的关键概念,而且是一种分析时代与民族精神、人类理性与心灵进步的新视角。尽管在社会学的风俗研究传统中,伏尔泰的观点并没有被尽数吸收,但他的风俗史研究却得到了适当的保留与转化。他还贡献了一种以风俗变迁考察和分析时代精神的历史比较方法。整体而言,独具性格、心灵和精神气质等内涵的风俗概念以及通过描述宗教、法律、科学和文艺等要素来把握时代精神之实质意涵及其变动的方法,正是风俗史的社会学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尔泰 风俗史 风俗变迁 时代精神 社会学的风俗研究
下载PDF
奥运会与社会凝聚力——从社会学看奥运会的社会效益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小聪 张修枫 董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共3页
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奥运会的社会效益,认为奥运会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有助于社会完善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转型。同时,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综合效应的检验,对北京奥运会促进社会凝聚力的途径提出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奥运会 社会学 社会凝聚力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挑战、危机和超越的寻求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瑛 曾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共25页
本期《社会》分专题刊发了9篇研究报告,意在总结2004-2006年间我国社会学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问题启示下一步研究。由于经验有限和时间仓促,本次尝试错漏在所难免,尚祈学界同仁谅解。作者的某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欢迎讨论或指正。我... 本期《社会》分专题刊发了9篇研究报告,意在总结2004-2006年间我国社会学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问题启示下一步研究。由于经验有限和时间仓促,本次尝试错漏在所难免,尚祈学界同仁谅解。作者的某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欢迎讨论或指正。我们计划把这项工作常规化,每2-3年集中推出若干个专题研究报告,诚盼国内外社会学界各领域的专家积极参与,共襄此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 《社会》 研究成果 常规化 国内外
下载PDF
社区参与不足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雪云 周业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社区参与不足表明居民拥有了不参与的权利,不参与权利具有维护社区建设总体目标之积极功能。这种社会条件下,政府为了提升自身的合法性,就必须走向社区开放权力系统之路。
关键词 社区建设 参与不足 不参与权利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上海新社会阶层人士调查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海东 陈群民 李显波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3期81-83,共3页
上海新社会阶层人士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较多,而且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能力考验,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基础较好的高技术群体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扶持。除了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全社会通用政策支持外,建议针对这一高技术群体,积极搭建高效的技术... 上海新社会阶层人士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较多,而且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能力考验,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基础较好的高技术群体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扶持。除了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全社会通用政策支持外,建议针对这一高技术群体,积极搭建高效的技术信息、专业辅导、资金融通、人才集聚、市场对接等平台与渠道,让其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更容易、更便捷、更安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中青年 专业技术人才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与家庭的现代变迁——费孝通家庭社会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艳 张小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文化主体性是贯穿于费孝通学术生涯的重要主题,是他探索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坚持文化自觉、维护和完善中国文化根基的核心概念。本文从文化特性和文化自主适应性两个方面,呈现费孝通在家庭研究领域内对于文化主体性的具体剖析... 文化主体性是贯穿于费孝通学术生涯的重要主题,是他探索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坚持文化自觉、维护和完善中国文化根基的核心概念。本文从文化特性和文化自主适应性两个方面,呈现费孝通在家庭研究领域内对于文化主体性的具体剖析和积极探索,并指出,家庭研究不仅是费孝通运用文化自觉理念、把握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初步研究实践,同时也为他在后续研究中深入贯彻文化自觉、发掘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家庭社会学 现代变迁 费孝通
下载PDF
过度单身:一项时间社会学的探索 被引量:14
16
作者 方旭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82,共7页
"剩男剩女"的共性特征是初婚年龄推迟。婚龄推迟本质上是个体生命时间阐释与历史时间、社会时间约定的结婚年龄脱节,婚姻制度对生命意义的维护尚未实现状态,属于时间社会学范畴。文章引入"过度单身"这一概念来分析... "剩男剩女"的共性特征是初婚年龄推迟。婚龄推迟本质上是个体生命时间阐释与历史时间、社会时间约定的结婚年龄脱节,婚姻制度对生命意义的维护尚未实现状态,属于时间社会学范畴。文章引入"过度单身"这一概念来分析剩男剩女现象。过度单身,一方面是对现代社会时间理性化、效率化的迎合;另一方面是对生命时间被现代社会时间挤压的抵抗。迎合与抵抗,二者合力导致过度单身在时间游戏中迷失于时间,典型反映出现代社会时间与生命时间的脱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单身 经济时间 社会时间 社会
下载PDF
超越正式与非正式的界限——当代组织社会学对组织的理解 被引量:14
17
作者 翁定军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是韦伯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组织的重要特征--科层制:组织是具有明确目标、明确分工的阶层等级体制,开创了正式组织研究的先河;稍后的人群关系论创始者梅约在其著名的霍桑研究中注意到... 众所周知,理想类型是韦伯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揭示了现代组织的重要特征--科层制:组织是具有明确目标、明确分工的阶层等级体制,开创了正式组织研究的先河;稍后的人群关系论创始者梅约在其著名的霍桑研究中注意到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发现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无形的、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社会学 非正式组织 社会结构 组织形成 公共利益 权力关系
下载PDF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生成轨迹与发展困境 被引量:58
18
作者 彭善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1,共8页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政府直接运作到社会组织孵化、再至政社合作推动的渐进社会化过程,呈现出一个多元发展的格局。在机构发展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代表性问题、自主性问题、技术性问题等困境。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政府直接运作到社会组织孵化、再至政社合作推动的渐进社会化过程,呈现出一个多元发展的格局。在机构发展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代表性问题、自主性问题、技术性问题等困境。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政府在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中应突出政府采购的制度建设;社会工作机构运作方面需要施行渐进市场化措施,从政社合作向企社合作拓展;机构能力建设过程中须重视个性发展,同时注重技术型与价值型相结合的品质发展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社会工作机构 生成轨迹 现实困境 发展向度
下载PDF
礼治、法治到礼法合一:一项法律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倩 杨雪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法律制度 社会秩序 法律社会学
下载PDF
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构筑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陆小聪 曹祖耀 张修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6,共8页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 在建构论的意义上,在梳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透视在历史脉络中体育社会学研究所体现的两种目标取向,提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关怀和自觉的学科边界意识等问题。最后,对有关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若干探讨,从而对其可能被认知的体育社会学视域做出了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视域 历史脉络 研究取向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