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2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管理专业的策划实践教学——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策划人培训计划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燕元锁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伴随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展览频繁举办,策展人亦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策展人的素质、理念决定了展览的成功与否,及其学术性和导向性。与之相应,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已介入到培养年轻策展人的活动中。近几年来在院校出现的艺... 伴随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展览频繁举办,策展人亦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策展人的素质、理念决定了展览的成功与否,及其学术性和导向性。与之相应,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已介入到培养年轻策展人的活动中。近几年来在院校出现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方向或者艺术展览与策划专业课程)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如何整合好院校的资源,通过策划实践教学,培养出学术型的策展人,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实践教学 策划人 艺术界 管理专业 培训 学生 艺术院校
下载PDF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徐龙宝版画藏书票作品选
2
作者 徐龙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徐龙宝,1952年生于上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美协版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版画奖”获得者。
关键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版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选 藏书票 协会会员 副教授 副主任
下载PDF
关于高等艺术教育中美术教育的问题思考及对策——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3
作者 许萍 许俊琳 《科教导刊》 2011年第30期30-30,75,共2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呈现多样化,但在高等艺术教育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等艺术教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瓶颈。本文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美术教育的规律,提出促进美术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呈现多样化,但在高等艺术教育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等艺术教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瓶颈。本文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美术教育的规律,提出促进美术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提高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存在问题 具体思路 实际举措
下载PDF
以小见大的艺术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4
作者 张彬 《中国黄金珠宝》 2008年第6期72-77,共6页
当首饰与艺术融合时,它便不仅仅是为了佩戴的功用而产生,它更倾向于设计者内心世界的表达。简洁,却精妙在弧线变化;复杂,却完全不是拖泥带水。它可以给人以心灵的体验,将人们的视野带入完全艺术的天地中。这正是首饰艺术所具备的"... 当首饰与艺术融合时,它便不仅仅是为了佩戴的功用而产生,它更倾向于设计者内心世界的表达。简洁,却精妙在弧线变化;复杂,却完全不是拖泥带水。它可以给人以心灵的体验,将人们的视野带入完全艺术的天地中。这正是首饰艺术所具备的"以小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艺术 学生作品 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 设计者 佩戴
下载PDF
媒性的造型——有关2015/201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策展对话
5
作者 汪大伟 尚辉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3,共4页
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图像化与媒介化对既有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教育形成巨大冲击,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是随此种潮流而完全改变教育模式,还是坚持以造型艺术教育为中心而进行适度的当代性探索?这关涉的不仅是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而... 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图像化与媒介化对既有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教育形成巨大冲击,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是随此种潮流而完全改变教育模式,还是坚持以造型艺术教育为中心而进行适度的当代性探索?这关涉的不仅是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且是未来数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的大局。就当下中国美术创作而言,虽不乏众多纷杂的观念、流派与风格,但仍缺乏有至高艺术水准、能够真正立足于艺术史的高峰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造型艺术 当代中国 对话 美术教育 当代艺术 教育形成 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的教学
6
作者 马琳 《中国美术教育》 2002年第4期8-10,共3页
自从20世纪我国新兴的美术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所开设的美术史论专业,基本上是与美术的实践相分离的,它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与面向社会各阶层普及审美鉴赏的修养常识并无本质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兴的美术学校教育是从国外... 自从20世纪我国新兴的美术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所开设的美术史论专业,基本上是与美术的实践相分离的,它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与面向社会各阶层普及审美鉴赏的修养常识并无本质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兴的美术学校教育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尤其是西方的学术文化,向来讲究道、器的分裂,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具体留待后文另作分析。所以,在西方,美术院校中并无美术史专业的设置,而美术史专业则被作为独立的学科设置于综合牲大学的人文学院中。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史专业 教学
原文传递
工作室制度,一种革命性的形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学科 被引量:6
7
作者 庄小蔚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29,共2页
一、工作室是一个让人可以展开想象的工作场所 玻璃艺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在欧洲获得迅猛发展的学科。199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派遣教师庄小蔚去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美术设计学院玻璃艺术系学习。庄小蔚于2000年10月获硕士学位回... 一、工作室是一个让人可以展开想象的工作场所 玻璃艺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在欧洲获得迅猛发展的学科。1998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派遣教师庄小蔚去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美术设计学院玻璃艺术系学习。庄小蔚于2000年10月获硕士学位回国,在校长钱伟长的设想和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的规划下,建立了按211学科标准建设的玻璃工作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学院 玻璃艺术 上海大学 工作室 艺术学 革命性 工作场所 设计学院
原文传递
美术教育在上海的发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大伟教授访谈
8
作者 汪大伟 田君 海军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2-12,共1页
近五年来,上海的迅速发展令许多中外人士瞩目,这不仅指上海的经济,也指上海的文化,例如硬件上的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即便是如"2000上海双年展"那样被认为较为折衷的展览,因它的国际性和新的操作方式,也让人对上海市政... 近五年来,上海的迅速发展令许多中外人士瞩目,这不仅指上海的经济,也指上海的文化,例如硬件上的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即便是如"2000上海双年展"那样被认为较为折衷的展览,因它的国际性和新的操作方式,也让人对上海市政府的文化战略刮目相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是一所年轻的美术学院,但是也在短短的时间里,赢得了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有关它的话题常常被人提起,例如新校舍的建立,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海市政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公共艺术作为重点学科,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及化巨资建立起的陶瓷、玻璃、版画、多媒体等工作室等.为此,笔者受编辑部委托,于2001年8月24日途经上海时,在衡山路的一家颇具欧罗风情的咖啡厅,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大伟教授做了简短的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 美术教育 重点学科 中外 校舍 同行 迅速发展 上海市政府 经济 市政设施
原文传递
黄河写生实践课中的黄、红、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大学生思政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9
作者 桑茂林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17期15-17,共3页
写生实践课堂重在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深入并融人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美术院校自成立以来,就有下乡实践的优良传统,有带领学生下农村、去厂矿、赴军营写生、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用心地完成专业辅导任务的同时,记录... 写生实践课堂重在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深入并融人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美术院校自成立以来,就有下乡实践的优良传统,有带领学生下农村、去厂矿、赴军营写生、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用心地完成专业辅导任务的同时,记录下新农村的原生态与新农村新建设的文字和素材。对于大学生来讲,这是一套生动丰富、饱满、完整的新农村现实主义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体验生活 美术院校 课堂教学改革 写生实践 创作观 大学生思政 原生态
原文传递
201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10
作者 罗熠然 熊子黎 +7 位作者 童骋 陈贵林 彭筱纯 扬剑平(指导) 张海平(指导) 刘建华(指导) 罗小平(指导) 陈立平(指导) 《雕塑》 2019年第S01期54-55,共2页
原文传递
创意激活都市低效空间——上海大学延长校区246视界工作室改造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伊利 王海松 莫弘之 《住宅科技》 2019年第11期64-69,87,共7页
都市区功能的优化与整合凸显现有低效用地提效的紧迫性,保留既有建筑激活低效空间是一种低碳绿色、保留城市温度的干预方式。本文以上海大学延长校区246视界工作室为例,分析改造设计面临现实和发展契机,展现其从荒废的校办工厂到富有意... 都市区功能的优化与整合凸显现有低效用地提效的紧迫性,保留既有建筑激活低效空间是一种低碳绿色、保留城市温度的干预方式。本文以上海大学延长校区246视界工作室为例,分析改造设计面临现实和发展契机,展现其从荒废的校办工厂到富有意趣的创意工坊的蜕变,阐述了改造过程所采用的多种创意有机置入、有限空间集成利用、废旧材料创新使用和低技术改善室内环境等策略,充分体现在改造设计过程中秉持的节制谨慎、低碳绿色的顺势干预理念和采取的适可而止又不乏创新的实现手法,反映出设计者注重历史文脉、友好对建成环境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空间 创意 激活 改造设计 都市空间
下载PDF
既有建筑改造Vs影视教学空间塑造——以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旧教学楼改造为例
12
作者 唐瑜佳 王海松 《今传媒》 2018年第7期22-23,共2页
将校园既有建筑改造成符合影视教学需求的空间,是笔者面临的挑战。在仔细梳理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需求后,设计者以空间匹配、界面重塑为原则,将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内的一栋老教学楼五、六楼改造成具放映室、录音棚、黑匣子剧场、形体房、摄... 将校园既有建筑改造成符合影视教学需求的空间,是笔者面临的挑战。在仔细梳理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需求后,设计者以空间匹配、界面重塑为原则,将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内的一栋老教学楼五、六楼改造成具放映室、录音棚、黑匣子剧场、形体房、摄影棚、表演教室、化妆间等功能的教学用房,满足了"声、台、形、表"及"服、化、道"等各类专业教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教学空间 既有建筑改造 空间再利用 功能重塑 空间匹配
下载PDF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郝大鹏:设计是为物质注入精神与人文
13
作者 周影 郝大鹏 +1 位作者 左小朵(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7期128-130,共3页
对话郝大鹏1.自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首次设立“艺术设计”展区至今,您不止一件作品入展,能否带领我们回顾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您的创作历程?我从1977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下文简称“川美”),1982年留校开始从事设计及教育领域,... 对话郝大鹏1.自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首次设立“艺术设计”展区至今,您不止一件作品入展,能否带领我们回顾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您的创作历程?我从1977年进入四川美术学院(下文简称“川美”),1982年留校开始从事设计及教育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未去法国留学,回国后在川美建立了环艺系,后来就一直从事环艺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 全国美展 环艺专业 法国留学 创作历程 大鹏 教育领域
下载PDF
近现代上海美术院校的艺术收藏研究
14
作者 李超 戎雨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近现代以来,由于都市文化的兴起和西方美术的传入,中国美术蓬勃发展。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口岸,上海有着开放的艺术文化生态和多元的艺术教育集群。本文主要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美术院校为例,梳理和解读其中三类艺术收藏的细节,进而分... 近现代以来,由于都市文化的兴起和西方美术的传入,中国美术蓬勃发展。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口岸,上海有着开放的艺术文化生态和多元的艺术教育集群。本文主要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美术院校为例,梳理和解读其中三类艺术收藏的细节,进而分析相关收藏与城市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联,并思考如何保护、转化和利用学院艺术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上海美术专科院校 艺术收藏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从一段展墙谈起——第22届米兰三年展中国馆上海美术学院展区的主题策划与空间演绎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雪松 杨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2,共6页
2019年第22届意大利米兰三年展以"破碎的自然:设计以人类的生存"为主题,强调恢复性设计的概念,探索和呈现洞察当下关键问题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本届三年展主题,循序渐进地陈述了中国馆及上海美术学院展区对于时代命题的思考与... 2019年第22届意大利米兰三年展以"破碎的自然:设计以人类的生存"为主题,强调恢复性设计的概念,探索和呈现洞察当下关键问题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本届三年展主题,循序渐进地陈述了中国馆及上海美术学院展区对于时代命题的思考与回应。文章聚焦于上海美术学院展区《望乡》展墙的主题策划与空间演绎,以"进退之间的设计"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视角,进而思考人、社会、自然如何通过设计取得平衡,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三年展 中国馆 上海美术学院展区 主题策划 空间演绎 《望乡》展墙
下载PDF
把课堂搬进社区:以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雪松 费陈丞(文/图) 《公共艺术》 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生活的场景。近年来,笔者带领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深入基层社区,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参与城镇环境更新实践。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来推动设...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生活的场景。近年来,笔者带领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深入基层社区,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参与城镇环境更新实践。本文通过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来推动设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大学教育 社区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从上海艺术大学到南国艺术学院--记中国油画话语的一场渐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文悦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有一批留洋归国成就显著的艺术家,推动了西画东渐,尤其是欧洲各种文艺思潮的传入中国。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前沿与重镇,有许多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在这里生根发芽,并与中国绘画进行融合,在造就了一批影响...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有一批留洋归国成就显著的艺术家,推动了西画东渐,尤其是欧洲各种文艺思潮的传入中国。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前沿与重镇,有许多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在这里生根发芽,并与中国绘画进行融合,在造就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艺术家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勃兴,影响了中国绘画在一定时期的走向。文章例取20世纪20年代从上海艺术大学到南国艺术学院绘画的转变,集中对比谭华牧与徐悲鸿在创作与教学上的不同倾向,将由现代主义风格向学院派写实风格的过渡视作中国油画话语转变的一次契机,而这一复杂的时代抉择也预示了30年代之后中国现代美术领域话语力量的更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华牧 徐悲鸿 上海艺术大学 南国艺术学院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商业美术设计的复苏——基于李欧梵对“现代性”的理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汝平 黄建平 《设计》 201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基于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文章简要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商业美术设计在商业美术设计教育、商业设计展览、品牌形象与广告设计等方面复苏的历史情境,认为"复苏"实质上是上海设计自身历史... 基于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文章简要论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商业美术设计在商业美术设计教育、商业设计展览、品牌形象与广告设计等方面复苏的历史情境,认为"复苏"实质上是上海设计自身历史的延续,其复苏之力,则是西方现代设计与本土设计师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美术 现代设计 上海 李欧梵 复苏
下载PDF
新老美专:上海历史上的两所美术专科学校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英 《艺术探索》 2015年第4期89-94,共6页
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一所是刘海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但均培育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形成了各自的"美专&qu... 上海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所美术专科学校,一所是刘海粟等人于1912年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1960年成立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两所"美专"办学历程都极其艰辛,但均培育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形成了各自的"美专"精神。"上海美专"是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史的研究重点,而"上海市美专"由于所处年代特殊,该校的办学历程、教学特色和成果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专” “上海市美专” 师资 教学 影响
下载PDF
学院与画院——新中国美术双楫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耀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20世纪中国画的演进是由学院与画院共同作用才得以展开的,其作用的大小虽然不是均衡的,但其"双揖"特征却极 为明显。表面上看,美术学院似乎更重要,但事实表明:画院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中国画创作领域,作为美术学院的有益补 ... 20世纪中国画的演进是由学院与画院共同作用才得以展开的,其作用的大小虽然不是均衡的,但其"双揖"特征却极 为明显。表面上看,美术学院似乎更重要,但事实表明:画院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中国画创作领域,作为美术学院的有益补 充,它在教学上同样形成了自己特色,从而与学院形成互补、互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 画院 20世纪 中国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