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骆冰 吴锋 +2 位作者 詹恬恬 钱祎玲 高建东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性肾病(G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G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予以碳酸氢钠片治疗)与观察组(n=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治疗痛风性肾病(G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G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予以碳酸氢钠片治疗)与观察组(n=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降尿酸方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脂代谢、肾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耳鸣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方联合碳酸氢钠片应用于GN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中医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脂代谢与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降尿酸方 碳酸氢钠片 痛风性肾病 脂代谢 肾功能
原文传递
肾衰Ⅱ号方颗粒联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钱祎玲 王蒙 +3 位作者 周圆 兰天鹰 邵命海 王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颗粒联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气虚证、湿浊瘀阻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治...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颗粒联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气虚证、湿浊瘀阻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2组均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肾衰Ⅱ号方颗粒,对照组予肾衰Ⅱ号方免煎安慰剂,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24 h尿蛋白定量(24 UPro)水平;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7、LC3-Ⅱ水平;监测2组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22/40),对照组为30%(1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降低(P<0.01),Scr、BUN、UA、P3-、PTH和24 UPro水平下降(P<0.05,P<0.01),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上升(P<0.05),eGFR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Scr、BUN、UA、P^(3-)、PTH和24 UPr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eGFR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eclin-1、Atg7、LC3-Ⅱ水平上升(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eclin-1水平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eclin-1、Atg7、LC3-Ⅱ与Scr、BUN呈负相关(P<0.05),与eGFR呈正相关(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衰Ⅱ号方颗粒联合西医一体化方案治疗原发性CKD 3~4期脾肾气虚证、湿浊瘀阻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脏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衰Ⅱ号方 临床治疗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惠梦雨 刘平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基于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现状,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体系及探索建立合适的PK-PD结合模型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量-时-效间关系,有望为中药研究及其合理应用、开发以及确定剂量、剂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效应成分 量效关系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血浆胆汁酸谱特征及临床价值
4
作者 贾茹 张平平 +2 位作者 袁苑 王炎 冯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的差异,并评估血浆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结直肠腺癌肝转移或无... 目的分析不同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的差异,并评估血浆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结直肠腺癌肝转移或无转移患者163例,其中无转移组82例、肝转移组8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检测总胆汁酸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15种胆汁酸的含量。分析两组患者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转移组患者总胆汁酸、CEA、CA125均较无转移组患者升高(均P<0.001),血浆胆汁酸谱中甘氨胆酸、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甘氨石胆酸含量均较无转移组患者升高(均P<0.05),血浆次级胆汁酸含量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0.49%,AUC为0.820(95%CI 0.754~0.885,P<0.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升高,胆汁酸谱异于无转移患者;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诊断标志物
原文传递
以血尿为分类因素的IgA肾病CKD1~4期患者中医证型差异
5
作者 杨雨竹 刘伟伟 +4 位作者 王惠玲 管鑫 吴燕升 史丽强 高建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蛋白尿伴血尿的IgAN患者二者间中医证型差异,阐明血尿证候基础,为IgAN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230例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有无血尿...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蛋白尿伴血尿的IgAN患者二者间中医证型差异,阐明血尿证候基础,为IgAN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230例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有无血尿症状分为单纯蛋白尿组(A组107例)和蛋白尿伴血尿组(B组123例)。观察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病理分型、中医证型的差异,再分别与血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B组Scr、24 h UTP高于A组(P<0.05),eGFR低于A组(P<0.05);两组UA、BUN、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资料:B组系膜增殖评分(M)、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E)高于A组(P<0.05);两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黏连(S)、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型:本虚证A组以脾肾气虚证多见(36.45%),B组以气阴两虚证多见(42.28%);标实证A组以血瘀证多见(50.94%),B组以湿热证多见(57.39%)。(5)血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病理资料、中医证型分别与血尿进行logistic回归,肾衰竭、中大量尿蛋白(24 h UTP≥1.0 g)、M1、E1、气阴两虚证、湿热证P<0.05,且OR值>1,与血尿相关。结论:(1)CKD1~4期IgAN患者血尿的证候基础可能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蛋白尿的证候基础可能多为脾肾气虚和血瘀;分布规律尤其在CKD1~2期患者更明显。(2)与单纯蛋白尿的IgAN患者相比,血尿可能是蛋白尿伴血尿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在治疗时应充分认识到血尿在病程中的重要性,不能忽略血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尿 蛋白尿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苦黄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6
作者 杨金凤 孙明瑜 +2 位作者 陈高峰 吕靖 刘成海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颗粒。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受控衰减指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及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脏脂肪定量疗效及腹部彩超测定肝脏脂肪疗效。结果:(1)磁共振肝脏脂肪定量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部彩超测定肝脏脂肪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3.50%,高于对照组的7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CAP值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AST、ALT、GGT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TC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及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LSM值小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治疗后周身困重、脘腹胀满或疼痛、大便黏滞不爽、口干口苦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黄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NAFLD,可减轻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且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湿热蕴结证 苦黄颗粒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平 慕永平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51-457,共7页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肝硬化、晚期肝癌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是我国医药领域的重要优势特色,需要大力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肝硬化 脂肪肝 肝炎 慢性 肝肿瘤 中草药
下载PDF
从肺脾肾不同组织水通道蛋白变化研究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实验基础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昕贤 吴锋 +4 位作者 林日阳 张新志 刘楠楠 李颉 何立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从肺脾肾不同组织水通道蛋白变化研究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实验基础。方法通过2%腺嘌呤混悬液灌胃4周制备肾阳虚大鼠模型,并予肉苁蓉煎液进行干预6周,检测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尿肌酐和尿渗透压,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基... 目的从肺脾肾不同组织水通道蛋白变化研究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的实验基础。方法通过2%腺嘌呤混悬液灌胃4周制备肾阳虚大鼠模型,并予肉苁蓉煎液进行干预6周,检测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尿肌酐和尿渗透压,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在肺、脾、肾的表达量的变化,及AQP1蛋白在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腺嘌呤模型大鼠尿17羟皮质醇值含量较正常组降低,符合肾阳虚,同时尿肌酐和尿渗透压降低。AQP1基因在腺嘌呤模型大鼠脾、肾组织的表达下调,肉苁蓉干预组AQP1基因在肺、肾组织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AQP1蛋白在腺嘌呤模型组肺脾肾各组织中表达均增加,经肉苁蓉干预的大鼠肺肾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肺、脾、肾均参与水液调节,AQP1是其分子基础之一,补益肾阳药物肉苁蓉有上调AQP1基因的作用,AQP1蛋白的表达还受到其他因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液代谢理论 AQP1 腺嘌呤模型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东 吴同茹 +6 位作者 谢婷婷 彭文 王怡 袁敏 米秀华 毕月萍 何立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组人群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方案的81例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组人群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方案的81例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内服;西药组(21例)予氯沙坦50 mg/d口服。总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优于西药组76.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中药组用药后8周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下降值以及24周血血胱抑素C和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下降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在改善症状、降低证候积分值、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中医辨证组方 氯沙坦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改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纯 周振华 +2 位作者 孙学华 高亚婷 高月求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改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基础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改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基础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以中医证候积分、情志量表积分、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探讨其相关性。结果:①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由治疗前(6.70±2.02)下降至(3.17±1.34)(P<0.01),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由治疗前(6.37±1.50)下降至(3.77±1.22)(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与年龄、治疗前HAMA评分、SAS减分、体重变化因子减分、治疗后HBV DNA阴转、治疗前HBeAg(-)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治疗后HBV DNA阴转、SAS减分呈正相关,与体重因子评分、治疗前HAMA呈负相关。结论:①逍遥散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②中医证候疗效改善与SAS减分呈正相关,与治疗前HAMA评分呈负相关,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状态在证候疗效中占有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主疏泄 肝郁脾虚型 逍遥散 情志量表
下载PDF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志敏 景菲 +3 位作者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4-2867,共4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病证结合 机制 证候内涵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CKD1-2期)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祎 何立群 +3 位作者 袁敏 丁小强 张欣贤 侯卫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5-1177,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入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69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内服;西药组(23例...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与氯沙坦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入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69例),按脾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予中医辨证组方内服;西药组(23例)予氯沙坦50 mg/d口服。在治疗24周后,判定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水平。结果:中药组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MA/Cr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e GFR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辨证组方联合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中医辨证组方 氯沙坦
原文传递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中医临床肝炎肝硬化主、次证候分类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华 王磊 +2 位作者 苏越 张琴 刘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41-544,548,共5页
目的: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征及生物学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 目的: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表征及生物学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PLS)对27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样本进行证候分类建模(设证候类型为因变量矩阵、相关临床信息为自变量矩阵,采用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并以之对临床样本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和预测。结果:278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样本中,有证可辨者共计261例(93.9%)。主证候以瘀热蕴结证(108例)和湿热内蕴证(79例)最多,占71.6%;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证候者215例,占82.38%。其中,主证候为肝郁脾虚证的45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29例,包括湿热内蕴证18例,瘀热蕴结证11例。兼夹2个次证的15例,均为瘀热蕴结和湿热内蕴证;主证候为湿热内蕴证的79例中,兼夹1个次证的53例,以兼肝郁脾虚证者为最多(47例,88.7%),其次为瘀热蕴结证。兼夹2个次证的有9例,均为瘀热蕴结和肝郁脾虚证;在主证候为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证的124例病例中,表现为两者复合证候的有76例(62.3%);29例肝肾阴虚主证候中,均兼夹1个次证,均为瘀热蕴结证;同样,108例主证候为瘀热蕴结者中,兼夹1个次证的78例,68例为兼肝肾阴虚证(87.2%)。结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复杂,以复合证候为主,且证候相兼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及瘀热蕴结4个主证候中,湿热内蕴和肝郁脾虚以及肝肾阴虚和瘀热蕴结组合是最常见的兼夹证候组合,反映了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证候多虚实夹杂的特点,也表明中医证候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 中医证候 兼夹证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正虚血瘀”中医病机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徐列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9期1465-1470,共6页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为解答这一问题开展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明确指出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正虚血瘀"病机中,"正虚"的具体表现是脾气虚弱和肝肾阴虚,因阴精虚损使疾病进展,致"虚损生积"导致肝硬化;进而提出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需根据证候表现采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之法,尤其要重视及早养阴柔肝以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中医病机 正虚血瘀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宣 郑超 +4 位作者 张景豪 游丽萍 高月求 范春香 孙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3-384,I0003,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排除长期大量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脂质在肝细胞中蓄积为病理改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排除长期大量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脂质在肝细胞中蓄积为病理改变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1,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全球NAFLD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NAFLD患病率大于25%,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综述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莹 蒋式骊 +7 位作者 吕靖 赵长青 邢枫 顾宏图 袁继丽 刘成海 刘平 慕永平 《肝脏》 2022年第10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收治的175例确诊为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食管静脉曲...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收治的175例确诊为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前白蛋白(PA)含量,胆碱酯酶(ChE)活性、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等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硬度值(kPa)显著增加(22.95±9.85 vs.18.22±7.94,t=-2.815,P=0.006)。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RBC、Hb、PLT、PA及ChE在无曲张(G0)、轻度曲张(G1)、中度曲张(G2)及重度曲张(G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3组RBC、Hb、PLT、PA、ChE、PTA和FIB均显著低于G0组(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RBC、Hb、PLT、PA、ChE、PTA和FIB均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8292、0.9219、0.9312、0.5064、0.8409、0.5547和0.8504)。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度值及CTP分级呈逐渐升高趋势,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2)=0.9133)。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仅与肝硬度值和CTP评分密切相关,且与外周血RBC、Hb、PLT、PA、ChE、PTA和FIB的水平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视及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血常规 肝功能 凝血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晓静 赵瑜 +1 位作者 冯琴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率及证型构成比;对数据库中采用同一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异质性较小的文献数据运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10篇文献进行中医证候频率及证型构成比的分析。其中NAFLD中医证型频率>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及痰湿内阻证;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统一NAFLD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后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痰湿内阻证合并构成比为28%,95%CI为0.26~0.30、肝郁脾虚证合并构成比为25%,95%CI为0.23~0.28、湿热蕴结证合并构成比为20%,95%CI为0.18~0.22和肝郁气滞证合并构成比为15%,95%CI为0.13~0.16。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是NAFLD主要的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证候 证型分布 数据挖掘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亚楠 顾宏图 +6 位作者 赵长青 慕永平 袁继丽 邢枫 陶艳艳 吕靖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89例,根据是否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中药组59例,对照组30例。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实验室... 目的探究中医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干预作用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89例,根据是否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中药组59例,对照组30例。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手术史、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用药情况及随访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干预处方进行药物效应聚类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3.144,95%CI:1.221~8.094)、PVT范围波及PV+SMV(OR=51.667,95%CI:3.536~754.859)、PV+SV+SMV(OR=13.271,95%CI:2.290~76.928)、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OR=11.896,95%CI:1.172~120.696)及中药干预(OR=0.348,95%CI:0.129~0.938)是肝硬化PVT结局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组PVT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vs 56.67%,P<0.001)。中药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7%vs 33.33%,P<0.001)。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效中药为补虚类359次(34.6%)、活血化瘀类202次(19.5%)、利水渗湿类180次(17.3%)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57次(8.7%)、当归50次(7.6%)、水蛭48次(7.3%)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为黄芪+当归、黄芪+水蛭、当归+水蛭、黄芪+当归+水蛭等。结论黄芪、当归、水蛭等益气活血破血中药可促进肝硬化PVT的稳定或再通,减少门静脉高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医药改善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凌晨 王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表现,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改善肾纤维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梳理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从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表现,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改善肾纤维化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梳理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从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依赖的凋亡途径展开论述,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慢性肾脏病 肾纤维化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113例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容容 李盟 +4 位作者 苟悦 罗琼 吕桦 孙鑫 刘成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致DILI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原发肿瘤部位、抗肿...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致DILI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原发肿瘤部位、抗肿瘤治疗方案、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抗肿瘤药物致DILI患者中,男女比例1.13∶1,55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在肿瘤原发部位方面,结肠癌(25.7%)、肺癌(13.3%)、胃癌(12.4%)患者抗肿瘤治疗中发生DILI较多。抗肿瘤治疗方案中以化学治疗及靶向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导致DILI最多见。DILI的临床分型中胆汁淤积型患者比例最高(107例,94.7%),混合型次之(6例,5.3%);在肝损伤程度方面以轻度肝损伤为主(107例,9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 4.336,P=0.042)是抗肿瘤药物诱导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肿瘤药物致DILI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以化疗及靶向联合化疗方案最常见,临床表现以胆汁淤积型为主,肝损伤程度较轻,饮酒史是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胆汁淤积型 化疗 靶向联合化疗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饮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