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1
作者 马乐 金花 +6 位作者 史玲 易春涛 侯进 陈晨 宦红梅 倪衡如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01-2408,共8页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诊疗规范 诊疗质量 系统管理 上海市
下载PDF
主动健康导向的上海市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认知和就医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黎婉钰 张晓岚 +2 位作者 金花 徐芬 于德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270-278,共9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与就医行为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推动主动健康导向的健康管理策略优化。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3年2—5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市各行政区以随机数表法分别抽取1~4个街镇的社区卫生...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与就医行为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推动主动健康导向的健康管理策略优化。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3年2—5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市各行政区以随机数表法分别抽取1~4个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选取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研点。研究团队在每个选定的中心以方便抽样法从就诊居民中选取至少50名作为调研对象。共纳入1436名社区居民,以现场填写问卷星的形式调研,研究内容涵盖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水平、慢性病管理情况、就医意向、体检行为及异常结果处理情况。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估健康管理认知与就医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827名(57.6%)居民认知水平较高。在755名(52.6%)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中,高认知组自评控制稳定者占比[318名(76.0%)]明显高于低认知组[223名(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93,95%CI:1.028~1.627)、≤44岁及45~59岁(OR=2.328,95%CI:1.648~2.328;OR=1.351,95%CI:1.035~1.763)、本科及以上学历(OR=1.784,95%CI:1.256~2.534)、居住辖区为郊区(OR=1.577,95%CI:1.235~2.014)、使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OR=2.294,95%CI:1.629~3.232;OR=1.628,95%CI:1.149~2.306)、患1种慢性病(OR=3.110,95%CI:1.918~5.042)及签约家庭医生(OR=1.870,95%CI:1.431~2.442)均为健康管理认知的正向关联因素(均P<0.05)。在就医行为方面,908名(63.2%)居民表现出较高的主动就医意向,906名(63.1%)和796名(55.4%)居民分别表现为积极参与体检和及时处理体检异常结果。高认知组居民在就医意向(χ^(2)=33.26)、体检方式(χ^(2)=110.71)体检频次(χ^(2)=45.37)及体检后异常结果处理方式(χ^(2)=93.14)等方面显著优于低认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4岁及45~59岁(B=0.479、0.167)、高中及专科与本科及以上学历(B=0.465、0.739)、使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B=0.604、0.420)、患1种慢性病(B=0.919)及签约家庭医生(B=0.134)的社区居民就医行为表现较好(均P<0.05)。结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认知水平有待提升,高健康管理认知能够显著促进主动就医行为。居民的就医行为受多维度因素影响,家庭医生签约与高认知、高质量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就医行为 主动健康 社区居民 认知度
原文传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探索: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花 易春涛 +4 位作者 史玲 宋徽江 陈宇革 潘莹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42,共7页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提升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为例,从实践角度出发,对2018—2020年“质控中心”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回顾。2018—2020年,“质控中心”在明确组织目标和任务,设置组织架构,配置组织人员,建立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组织网络和运行体系,并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督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每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督查等。“质控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及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进行的有益实践与探索,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从完善全科临床质控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化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动态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强化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的监管力度四方面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上海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研究能力发展状况与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付强强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4252-4258,共7页
背景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缺乏对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能力、研究质量的系统性分析。目的了解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发展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 背景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缺乏对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能力、研究质量的系统性分析。目的了解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发展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检索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刊发的学术论文。将2001—2020年按每5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对纳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区域分布、机构类型分布、研究者合作网络、研究类型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4726篇。华东地区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最多(24015篇,43.88%),其次为华北地区(11288篇,20.63%)、华南地区(5437篇,9.9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5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1.31%)上升至2020年的203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9.38%)。对研究者的共现分析共出现8个合作网络,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等研究团队。关于研究类型,理论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28.68%(329/1147)下降至2020年的17.93%(388/2164);干预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10.11%(116/1147)逐渐增多至2020年的17.28%(374/2164),但其在整体研究中的占比仍较低;观察类研究的占比最高,2020年达64.79%(1402/2164)。结论2001—2020年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存在研究能力发展不均衡、研究团队合作与交流不足、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建议加强国内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科学研究 研究者 研究机构 研究能力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应用CRISP清单,提升我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报告的质量
5
作者 杨辉 汪洋 +8 位作者 陈庆奇 刘晨曦 顾杰 赵洋 秦江梅 曹新阳 Elizabeth Sturgiss William R.Phillips 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3-401,共9页
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内容的条目共识(CRISP)工作组于2023年提出了CRISP清单,以支持改善上述领域研究报告的质量、实用性和传播性。《中国全科医学》英文版的学术编辑团队对CRISP清单进行了中文翻译,并通过这篇述评,在回顾我国全... 基本医疗(初级保健)研究报告内容的条目共识(CRISP)工作组于2023年提出了CRISP清单,以支持改善上述领域研究报告的质量、实用性和传播性。《中国全科医学》英文版的学术编辑团队对CRISP清单进行了中文翻译,并通过这篇述评,在回顾我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该领域的科研报告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以作者为中心”“过度重视塑造权威性”“盲目生搬国际经验”“缺乏对方法学的透明报告”“在论文中压入大量冗繁信息”以及“遮蔽关键信息”等。最后,编辑团队推荐和鼓励中国的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服务研究的作者、编辑和学术评议专家尝试使用CRISP清单,在改善中国全科医学和基本医疗研究报告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该工具在学科发展研究、临床研究、卫生服务研究、卫生政策研究、教育和培训研究以及社区流行病学研究等亚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基本医疗 研究报告 内容 共识
下载PDF
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证探讨——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
6
作者 张含之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 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一”进行多维度建设,探索和实践更为全面、深入及有效的全专协作模式。“六个一”的建设基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专协作,以对社区常见慢病骨关节炎(OA)为例,其内容和特点包括:(1)成立一个多学科团队:所成立诊疗团队能依托综合性医院层面三维协同医联体基础,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全科联络协调作用,细化协调多学科分工;(2)完善一套诊治流程:遵循科学循证完善一套疾病的分级诊治流程,并对诊治流程进行成效评估,使其更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3)开发一个APP:所开发APP能涵盖对OA患者的分层诊疗和管理、医患沟通、科普推送、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并可将完整诊疗数据收录于专属信息平台;(4)设计一套宣传推广方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综合性医院及社区的疾病诊疗、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多场景下进行宣传;(5)建立一个案例库:建立OA患者专病案例库,持续随访患者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实行分层管理,以便于提供更多全科特色案例;(6)建设一套课程:围绕OA专病建设的课程内容包含“全科骨痛未分化疾病”“骨关节炎慢病管理”,开展形式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门诊接诊和教学查房示范等,用于全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教学培训。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践提示全科与专科有在医、教、研多维度全面深入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潜力,且优化整合疾病分级管理相关的团队、技术、信息支持等对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学思维 全专协作 六个一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的自我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英达 卓书雄 +1 位作者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3979-3985,共7页
背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 背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自我评价现况,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2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自我评价情况。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水平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5级量表评分自评。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诊疗能力水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158例(55.8%)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定义和概念完全不了解或仅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概念及定义、未分化疾病国内外研究进展、未分化疾病相关书籍及指南认知度更高(P<0.05)。被调查全科医生自评的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平均得分为(3.32±0.567)分、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急救处理能力平均得分为(3.42±0.677)分、未分化疾病转诊能力平均得分为(3.38±0.654)分。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历、职称、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常规诊疗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在区域是全科医生未分化疾病患者转诊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的认知度及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全科医生在未分化疾病各方面诊疗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各方应给予社区未分化疾病更多的重视,并通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为全科医生提供更有效的临床循证依据和辅助支持,使其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进一步发挥出全科诊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疾病 全科医生 认知度 临床工作能力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金花 付强强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4241-4251,共11页
背景在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改革需求下,全科医学及其服务模式被引入中国内地,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推进下快速发展。然而在全科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其学科发展和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研究内容、实践路径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明确。... 背景在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改革需求下,全科医学及其服务模式被引入中国内地,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推进下快速发展。然而在全科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其学科发展和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研究内容、实践路径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发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学科发展规律,发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发展需求间的差异,为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系统检索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刊发的学术论文,提取关键词;同时检索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以获取1997—2020年发布的全科医学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将2001—2020年按每5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总结各阶段政策文件的主题。对2001—2020年及划分出的4个时间段的期刊文献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找出突现词,将其与各时间段的政策文件主题进行匹配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4726篇,提取出关键词1398个,检索到相关政策文件62份。2001—2020年词频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疗效”(2998次)、“社区卫生服务”(2235次)、“糖尿病”(2004次)、“影响因素”(1586次)、“老年人”(1368次)、“诊断”(1359次)、“高血压”(1313次)、“全科医师”(1303次)、“儿童”(1302次)、“护理”(1107次)。通过对2001—2020年期刊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归纳为临床诊疗相关研究、疾病管理相关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3大类。其中,临床诊疗相关研究涵盖疗效、护理、多种肿瘤疾病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疾病管理相关研究包含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慢性病研究为主,主要涉及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抑郁、妊娠期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等;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还包括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社区卫生管理举措。突现词分析提示,2001—2005年的研究热点为疾病的临床分析/临床观察、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等;2015年后,疾病的影响因素、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存质量等成为研究热点,这与国家医疗卫生发展需求基本匹配。结论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体现了全科医学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职能,具有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在关注躯体疾病的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研究热点逐渐体现出“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和“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研究基本围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需求开展。今后应进一步关注全科医学教育及医学模式创新,以期促进全科医学学科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科学研究 卫生政策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金花 易春涛 +4 位作者 倪衡如 顾雯烨 顾江涛 陈宇革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背景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目的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 背景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目的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方法2019、2020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由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专家采用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版)》,对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工作。于2021年5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比较和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并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9、2020年,上海市分别有243家和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临床质控督查。2019、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平均标准总得分分别为(87.32±5.97)、(86.67±5.36)分。相较于2019年,2020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条件(99.80%比99.93%)、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91.90%比93.44%)、全科医生诊疗能力(85.72%比85.82%)、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与处置能力(80.95%比81.07%)、全科医学教学与科研(28.87%比29.99%)6个维度上的得分率升高,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维度上的得分率降低(86.36%比85.76%)。从内容上看,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人员配备〔提及176次(22.03%)〕、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提及154次(19.27%)〕、住院病史质量〔提及92次(11.51%)〕、家庭病床病史质量〔提及91次(11.39%)〕、硬件配置〔提及91次(11.39%)〕5个方面。问题被提及率方面,排在前5位的问题顺次为:全科高级职称人数占注册全科医生人数比未达标〔提及84次(10.51%)〕、科研薄弱〔提及66次(8.26%)〕、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不足3.5名〔提及61次(7.63%)〕、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欠佳〔提及40次(5.01%)〕和家庭病床数量不足〔提及36次(4.51%)〕。结论以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提升初见成效。下一步,可通过深化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上海
下载PDF
主动健康视角下上海市55岁以上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疾病认知及就诊意愿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 陆媛 +4 位作者 高松 马佳 刘亚林 翟佳燚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8-1214,共7页
背景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目的了解上海市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动人群对MCI的主动健康干预... 背景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目的了解上海市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动人群对MCI的主动健康干预,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建设。方法2021年10—12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城区为杨浦区、郊区为嘉定区),每区随机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纳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居民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3)社区人群疾病就诊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回收率98.04%。(1)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问卷得分为(14.55±5.24)分。51.3%(488/951)的社区人群知晓“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获知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301/488];59.9%(570/951)的人群认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14.1%(134/951)的人群参加过相关筛查活动;6.2%(59/951)的人群曾因记忆障碍或怀疑有认知障碍而就诊。(2)对社区人群的MCI就诊意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认知障碍家族史、对MCI的认识与理解及个人相关经历是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55岁以上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较差,疾病就诊意愿不强烈。MCI相关知识知晓不佳、对MCI的理解存在偏差及相关实践经历缺乏的人群就诊意愿差。建议多角度宣传,提高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度;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主动健康可及性,探索促进主动健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主动健康 健康中国 轻度认知障碍 疾病认知 就诊意愿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调查及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森 赵华新 +7 位作者 牛晓敏 陈晨 张文静 葛许华 陆媛 马乐 史晓晓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1-1545,共5页
背景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了解上海市... 背景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医护 安宁疗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恶性肿瘤 采访(主题) 满意度
下载PDF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的认同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茜 刘蕊 +6 位作者 黄蛟灵 石建伟 陈宁 杨燕 杨森 张含之 王朝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411-3414,共4页
背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自2017年构建以来,在实践中被不断论证与完善,但尚未进行过大规模调查全科领域专家及被评价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主观上是否认同该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 背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自2017年构建以来,在实践中被不断论证与完善,但尚未进行过大规模调查全科领域专家及被评价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主观上是否认同该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目的本研究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评价的认同度,从而为评价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及动态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5月,对曾参与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综合评价的代表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专家和学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专家对评价体系的认同度及对社区评价结果的主观评价,并对已有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1.4%的调查对象对评价体系表示了认同。关于社区科研能力评价结果,北京、上海地区的专家评分结果与已有评价结果匹配度较高(Kappa=0.600,Kappa=0.400),江浙、珠三角地区的匹配度较低(Kappa=0.317,Kappa=0.200)。结论 本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已有的评价结果在部分地区的匹配度较好,说明本评价体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科研能力 评价结果 评价体系 Kappa一致性检验
下载PDF
基于人才培养的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潘莹 陈宇革 +1 位作者 王朝昕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230-3233,共4页
背景我国全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输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对全科医生的能力评价主要依据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提出的6项核心胜任力,我国对全科医生能力评价研究较晚,研究多侧重从社区卫生服... 背景我国全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输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对全科医生的能力评价主要依据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提出的6项核心胜任力,我国对全科医生能力评价研究较晚,研究多侧重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等出发,对全科医生个人综合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建立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评价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指导全科医生实践,为建立全科人才队伍、培养优秀全科人才起到指导作用。方法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建立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于2018年6月在上海市某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4名全科医生,共48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自评的形式对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从临床诊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人文素养4个方面构建了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评价的总平均得分为78.45分,该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人文素养得分最高,科教能力得分最低,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位居中间。其中科教能力评分较低,仅为54.49分。结论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多角度进行,在医疗、公共卫生、人文、科研方面,特别针对科研和教学等薄弱点,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全科医生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双向转诊的城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史晓晓 宋徽江 +7 位作者 葛许华 金花 王朝昕 杨森 宋扬 何娟媚 朱敏洁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背景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 背景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病人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医生 城郊差异
下载PDF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的科研趋向:未来已来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4227-4231,共5页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高度。学术论文是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及刊发论文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围绕于德华团队对2001—...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高度。学术论文是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及刊发论文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围绕于德华团队对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载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研究团队对2021年中国全科领域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勾勒出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未来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可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开展:基层医疗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全科学科建设、区域卫生协同发展、慢性病管理、临床质量管理、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主动健康”为导向的社区卫生功能新模式、社区人群身心照护、全科人才培养与能力发展、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科学研究 发展轨迹 研究范畴 研究报告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自我认知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宁 王朝昕 +8 位作者 杨燕 刘茜 黄蛟灵 俞文雅 范峰 金花 于德华 巩昕 石建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527-3532,共6页
背景目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循证慢性病防控作为一种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我国却鲜有研究。目的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的获取途径... 背景目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循证慢性病防控作为一种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我国却鲜有研究。目的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的获取途径、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4—7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7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975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循证基本认知情况、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和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7级评分自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892例(91.5%)社区医务人员的问卷被有效回收。临床指南为被调查医务人员获取慢性病防控证据的最常用途径,自评得分为(4.583±1.177)分。被调查对象自评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平均得分为(4.312±0.979)分,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44±1.028)分,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80±0.99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应重视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的提供,并加强对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及利用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慢性病 循证医学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全专结合的社区专病诊疗技术发展策略
17
作者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6-1258,1264,共4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系列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职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健康信息系统能力有效提升,然而群众对在社区接受专科诊疗的需求越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建设社区专病诊疗技术的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系列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职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健康信息系统能力有效提升,然而群众对在社区接受专科诊疗的需求越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建设社区专病诊疗技术的意义、全专结合内涵、实施策略及方法。文章指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专病诊疗技术,能够增强社区全科医生的执业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级及满足大众对专病诊治的需求。发展全专结合,既可以在全科工作基础上发展专病诊疗技术,也可以与上级医院协同合作,引入一系列专科技术来共同开展诊疗工作。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要根据当地诊疗需求寻找合适的专科技术,发展具有先进性的专病临床诊疗技术、围绕专病开展科学研究、逐步构筑和推广自身技术品牌,并通过开设专病门诊、配置诊疗条件等构建技术资源。在以上4个建设工作中培养人才,从而实施4+1的全专结合社区诊疗技术发展综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全专结合 社区卫生服务 策略
下载PDF
主动健康视角下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管理状况调查
18
作者 张倩倩 金花 +1 位作者 黎婉钰 于德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5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管理过程中主动健康管理实施现状。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2年7月,根据目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实施的肿瘤管理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247家社区...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管理过程中主动健康管理实施现状。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22年7月,根据目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实施的肿瘤管理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24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了解其肿瘤筛查情况、肿瘤患者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和肿瘤患者随访情况。结果发放问卷247份,回收239份,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2.3%(228/247)。22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城区72家(31.6%),近郊区101家(44.3%),远郊区55家(24.1%)。89.0%(203/228)的机构开展了肿瘤筛查,筛查病种包括大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和胃癌。92.5%(211/228)的机构为肿瘤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99.1%(226/228)的机构开展了肿瘤患者随访,其中,29.6%(67/226)的机构对肿瘤患者每年进行1~2次随访,42.5%(96/226)的机构随访频率视患者卡氏评分情况确定,99.1%(224/226)的机构进行电话随访。84.6%(193/228)的机构对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其中,78.8%(152/193)的机构开展运动指导、76.2%(147/193)的机构开展心理相关知识指导。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肿瘤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对肿瘤患者进行随访的频率、对肿瘤患者的随访评估内容、对肿瘤患者的随访方式、开展肿瘤健康教育服务和对肿瘤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内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肿瘤筛查的病种尚未完全覆盖,随访质量有待提高,健康教育尚不全面,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肿瘤筛查、建档、随访情况及健康教育情况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中心 肿瘤 主动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上海市杨浦区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爱珍 金花 +3 位作者 茅俭波 朱卫红 周晔 于德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588-593,共6页
目的明确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从上海市杨浦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样3个社区;对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 目的明确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从上海市杨浦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样3个社区;对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疾病状况、社会支持度及服药依从性等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完成1138例有效问卷,其中1056例伴1种及以上其他慢性病(占92.79%);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平均为(6.18±1.59),评分≥6分者657例(57.7%),评分<6分者481例(4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72,95%CI:0.9560.988,P<0.01)、共病数量(≥2种共病vs无共病:OR=0.652,95%CI:0.4300.988,P<0.05)、文化水平(初中vs小学及以下:OR=1.516,95%CI:1.0402.208,P<0.05;高中及以上vs小学及以下:OR=1.903,95%CI:1.2512.896,P<0.01)、社会支持(OR=1.060,95%CI:1.0371.083,P<0.01)等是服药依从性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共病数量越多,服药依从性越低;文化水平越高,社会支持越高,服药依从性越高。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提高社会支持度是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社区 共病 服药依从性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实施情况分析
20
作者 周英达 金花 +4 位作者 于浩 陈晨 仇宝华 史玲 于德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1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整体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评估和改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现况。方法于2022年7月整群选取上海市2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整体实施情况展开调研,评估和改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现况。方法于2022年7月整群选取上海市2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控中心的社区医疗机构质控数据中有关慢病管理部分的数据(包括客观质控资料与主观问卷调研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有2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研,其中96.2%(229家)的社卫设有明确的慢病管理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主要覆盖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健康素养问卷完成率及患者回访率等;共234家社卫设有慢病管理系统,其中有98.3%的社卫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但仅67.2%的社卫定期更新数据,且有29.8%的社卫存在信息记录不全的问题。以高血压管理为例,90.7%的社卫为患者建立了规范的健康档案,且所有社卫都进行了随访。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慢病管理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个体化管理经验、移动管理工具、风险评估方法、转诊平台等;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信息处理繁杂、患者管理不一致、时间投入过长和考核标准复杂等。结论以社区为核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之后需聚焦现有问题与需求,通过优化慢病管理培训与评价体系、加速建设基层医疗信息标准化、强化社区慢病管理支持工具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意识与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病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