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5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新模式——以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例
1
作者 王雨蓉 刘利平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第8期20-22,共3页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378万元,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3.6亿元,主要经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联中合作社主要从事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率先实现了金山区双孢...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378万元,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3.6亿元,主要经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联中合作社主要从事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率先实现了金山区双孢蘑菇由传统生产模式向工厂化生产模式的转变。联中合作社有现代化菇房46间、一次发酵槽10条、二三次发酵隧道31条,形成年产8万吨双孢蘑菇三次发酵培养料,2.5万吨双孢蘑菇的生产规模。合作社现有职工1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20人,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齐备、工艺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每年可向周边和长三角菇农供应5万吨双孢蘑菇培养料。2020年双孢蘑菇年产量达8776吨,占上海市地产蘑菇生产总量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产模式 双孢蘑菇 蘑菇生产 工厂化栽培 工厂化生产 占地面积 上海市金山区 注册资金
下载PDF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基于上海市双孢蘑菇生产实际
2
作者 汤倩倩 桑亮亮 +2 位作者 隽加香 沈新芬 王倩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调查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现状,结合上海市金山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实际及发展要求探讨构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推动双孢蘑菇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及竞争力,为保障农产品... 调查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现状,结合上海市金山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实际及发展要求探讨构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推动双孢蘑菇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及竞争力,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工厂化生产 标准体系 上海市 金山区
下载PDF
纳米粉碎对3种食用菌风味特征及减盐增鲜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班鑫荣 杨焱 +4 位作者 李文 吴迪 张忠 陈万超 李景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39,共11页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观察纳米粉碎前后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增鲜减盐试验。结果:纳米粉碎后,大球盖菇和双孢蘑菇的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而纳米粉碎对草菇的风味成分影响较小;电子舌结果表明,经纳米粉碎的样品在鲜味和咸味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加入0.5%纳米粉碎双孢蘑菇后能够增加0.28%的盐浓度,同时其鲜味值提高了145%。结论:纳米粉碎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在食品制造业中可以将纳米粉碎后的食用菌粉作为替代盐和风味增强剂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双孢蘑菇 草菇 纳米粉碎技术 风味 增鲜减盐
下载PDF
八种食用菌提取物对不同类型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4
作者 刘朋 王雨阳 +5 位作者 杜敏杰 刘利平 贾薇 刘艳芳 张劲松 杨焱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3,共10页
探究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瓦尼桑黄(Sanghuangporous vanini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赤芝(Ganoderma lucidum)、香菇(Lentinula edodes)、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brown cultivar)]、白玉菇[H.marmoreus(white cul... 探究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瓦尼桑黄(Sanghuangporous vanini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赤芝(Ganoderma lucidum)、香菇(Lentinula edodes)、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brown cultivar)]、白玉菇[H.marmoreus(white cultivar)]的子实体和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菌丝体水提物及醇提物对乙醇、H_(2)O_(2)和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诱导的肝损伤中,相较于乙醇组,质量浓度为25、50、100μg·mL^(-1)的灰树花和樟芝醇提物和质量浓度为25、100、400μg·mL^(-1)的蟹味菇、刺芹侧耳、灰树花、香菇、白玉菇水提物均可显著提高肝细胞存活率。在H_(2)O_(2)诱导的肝损伤中,相较于H_(2)O_(2)组,质量浓度为25、50、100μg·mL^(-1)的瓦尼桑黄和樟芝醇提物和质量浓度为25、100、400μg·mL^(-1)的刺芹侧耳、灰树花、香菇水提物均可显著提高肝细胞存活率。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中,相较于乙酰氨基酚组,仅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的瓦尼桑黄醇提物极显著提高肝细胞存活率。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黄酮含量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显著正相关,多糖含量与H_(2)O_(2)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八种食药用菌提取物在三种肝损伤中均表现出一定的保肝功效,其保肝活性的发挥与其多酚、黄酮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具有保肝功效的食用菌资源及保肝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肝损伤 酒精 氧化应激 对乙酰氨基酚
下载PDF
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俞美莲 祁凤梅 +2 位作者 黄建春 汤倩倩 张莉侠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142-149,共8页
基于上海市10个区实地调查的1001位消费者调研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口味、在外点餐情况、饮食倡议、品牌保障、生产... 基于上海市10个区实地调查的1001位消费者调研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口味、在外点餐情况、饮食倡议、品牌保障、生产流程了解程度、营养保健功效了解程度显著影响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市场为导向,提升食用菌产业有效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购买行为 影响因素 二元Logit模型
下载PDF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6
作者 董浩然 于海龙 +5 位作者 姜宁 李玉 周峰 尚晓冬 宋春艳 谭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2008—2021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2年达到峰值788家。概述目前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表现“三集中”特点:随着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扩大,产能向大企业集中;生产企业区域集中;工厂化企业生产品种集中... 2008—2021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2年达到峰值788家。概述目前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表现“三集中”特点:随着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扩大,产能向大企业集中;生产企业区域集中;工厂化企业生产品种集中。分析主要工厂化栽培品种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蘑菇、真姬菇、香菇等产量、企业规模等发展现状,并与日本进行比较。指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整体面临的问题有:市场价格整体下行,生产企业盈利堪忧;产品集中、同质化严重且生产工艺技术储备不足;自主菌种研发能力不足,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乏力;设备老化严重,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等。提出注重科技创新,建立工厂化菌种扩繁质量控制标准,注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工厂化 食用菌产量 企业数量 企业规模
下载PDF
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7
作者 董浩然 于海龙 +5 位作者 周峰 陈辉 陈美元 张敏 唐杰 谭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 202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除前7大品种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蘑菇外,其他食用菌(即珍稀食用菌)总产量为720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4133.94万吨的17.42%,品种包括茶薪菇(茶树菇)、羊肚菌、牛肝菌、滑菇、蛹虫草等20余种。介绍目前中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品种多但产量占比不高;产地集中度较高,地域特色明显;新品种和新栽培模式不断出现等特点。分析茶薪菇、滑菇、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蛹虫草、灰树花、长根菇、牛肝菌、金耳等10种珍稀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未来珍稀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并提出注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建设、注意高质量适度发展、关注产业链延伸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食用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栽培模式
下载PDF
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运作机制及创新性研究
8
作者 宋福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分析了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生存和发展的形态、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现有国家财政拨款体制和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学研究所 差额拨款 运作机制 创新性
下载PDF
《农业研究与应用》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红辉 梁立娟 +2 位作者 李伟强 王瑞霞 梁声侃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2期33-37,共5页
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下载量、作者及单位数量、第一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及单位类型、论文类型、篇幅、基金项目和参考文献数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2018年发表的110篇高被引(被引频次≧8)论文的特征。结果发现,110篇高... 采用文献计量法,从论文下载量、作者及单位数量、第一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及单位类型、论文类型、篇幅、基金项目和参考文献数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2018年发表的110篇高被引(被引频次≧8)论文的特征。结果发现,110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1 517次,总被下载48 192次;高被引论文中,以1个作者单位(61篇)、科研院所(46篇)、2~4名作者(45篇)、研究生(48篇)、中级职称(39篇)、研究论文(50篇)、篇幅为2~3页(42篇)、省级基金(22篇)、参考文献为1~9条(47篇)的数量居多。本研究结果可为编辑人员在今后的期刊选题策划和组稿选稿等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研究与应用》 农业科技期刊 高被引 下载量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0
作者 于海龙 郭倩 +4 位作者 杨娟 王瑞娟 唐利华 袁涛 冯志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综述了温度、湿度、空气条件、酸碱度、光线、风速等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环境因子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各环境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食用菌 环境因子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八种食用菌水溶性粗多糖的β-葡聚糖含量与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文 杨焱 +5 位作者 周帅 吴迪 汪雯翰 刘艳芳 蒋俊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葡聚糖 Β-葡聚糖 巨噬细胞 NO 脾淋巴细胞增殖
下载PDF
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孟兰 赵妍 +1 位作者 陈明杰 汪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尤其是木聚糖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包括结构、酶学性质、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并综述了在食用菌生产中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最后展望了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半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基因 酶活
下载PDF
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3
作者 谷镇 杨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挥发性呈香成分 非挥发性呈味物质
原文传递
8种食用菌水溶性多糖中β-葡聚糖及单糖组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文 周帅 +2 位作者 杨焱 吴迪 张劲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25-29,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制备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对8种水溶性多糖进行了多糖含量的测定,用酶法检测了其中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8种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对8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香...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制备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对8种水溶性多糖进行了多糖含量的测定,用酶法检测了其中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8种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对8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香菇、鸡腿菇和姬松茸水溶性多糖以葡聚糖为主,占总多糖的比例较高,糖组成中以葡萄糖为主。猴头、桑黄、灵芝中届-葡聚糖占总葡聚糖的80%以上。桑黄、灵芝和灰树花中的单糖种类较多,糖组成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糖 葡聚糖 Β-葡聚糖 单糖组分
下载PDF
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正祥 王瑞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共6页
概述了食用菌抗病毒蛋白、凝集素、核糖体失活蛋白、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食用菌生物活性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用菌 抗病毒蛋白 凝集素 核糖体失活蛋白 免疫调节蛋白
下载PDF
吡虫啉在食用菌中的残留检测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卫国 杨慧 +2 位作者 王伟民 曲明清 张栩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3.5、2.3d,施药10d后,其消失率均大于90%;吡虫啉安全使用控制指标为:喷雾施药量10~30g a.i./hm2,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3d;经过残留安全评价,推荐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吡虫啉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瑞霞 唐利华 +2 位作者 杨慧 程彬彬 曹晖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概述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总结其在食用菌研究上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研究技术 食用菌
下载PDF
克隆食用菌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辉 冯志勇 +1 位作者 陈明杰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8,共8页
从食用菌基质利用相关基因、交配型基因和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介绍了食用菌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用菌 分子遗传学 功能基因 克隆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31
19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共24页
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育种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对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遗传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杂交育种理论进行总结。对食用菌杂交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研究成果... 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育种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对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遗传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杂交育种理论进行总结。对食用菌杂交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包括杂交亲本选配、配子体获得、杂交子产生和F1代栽培测试等方面,并对杂交育种中一些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包括食用菌杂交亲本遗传资源、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单核体的供体核角色和受体核角色、双核体的协同增效作用和优势核等,同时指出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最后强调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育种工作要走商业化育种之路,才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种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基本步骤 科学问题 商业化育种
下载PDF
光照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李玉 于海龙 +3 位作者 周峰 王瑞娟 李正鹏 郭倩 《食用菌》 2011年第2期3-4,共2页
综述了光照光线波长、强度及光照频率在食用菌生产中对菌丝生长、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食用菌生产中光线作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光线 食用菌 生长发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