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嘉定区院外心脏骤停流行病学与复苏结果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戴臻 林全洪 +1 位作者 徐建华 徐耀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89-294,308,共7页
目的调查嘉定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与复苏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发生于嘉定区推测为疾病因素的、急救人员尝试心肺复苏(CPR)的成人(年龄≥18岁)OHCA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呼叫者的特... 目的调查嘉定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与复苏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发生于嘉定区推测为疾病因素的、急救人员尝试心肺复苏(CPR)的成人(年龄≥18岁)OHCA患者的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呼叫者的特征属性、存活到院与存活出院。数据的报道采用国际通用的Utstein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存活到院与存活出院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年期间,急救人员尝试复苏案例514例(35.77%),推测为疾病因素的、急救人员尝试复苏的成人OHCA的粗发生率为每年16.06/10万,平均年龄(62.54±17.24)岁,男性占69.65%。大多数(74.71%)发生在家里或住所,旁观者CPR占比22.57%,没有发现公众除颤案例;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52.14%),初始心律为心搏停止者占85.80%、室颤(VF)和无脉性室速(VT)占4.09%。存活到院占比6.81%(95%CI:4.62%~8.99%),存活出院率为1.95%(95%CI:0.75%~3.14%),其中神经功能分类(CPC)为良好(CPC1/CPC2)占比0.97%。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0.256,95%CI:0.111~0.590,P=0.001),初始心律为全心停搏(OR=0.078,95%CI:0.023~0.268,P=0.000)和基础气道(OR=0.020,95%CI:0.057~0.782,P=0.020)是院前能否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初始心律为心搏停止(OR=0.0,65,95%CI:0.009~0.465,P=0.006)和机械按压(OR=11.922,95%CI:1.471~96.607,P=0.020)是能否存活出院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院外心脏骤停是嘉定地区居民重要死因,每100例患者中只有不到2例存活下来,改善预后的空间很大,及时除颤是OHCA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因素,应大力推广公共除颤和旁观者CPR,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发生率 存活率 流行病学 复苏
下载PDF
2G/3G远程医疗移动通讯系统在院外危重患者急救信息传输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全洪 戴臻 +6 位作者 徐耀伟 徐长远 史巧忠 朱佳伟 陈瑜 车在前 陈尔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评估2G/3G远程医疗移动通讯系统在院外传输危重患者急救信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常规救护车上安装2G/3G移动通讯传输系统,入选2014年4月-2015年1月经过上海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院外急救与转运需要预报的年龄≥18岁的患者。医... 目的评估2G/3G远程医疗移动通讯系统在院外传输危重患者急救信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常规救护车上安装2G/3G移动通讯传输系统,入选2014年4月-2015年1月经过上海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院外急救与转运需要预报的年龄≥18岁的患者。医生在现场或急救车上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院外诊断、P、R、SPO2、NIBP、12-ECG、血糖、GCS、TI等急救信息可传输到医院信息终端,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则记录数据的传输结果。结果(①共传输了3362例患者信息,年龄、性别与院外诊断基础数据由2G网络和卫生专网传输,成功率为83.04%~97.04%。②现场用智能除颤监护仪采集患者临床数据分别为P3 324例、R3 330例、SpO2 2668例、NIPB systolic 2862例、12-ECG2256例。采集的临床数据由3G和卫生专网传输,成功率为67.99%-74.34%。③现场检测血糖644例、GCS评分841例、TI评分447例,对其中的危重指标通过电话,对讲机做院外预报,预报成功率为95.35%~96.88%。④2G/3G传输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网络故障,另外,现场采集数据困难、仪器故障、路由器电量不足、人员操作不熟练也是传输失败的原因。结论远程医疗移动通讯系统传输院外危重患者的急救信息是可行的,安全的。但是网络通讯技术有待升级改造,系统的人机结合有待磨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信息 远程传输 评价
下载PDF
嘉定某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培训效果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戴臻 林全洪 +5 位作者 徐耀伟 张峻 陈立权 潘建明 徐长远 汤师范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调查嘉定区某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状况及评估急救知识培训效果。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某社区年龄15—80岁的培训前居民387名和培训后居民390名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表格包括一般性项目和急救知识两部分... 目的调查嘉定区某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状况及评估急救知识培训效果。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某社区年龄15—80岁的培训前居民387名和培训后居民390名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表格包括一般性项目和急救知识两部分构成,急救知识得分范围0-10分,对培训前后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培训前收回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5.61%;培训后收回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93.33%。培训前后2组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构成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培训前调查者对于120急救电话、皮肤烧伤、颈椎损伤、脸朝下的昏迷患者的现场急救方法知晓率较高,为80.27%~91.08%。对于癫痫持续发作、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知晓率分别为75.14%和65.95%。而对于胸部不适、心肺复苏按压位置、毒物致眼睛外伤、外伤止血方法的回答得分率低,仅为27.30%-32。70%。③培训后,居民急救知识平均得分高于培训前得分(8.75±1.58)vs(6.04±1.72)分,(P〈0.05),并且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P〉0.05)。结论居民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对居民进行针对性的急救知识培训是提高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知识 效果 评估
下载PDF
院外急救医生不同年资对昏迷患者评估与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峻 田建广 +1 位作者 林全洪 李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调查嘉定区院外昏迷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低年资医生(从业年限在3年以下)和高年资医生(从业年限在3年以上)对昏迷患者的评估与处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岁),包括性... 目的调查嘉定区院外昏迷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低年资医生(从业年限在3年以下)和高年资医生(从业年限在3年以上)对昏迷患者的评估与处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岁),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类、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外病死率。对低年资医生与高年资医生对院外接诊昏迷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指数(TI)、检查率和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收集昏迷患者1402例,男885例,女517例,平均年龄(61.72±22.05)岁,男性年龄均数小于女性[(58.03±21.47)岁vs(68.05±21.60)岁,(P〈0.05)]。昏迷疾病构成比排名前四位分别是急性卒中(21.04%),严重创伤(14.69%),OHCA(13.48%),中毒(10.91%)。GCS平均评分(6.30±3.66)分,TI评分(12.68±5.20),急救反应时间(10.23±5.62)分钟,昏迷患者院外死亡458例(32.67%);②两组医生现场接诊昏迷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前四位疾病分类构成比和急救反应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高年资医生组的昏迷患者GCS平均评分低于低年资医生组的GCS平均评分[(6.0±3.55)VS(6.94±3.83),(P=0.00)],且GCS评分为3分的昏迷患者占比也多(46.44%vs37.50%,P〈0.05),而高年资医生组接诊创伤昏迷患者TI评分高于低年资医生组[(13.49±5.12)VS(10.72±4.91),(P=0.00)];高年资医生组对昏迷患者的检查率(血糖监测、12-EKG)和处理率均高于低年资医生组(P〈0.05),但院外病死率并无统计学差异(33.33%VS31.25%,P〉0.05)。结论昏迷患者院外病死率高,应该加强急救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对昏迷患者的现场评估与综合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制 昏迷患者 评估与病死率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方明 徐建华 +2 位作者 岳蕴华 林全洪 徐耀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系统在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中发挥的效用,并分析救护车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卒中溶栓患者,依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来院组(86例)和自行来院组(138例)。比较2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系统在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中发挥的效用,并分析救护车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卒中溶栓患者,依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来院组(86例)和自行来院组(138例)。比较2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医保支付情况)和既往存在卒中的危险因素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发病时症状(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到院时血压、心率、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主要结果[患者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次要结果[从发病到急诊门口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从发病到接受CT检查时间(onset to CT time,O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CT检查时间(door to CT time,DC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分析采用救护车到院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心房颤动病史、肢体乏力/无力、口齿不清、视觉障碍、凝视、意识障碍、同时出现多个症状(≥4个症状)、ODT、OCT、ONT、溶栓前NH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态、是否使用医保、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卒中病史、吸烟史、喝酒史、头晕头痛症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糖、DCT、D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95%CI:0.127~0.834,P<0.05)、肢体乏力/无力(95%CI:0.018~0.399,P<0.05)、口齿不清(95%CI:0.117~0.924,P<0.05)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救护车来院的保护因素。结论选择救护车到院卒中患者,可以明显缩短ONT,对于有卒中风险的患者,要加强日常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并进一步理清思路、针对现有的卒中救治网络流程做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溶栓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流行病学登记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全洪 戴臻 +5 位作者 陈尔真 徐耀伟 许方明 徐长远 汤师范 朱佳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835-842,共8页
目的阐述合理开发、设计一套基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与复苏结果的信息登记系统(简称为 Jia-ROC Epistry系统)。方法Jia-ROC Epistry系统设计是基于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本系统将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全部来源本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 目的阐述合理开发、设计一套基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与复苏结果的信息登记系统(简称为 Jia-ROC Epistry系统)。方法Jia-ROC Epistry系统设计是基于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本系统将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全部来源本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提供急救服务的、包含任何病因导致的、所有年龄段OHCA患者流行病学和干预过程的相关变量。特征属性的收集采用Utstein模式,系统中变量分类方法参考公开文献设计而成,并对某些关键定义进行解释。结果Jia-ROC Epistry系统覆盖的急救服务全区常住人口为147余万,收集OHCA 患者的资料来源于12个急救分站约800例/年OHCA患者的数据。收集每一例OHC’A患者资料包含人口学数据、院外急救时间轴、调度派遣与呼叫者因素、病例特征属性、现场复苏、途中的管理、医院内治疗情况与患者结.'果。数据收集的完成形式设置为填写和选择两种。本系统首要关注的结果是OHCA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其次关注的为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结论通过本次研究,阐述了 Jia-ROC Epistry系统创建的方法、 0HCA入选标准、收集的变量、数据管理、伦理问题、部分变量解释和统计分析方法,并说明使用该系统潜在益处,同时本文也将成为本系统使用的参考文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流行病学 登记系统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心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全洪 潘建明 +3 位作者 陈立权 汤师范 史巧忠 陈尔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成功患者在复苏前后的心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地区两家急救中心年龄≥16岁的OHCA复苏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对患者...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复苏成功患者在复苏前后的心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地区两家急救中心年龄≥16岁的OHCA复苏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初始心律、成功复苏后首次监测的有效灌注心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370例,女279例,女性平均年龄75.7l岁,大于男性(70.57岁,P〈0.05)。心脏骤停初始心律构成比排序为心脏停搏(50.54%),无脉心电活动(PEA)(29.98%),室颤或无脉性室速(VF/VT,15.61%),不详(4.17%)。男性患者初始心律为VF/VT的占20.27%,显著高于女性(9.32%;P〈0.05)。≥70岁组PEA占比多于另外两组,而VF/VT的占比则较少(均P〈0.05)。成功复苏后首次监测的有效灌注心律前三位排序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苏后心律构成比整体上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均P〉0.05),但是与复苏前初始心律类型有关(P〈0.05)。结论OHCA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前的心律中不可除颤心律多于可除颤心律,且1〉70岁者PEA所占比例高于年龄较轻者,而VF/VT的占比则较低;复苏后的有效灌注心律构成比与复苏前初始心律类型有关,但没发现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 心律特点
下载PDF
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紧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方明 林全洪 徐耀伟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56-658,共3页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紧急气道管理被定义为心搏骤停或接近心搏骤停的患者,不需要任何药物来进行气管插管[1],目前可视喉镜在医院手术室、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得到较大应用和认可[2],但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目前还较少[3],本研究...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紧急气道管理被定义为心搏骤停或接近心搏骤停的患者,不需要任何药物来进行气管插管[1],目前可视喉镜在医院手术室、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得到较大应用和认可[2],但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目前还较少[3],本研究针对在模拟人上喉镜的运用情况以及收集了在2017-01—2018-12期间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使用可视喉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可视喉镜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调度员电话识别心脏骤停状况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戴臻 林全洪 +7 位作者 顾建华 徐耀伟 张峻 徐长远 吴锋平 汤师范 潘建明 许方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调查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员通过电话识别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发生在嘉定区、有完整记录的年龄15周岁以上的、并且呼叫者在患者身边的OHCA... 目的调查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员通过电话识别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发生在嘉定区、有完整记录的年龄15周岁以上的、并且呼叫者在患者身边的OHCA病例,共计788例。通过查询系统原始病历记录和听取首次通话的电话录音,调查调度人员识别OHCA的敏感度。其中,调度员电话识别OHCA定义为呼叫者或调度员描述患者为心脏骤停或马上需要心肺复苏或除颤。结果呼叫者男性498人(63.20%),女性290人(36.80%)。571例(72.46%)为家人呼救。415人(52.66%)呼叫电话时情绪平稳,317人(40.23%)情绪紧张,56人(7.11%)因为情绪为失控状态,导致调度员第一时问无法获取核心信息;558人(70.81%)使用普通话,230人(29.19%)使用方言。呼叫者对于OHCA使用的关键语汇前三位分别为“不行了”136例(17.26%)、“昏倒了”132例(16.75%)和“昏迷”72例(9.14%)。调度员通过电话确定患者为OHCA的69例,识别敏感性8.76%(95%CI:6.78%-10.73%),719例(91.24%)OHCA调度员没有识别出来。对比呼叫者对OHCA使用的关键语汇发现,呼叫者使用呼吸问题的语汇比使用其他语汇描述OHCA时,其识别率最高27.27%,差异有统计系意义(x^2=85.0864,P〈0.0001)。调度员识别率与患基本特征属性资料、呼叫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度人员识别的OHCA能力低。必须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调度问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心脏骤停 急救中心 调度员 识别率
下载PDF
转院患者流行病学与严重不良事件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建华 林全洪 汤师范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转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严重不良事件(呼吸/心跳骤停等)的发生状况。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区七家二级以上医院转院患者(年龄≥15岁)的临床资料和转院资料,采用改...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转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严重不良事件(呼吸/心跳骤停等)的发生状况。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区七家二级以上医院转院患者(年龄≥15岁)的临床资料和转院资料,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患者进行评分,将观察对象分为MEWS〈3分组和MEWS≥3分组,其中,MEWS≥3为危重评分,对两组转院度患者严重程度及途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研究期间共转院患者5753例,年龄(55.06±19.73)岁,男3681例(63.98%)。转院最主要的原因为患者方面要求转院(49.87%),其次为医院医生的建议(12.50%)。转院来源分别为急诊室4548例(79.05%)、病房1154例(20.06%)、重症监护室51例(0.89%)。转出院诊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创伤(33.98%)、脑血管意外(14.76%)、心血管疾病(11.30%)。②所有转院患者的MEWS评分为(1.62±1.49)分,MEWS评分≥3分者946例(16.44%),属于危重评分,MEWS≥3组的平均年龄大于MEWS〈3组(P〈0.0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MEWS评分最高(2.53±1.94)。③转院途中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7例(0.47%),分别是呼吸/心跳骤停9例(0.16%)、SPO2持续下降8例(0.14%)、恶性心律失常7例(0.12%)、意识水平恶化2例(0.03%)BP持续下降1例(0.02%),途中无死亡病例;MEWS评分≥3分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EWS〈3分组(2.75%VS0.02%,P〈0.05)。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有随着MEWS评分增加而增加的趋势,ICU转出的患者,MEWS评分显著高于ED和住院转诊患者(x2=8.6444,P=0.0133),但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院患者的风险普遍存在,并可能威胁生命。MEWS评分体系是转院前重要的评估工具,MEWS≥3分转院风险增加。急救医生应加强转院患者危重程度的识别,途中加强监测和预警,以防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院患者 流行病学 严重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低血糖患者发生昏迷风险因素研究
11
作者 林全洪 徐耀伟 +4 位作者 李玉琢 刘乐柏 汤师范 林小婉 辛照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3-1280,共8页
目的研究低血糖值患者(≤3.9 mmol/L)发生昏迷概率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急救医生检测血糖值≤3.9 mmol/L且年龄≥20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现场采集的临床数值和治疗结果。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目的研究低血糖值患者(≤3.9 mmol/L)发生昏迷概率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急救医生检测血糖值≤3.9 mmol/L且年龄≥20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现场采集的临床数值和治疗结果。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判定患者是否昏迷,GCS≤8分为昏迷组,GCS>8分为非昏迷组,其中对昏迷组患者现场复苏后资料进一步分析,探讨其影响患者苏醒的因素。按照年龄分为8组,将24 h分为7个时段,将血糖值分成6组计算各组昏迷发生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血糖患者发生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754例血糖≤3.9 mmol/L的患者,425例发生昏迷,329例未昏迷,昏迷概率为56.37%(95%CI:52.82%~59.91%)。昏迷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1),且糖尿病病史占比高于非昏迷组(82.12%vs.67.78%,P<0.001)。所有患者年龄(73.05±15.20)岁,其中61~90岁是低血糖及昏迷患者高发年龄段。时间分布上,0~6时、6~9时和14~18时是低血糖及昏迷高发时段。低血糖诱因主要为胰岛素注射后能量摄入减少(12.07%)、胰岛素使用不当(6.37%)和能量摄入减少(6.23%),71.09%的患者诱因不明。18.44%患者在低血糖发生前使用了胰岛素,其在昏迷组中比例高于非昏迷组(22.12%vs.13.68%,P=0.003)。所有患者初测血糖值为(2.13±0.85)mmol/L,昏迷组的血糖值低于非昏迷组(P<0.001),血糖值对应昏迷发生概率分别为:1.1~1.5 mmol/L(72.97%)、1.6~2.0 mmol/L(68.90%)、2.1~2.5 mmol/L(54.10%)、2.6~3.0 mmol/L(38.20%)、3.1~3.5 mmol/L(37.50%)和3.6~3.9 mmol/L(19.4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10~1.033,P<0.001)、发病前使用胰岛素(OR=1.948,95%CI:1.142~3.323,P=0.014)和血糖浓度(OR=0.426,95%CI:0.347~0.522,P<0.001)是低血糖患者发生昏迷的独立预测因素。调查发现,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等措施后,425例昏迷患者中有215例苏醒(50.58%),苏醒时长为(18.43±9.09)min,苏醒组患者年龄和初测血糖值均低于未苏醒组(均P<0.05),同时复测血糖值却高于未苏醒组(P=0.002)。结论低血糖患者昏迷概率高,胰岛素使用是常见诱因,应合理使用胰岛素以预防低血糖及昏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昏迷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与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林全洪 许向东 +5 位作者 张云柯 王飞 顾建华 徐耀伟 朱仰阁 李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1-92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延迟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年龄大于18周岁、通过不同来院方式到达上海市嘉... 目的研究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延迟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年龄大于18周岁、通过不同来院方式到达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3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现场接送组(n=29)、120转院组(n=111)和自行来院组(n=180)。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再灌注时间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左心衰、室颤和院内死亡),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90 min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D2B)影响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首发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onset-to-first medical contact,S2FMC)时间为118 min(50,377)min、从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为87 min(66,120.5)min、首发症状到球囊扩张时间为221 min(135,482.5)min。其中120转院组的上述时间指标均长于120现场接送组和自行来院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S2FMC占总缺血时间分别为:120现场接送组51.14%,120转院组63.29%,自行来院组55.26%。从入医院大门到入导管室时间为33 min(9,53.5)min,120转院组用时最少;而D2B时间为63 min(42,85)min,自行来院组的时间指标大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120转院(OR=15.251,95%CI:5.328~43.657,P<0.01)、120现场接送(OR=8.219,95%CI:1.861~36.307,P=0.005)、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OR=0.975,95%CI:0.962~0.989,P<0.01)和吸烟(OR=2.099,95%CI:1.015~4.341,P=0.045)是小于90 min门球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首发症状后约6 h内。其中,室颤发生率为3.75%(95%CI:3.73%~3.77%)、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为10.94%(95%CI:7.52%~14.36%)、院内死亡发生率为2.5%(95%CI:0.79%~4.21%),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的症状早期是危险期,通过120救护车现场接送患者能缩短再灌注时间,但患者使用120救护车少,应进一步优化非PCI医院的救治流程,加强居民胸痛相关急救知识普及,以缩短再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I患者 不同来院方式 再灌注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