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在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学波 蔡乃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39-242,共4页
Cardiac extracellular matrix undergoes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 turnover involved in the lesion reparation process, such as in cardiac remodeling, in 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fter ... Cardiac extracellular matrix undergoes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 turnover involved in the lesion reparation process, such as in cardiac remodeling, in hypertensive cardiac hypertrophy,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transition to heart failure, and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This report discusses most rec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and focuses on the alterations in nonmyocytic elements that are a part of heart involvement.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given to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exaggerated myocardial deposition of collagen tha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临床意义 调节机制
下载PDF
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延迟收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雅萍 史浩颖 +2 位作者 刘健 舒先红 陈灏珠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探讨左心室延迟收缩模型是否与缺血病因相关。方法选择74例正常人,年龄(40±14)岁,66%男性;48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年龄(55±12)岁,63%男性,QRS宽度(148±35)ms,5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探讨左心室延迟收缩模型是否与缺血病因相关。方法选择74例正常人,年龄(40±14)岁,66%男性;48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年龄(55±12)岁,63%男性,QRS宽度(148±35)ms,5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9%±10%;4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年龄(58±12)岁,64%男性,QRS宽度(151±28)ms,4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31%±13%。分别进行组织多普勒检查。测量12个左心室节段中QRS起始到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间期(Ts),计算其标准差(Ts-SD)为心室内失同步参数,并计算各节段间Ts的差值。结果正常组、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的Ts-SD分别为(22.7±10.5)ms、(45.3±15.6)ms和(45.5±17.0)ms。正常组下壁和后壁的Ts显著长于侧壁和前壁[(154.0±34.2)ms、(151.1±32.3)ms比(129.6±29.0)ms,(124.9±24.9)ms;P<0.05]。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组中,各节段的Ts均较正常组延长(P<0.05)。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组,下壁的Ts最长,前壁的Ts最短。收缩最延迟位于左心室下壁、后壁、侧壁和其他室壁的比例分别为42%、26%、16%、16%。在缺血性心肌病组,收缩最延迟位于左心室下壁、后壁、侧壁和其他室壁的比例分别为13%、31%、25%、31%。两组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的左心室延迟收缩部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组织多普勒 心力衰竭 心脏失同步
下载PDF
短期快速心房起搏钙平衡调节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莹 邵建华 +3 位作者 周聊生 周京敏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54-457,共4页
为观察家兔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心房肌电重构及其对钙平衡调节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心房肌电重构的发生机制 ,取新西兰大耳白兔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经颈内静脉切开置入电极导管 ,以最快的心房 1∶1起搏的频率于右房行快速心... 为观察家兔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心房肌电重构及其对钙平衡调节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心房肌电重构的发生机制 ,取新西兰大耳白兔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经颈内静脉切开置入电极导管 ,以最快的心房 1∶1起搏的频率于右房行快速心房起搏 ,监测起搏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的变化 ,按分组分别于起搏 0 .5 ,1,2 ,4 ,8h后终止起搏 ,取右房组织 ,行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钙平衡调节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 :快速心房起搏后AERP缩短 ,起搏后 0 .5h内AERP变化速率最大 ,最小值出现在快速心房起搏后 8h ,在 0 .5h后的整个短期起搏过程中变化不大 ;0 .5h至 8h的快速心房起搏使肌浆网钙泵和L型Ca2 + 通道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调 ,至起搏后 4h较起搏前有显著性差异 ;Na+ Ca2 + 交换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2 3.71% ,但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受纳蛋白、Ryanodine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心房肌电重构的电生理变化发生于快速心房起搏0 .5h ,起搏 4h可引起钙平衡调节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推测心房肌电重构的形成有细胞内钙超载机制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快速心房起搏 钙平衡调节蛋白 基因表达 心房肌电重构 心房颤动
下载PDF
MicroRNA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谭海鹏 高金峰 +4 位作者 李琦玉 王樵梓 张宁 陈婧 黄浙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698-700,718,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再生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microRNA对心肌细胞再生的调控作用正受到...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再生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microRNA对心肌细胞再生的调控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外源类似物的应用有望成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一种全新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围绕Hippo信号通路就近年来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microRNA应用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 再生 MICRORNA 机制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达新 葛均波 +1 位作者 张峰 陈灏珠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808-809,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器的直径为 9.72± 4 .2 2mm ,患者在手术前 1d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2 0 0mg/d ,手术后 1个月后改为 10 0mg/d ,手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X线 ,体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手术中和随访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 ,未见残余分流 ,经过 3~ 6个月的随访未见栓塞性疾病。结论 :国产PDA封堵器封堵治疗PD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疗效 安全性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5-氮杂胞嘧啶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分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昕婴 史剑慧 +1 位作者 牛玉宏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 :研究 5 -氮杂胞嘧啶 (5 -aza)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传至第 8代hMSC ,以 3μmol/L的 5 -aza孵育细胞 2 4h ,分别在诱导后 3d、1周、2周和 3周 4个时间点... 目的 :研究 5 -氮杂胞嘧啶 (5 -aza)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传至第 8代hMSC ,以 3μmol/L的 5 -aza孵育细胞 2 4h ,分别在诱导后 3d、1周、2周和 3周 4个时间点提取细胞RNA ,以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 .5和心肌特异基因 (connexin4 3、ANP等 )的表达。结果 :hMSC经 5 -aza诱导后 ,形成肌节样结构。RT -PCR的结果显示 ,5 -aza可诱导心肌特异基因connexin4 3和ANP的表达 ,随诱导时间延长 ,connexin4 3和ANP的表达量逐渐增加。 5 -aza还能诱导hMSC表达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 .5 ,并持续表达至 3周。结论 :5 -aza在体外可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 ,5 -aza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氮杂胞嘧啶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心肌细胞 CONNEXIN43 ANP
下载PDF
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
7
作者 杨茗 邹云增 +2 位作者 聂宇昕 彭娟 葛均波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粒...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10μg/(kg·day),连续5天。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其中低热为18.2%,骨痛为13.6%,高热为0.09%,1例因支架内血栓形成退出试验。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注射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细胞 移植 G-CSF
下载PDF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晨光 徐仁德 +7 位作者 常书福 戴宇翔 陆浩 张峰 马剑英 黄浙勇 钱菊英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3-719,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发生STEMI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PPCI治疗的956例患者,男754例... 目的初步探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间因发生STEMI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PPCI治疗的956例患者,男754例、女202例;根据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组(靶血管TIMI血流为3级,804例)和无复流组(靶血管TIMI血流≤2级,152例),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利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PPCI手术相关信息,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院内死亡患者构成比、住院时间、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CHA2DS2-VASc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血流正常组的术前收缩压显著高于无复流组(P<0.05),术前心率显著快于无复流组(P<0.05),女性、吸烟患者构成比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显著低于无复流组(P值均<0.05)。血流正常组SYNTAX积分、术后CK-MB峰值,以及高血栓负荷、术中行高血栓抽吸、术中于冠状动脉内予替罗非班、院内死亡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无复流组(P值均<0.01);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无复流组(P<0.05),支架总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无复流组(P值均<0.01)。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CHA2DS2-VASc评分、吸烟史、支架长度、高血栓负荷、SYNTAX积分是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0.01、0.05)。针对CHA2DS2-VASc评分系统中各项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史、年龄≥75岁和女性这4个因素对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值分别<0.05、0.01)。CHA2DS2-VASc≥3分为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最佳值,其预测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63。结论 CHA2DS2-VASc≥3分对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具有独立预测意义,可用于初步评估无复流的发生风险,根据CHA2DS2-VASc评分对拟行PPCI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相应的抗栓方案可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介入治疗 CHA2DS2-VASc评分
下载PDF
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龙愉良 潘文志 +5 位作者 金沁纯 管丽华 张晓春 张蕾 陈莎莎 周达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601-605,共5页
目的评估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目的评估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3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及手术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在快速起搏下释放人工瓣膜,将30例TAVR患者分为起搏释放组(8例)和标准释放组(22例),并对两组患者瓣膜释放结果及其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TAVR患者中,无死亡、急性肾衰竭及不可逆缺血性脑损伤等严重靶器官不良事件发生,无主动脉夹层、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起搏释放组瓣膜释放成功比例为8/8,标准释放组为20/22。标准释放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体循环崩溃予以心肺复苏,同时快速释放瓣膜,最终瓣膜释放成功;另有2例患者瓣膜释放失败,其中1例在释放过程中出现瓣膜移位,1例在瓣膜释放后堵塞右冠状动脉开口,此2例患者均在复合手术室行紧急心外科手术治疗,最终手术成功。起搏释放组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TAVR后标准释放组出现并发症9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一过性升高2例,脑血管事件发生3例,瓣周漏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其中1例术后转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释放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起搏释放组平均瓣膜深度小于标准释放组[(1.77±0.81)mm比(4.51±2.66)mm,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瓣口面积、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起搏下释放自膨胀式人工主动脉瓣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瓣膜位置或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人工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2019环血管病学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均波 戴宇翔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0年第2期9-10,共2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优势和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ARNI)是心力衰竭(心衰)领域近20年来突破性的创新药物,2019年关于ARNI的多项研究公布,进一步证实了ARNI沙库巴曲/绷沙坦在心衰多个...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优势和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ARNI)是心力衰竭(心衰)领域近20年来突破性的创新药物,2019年关于ARNI的多项研究公布,进一步证实了ARNI沙库巴曲/绷沙坦在心衰多个亚组治疗中的优势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药物 血管病 心力衰竭治疗 脑啡肽 血管紧张素受体 心衰 抑制剂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GBE50对缺氧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沈建颖 孙爱军 +9 位作者 顾笑梅 宿燕岗 贾剑国 虞勇 王克强 邹云增 赵国屏 陈灏珠 张庆华 葛均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5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缺氧及GBE5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5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缺氧及GBE5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早期、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伴随内皮素(endothelin-1,ET-1)mRNA水平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oxidesynthase,eNOS)蛋白水平的升高。缺氧前4h给予GBE50干预后发现,GBE5025μg/ml时可显著降低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及ET-1mRNA水平(P<0.05),部分降低因缺氧导致的ROS水平及eNOS蛋白表达的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GBE50可部分或显著逆转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GBE50对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内皮功能障碍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主成分总黄酮对缺氧致内皮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建颖 孙爱军 +9 位作者 张庆华 顾笑梅 宿燕岗 虞勇 贾剑国 王克强 邹云增 赵国屏 陈灏珠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银杏叶提取物主成分总黄酮(flavonoid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TUNEL染色等方法探讨缺氧及总黄酮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 目的: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银杏叶提取物主成分总黄酮(flavonoid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TUNEL染色等方法探讨缺氧及总黄酮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早期凋亡(Annexin V)率、晚期凋亡(TUNEL)率均明显增加。缺氧前4h予总黄酮干预后发现,总黄酮50μg.ml-1时可显著降低细胞ROS水平及晚期凋亡率(P<0.05),部分降低因缺氧而升高的早期凋亡率(P>0.05)。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总黄酮可部分或显著逆转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总黄酮对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内皮功能障碍 银杏叶提取物 总黄酮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庆哲 葛均波 +4 位作者 梁春 黄东 姚康 陈灏珠 曹克将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索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索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L-1)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ng·mL-1)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MDCs,用200μg·mL-1AGE-BSA干预DCs0,10,20,30,40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即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AGE-BSA刺激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20min达到高峰,30min后开始下降,并且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抑制了AGE-BSA促进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结论:AGEs能够激活MAPK信号途径,其中Jnk信号途径与RAGE的表达有关,这可能是AGEs通过树突状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糖基化终产物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下载PDF
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葛雷 吴轶喆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通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后待以攻克的堡垒”。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术者经验和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使CTO-PCI的手术...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通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后待以攻克的堡垒”。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术者经验和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使CTO-PCI的手术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1-4]。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从实战角度对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在CTO-PCI中的应用做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闭塞病变 导引钢丝技术 侧支血管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庆哲 葛均波 陈灏珠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道夫受体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是对清道夫受体A(SR-A)...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道夫受体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是对清道夫受体A(SR-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A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 泡沫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首例薄壁生物可吸收支架(BIOMAGIC)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3年造影和临床结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轶喆 钱菊英 +7 位作者 殷嘉晟 沈雳 Robert Ndondolay 聂芳芳 唐乃杰 缪永生 霍勇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11-713,共3页
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性进展。新一代薄壁生物可吸收支架克服了前一代支架梁较厚的劣势,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具有替代前一代的潜力。由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BIOMAGIC支架,厚度为130μm,... 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性进展。新一代薄壁生物可吸收支架克服了前一代支架梁较厚的劣势,同时能保持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具有替代前一代的潜力。由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的BIOMAGIC支架,厚度为130μm,置入冠状动脉后预期在3~5年内完全吸收。首例接受BIOMAGIC支架置入的患者为33岁女性,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置入一枚3.0 mm×15 mm BIOMAGIC支架。术后3年随访,患者无缺血相关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左前降支支架置入部位仍保持通畅,支架表面内膜覆盖完整,支架梁已部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吸收支架
下载PDF
STAT4基因敲除通过miR-9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莉莉 丁素玲 +5 位作者 张伟伟 朱小伟 朱宝玲 邹云增 杨向东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10-420,共11页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STAT4基因敲除(STAT4-/-)小鼠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出ApoE/STAT4纯...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STAT4基因敲除(STAT4-/-)小鼠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出ApoE/STAT4纯合子双基因敲除(DKO)小鼠,研究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小鼠模型的易感性和机制。将3月龄小鼠分为野生型(WT)、STAT4-/-、ApoE-/-、DKO共4组,经过12周高脂胆固醇饮食喂养,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髓系细胞各亚群比例。从小鼠骨髓分离CD11b+髓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流式分析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分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结果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CD11b+细胞中可检测到STAT4表达。ApoE-/-及DKO小鼠经12周高脂喂养,油红O染色阳性的主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分叉处,DKO小鼠的斑块较ApoE-/-小鼠明显增多;HE及Masson染色显示DKO小鼠的主动脉斑块较ApoE-/-小鼠具有更薄的纤维帽及更大的脂质核心,且斑块中的纤维更稀疏,排列也相对更紊乱。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TAT4基因敲除可促进CD11b+Gr-1+未成熟髓系细胞的异常动员、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以及泡沫化。STAT4基因缺失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下调miR-9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的脂质蓄积及泡沫细胞形成,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结论STAT4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STAT4相关信号通路可作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STAT4通路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展中的双刃剑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正 吴润达 +1 位作者 姚康 葛均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由动脉内皮损伤和血浆胆固醇水平异常引起,随后通过炎症反应招募各种免疫细胞进入动脉内膜参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细胞...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由动脉内皮损伤和血浆胆固醇水平异常引起,随后通过炎症反应招募各种免疫细胞进入动脉内膜参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细胞、T细胞、B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其中每一种免疫细胞又由促炎亚群和抗炎亚群共同组成,并产生相应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相互制衡。现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的炎症细胞出发,简要综述斑块发展过程中炎症的机制与双刃剑作用,并为未来的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策略提出可能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抗炎治疗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支架内血栓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发现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续成 沈雳 +1 位作者 洪斌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589-593,共5页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之后,经皮...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之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L)的第四次革命。最初,PTCA因为早期血管弹性回缩、晚期血管负性重塑等原因,再狭窄率可达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打折预防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虹波 曹嘉添 +6 位作者 张峰 宋亚楠 黄浙勇 李晨光 戴宇翔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8期585-589,共5页
目的 分析对比合并动脉环和(或)动脉严重迂曲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打折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完成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合并动脉环和(或)动脉严重迂曲的72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 目的 分析对比合并动脉环和(或)动脉严重迂曲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打折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完成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合并动脉环和(或)动脉严重迂曲的72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送入0.035in(1in=2.54cm)导丝辅助旋转分为导丝预防组(372例)和对照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特征、导管打折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经左侧桡动脉路径、首次桡动脉穿刺、术者经验<200例、动脉环和(或)动脉严重迂曲、经右侧桡动脉造影失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导管打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导丝预防组(1.4%比0,P=0.020),1例发生在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4例发生在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此5例打折导管通过介入方式解除,更换导管后在0.035 in导丝辅助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右上臂轻微肿胀,压迫后好转,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规范操作造影导管打折的发生率低,在合并上肢动脉环、动脉严重迂曲等高危患者中,主动使用0.035 in导丝可有效预防导管打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 冠状动脉造影 导管打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