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雅 薛志强 汪作为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发(≦1年)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发(≦1年)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予糖尿病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与CBT、糖尿病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干预时间为12周,每周1次。入组前及干预后12周,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变化情况;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定两组患者抑郁情绪、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认知行为干预后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FPG、HbA1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组间PHQ-9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干预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DSQ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维度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较好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社区 老年 新发糖尿病 抑郁
下载PDF
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雅 薛志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9期3364-3368,3372,共6页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科学管理社区新发糖尿病重点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该中心(包括各站点)门诊新发并建管理卡的60岁及...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科学管理社区新发糖尿病重点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该中心(包括各站点)门诊新发并建管理卡的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463例,调查患者基本资料、糖尿病相关疾病信息、生活行为方式等,使用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463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结果 452例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76例,发生率为16.8%,未发生焦虑抑郁376例。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锻炼情况、保证睡眠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是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保证睡眠时间、锻炼情况是社区60岁及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婚姻状况、体育锻炼、保证睡眠时间、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 新发糖尿病 焦虑抑郁现状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气液界面培养鼻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燕燕 王桑 +1 位作者 张佳 胡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8期469-472,共4页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化生长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体外模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鼻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及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离株感染气液界面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倒置...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化生长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体外模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鼻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及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离株感染气液界面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处理后上皮细胞形态,电压-电阻计测定跨上皮细胞阻抗,FITC-dextran检测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对通透性,LDH释放检测上皮细胞活力.结果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菌株破坏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显著降低跨上皮细胞阻抗值、增加上皮细胞层通透性、降低上皮细胞活力(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影响鼻黏膜上皮细胞活力,破坏鼻黏膜上皮其细胞间紧密连接,参与鼻-鼻窦炎鼻黏膜损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鼻窦炎 上皮细胞 气液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