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医院春季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规律分析
1
作者 徐凤霞 王艳 +1 位作者 陈飒利 宋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3期3458-3460,3464,共4页
目的分析该院2023年春季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规律,为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2-4月就诊于该院的15612例流感样病例(IL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ILI鼻咽拭子中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毒... 目的分析该院2023年春季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规律,为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2-4月就诊于该院的15612例流感样病例(IL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ILI鼻咽拭子中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毒抗原和乙型流感(以下简称乙流)病毒抗原分布情况。根据年龄不同将ILI标本分为0~6岁、>6~14岁、>14~20岁、>20~65岁及>65岁5个年龄段,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流感病毒的构成比。结果15612例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ILI 3736例(23.93%),其中甲流病毒感染3724例(23.85%),乙流病毒感染4例(0.03%),甲流合并乙流病毒感染8例(0.05%),甲流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乙流病毒和甲流合并乙流病毒的检出率(P<0.05)。男性甲流病毒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甲流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患者以0~6岁、>6~14岁的儿童为主,主要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学生,检出率分别为42.80%和44.20%,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不同年龄段中,在>6~14岁、>14~20岁、>20~65岁年龄段的男性甲流检出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3年该院春季流感病毒分布以甲流病毒为主,其中男性检出率大于女性,≤14岁儿童的检出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甲型流行性感冒 流行规律
下载PDF
上海浦东地区体检人群尿酸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素梅 王海明 +2 位作者 刘倩倩 徐凤霞 鲁作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3139-3140,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浦东地区人群尿酸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6 551例作为观察对象。体检者均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患者尿酸水平。结果:男性尿酸水平高于女性...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浦东地区人群尿酸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6 551例作为观察对象。体检者均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测定患者尿酸水平。结果:男性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受饮食和当地风俗习惯影响,浦东地区人群尿酸水平较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应坚持科学预防为主,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以及定期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性别 年龄 浦东地区
下载PDF
上海浦东地区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
3
作者 王海明 彭素梅 +2 位作者 刘倩倩 徐凤霞 鲁作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9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地区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体检的3081份样本,用日本东曹HLC-723G8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分别按性别,年龄等对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地区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体检的3081份样本,用日本东曹HLC-723G8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分别按性别,年龄等对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A1c(%)在男、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总体水平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人群的HbA1c(%)水平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浦东新区男性HbA1c(%)总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HbAlc(%)水平增高,本研究为浦东地区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4
作者 李珊 赵康 +2 位作者 杨提 王莹 邓生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刺芒柄花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8株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和流行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盼 沈振华 +2 位作者 张燕华 刘兴晖 李向阳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16-621,共6页
目的研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8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研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8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采用接合转移试验检测NDM-1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能力。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8株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很好;各菌株多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5株携带SHV基因、2株携带CTX-M-1基因、1株携带DHA-1基因。产NDM-1菌株(2株大肠埃希菌除外)接合成功,接合子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很高。PFGE结果显示,2株大肠埃希菌为不同克隆株,而3株阴沟肠杆菌中有2株具有同源性,视为同一克隆株。结论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多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NDM-1耐药基因具有水平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NLR、PLR和SII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辅助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海明 孙力 +2 位作者 刘倩倩 韩书光 鲁作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79-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62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轮状病毒抗原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62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轮状病毒感染组和非轮状病毒感染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数据,计算NLR、PLR和SI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NLR、PLR和SII水平均高于非轮状病毒感染组,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和PLR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和SII辅助诊断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693、0.646;NLR、PLR和SII的cut-off值分别为1.66,103.70和414.06,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51.85%,65.43%和71.60%,66.67%和55.56%。结论5岁以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NLR、PLR和SII水平升高,NLR、PLR和SII可以作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浆NGAL、尿NAG及尿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价值
7
作者 赵晓静 韩书光 +3 位作者 李贝贝 陈聚盛 邓晨霞 刘倩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57-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进一步分为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大量蛋白尿(HA)组,选取8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UACR、NGAL、NAG、RBP、血糖、肾功能水平。分析NGAL、NAG、RBP水平与DK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早期DKD的价值。结果根据UACR水平分组,NA组97例,MA组73例,HA组57例。NA组、MA组和HA组的NGAL、NAG、RBP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HA组>MA组>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NGAL、NAG、RBP水平与UA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抑素C(CysC)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GAL、NAG、RBP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DKD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54、0.788、0.830、0.929;单项检测时NGAL的灵敏度(82.3%)较高,NGAL、NAG和RBP联合检测时诊断效能最大(AUC=0.929)。结论血浆NGAL、尿NAG、尿RBP水平与DKD患者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发挥其最大诊断效能,为早期DKD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脏疾病 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
下载PDF
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彭素梅 王海明 +3 位作者 刘倩倩 徐凤霞 刘兴晖 鲁作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256-258,共3页
目的建立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公布的《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生物参考区间一批准指南》文件,选取44953例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22344例,女22609例,用迈瑞BC... 目的建立上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公布的《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生物参考区间一批准指南》文件,选取44953例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22344例,女22609例,用迈瑞BC6900血液分析仪检测RDW.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参考值,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2.5%和97.5%位数的参考限,以确定95%的参考范围.建立适合上海地区人群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测定的本地区的RDW的参考值范围男性为11.8~14.2%,女性为11.6~16.6%.选取的全部健康体检对象不同性别间RDW组间不同年龄段除41~50岁组无差异,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地区应该建立适合本地区临床需要的RDW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红细胞体积分部宽度 参考范围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NF-κB阻断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性分子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2 位作者 杨哲军 王莹 徐莉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 MSU)关节腔内注射诱导SD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同时用雷公藤红素(1 mg/kg)进行干预,测定关节肿胀度、...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 MSU)关节腔内注射诱导SD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同时用雷公藤红素(1 mg/kg)进行干预,测定关节肿胀度、关节浸出液中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NF-κB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雷公藤红素组、MSU诱导的模型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MSU+雷公藤红素),每组4只大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尿酸钠晶体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明显肿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红素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观察到雷公藤红素对尿酸钠晶体导致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并能抑制IL-8的mRNA转录。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尿酸钠导致的模型鼠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NF-κB表达和活化。结论 雷公藤红素在体内能抑制MSU导致的炎性介质IL-8、COX-2和NO的释放,这种抑制效果与其能抑制MSU导致的NF-κB表达和活化有关。雷公藤红素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候选新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雷公藤红素 炎性分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
10
作者 曹帆帆 王海明 +2 位作者 徐莉敏 王莹 李波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279-328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检查,根据抑郁程度不同分为无抑郁、轻度、中度、重度四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及不同程度抑郁GER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指标、神经营养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VD)水平,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GERD组患者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01.66±25.77)μg/L、(4.18±1.94)mg/L、(13.28±3.43)pg/mL、(22.02±6.8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3±9.76)μg/L、(1.87±0.31)mg/L、(9.65±1.66)pg/mL、(13.97±2.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患者的VD、脂肪因子瘦素(LEP)、精氨酸加压素(AV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8.63±8.60)ng/mL、(4.58±2.10)μg/L、(98.59±10.42)mg/L、(13.90±7.72)ng/mL、(556.14±102.3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21±8.41)ng/mL、(7.13±4.98)μg/L、(250.44±23.75)mg/L、(27.54±4.03)ng/mL、(619.43±78.4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CRP、TNF-α、IL-1β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VD、LEP、AVP、BDNF、VEGF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r、CRP、LEP、BDNF、VEGF、TNF-α均为GRED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BDNF、CRP预测GERD患者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较高,分别为0.925、0.881,其中BDNF敏感度最高为98.77%,CRP特异度最高为93.33%。结论GERD抑郁患者CRP、BDNF与患者抑郁程度密切相关,并且联合用于预测GERD患者抑郁状态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抑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神经营养指标 免疫炎症指标 代谢指标
下载PDF
6问抽血检查
11
作者 徐凤霞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12期66-67,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去医院就诊之后或者是需要体检时,医生一般会告诉你要抽血检查。那么,关于抽血检查,你知道多少呢?
关键词 抽血检查 医学的发展 体检 医院就诊
下载PDF
基于血液炎症相关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玮 刘兴晖 +2 位作者 李廷俊 黄家虎 王扎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计数(WBC)等血液中炎症指标对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AA)的诊断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白细胞计数(WBC)等血液中炎症指标对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CAA)的诊断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诊断的578例阑尾炎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复杂性阑尾炎组(n=237)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组(n=341)。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or,CHAID)建立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模型;再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上述两种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及非复杂性阑尾炎组之间DD[1.04(0.46,2.67)mg/L vs 0.36(0.22,0.58)mg/L],CRP[51.00(17.00,98.50)mg/L vs 9.00(5.00.24.00)mg/L],PCT[1.06(0.23,2.80)ng/ml vs 0.10(0.05,2.80)ng/ml],NLR[9.80(6.56,15.50)vs 26.93(4.14,11.60)]及WBC[16.54(13.48,20.59)×10^(9)/L vs 14.99(12.08,18.44)×10^(9)/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75~-3.799,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D,CRP,PCT及NLR是预测复杂性阑尾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验证,二元回归预测模型和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准确率、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0.857,79.2%,83.0%;79.6%,0.813,73.8%,86.7%。结论DD,CRP,PCT及NLR对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预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二元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于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阑尾炎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和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3
作者 王艳 徐凤霞 +4 位作者 段玮 曾海珠 刘倩倩 王玉芳 刘兴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78-582,694,共6页
目的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NSCLC,在手术... 目的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NSCLC,在手术中切除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大于5cm)即为NSCLC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RMT5和PD-L1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PRMT5和PD-L1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相比,NSCLC组PRMT5和PD-L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PRMT5和PD-L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对NSCLC患者进行3年时间的随访,PRMT5和PD-L1阳性表达组患者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MT5和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PRMT5和PD-L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系,对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对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发展重症风险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刘倩倩 鲁作华 +1 位作者 刘兴晖 赵晓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对其发展重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4-6月入院时为非重症型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294例,按照住院期间的疾病发展分为非重症组252例和重症...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对其发展重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4-6月入院时为非重症型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294例,按照住院期间的疾病发展分为非重症组252例和重症组42例。检测入院时D-二聚体与相关感染生物标志物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非重症患者疾病发展为重症的预测效能。结果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疾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OR=2.600,95%CI:1.494~4.527,P=0.001;OR=1.087,95%CI:1.031~1.145,P=0.002)。D-二聚体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93~0.91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AUC为0.809(95%CI:0.736~0.881),2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72(95%CI:0.808~0.930)。结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D-二聚体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有效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株 D-二聚体 重症风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中IL-6、IL-8及TNF-α水平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来小音 汪璐 +5 位作者 张盼 杨雪莲 孙家兰 胡荣郭 卜碧涛 李龙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6期275-277,29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血液凝固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同分为轻度卒中组41例和中重度卒中组33例,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血液凝固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同分为轻度卒中组41例和中重度卒中组33例,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状态。分析细胞因子与凝血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中反应血凝块硬度的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脑卒中组反应血凝块硬度的G和MA值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脑梗死组IL-6和TNF-α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卒中组IL-6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IL-8明显高于轻度卒中组(P<0.05);脑卒中患者血中TNF-α的变化与TEG中的G值呈正相关(r=0.295,P=0.015)。结论:IL-6及TNF-α参与了脑梗死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IL-8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TNF-α与血凝块的硬度相关,可能是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梗死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振华 刘兴晖 +1 位作者 朱慧 姚肖岚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时分离的病原菌380株,采用... 目的了解引起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时分离的病原菌380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使用WHONET 5.6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球菌157株,占41.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需氧革兰阴性杆菌203株,占53.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念珠菌20株,占5.3%,以白念珠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47.6%,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23.1%和36.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0%和11.1%,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30.8%。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所分离的细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液中IL-10、IL-12和sFasL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潮林 徐莉敏 +1 位作者 谢秋华 费新娣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7,共3页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和凋亡分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分析了26例RA患者滑膜液和血清中IL-12、IL-10和可溶性FasL(sFasL)的含量。结果表明RA患者滑膜液中IL-12、IL-10含量分别为(419.9±89.2)pg/ml和(187.7±...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和凋亡分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分析了26例RA患者滑膜液和血清中IL-12、IL-10和可溶性FasL(sFasL)的含量。结果表明RA患者滑膜液中IL-12、IL-10含量分别为(419.9±89.2)pg/ml和(187.7±34.5)pg/ml,外周血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较低,分别为(65.3±34.2)pg/ml(IL-12)和(85.0±12.7)pg/ml(IL-10)。滑膜液中sFasL的含量为266pg/ml,明显高于血清含量(36pg/ml)。这一结果提示,RA患者滑膜液中IL-12含量和sFasL增高,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可能参与了关节滑膜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继而造成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SFASL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IL-10 滑膜液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自身反应性T细胞 检测 RA患者 ELISA法 炎性细胞因子 凋亡分子 血清含量 关节滑膜 免疫损伤 可溶性 外周血 ml 增高
下载PDF
强生VITROS 36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晓乐 邱潮林 +3 位作者 嵇桃瑛 阮豪骥 张燕华 贾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268-270,共3页
对强生VITROS 36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水平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价。收集门、急诊检测血清β-HCG的患者血清标本400例与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100例,分别应用强生VITROS 3600、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两种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对强生VITROS 36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水平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价。收集门、急诊检测血清β-HCG的患者血清标本400例与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100例,分别应用强生VITROS 3600、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两种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血清β-HCG水平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显示:(1)精密度试验表明,VITROS 3600检测血清β-HCG水平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高、中、低值血清标本的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5.0%)。(2)线性试验表明,VITROS3600测定血清β-HCG水平灵敏度高,实测结果与预期值比较,平均回收率达98%。(3)两种仪器的比较试验表明:虽然两种免疫分析仪的正常参考值与检测下限不同,但是两组定量检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仪器的定量检测值正相关(r=0.99,P<0.01),对于临床诊断有较高一致性(P>0.05)。结论:强生VITROS 36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HCG水平灵敏、准确,与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且VITROS 3600可能在急诊早孕诊断中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Β-HCG 强生VITROS3600 早孕 应用评价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艳 张亚妹 +4 位作者 王维伟 尹利国 彭清林 王国春 有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在PM/D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25例DM、10例PM、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6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IF在PM/DM患者中[11 622.43(2 216.00~95 968.0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 472.67(805.25~1 940.25)pg/mL,(P<0.05)]。有吞咽困难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高于无吞咽困难的患者(P<0.05);合并肿瘤的PM/DM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未合并肿瘤的患者(P<0.05),尤其是DM抗转录中介因子(TIF)-1γ抗体阳性患者MIF水平更高。血清MIF水平与B2淋巴细胞百分比(r=0.255,P=0.014)、血细胞沉降率(r=0.231,P=0.011)呈弱正相关;与T抑制性淋巴细胞(r=-0.190,P=0.048)、T淋巴细胞总数(r=-0.244,P=0.011)呈弱负相关。结论 PM/DM患者人群中血清MIF水平升高,血清MIF可作为PM/DM疾病活动标志,它还可能与抗TIF-1γ抗体联合用于DM合并肿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皮肌炎 肿瘤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下载PDF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在HBV肝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惠 刘兴晖 +3 位作者 沈振华 陈庆 徐凤霞 徐莉敏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和Hep G2.2.15中CTHRC1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和Hep G2.2.15中CTHRC1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THRC1血清学水平,分析非HBV感染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致肝纤维化患者和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中CTHRC1血清学水平的差异。结果 Hep G2.2.15细胞中CTHRC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p G2细胞;无症状HBV携带者CTHRC1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相关HCC患者CTHRC1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HBV感染致肝纤维化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结论 HBV能够上调CTHRC1的表达,其血清学水平与HBV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