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连勇 陆志仁 +1 位作者 游利 胡晓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及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外周血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17细胞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的关...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及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外周血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17细胞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绝经后骨量正常人群为对照组(6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及骨质正常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IL-17、IL-6及TGF-β的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转录因子T孤独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的mRNA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IL-17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血清钙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为(2.17±0.4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0.6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17水平(31.51±10.0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16.61±9.9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后骨质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血清中IL-6及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P=0.000;t=4.71,P=0.000);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IL-17与BMD呈显著负相关(r=0.78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产生,IL-17可能作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T孤独核受体 雌激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骼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连勇 郑胜喜 +2 位作者 甄燕 赵东宝 胡晓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2-917,共6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传统的内分泌机制之外,一种新的骨骼免疫机制已逐渐被深入研究:通过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传统的内分泌机制之外,一种新的骨骼免疫机制已逐渐被深入研究:通过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过信号通路的正负反馈调控,精细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平衡,从而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破骨形成相关的T细胞,Th17细胞通过双重机制调控骨质吸收,Th1和Th2细胞亚群分别分泌IFN-γ和IL-4,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发育成成熟的破骨细胞,从而抑制骨质吸收。Treg细胞通过表达CTLA-4,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凋亡,抑制骨质吸收。B淋巴细胞通过调控RANKL和OPG的比例参与骨质代谢。树突状细胞既可以与CD4+T细胞结合,启动经典的RANKL/RANK破骨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也可以作为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方式,在M-CSF等炎性因子的刺激下,直接分化为破骨细胞。现就这种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精细调节骨质生成与骨质吸收平衡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 骨骼免疫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丹丹 周琳 +10 位作者 陈菊萍 戴海燕 赵一鸣 罗晓红 刘玲 朱泰来 羊伟瑾 周洁 杨玲 周圆 张炜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1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212例健康孕妇血清中RBP4的表达,分别于孕18周、孕20周、孕28...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1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212例健康孕妇血清中RBP4的表达,分别于孕18周、孕20周、孕28周及产后8周空腹收集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RBP4的表达。用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所有孕妇血清RBP4水平在产前各时间点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产后8周(中位数,15.35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μg/mL)孕妇血清RBP4水平均下降。孕20周(中位数,45.72μg/mL;四分位数,33.34~58.69μg/mL)、孕28周(中位数,52.34μg/mL;四分位数,42.65~73.54μg/mL)时,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高于健康孕妇(孕20周:中位数,19.13μg/mL;四分位数,15.23~22.65μg/mL;孕28周:中位数,42.54μg/mL;四分位数,24.56~55.21μg/mL)。孕18周(中位数,16.80μg/mL;四分位数,14.58~28.67μg/mL)和产后8周(中位数,15.35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μg/mL),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和健康孕妇无显著差异(孕18周:中位数,15.78μg/mL;四分位数,10.23~19.35μg/mL;产后8周:中位数,13.54μg/mL;四分位数,9.21~18.35μg/mL)。孕20周时血清RBP4水平和HOMA-IR(相关系数r=0.872;P=0.002)、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孕20周血清RBP4水平可能成为GDM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踝肱指数评价和抗菌药物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菊萍 罗晓红 +2 位作者 周琳 杨玲 郑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A0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对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评价作用,总结抗菌药物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85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观察患者在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肱动脉的...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对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评价作用,总结抗菌药物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85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观察患者在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肱动脉的血压值,并结合血压水平计算出ABI值,ABI≤0.9为降低组,ABl0.9~1.4为正常组,比较两组在血压等方面变化情况,并观察感染程度和预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变一般合并疾病、BMI、SBP、DBP、HbAlC、TC、TG、HDL-C、LDL-C、病程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足溃疡感染随着病情的加重,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愈合时间、愈合情况、截肢和死亡例数上变化也逐渐升高,呈正相关。结论ABI可作为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前兆,早期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感染 踝肱指数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建华 杨晓荣 王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2-325,共4页
随着我国逐渐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给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神经病变、末梢血管... 随着我国逐渐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给患者生活质量、家庭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神经病变、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及(或)深层组织破坏而引发。患者主要表现出足部溃疡、感染以及坏疽等症状,且一旦病情进展至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临床发病率 足部溃疡 神经病变 深层组织 病情进展 下肢感染 糖尿病足
下载PDF
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晓荣 刘连勇 +2 位作者 杨玲 李伟萍 张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5-1192,共8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进行抗阻力运动的观察组(n=50)和未进行抗阻力运动的对照组(n=50)...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进行抗阻力运动的观察组(n=50)和未进行抗阻力运动的对照组(n=50)。抗阻力运动在bioDensity?抗阻力运动仪器上进行,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分级,以TCSS评分下降水平来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情况。观察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抗阻力运动,比较基线与运动3个月、运动6个月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glycerin trilaurat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T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观察组基线、3个月、6个月TCSS评分中感觉试验分、神经反射分、神经症状分之间的差异;对照组除不进行抗阻力运动外,其余安排与观察组相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个月时观察组的T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的HbA1C和T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基线比较,观察组3个月、6个月TCSS评分、FBG和HbA1C变化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和HDL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SS评分中,神经症状评分、感觉试验评分与基线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反射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个月、6个月的TG和TC与基线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抗阻力运动干预后,周围神经病变、血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将抗阻力运动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抗阻力运动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妍 罗晓红 +2 位作者 杨佳苗 周琳 刘连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3-2886,共4页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糖代谢、骨代谢及骨密度等临床资料,分析利拉鲁肽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糖代谢、骨代谢及骨密度等临床资料,分析利拉鲁肽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骨形成指标、骨破坏指标等骨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体重、BMI及腰围,对T2DM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妍 杨玲 +2 位作者 杨佳苗 刘连勇 郑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索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除了糖代谢方面,是否对骨代谢也有额外的风险,为伴随高骨折风险的T2DM患者的降糖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浦南医院内分泌科诊疗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恩格列... 目的探索恩格列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除了糖代谢方面,是否对骨代谢也有额外的风险,为伴随高骨折风险的T2DM患者的降糖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浦南医院内分泌科诊疗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恩格列净组)及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内分泌降糖治疗)2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糖、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资料,分析T2DM患者应用恩格列净后骨形成指标、骨吸收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恩格列净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指标2组呈相似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应用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体质量及BMI,对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恩格列净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中非布司他药物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
9
作者 杨玲 郑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23-126,共4页
分析临床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所用药物的效果差异,以非布司他为分析对象,判断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80名确诊患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以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分。差异在于研究组使用非布他司药物治... 分析临床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所用药物的效果差异,以非布司他为分析对象,判断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80名确诊患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以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区分。差异在于研究组使用非布他司药物治疗,对照组则使用传统药物别嘌醇片。用于了解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效果差异。结果 尿酸水平以及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出显著差异,研究组在上述两项指标中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使用非布司他药物与尿酸水平的抑制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药物 痛风 高尿酸血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奇 石建霞 +1 位作者 林毅 彭永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N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与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治疗8周。...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N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与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治疗8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控制水平、肾功能[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蛋白/尿肌酐(ACR)]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生活质量[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评分(KDQOL-36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1)血糖控制:2组HbA1c、FPG和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肾功能:2组血清Scr、BUN水平、eGFR和ACR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炎症因子:2组血清TNF-α、IL-6和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2组KDQOL-36各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轻度、一过性。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控制,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IL-6和MCP-1等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前列地尔 糖尿病肾病(DN) 肾功能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肌酸激酶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永玲 郑超 杨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73-75,85,共4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K升高的研究组与CK正常的对照组,每组20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血钠、血尿素氮(BUN)、pH值、血红蛋...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K升高的研究组与CK正常的对照组,每组20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血钠、血尿素氮(BUN)、pH值、血红蛋白(Hb)、碳酸氢根(HCO 3-)、C肽水平。统计2组合并症情况。结果研究组HbA1c、FBG、BUN水平高于对照组,pH值、Hb、HCO 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研究组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C肽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36,P=0.012)。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CK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K正常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CK正常患者,CK水平在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结局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肌酸激酶 电解质 血糖 合并症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国良 周淑娇 王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白蛋白尿、血压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DKD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15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DKD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恩格列净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白蛋白尿、血压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DKD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15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DKD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恩格列净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增加恩格列净,对照组增加西格列汀,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24周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变化。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后,对照组73例、恩格列净组71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体重、BMI、SBP、DBP、FPG、HbA1c、TC、TG、UACR、eGFR、Scr、S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FPG、HbA1c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恩格列净组体重、BMI、UACR和SUA低于同组治疗前,UACR和SU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512),但恩格列净组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比例较高。结论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恩格列净可减少白蛋白尿、降低尿酸水平,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早期 糖尿病肾脏病 白蛋白尿 肾脏保护
下载PDF
抗阻力运动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荣 杨燕萍 +6 位作者 张菁 秦秋 宋荣华 慕开达 张诚实 杨志远 刘连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28-731,736,共5页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RT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RT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腰椎T值、股骨颈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腰椎骨密度(BMD)、股骨颈BM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FBG、HbA1c、β-CTX、腰椎T值、股骨颈T值低于入院时水平,25-(OH)D、腰椎BMD、股骨颈BMD高于入院时水平(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bA1c、CHO、Ca、β-CTX、腰椎T值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腰椎BMD、股骨颈BM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可提升绝经后T2DM合并骨量减少患者BMD,改善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抗阻力运动 绝经 骨量减少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木糖醇注射液对血糖影响的观察与补液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颖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3期17-18,共2页
据统计,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诸如感染、休克、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会因输注含葡萄糖的溶液、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而发生感染恶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昏迷等意外事故。此外,已知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急需补充... 据统计,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诸如感染、休克、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会因输注含葡萄糖的溶液、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而发生感染恶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昏迷等意外事故。此外,已知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急需补充能量及输液用药,又不宜输注葡萄糖液时,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寻求非葡萄糖又不依赖胰岛素的供能型载体输注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注射液 补液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昏迷 血糖 葡萄糖液 糖尿病患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骨钙素基因多态性与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云霞 周琳 +2 位作者 郑超 鲁燕 刘连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骨钙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的上海汉族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骨钙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内分泌科的上海汉族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收集其空腹C肽、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提取研究对象DNA并对骨钙素基因9个位点(rs1543294、rs2277872等)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对健康对照者与T2DM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不同模型(加性模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下两组研究对象骨钙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骨钙素基因9个位点基因型与HOMA-β、HOMA-IR、空腹C肽和FINS的关联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等因素进行校正。结果共纳入221例T2DM患者及113名健康对照者。两组研究对象不同骨钙素基因型在4个模型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骨钙素基因位点rs1543294 TT基因型与HOMA-β[OR值(95%CI)为359.10(173.20~545.00),P<0.001]、空腹C肽[OR值(95%CI)为7.68(4.06~11.29),P<0.001]及FINS[OR值(95%CI)为46.45(23.82~69.07),P<0.001]均相关;位点rs2277872 GG基因型与HOMA-β[OR值(95%CI)为354.40(159.30~549.50),P<0.001]、空腹C肽[OR值(95%CI)为8.12(4.38~11.93),P<0.001]及FINS[OR值(95%CI)为49.98(26.38~73.57),P<0.001]均相关。结论骨钙素基因rs1543294位点TT基因型、rs2277872位点GG基因型与上海汉族T2DM患者的HOMA-β、空腹C肽、FINS均相关,可能是骨钙素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钙素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的非胰岛素治疗新技术与新策略
16
作者 陈榕 刘连勇 邹大进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复杂的以自身免疫反应为主因的疾病,发病的核心机制在于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目前主要依靠胰岛素治疗,但胰岛素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T1DM,多数患者仍面临血糖控制不佳、慢性并发症发生等问...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复杂的以自身免疫反应为主因的疾病,发病的核心机制在于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目前主要依靠胰岛素治疗,但胰岛素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T1DM,多数患者仍面临血糖控制不佳、慢性并发症发生等问题。该文从免疫调节治疗、β细胞再生和替代等方面就目前T1DM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药物进行阐述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免疫调节治疗 β细胞再生和替代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范围内时间和血清ApoM水平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17
作者 刘丛 刘连勇 史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范围内时间(TIR)和血清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DCNA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范围内时间(TIR)和血清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DCNA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CAN分为DCAN组(n=109)和非DCAN组(n=75)。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并计算TIR。采用ELISA检测血清ApoM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TIR和血清ApoM与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R和血清ApoM水平对DCAN的预测价值。结果DCAN组UACR、FBG和HbA1c分别为(14.35±2.01)mg/g、(12.25±2.61)mmol/L和(10.86±2.78)%,显著高于非DCAN组(8.05±1.98)mg/g、(9.67±1.57)mmol/L和(8.2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9、7.657、7.650,P均<0.001)。DCAN组TIR和血清ApoM水平分别为(72.46±13.54)%、(6.52±1.28)μg/mL,显著低于非DCAN组(85.25±14.57)%和(9.24±2.34)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3、10.137,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IR和血清ApoM水平与UACR、FBG和HbA1c均成负相关(r=-0.503、-0.530、-0.534,-0.512、-0.548、0.558,P均<0.05)。ROC曲线显示,TIR预测DCA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血清ApoM预测DCAN的AUC为0.80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s.TIR)=1.909,Z_(联合vs.ApoM)=2.35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TIR和血清ApoM水平显著降低,二者与DCAN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DCAN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葡萄糖范围内时间 载脂蛋白M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血糖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8
作者 王丹丹 郑超 杨婕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年第6期410-414,458,共6页
目的研究血糖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体检的4360名受检者,根据受检者2010年和2014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划分为4组:正常-正常组a,正常-异常组a,异常-正常... 目的研究血糖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体检的4360名受检者,根据受检者2010年和2014年的空腹血糖水平划分为4组:正常-正常组a,正常-异常组a,异常-正常组a,异常-异常组a;根据受检者2010年和2014年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2 h水平划分为4组:正常-正常组b,正常-异常组b,异常-正常组b,异常-异常组b。在2014年评估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在所有参与者中,1505名参与者在2014年新诊断为NAFL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划分的正常-正常组a、正常-异常组a、异常-正常组a、异常-异常组a分别有31.0%、40.9%、32.3%、44.5%的参与者新诊断为NAFLD。根据糖负荷2 h后血糖水平划分的正常-正常组b、正常-异常组b、异常-正常组b、异常-异常组b分别有28.3%、30.8%、40.0%和45.2%的参与者新诊断为NAFLD。空腹血糖由正常转化为异常与患NAFLD有显著关系(P<0.0001),而糖负荷2 h后血糖由正常转化为异常与患NAFLD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P=0.255)。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发现,与正常-正常组a相比,空腹血糖正常-异常组a的OR(95%CI)为1.484(1.190~1.850),空腹血糖异常-异常组a的OR(95%CI)为1.600(1.335~1.918)。结论通过大量数据探讨了血糖升高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发现随访4年空腹血糖升高与发生NAFLD的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糖变化 发病风险
原文传递
某社区中年人群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现况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绮 薛锦花 +3 位作者 刘连勇 张林影 朱文奎 乔慧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8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上海市沪东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糖尿病的社区综合管理现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中的8个,共纳... 目的了解并分析上海市沪东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糖尿病的社区综合管理现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中的8个,共纳入1 104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体格检查(血压、体质量)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的社区综合控制目标进行评判。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 018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2.38%,知晓率为73.81%。女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24.7%和41.1%,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的社区控制达标率男性和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体质量的增高,糖尿病患病率随之增高(P<0.01)。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被调查人群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尿病组,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吸烟率有逐步增高趋势,而体质量达标率逐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社区中年人群糖尿病女性患者的空腹血糖管理有待提高。糖尿病前期占13.06%,对吸烟、超重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提示社区全科医生应在结合国内外指南的基础上,将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契入点提前,早期关注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促进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管理 现况 建议
下载PDF
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后高血糖症二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妍 罗晓红 +3 位作者 杨玲 郑超 刘连勇 周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近来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肿瘤越来越普遍,其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今报道2例应用PD-1抑制剂后引起高血糖症患者。病例1,女性,87岁,因“口腔鳞癌”应用信迪利单抗3个周期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最终进展为1型糖尿病合并酮... 近来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肿瘤越来越普遍,其不良反应也逐渐被认识。今报道2例应用PD-1抑制剂后引起高血糖症患者。病例1,女性,87岁,因“口腔鳞癌”应用信迪利单抗3个周期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最终进展为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较平稳,最终因原发病进展死亡。病例2,男性,49岁,因“肾癌”应用纳武利尤单抗18个周期后出现血糖异常升高,予调整降糖方案后,血糖逐步平稳。对于应用PD-1抑制剂患者,临床医生需加强观察内分泌腺体功能的随访,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个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