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TACE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首次TACE术前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首次TACE术前未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MSCT对肝癌异位血管的显示,比较TACE术...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TACE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首次TACE术前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首次TACE术前未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MSCT对肝癌异位血管的显示,比较TACE术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7.5、348.5天。研究组前两次介入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88.7 vs 65.4天,P<0.05),3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9%vs 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有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可作为肝癌TACE术前的常规检查。展开更多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OIP5)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OIP5)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胃癌的组织标本177例,以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IP5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手术时间为起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12月。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OIP5蛋白阳性表达率(41.2%)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5.9%)(P<0.05);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OIP5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TNM分期和血管浸润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OIP 5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潜在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TACE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首次TACE术前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首次TACE术前未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MSCT对肝癌异位血管的显示,比较TACE术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7.5、348.5天。研究组前两次介入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88.7 vs 65.4天,P<0.05),3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9%vs 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有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可作为肝癌TACE术前的常规检查。
文摘目的 :探讨对5-氟尿嘧啶(5-uorouracil,5-Fu)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 RNA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例以5-Fu为基础化疗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及耐药后的血清样本,提取外泌体miR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结果:原发性耐药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有108个miRNA明显上调(P值均<0.01),137个miRNA明显下调(P值均<0.01);继发性耐药患者耐药前后有2个miRNA表达有差异(P值均<0.05)。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磷酸化和细胞连接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多条通路有关。结论:初步筛选出对5-Fu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胃癌患者及继发性耐药患者耐药前后差异表达的血清外泌体miRNA,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有关。
文摘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OIP5)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胃癌的组织标本177例,以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IP5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手术时间为起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12月。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OIP5蛋白阳性表达率(41.2%)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5.9%)(P<0.05);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OIP5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TNM分期和血管浸润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OIP 5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