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慧芸 张韬 +3 位作者 沙婧婧 王海雯 鲍燕 黄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207-2214,共8页
背景目前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已成为内分泌系统的第二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了解... 背景目前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已成为内分泌系统的第二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推进甲状腺疾病分级诊疗。方法于2017-12-20至2018-01-10,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乡划分,即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使用计算机在各区随机整群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DTC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管理及全科医生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评估中,对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TSH,甲状腺球蛋白的了解程度,不同职称和学历全科医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血清降钙素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适应证和术后TSH抑制治疗、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131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术后首选L-T4口服制剂、L-T4服用方法、L-T4剂量调整、TSH水平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L-T4剂量调整、心脏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9.1±6.9)分、对甲状腺结节术前与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4.0±7.2)分和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3.7±8.4)分,不同学历、职称全科医生对这3部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得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职称、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DTC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尤其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转诊随访及术后治疗管理、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且自我评估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能力缺乏信心,需要加强学习和临床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全科医生 问卷调查 分化型甲状腺癌 知晓率 分级诊疗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慧芸 宋道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38-374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依据城乡差别,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划分为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3类,采用计算机在各区随机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9家社区卫...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依据城乡差别,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划分为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3类,采用计算机在各区随机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其全部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2014年10月,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对家庭医生工作的关注度、家庭医生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事家庭医生工作的需求、家庭医生信心指数。结果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9.0%。201例全科医生中,总是关注家庭医生工作的有102例(50.8%),经常关注的有75例(37.3%),偶尔关注的有22例(10.9%),从来没有关注的有2例(1.0%);关于家庭医生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收入水平的有69例(34.3%),选择执业环境的有67例(33.3%),选择社会尊重的有21例(10.4%),选择工作压力的有19例(9.5%),选择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的有18例(9.0%),选择职业晋升空间的有7例(3.5%)。201例全科医生的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24.65±22.75)分;其中非常失望93例(46.3%),比较失望55例(27.3%),有点失望29例(14.4%),中立8例(4.0%),有点满意5例(2.5%),比较满意4例(2.0%),非常满意7例(3.5%)。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65.99±20.85)分;其中非常失望3例(1.5%),比较失望19例(9.5%),有点失望15例(7.5%),中立13例(6.5%),有点满意45例(22.3%),比较满意77例(38.3%),非常满意29例(14.4%)。2014年与2017年的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单位所在地区的全科医生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单位所在地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年限、从事家庭医生相关工作年限的全科医生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类别的全科医生2014年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较低,可能与目前的收入水平、执业环境有关;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信心指数 全科医生 问卷调查 上海
下载PDF
2014—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唐慧芸 宋道平 张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63-2866,共4页
目的了解2014—2017年及未来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4年参与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于2017年12月,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 目的了解2014—2017年及未来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变化情况,为家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4年参与调查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于2017年12月,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和顾湲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信心指数调查内容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对家庭医生工作的关注度、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执业状况的变化、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需求、医改相关政策对家庭医生执业的影响、医联体、家庭医生团队的组成及家庭医生提高个人品牌影响力的途径等社会热点。结果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307例全科医生中,经常关注家庭医生工作181例(58.96%),有时关注124例(40.39%),从未关注2例(0.65%)。关于家庭医生执业的6大影响因素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资福利待遇(80例,26.06%)、个人价值实现(76例,24.76%)、执业环境(57例,18.57%)、社会尊重(51例,16.61%)、职业晋升空间(25例,8.14%)、工作与生活平衡(18例,5.86%)。307例全科医生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为0~100分,平均(45.1±21.7)分,高于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平均分(24.6±22.8)分(t=-1.779,P<0.05);低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66.0±20.8)分(t=-2.065,P<0.05)。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平均分为(48.2±23.1)分,高于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t_(配对)=-4.515,P<0.05)。不同单位所在地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位在郊区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均高于单位在城镇地区和城郊结合地区(P<0.05)。职称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及以上者,单位在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年限3~<10年、10~20年、>20年者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与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2017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较2014年升高,可能与目前的收入水平、执业环境、个人价值实现、晋升空间有关;2020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期望值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信心指数 全科医生 问卷调查 上海
下载PDF
不同心房颤动筛查方式在社区老年人中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石玉霜 王惠华 +3 位作者 李艳 陆萍 宋玮 潘桂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6-1319,1325,共5页
背景老年人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高危人群,提高社区老年人群房颤的筛查效率有助于降低房颤相关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目的比较不同的房颤筛查方式在老年人群中的筛查效率。方法于2022年7月—2023年1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香山、... 背景老年人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高危人群,提高社区老年人群房颤的筛查效率有助于降低房颤相关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目的比较不同的房颤筛查方式在老年人群中的筛查效率。方法于2022年7月—2023年1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香山、黄山、罗山3个居委会的老年人1300例,先后使用触诊桡动脉脉搏、具有房颤检测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进行房颤筛查,三者任一项阳性即为房颤阳性,最后由心电图室医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判读(诊断金标准)。绘制不同筛查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估其筛查价值;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分析房颤卒中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00人中共检出房颤93人,其中无症状者57人;触诊脉搏阳性375人,具有房颤检测功能的电子血压计阳性331人,单导联心电记录仪检测阳性128人。触诊脉搏、具有房颤检测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诊断社区老年人房颤价值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97~0.803,P<0.01)、0.832(95%CI=0.790~0.874,P<0.01)、0.939(95%CI=0.906~0.973,P<0.01)。随着CHA_(2)DS_(2)-VASc评分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逐渐增多(χ^(2)_(趋势)=197.46,P<0.01)。结论运用便携式单导联心电仪筛查房颤便捷、高效、准确,可推广用于社区老年人房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人 社区 触诊 血压计 心电记录仪 CHA2DS2-VASc评分 筛查
下载PDF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节律控制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范志成 刘蕾 +2 位作者 占琬琳 张庆勇 孙婷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节律控制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节律控制方式,于我院治疗的379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被分为药物治疗组(133例)和手术治疗组(246例,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依据房颤类型,患者被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08例)和持...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节律控制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节律控制方式,于我院治疗的379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被分为药物治疗组(133例)和手术治疗组(246例,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依据房颤类型,患者被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08例)和持续性房颤组(171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节律控制疗效;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被分为NYHAⅡ级组(160例)、Ⅲ级(188例)和Ⅳ级组(31例),比较各组的节律控制疗效。结果:与药物治疗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NYHAⅡ级、Ⅲ级组手术治疗房颤复发比例、治疗后LAD均显著降低,心功能改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治疗、持续性房颤为节律控制治疗后房颤复发、心功能未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7.908,P均=0.001),NYHAⅡ级为节律控制治疗后房颤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93,P=0.049)。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可显著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节律控制治疗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和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唐慧芸 刁洁华 +1 位作者 方佳良 施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823-82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统计SCH的患病率,收集基本资料、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指标,...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统计SCH的患病率,收集基本资料、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指标,分析老年血脂异常患者SCH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97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SCH患病率为9.1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1.19%vs 5.54%,P=0.005)。与非SCH组比较,SCH组女性、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占比较高,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DB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促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较高,总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DBP和LDL-C水平升高以及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是老年血脂异常患者SCH的危险因素。以1.56 IU/mL为诊断SCH的临界值,TPOAb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敏感度为76.80%,特异度为49.70%;以2.31 IU/mL为诊断SCH的临界值,TgA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2,敏感度为51.20%,特异度为76.70%。结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SCH的发病可能与BMI、DBP和LDL-C水平有关,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老年患者更应尽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脂异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脂蛋白(a)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其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唐慧芸 王烨 +4 位作者 姜盈缨 金丽茵 刁洁华 徐世荣 宋道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44例为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9例为稳定性冠心病组,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本社区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体检健康者136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规则治疗1年,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和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及1年后检测血清Lp(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TC、L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后Lp(a)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Lp(a)、LDL-C水平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TC、HDL-C、TG水平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Lp(a)、TC、LDL-C、T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TC、LDL-C水平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Lp(a)水平与TC、LDL-C、HDL-C、TG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Lp(a)水平变化与TC、LDL-C、HDL-C、TG水平变化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患者和体检健康者,Lp(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Lp(a)与其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未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鑫 陆萍 忻玉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238-2242,共5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痛苦[1]。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即体内长期受高血糖影响,导致内分泌代谢...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痛苦[1]。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即体内长期受高血糖影响,导致内分泌代谢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心、血管等功能受损,还易诱发其他并发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痛苦 慢性高血糖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2型糖尿病 慢性疾病 的应用效果 功能受损
下载PDF
上海某社区COPD干预性防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晔 宋道平 +3 位作者 陈利云 陆晴 吴刚 丁丽琴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9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以下简称金杨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流行病调查中筛查出COPD患者,由社区全科医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试验。... 目的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以下简称金杨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流行病调查中筛查出COPD患者,由社区全科医生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试验。方法随机选取金杨社区辖区40岁以上居民2700例,进行简易肺功能筛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掌握社区COPD的患病情况和诊治现况;进而对COPD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试验为期2年,对干预前后COPD患者进行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检测和生命质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调查范围内社区居民COPD总患病率为5.2%;COPD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7.66%和43.26%。通过综合干预试验,干预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干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和疾病影响评分显著降低(P<0.01),生命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金杨社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社区COPD诊断率低、治疗率也低;社区全科医生对COPD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试验疗效显著,是提高社区COPD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筛查 健康教育 干预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继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危象: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烨 陈勤奋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继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危象的病例。方法:对1例AIHA继发PRCA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59岁,... 目的:报告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继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危象的病例。方法:对1例AIHA继发PRCA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59岁,因发热伴一过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进行性重度贫血8天就诊。辅助检查:重度贫血,肝功能异常,尿胆原(+),血红蛋白尿,乳酸脱氢酶增高,骨穿示红系造血停滞。临床诊断为AIHA继发PRCA危象,病毒感染,肝功能异常。予泼尼松+静脉丙球(IVIG)、输红细胞悬液等治疗。病程3周时脱离输血,肝功能好转。结论:AIHA继发PRCA危象少见且严重。及时去除诱因,予糖皮质激素+IVIG+红细胞悬液输注支持治疗可获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危象 肝功能异常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干朔文 陆萍 王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112例(2022年2月~2023年2月)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随机分为非心保组和激素+心保组,各56例。非心保组激素补充治疗,激素+心保组在非心保组基础上增加心理保健干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112例(2022年2月~2023年2月)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随机分为非心保组和激素+心保组,各56例。非心保组激素补充治疗,激素+心保组在非心保组基础上增加心理保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围绝经期症状改善情况,并监测患者激素水平变化,统计两组负性情绪反应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激素+心保组治疗后Kupperman量表各症状评分和总分(16.23±2.28分)显著高于非心保组(25.41±4.45分)(P<0.05)。激素+心保组患者治疗后T(1.32±0.46nmol/L)、E2(58.63±5.24pmol/L)、LH(9.26±1.86U/L)、TSH(2.19±0.27uIU/ml)水平显著高于非心保组(1.03±0.42、48.25±6.13、7.92±1.76、1.86±0.36),FSH(25.63±4.58U/L)显著低于非心保组(38.26±5.13U/L)(P<0.05)。激素+心保组治疗后SDS(18.25±3.85分)、SAS评分(19.45±3.62分)均显著低于非心保组(29.36±4.10分、28.65±3.96分)(P<0.05)。激素+心保组治疗后EQ-SD评分(85.36±7.87分)显著高于非心保组(75.69±8.11分)(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雌孕激素序贯法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保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潮热出汗、眩晕耳鸣、焦躁、乏力等症状,纠正激素水平异常,减轻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反应,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减轻围绝经期不适感,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心理保健 激素补充治疗 雌孕激素序贯法 焦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
12
作者 干朔文 颜青红 王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16-0019,共4页
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社区内产休的132例妇女(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经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产妇的认知程度,统计产妇问卷评分结果,评估产妇的认知程度、分级情况和... 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社区内产休的132例妇女(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经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产妇的认知程度,统计产妇问卷评分结果,评估产妇的认知程度、分级情况和各因素差异,统计具体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各产妇产后知识部分评分为80.85±12.31分,育儿知识评分为64.52±10.01分,总分为147.85±10.25分。132例产妇中,其中认知程度不佳42例(31.82%,42/132),认知程度一般49例(37.12%,49/132),认知程度良好26例(19.70%,26/132),认知程度优秀15例(11.36%,15/132),统计认知程度尚可者共90例(68.18%,90/1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生育次数、产妇学历、配偶学历、职业类型、家庭月收入是影响产褥期妇女保健育儿知识认知程度的独立因素(P<0.05);认知程度不佳的产妇年龄<30岁、初产妇、初中及中专以下、初中及中专以下、职业类型其他工作与无业者、家庭月收入<6000元者显著多于认知程度尚可者(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25)、生育次数(OR=1.632)、产妇学历(OR=1.802)、配偶学历(OR=2.257)、职业类型(OR=1.795)、家庭月收入(OR=1.802)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全面分析产妇的信息,及时发现其认知不足状态,选择合理的宣教途径,提升其保健意识与水平,并总结可影响产妇认知水平的因素,需结合产妇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 保健知识 育儿知识 认知水平 影响因素 文化水平
下载PDF
癌症患者放化疗后发生中毒性脑白质病一例
13
作者 王鑫 方宁远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9-1030,共2页
患者男性,61岁。因鼻咽癌放化疗后26个月、头晕1个月于2011年12月2日以鼻咽癌放疗后双颞叶放射性损伤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患者2009年7月因鼻塞伴双耳闷1周就诊于上海五官科医院,鼻咽部检查提示鼻咽新生物,活检病理... 患者男性,61岁。因鼻咽癌放化疗后26个月、头晕1个月于2011年12月2日以鼻咽癌放疗后双颞叶放射性损伤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患者2009年7月因鼻塞伴双耳闷1周就诊于上海五官科医院,鼻咽部检查提示鼻咽新生物,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于2009年7~9月在五官科医院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同时予以同期化疗(具体不详),治疗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此后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他汀联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对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慧芸 姜盈缨 +2 位作者 金丽茵 陈晔 潘桂俊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对社区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社区内符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231例,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112例,给予他汀联合TLC的综合干预;对照组119例,给予他汀治疗及门诊常...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对社区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社区内符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231例,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112例,给予他汀联合TLC的综合干预;对照组119例,给予他汀治疗及门诊常规的血脂异常知识教育。分别测得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Glu)水平,统计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问卷成绩。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TC、TG、LDL-C、Glu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只有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Glu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HDL-C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患者TC、TG、LDL-C和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健康知识问卷成绩,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更好,TLC是血脂异常患者治疗的基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他汀类药物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