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
作者 王生 黄晓星 +4 位作者 余鹏飞 徐小涛 王一飞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5-1049,共5页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均会造成菌群失调。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同时,有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无清晰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肠道菌群研究和结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肥胖 菌群失调 细菌移位 细菌代谢 结肠癌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臧月 王生 +2 位作者 刘楠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的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指征,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将会成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摄入、肠道菌群失调、酒精性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菌群紊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进行概述,为菌群失调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病 细菌位移 促炎症因子 免疫应答 益生菌
下载PDF
益神颗粒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艳 孙丽丽 +2 位作者 潘绵立 王松坡 沈龙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益神颗粒对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益神颗粒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5 d。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小鼠于给药第8~10天腹腔注...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益神颗粒对环磷酰胺(CTX)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益神颗粒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5 d。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小鼠于给药第8~10天腹腔注射CTX。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小鼠脏器指数、WBC和BMNC数目、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神颗粒可恢复小鼠体质量,增加脾脏指数、WBC和BMNC数目(P<0.05,P<0.01),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下调CD3^(+)T、CD4^(+)T和Th1比例,上调CD8^(+)T(P<0.01)。益神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菌群有正向调节作用,门水平上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属水平上norank_f_Muribaculaceae和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 益神颗粒能够调节CTX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神颗粒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T淋巴细胞亚群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华蟾素致泻机制初步研究
4
作者 孙丽丽 罗川 +1 位作者 沈龙海 潘绵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11-2316,共6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原液及其主要成分生物碱对大鼠体外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体内引起腹泻的相关通道蛋白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大鼠部分结肠组织标本放入浴槽中连接移位张力换能器,待结肠标本张力稳定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华蟾素、生... 目的:研究华蟾素原液及其主要成分生物碱对大鼠体外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体内引起腹泻的相关通道蛋白异常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大鼠部分结肠组织标本放入浴槽中连接移位张力换能器,待结肠标本张力稳定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华蟾素、生物碱溶液,记录结肠标本收缩张力变化。给予大鼠等效临床剂量华蟾素及生物碱溶液,连续灌胃给药7 d,d 8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钙通道蛋白CaV1.2和CaV1.3、钠通道蛋白NHE2和NHE3、水通道蛋白AQP3和AQP8的表达变化。结果:原液<0.10 mg(含药量<0.09 mg),结肠标本张力无明显变化;原液0.10~18.74 mg(含药量0.09~16.21 mg),结肠标本张力变化增加;原液>19.25 mg(含药量>16.64 mg),结肠标本张力降低。生物碱<0.06μg,结肠标本张力无明显变化;生物碱0.06~23.41μg,结肠标本张力增加;生物碱>24.03μg,结肠标本张力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华蟾素组NHE2,NHE3,AQP3,AQP8显著降低(P<0.05),CaV1.2显著增加(P<0.05);生物碱组NHE3和AQP3显著降低(P<0.05)。其余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致泻机制研究中,离体结肠张力实验的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华蟾素可促进肠蠕动,提高腹泻的发生率;高于一定剂量后可抑制肠蠕动。结肠中腹泻相关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给予华蟾素和生物碱溶液均会引起腹泻相关通道蛋白的变化,生物碱溶液对通道蛋白产生显著性影响的种类少于原液,提示致泻成分除生物碱外还有其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腹泻 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东莨菪碱长期给药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淑青 顾丰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考察东莨菪碱长期给药后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究东莨菪碱长期给药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对神经再生和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4天造模组和14天持续造模组。造模组分别腹... 目的:考察东莨菪碱长期给药后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究东莨菪碱长期给药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对神经再生和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4天造模组和14天持续造模组。造模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mg/kg、2 mg/kg、4 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BrdU+DCX染色检测小鼠脑神经元增殖分化情况,考察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东莨菪碱长期给药后可延长小鼠找寻水迷宫平台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降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跳台潜伏期,增加错误次数;可影响小鼠BrdU+DCX阳性细胞数;改变AChE、SOD活性及MDA含量;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东莨菪碱长期给药后可造成一定程度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且长期给药可致神经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细胞再生障碍和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MORRIS水迷宫实验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骨化三醇软胶囊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6
作者 钱红 边静 +3 位作者 陈阳生 杜昌余 张怀征 徐智儒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36-1243,共8页
建立了高灵敏度的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骨化三醇的含量,定量下限达到20 pg/mL,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采用随机、开放、三周期、三交叉的试验设计,对骨化三醇的受试制剂与市售参比制剂在36名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比较... 建立了高灵敏度的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骨化三醇的含量,定量下限达到20 pg/mL,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采用随机、开放、三周期、三交叉的试验设计,对骨化三醇的受试制剂与市售参比制剂在36名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生物等效性。健康志愿者空腹单次口服给予骨化三醇软胶囊(4.0μg),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3.46±1.33)和(2.92±1.47)h;t_(1/2)分别为(8.14±3.22)和(7.70±2.32)h;c_(max)分别为(160.68±52.41)和(169.00±50.26)pg/mL。并且,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主要药动学参数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软胶囊 空腹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基于LC-MS/MS法测定与利那洛肽共孵育后T84细胞中cGMP水平
7
作者 臧宗武 白鑫 +3 位作者 钱红 刘珉宇 杨振亚 徐智儒 《药物分析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7,共9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与利那洛肽共孵育后人结肠腺癌肺转移细胞(T84细胞)裂解液中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_(18)(150 mm×2.1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与利那洛肽共孵育后人结肠腺癌肺转移细胞(T84细胞)裂解液中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_(18)(150 mm×2.1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5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cGMP和内标8-Br-cGMP检测离子通道分别为m/z 344.20→150.00和m/z 423.90→230.00。结果:cGMP线性范围为1~500 ng·mL^(-1)(r≥0.999),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均符合分析要求,使用该方法准确检测了2种利那洛肽胶囊制剂溶液给药后细胞中cGMP水平。利那洛肽与T84细胞孵育30 min后,cGMP水平发生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变化,参比制剂及受试制剂的EC_(50)值分别为167.6、112.1 nmol·L^(-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定量人结肠腺癌肺转移细胞裂解液中的cGMP水平,为相关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环磷酸鸟苷 细胞裂解液 利那洛肽
原文传递
润肠通便药物筛选小鼠模型的选择及药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闵翅驹 黄晓星 +2 位作者 王生 田华洁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6期405-409,413,共6页
目的建立机制不同的润肠通便药物筛选小鼠模型,探讨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药物对动物模型的选择性,为新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复方地芬诺酯和多巴胺分别诱导机制不同的小鼠便秘模型,选择纳洛酮和伊托必利作为工具药,以小鼠小肠推进率为指标... 目的建立机制不同的润肠通便药物筛选小鼠模型,探讨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药物对动物模型的选择性,为新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复方地芬诺酯和多巴胺分别诱导机制不同的小鼠便秘模型,选择纳洛酮和伊托必利作为工具药,以小鼠小肠推进率为指标,考察机制不同的动物模型是否只适用于对应靶点润肠通便药物的筛选。在此基础上,考察伊托必利和麻仁润肠丸两个工具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以探讨正常小鼠能否用于润肠通便药物的筛选。结果复方地芬诺酯可显著抑制小鼠小肠推进,而纳洛酮可显著对抗复方地芬诺酯对小肠推进的抑制作用,但伊托必利无类似的明显拮抗作用。对于多巴胺诱导的便秘模型,伊托必利能有效促进多巴胺诱导的便秘模型小鼠的小肠推进。伊托必利和麻仁润肠丸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结论作用机制不同的润肠通便药物筛选对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进行润肠通便药物作用评估筛选时,应采用相对应作用靶点药物复制的小鼠模型。然而针对靶点未知或多靶点作用的药物,可利用正常小鼠进行润肠通便药效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肠通便 复方地芬诺酯 多巴胺 伊托必利 麻仁润肠丸
原文传递
1α,25-(OH)_2D_3生物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瑞 徐智儒 刘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7-1362,共6页
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25-(OH)_2D_3)是维生素D体内代谢的重要活性物质,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生理病理进程相关。操作简单且高灵敏度的1α,25-(OH)_2 D_3生物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的开发有很高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综述主要讨论免疫... 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25-(OH)_2D_3)是维生素D体内代谢的重要活性物质,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生理病理进程相关。操作简单且高灵敏度的1α,25-(OH)_2 D_3生物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的开发有很高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本综述主要讨论免疫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在1α,25-(OH)_2D_3生物样品测定中的应用,重点阐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代谢物 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 25-(OH)_2D_3) 骨化三醇 生物样品 免疫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鳖甲煎丸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10
作者 邱邦东 臧月 +3 位作者 王生 刘楠 刘莉 梅其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 mg·kg-1)组及鳖甲煎丸(2.4,1.2,0.6 g·...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发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 mg·kg-1)组及鳖甲煎丸(2.4,1.2,0.6 g·kg-1)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乳剂及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诱导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在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结束后取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1)mRNA的表达,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考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黏液层厚度的变化;同时动态监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并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数量明显增加(P<0.05),乳酸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明显减少(P<0.05),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0.6 g·kg-1)组拟杆菌1和拟杆菌2数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乳酸杆菌数量增加(P<0.05),结肠occludin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有效降低肝损伤指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有效降低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通透性 结肠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口腔扁平苔癣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雪 孟立正 +6 位作者 黄晓星 徐小涛 王一飞 郑斌 王生 马春梅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8期I0002-I0005,共4页
口腔扁平苔癣(OLP)为慢性口腔黏膜上皮样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介绍OLP的病因学机制及与口腔苔藓发生相关的细胞和相关趋化因子阐述口腔苔藓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对目前用于治疗OLP的药物进行介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 口腔扁平苔癣(OLP)为慢性口腔黏膜上皮样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介绍OLP的病因学机制及与口腔苔藓发生相关的细胞和相关趋化因子阐述口腔苔藓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对目前用于治疗OLP的药物进行介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癣 发病机制 药物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膳食结构影响氟伐他汀降高胆固醇药效的研究
12
作者 王生 闵翅驹 +5 位作者 黄晓星 王一飞 徐小涛 孟立正 马春梅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7期452-457,共6页
目的考察膳食结构是否对氟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效有影响。方法半高脂饲料适应性喂养Wistar大鼠5 d,之后采取全高脂饲料喂养25 d复制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干预,试验过程中调整不同比例高脂饲料喂养,采用全自动... 目的考察膳食结构是否对氟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效有影响。方法半高脂饲料适应性喂养Wistar大鼠5 d,之后采取全高脂饲料喂养25 d复制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干预,试验过程中调整不同比例高脂饲料喂养,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多个时间段大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HDL-C/TC进行检测,考察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的作用特点。结果半高脂饲料适应性饲养5 d,全高脂饲料继续喂养25 d,大鼠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TC值降低,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完全高脂饲料喂养组试验第30天以及改半高脂饲料喂养至试验第36天,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TC、LDL-C以及HDL-C/T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基础饲料喂养至试验第42天时,氟伐他汀组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HDL-C/TC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于低脂饮食结构喂养条件下的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低脂饮食(LFD) 高脂饮食(HFD)
原文传递
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衰老作用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继朔 潘绵立 +2 位作者 胡寒 刘艺 沈龙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2%和5%薏灵酒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 目的探讨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2%和5%薏灵酒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探讨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2%薏灵酒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均增加,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维生素E组、2%和5%薏灵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CAT和T-AOC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给予薏灵酒灌胃后,与模型组小鼠比较,2%薏灵酒高剂量组和5%薏灵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MDA含量下降,2%薏灵酒高剂量组小鼠T-AOC含量升高,2%和5%薏灵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和CAT含量均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薏灵酒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灵酒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抗氧化 学习记忆能力
原文传递
SIPI-7623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梅 邓轶方 +3 位作者 张瑱 黄晓玲 刘全海 刘珉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0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SIPI-7623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所有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IPI-7623低剂量组(20 mg/kg)、SIPI-7623中剂量组(40 mg/kg)、SIPI-7623高剂量组(80 mg/kg)、辛伐他汀低剂量组(5 mg/kg)、辛伐他... 目的探讨SIPI-7623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所有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IPI-7623低剂量组(20 mg/kg)、SIPI-7623中剂量组(40 mg/kg)、SIPI-7623高剂量组(80 mg/kg)、辛伐他汀低剂量组(5 mg/kg)、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 mg/kg)、联合给药低剂量组(SIPI-762320 mg/kg+辛伐他汀5 mg/kg)及联合给药高剂量组(SIPI-762340 mg/kg+辛伐他汀5 mg/kg),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按体质量给予脂肪乳剂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干预药物。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并计算相应抑制率。处死大鼠后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在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情况。测定大鼠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观察安全性。结果SIPI-7623各剂量组、联合给药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大鼠TC、TG及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SIPI-7623低、中及高剂量组对TC的抑制率分别为41.34%、42.61%和46.30%,对TG的抑制率分别为53.06%、56.12%和68.37%,对LDL-C的抑制率分别为46.84%、46.84%和56.98%。联合给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对TC的抑制率分别为53.35%和52.23%,对TG的抑制率分别为63.27%和65.30%,对LDL-C的抑制率分别为65.05%和61.67%。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对TC、TG及LDL-C的抑制率分别为39.26%、53.06%和42.43%。各组间大鼠ALT、AST、CK及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联合给药各剂量组和SIPI-7623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情况优于其他各组。结论SIPI-7623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且与辛伐他汀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SIPI-7623和辛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I-7623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联合给药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文琦 王生 +3 位作者 黄逸安 王艳 梅其炳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以高脂饲料(HFD)和酒精液体饲料(LD)分别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按喂养饲料分别分为正常组、HFD组和LD组,喂...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以高脂饲料(HFD)和酒精液体饲料(LD)分别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按喂养饲料分别分为正常组、HFD组和LD组,喂养6周后解剖取肝脏,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提取粪便脱氧核糖核酸进行Illumina MiSeq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脏细胞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FD组及LD组大鼠肝细胞内大量脂肪沉积。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HFD组和LD组大鼠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LD组硬壁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明显高于HFD组(P<0.05);在属水平上,LD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理研菌科_RC9_gut_组相对丰度低于HFD组,而瘤胃球菌属_1的相对丰度高于HFD组(P<0.05或P<0.01)。组间群落差异分析结果显示,HFD组理研菌科、梭杆菌科、巴斯德氏菌科和气球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D组,瘤胃球菌科_NK4A214_组、理研菌科_RC9_gut_组、另枝菌属、Marvinbryantia、梭杆菌属、帕匹杆菌属、巴斯德氏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及格鲁卡比氏菌属等在HF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而瘤胃球菌属_1、毛螺菌科_NK4A136_组及拟普雷沃菌属在L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均处于紊乱状态,且两者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 Illumina测序
原文传递
颈舒颗粒中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瑞 许杉 +2 位作者 律立红 徐智儒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3期170-177,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肉桂酸的浓度,研究颈舒颗粒给药后肉桂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7μm,2.1 mm×100 mm),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肉桂酸的浓度,研究颈舒颗粒给药后肉桂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7μm,2.1 mm×100 mm),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35℃;Xevo TQ-S质谱在ESI+模式下采集数据,扫描方式为选择反应监测。结果肉桂酸在10~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复方中药物的相互作用能改变肉桂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颈舒颗粒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骨化三醇体内水平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律立红 徐智儒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0期699-704,共6页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_3的一种最重要的活性代谢物,是维生素D_3信号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与人体内多种疾病相关,其在人体内的水平也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骨化三醇体内水平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关键词 维生素D3 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 25-(OH)2D3] 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疾病
原文传递
干眼症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海兰 顾丰华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视力问题之一,是由于眼部和/(或)全身多种因素引起的泪腺分泌少而导致眼睛干涩、眼痒、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甚至角结膜病变,影响视力。其病因涉及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现有的动物模型可... 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视力问题之一,是由于眼部和/(或)全身多种因素引起的泪腺分泌少而导致眼睛干涩、眼痒、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甚至角结膜病变,影响视力。其病因涉及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现有的动物模型可以重现干眼症的很多组织学特征,但未有模型能够涵盖人类干眼症的所有症状,尚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干眼症机制研究。本文就几种常见干眼症模型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角结膜干燥症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CK在正常大鼠和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杉 胡端端 +2 位作者 陈瑞 徐智儒 刘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2期813-820,842,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参皂苷CK在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大鼠体内的含量,研究口服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为人参皂苷CK对脑神经保护以及抗炎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正常... 目的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参皂苷CK在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大鼠体内的含量,研究口服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为人参皂苷CK对脑神经保护以及抗炎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正常大鼠及MCAO模型大鼠100 mg/kg人参皂苷CK单次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取血及脑组织。大鼠血浆及脑组织匀浆后均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并构建LC-MS/MS法对人参皂苷CK进行检测。采用DAS 2.0软件的非房室模型计算大鼠给药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及MCAO模型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及脑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人参皂苷CK在1~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下限为1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3.6%,准确度偏差范围为-5%~13.4%。与正常大鼠相比较,MCAO模型大鼠血浆t1/2更长[(2.5±1.1) h对(11.0±10.9) h],AUC值更大[(14 944±2 170) ng/ml·h对(28 882±11 119) ng/ml·h];MCAO模型大鼠达峰浓度(Cmax)比正常大鼠略低[(2 834±768) ng/ml对(2 634±638) ng/ml]。在同一时间点,人参皂苷CK在MCAO模型大鼠血浆中比脑组织中分布更多;人参皂苷CK在正常大鼠体内吸收更快,血药浓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处理过程方便快速,适用于人参皂苷CK生物样品分析。模型大鼠人参皂苷CK脑血含量比很低,脑内分布较少,提示人参皂苷CK可能并非通过增加脑内物质基础的途径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CK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 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 药物代谢动力学 神经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冰片对不同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洪彬 徐智儒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1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冰片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可明显改善联用药物的渗透性及分布等。近年来,冰片与其他药物联用成为研究热点,但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及临床... 冰片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可明显改善联用药物的渗透性及分布等。近年来,冰片与其他药物联用成为研究热点,但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冰片对其他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药代动力学 联合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