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6
1
作者 诸晓枫 朱剑锋 +4 位作者 邹海东 陆丽娜 赵惠娟 李强强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 背景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损伤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首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因此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乏上海市大规模儿童视力损伤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的 调查上海市6 ~12岁小学生视力损伤与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6所学校的4 686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屈光间质、眼底和眼压检查,并记录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和眼位.结果 实际受检学生4 594人,应答率为98.0%,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者3 975人,占84.8%.双眼裸眼视力≤0.5者占14.4%(662/4 594),其中343人配戴眼镜,占51.8%.所有受检者中,任一眼裸眼视力≤0.5者1 031人,占22.4%.受检的视力损伤者中屈光不正占96.9%(999/1 031),弱视占3.6%(37/1 031).接受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的小学生中,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患病率分别为31.1%、4.3%和33.0%.公办学校的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女生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明显有关(年龄:OR=1.60,95% CI:1.53 ~ 1.68,P<0.01;女生:OR=1.33,95%CI:1.16~1.54,P<0.01). 结论 中国上海市小学生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应注意筛查并提高小学生屈光不正的矫正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视力 屈光不正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王菁菁 李凯 +6 位作者 项凯迪 陈军 杜林琳 杨金柳行 刘思辰 汪玲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眼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白色3周龄普通级豚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0000 lx组、5000 lx组和500 lx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相应强度的强光、中强光和正常光照射,并在各组内... 目的观察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眼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白色3周龄普通级豚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0000 lx组、5000 lx组和500 lx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相应强度的强光、中强光和正常光照射,并在各组内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组4只,500 lx组分别接受5、20、40 min光照;5000 lx组分别接受2、4、40 min光照;10000 lx组分别接受2、5、20 min光照。各组豚鼠接受光处理后注射99m Tc-TRODAT-1用于SPECT扫描DAT显像,通过Micro-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Micro-CT软件对豚鼠视网膜感兴趣区进行分析,感兴趣区总的计数值用Sum表示,Sum值反映DAT的相对分布量或分布密度。比较光照处理后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照时长下豚鼠双眼DAT密度差值,以及光照强度和光照持续时间对豚鼠DAT聚集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另取3只豚鼠,光处理后对豚鼠眼部进行连续6 h图像采集,每隔20 min采集1次,每只豚鼠共采集18次,分析豚鼠眼DAT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500、5000、10000 lx光照强度下暴露眼DAT密度(Sum值)分别为5598.97±3159.38、8636.78±2503.16和7407.39±2053.41,明显高于对照眼的4388.89±2902.90、5981.92±3057.44和5091.32±203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4.69、11.80,均P<0.001)。500 lx光照强度下,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差值在不同光照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1,P<0.01),其他光照强度下不同光照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照时间为5 min时,10000 lx组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差值明显大于500 l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P<0.001),其他光照时长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DAT密度差值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5)。光照后连续扫描显示,豚鼠视网膜DAT密度随时间延长先上升到峰值,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值。结论光照可以引起视网膜DAT分泌增加,即使在中强度或正常光照水平下,也可以起到刺激DAT产生的作用。未发现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视网膜DAT分布和密度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照 豚鼠 多巴胺转运蛋白
下载PDF
循证医学的眼科临床实践(一)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枫桦 邹海东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眼科 临床实践 历史 现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眼科防护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华 郑凯蓉 +2 位作者 沈胤忱 吕燕云 许迅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3-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新冠肺炎尚无足够的证据完全排除眼部传播的可能性,给眼部防护和眼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在防护疫情的前提下,安全合理的开展门急诊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新冠肺炎尚无足够的证据完全排除眼部传播的可能性,给眼部防护和眼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在防护疫情的前提下,安全合理的开展门急诊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患者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1月23日至3月23日,眼科共接诊门诊患者15921人次,急诊患者543人次,无医护人员感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较好的提供了医疗服务。共接诊结膜炎患者2486人次,未发现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可能与上海疫情不严重、本地患者总量较少有关。此外,SARS-CoV-2是否能在泪液中寻及、结膜炎是否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的首发症状尚未见确切的研究报道。因此,在充分防护的前提下接诊结膜炎患者的风险是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眼科 感染控制
下载PDF
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田小波 夏宏军 +3 位作者 吐尔逊肉孜 张峰 关强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88-488,共1页
目的 探讨边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器械 ,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总结 2 3例 (2 3只眼 )各种玻璃体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出院视力较术前有很大的提高 ,随访 1~ 16个月 ,平均 9.5个月。有 3只眼出现术后并发症 ,... 目的 探讨边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器械 ,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总结 2 3例 (2 3只眼 )各种玻璃体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出院视力较术前有很大的提高 ,随访 1~ 16个月 ,平均 9.5个月。有 3只眼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余情况良好。结论 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 ,利用国产器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脱离 县级医院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临床视觉电生理──破解眼科疾病秘密的金钥匙
6
作者 吴星伟 《世界科学》 2000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眼科疾病 诊断 临床视觉电生理 视觉功能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秀兰 宋云河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卢岚 谢琳 唐广贤 原慧萍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被证实是安全和有效的,目前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PEI+GSL+GT手术治疗方案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内部分青光眼专家根据PEI+GSL+GT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完整的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提出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疗法 推荐意见
下载PDF
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及以上人群结膜松弛症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青松 张兴儒 +6 位作者 邹海东 彭金娟 史才财 周欢明 张桂丽 项敏泓 李轶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病史,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并确立结膜松弛症的诊断。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2225人,实际调查2110人,受检率为94.85%,其中确诊为结膜松弛症930例(1762只眼),人群患病率占44.08%。随着年龄增大,结膜松弛症患病率逐渐增高(X^2=10.44,P〈0.01)。结膜松弛症I级556例943只眼占患眼53.52%,II级246例647只眼占患眼36.72%,III级120例162只眼占患眼9.19%,IV级8例10只眼占患眼0.57%。患眼组视物模糊、视疲劳、疼痛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43.02%、10.73%、9.02%,明显高于非患病组37.02%、6.79%、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44、20.54和19.74,P值均〈0.01)。松弛结膜堆积于下眼睑部位最多见于鼻侧和颞侧(944只眼,占患眼53.58%)。患病眼的下睑缘位置最多见为角膜缘上型(2589只眼,占61.35%),下睑缘张力分类多为内翻型、内倾型(分别占7.04%和6.63%)。患病眼泪河异常的比例(87.23%)明显高于非患病眼(24.49%)(X^2=1615.81,P〈0.01)。结论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伴有明显的眼表损伤症状、体征和泪液异常。在社区人群中,结膜松弛症多为轻度的I级和II级,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是影响结膜松弛症患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数据收集 上海
原文传递
上海市北新泾街道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2
9
作者 邹海东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王伟伟 李桂平 俞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北新泾街道≥ 6 0岁老年人的低视力、盲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分别对 1994、1997及 2 0 0 0年上海市北新泾街道所有≥ 6 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 ,并建立视力档案 ,使用针孔镜矫正视力。观察其低视力及盲的患病率 ,分析致...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北新泾街道≥ 6 0岁老年人的低视力、盲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分别对 1994、1997及 2 0 0 0年上海市北新泾街道所有≥ 6 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 ,并建立视力档案 ,使用针孔镜矫正视力。观察其低视力及盲的患病率 ,分析致盲的主要原因。结果  1994、1997及 2 0 0 0年的实际受检率分别为 83 87%、88 32 %及 91 98% ;各年度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分别为 3 6 1%和1 5 1%、2 31%和 1 0 9%及 1 31%和 0 71%。致盲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视网膜退行性变、白内障、角膜病及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结论  1994、1997及 2 0 0 0年该地区盲的患病率及低视力率呈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眼盲 老年人 低视力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海市北新泾地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6
10
作者 邹海东 张皙 +1 位作者 许迅 何志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0-583,共4页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的年发病率 ,以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 ,对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上海市北新泾地区 10 8132人群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孔源性RD的年发病率及孔源性R... 目的 了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的年发病率 ,以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 ,对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上海市北新泾地区 10 8132人群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孔源性RD的年发病率及孔源性R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新发孔源性RD患者 6 1例 (6 1只眼 ) ,男性 2 9例 ,女性 3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996年 11 3/ 10万、1997和 1998年均为 14 1/ 10万及 1999年为 17 6 / 10万。发病眼屈光度数≥ - 6 0 0D者占 4 1 0 %。结论  1999年孔源性RD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 1996年。男女间无差异。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北新泾地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卫生调查 RD 丘视
原文传递
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11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7 位作者 唐广贤 原慧萍 谢琳 卢岚 范肃洁 唐莉 聂昕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3-845,共3页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疗PACG的重要步骤。然而,目前我国GSL操作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制定详细、完整的GSL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专家组就GSL的适应证、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步骤、房角分离范围、联合术式、围手术期用药等问题进行讨论,基于国内外重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GSL技术提出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专家意见
下载PDF
基因治疗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朝阳 张敬香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彦清 童念庭 +11 位作者 王佳 邹聪 黄骁倩 陈潞 杨珺 陈佩媛 陈洁 蔡桂娣 刘明芳 李金娣 张志杰 吴星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并分析在新的诊断标准下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及分布情况。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上海市杨浦区96所幼儿园3-6岁儿童13288名,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测。采用2011年新的弱视诊断标准来评价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研究人群弱视的分布情况。结果按照2011年的弱视诊断标准,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0.91%,显著低于按照1996年弱视诊断标准所计算出的63.52%的弱视患病率(MeNemar检验统计值为8320,P〈0.01)。在所有弱视患儿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72.7%,屈光参差性弱视占14.5%.斜视性弱视占9.1%,形觉剥夺性弱视占3.6%。4-5岁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较高(X^2=27.52,P〈0.01),而不同性别间弱视患病率没有差异(X^2=0.41,P〉0.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和形觉剥夺。新的诊断标准将年龄纳入了学龄前儿童的弱视诊断中,考虑到了幼儿视力发育规律在弱视诊断中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弱视诊断扩大化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弱视 横断面研究 小地区分析 数据收集
原文传递
上海市2013至2015年白内障摘除手术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培 陆丽娜 +1 位作者 林森林 邹海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 目的 分析2013至2015年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研究.从"上海市白内障复明手术数据库"中收集上海市2013至2015年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相关数据,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包括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外来人口,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CSR、手术方式、手术费用来源以及各地域医院手术量情况.结果 2013至2015年间,上海市每年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从63915例增长到了114688例,CSR从2686增长到4729.上海市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居民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数量分别从27203、21921和8847例增长到46415、40463和18171例.户籍常住人口CSR从4081迅速增长为7363,非户籍外来人口CSR增长缓慢,仅从619增为949,户籍常住人口手术费用中社会医疗保险比例达93.08%,非户籍外来人口手术费用中自费病例占80%以上.城区、近郊、远郊户籍常住人口CSR分别从5085、3600和3205增长为8708、6588和651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上海市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主要方式,占99%以上,人工晶状体植入占总体手术的比例也超过99%.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占上海市总手术量的54.71%.2015年非公立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中55.44%为郊区人口.结论 2013至2015年上海市非公立医院和郊区人口中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量增长迅速,有效解决了郊区CSR低的问题;非户籍外来人口白内障摘除手术量低是制约上海市总CSR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口 医院 费用 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方案的微创化进展
15
作者 袁露 廖志强 +2 位作者 徐洋 易倩伢 陈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204-208,共5页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血管病变。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病变在眶内的位置、大小及有无粘连等情况,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经典的手术方式包括:经颅开眶、外侧开眶、内侧开眶和前路开眶。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血管病变。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病变在眶内的位置、大小及有无粘连等情况,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经典的手术方式包括:经颅开眶、外侧开眶、内侧开眶和前路开眶。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在各种手术的深入应用,摘除OCH的一些新的微创手术技巧、方法不断产生,使手术的皮肤切口、颅骨和眶骨的切除范围越来越小,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少,手术方案的选择指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内窥镜和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为微创摘除OCH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OCH的各类手术方式的微创化进展及其适应证的变化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方式 眼眶手术 微创
下载PDF
激光光凝下安体舒通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
16
作者 顾晖晖 浦利军 +1 位作者 黄爱萍 俞素勤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 分析激光光凝下安体舒通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CSC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79眼,激光光凝+卵磷脂络合碘)、观察组(79例80眼,安体舒通+卵磷脂络合碘),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 分析激光光凝下安体舒通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CSC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79眼,激光光凝+卵磷脂络合碘)、观察组(79例80眼,安体舒通+卵磷脂络合碘),比较两组疗效、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微视野检查结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12周,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4、12周CF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12周观察组的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固视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激光光凝下安体舒通与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治疗CSC疗效较好,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安体舒通 卵磷脂络合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微视野
下载PDF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晓东 张皙 +2 位作者 俞彰 杨桦 黄璐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以探讨视功能恢复障碍的机制。方法  12只灰兔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 1,2,3,4周的视网膜。结果 视网膜复位早期光...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以探讨视功能恢复障碍的机制。方法  12只灰兔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 1,2,3,4周的视网膜。结果 视网膜复位早期光感受器外节段缺失、断裂。内节、视细胞核、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均可见胞浆水肿,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复位3周后,视网膜细胞结构基本正常,但仍有部分外节变短,神经纤维空洞存在。结论  视网膜复位后不仅光感受器,而且视网膜其他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不可逆的改变,这些改变导致祝功能恢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超微结构 视功能 动物实验 视网膜细胞
下载PDF
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被引量:6
18
作者 宫媛媛 俞素勤 +4 位作者 王泓 王卫峻 朱萍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1wk后改为丹参片,3片,po,tid,连续服用11wk。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视网膜电流图的动态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wk4,8末,迈之灵组视力提高优于丹参组(P<0.05,P<0.01)。治疗wk4末,迈之灵组渗出、出血吸收率61%,高于丹参组的28%(P<0.05);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治疗wk12末,迈之灵组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b波振幅及b/a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2组有差异(P<0.05,P<0.01);迈之灵组总有效率91%,丹参组56%,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早期疗效优于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七叶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电描记术 迈之灵
下载PDF
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秋莹 贺江南 +2 位作者 华怡红 樊莹 许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例35眼正常对照眼纳入研究范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同时进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层和视盘旁视网膜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层的血流密度图。比较高度近视伴与不伴PICC患眼及健眼视盘形态改变和血流密度的差异,分析PICC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和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视盘周围萎缩β区(peripapillary atrophyβ-zone,β-PPA)面积、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倾斜、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D)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PC层(54.34±5.58,57.54±7.44,64.42±3.50)与ONH层(51.24±7.43,52.75±9.96,61.25±4.15)视盘周围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与高度近视不伴PICC组及健眼组相比,伴有PICC组RPC和ONH层颞下象限血流密度(56.76±6.62,63.84±6.02,67.52±4.78;56.47±5.79,60.38±4.72,64.18±4.37)均明显下降,RPC层血流密度与MMD、β-PPA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ONH层血流密度则与MMD、PICC的发生及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倾斜和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07,95%CI:2.045~31.348;OR=7.558,95%CI:1.398~50.026)。结论: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明显下降,颞侧下降尤为显著。视盘倾斜与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空腔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O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志良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孙晓东 王方 吴迺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透明质酸酶 2 0U ,对照眼均注射BSS液。术后 7天内行B超、ERG、扫描及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扫描电镜确诊A组实验眼完全性PVD 10 0 %,B组实验眼部分性PVD 75 %,C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PVD。实验及对照眼ERG振幅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透射电镜等检查无眼内毒性。结论 纤溶酶 1U联合透明质酸酶 2 0U兔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出完全性PVD ,且无眼内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后脱离 PVD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