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 被引量:42
1
作者 汤春红 韩昌绍 +12 位作者 王纲 刘军 郑文韬 徐绮 杨建玲 刘亮 章璞 陆颖 范凯建 诸春燕 王玉 徐宜 张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况,并借鉴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QOF)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方法选择2011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英中卫生创新伙伴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12名全科医生所在的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社...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况,并借鉴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QOF)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方法选择2011年参加上海市卫生局"英中卫生创新伙伴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12名全科医生所在的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社区糖尿病管理基本情况、管理模式、考核标准、绩效拨付方式和存在问题。结果参与调查的12家社区均已开展糖尿病管理,平均管理人数达1 707例。12家社区中,有8家(66.7%)社区建立了以全科医生或内科医生为主体,护士和防保医生共同参与的全科管理团队;有2家(16.7%)社区目前糖尿病管理主要由护士、防保医生参与管理。12家社区中,以门诊随访为主的有9家(占66.7%),以上门随访为主的有2家(占16.7%),还有1家以电话随访为主(占8.3%)。12家社区中,有7家(占58.3%)社区全部实现了糖尿病信息化管理,5家(占41.7%)社区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12家社区糖尿病管理质量考核指标中,只有2家(16.7%)社区将质量考核指标全部列出。12家社区均将患者血糖控制率列为主要评价指标,平均为63.8%;4家(33.3%)社区将血糖检测频次符合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92.3%;3家(25.0%)社区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44.8%;4家(33.3%)社区将规范管理率列为评价指标,平均为90.9%。调查的12家社区中,2家(16.7%)社区已实现糖尿病管理专项经费拨付,且以季度下拨经费;其余10家(83.3%)社区未完全实现按专项拨付,主要以预防保健项目综合经费打包形式下拨,以月、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形式发放。结论上海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为以全科医生或内科医生为主,护士和防保医生共同参与的全科团队管理模式;主要质量考核指标为血糖控制率。结合英国QOF中糖尿病的质量管理指标,上海需建立统一的质量考核、效果评价指标,实施按项目经费拨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管理模式 问卷调查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炯 刘军 +3 位作者 查英 王芳 丁和远 赵燕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老城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闵行江川社区4 56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检测所有受试者血糖(空腹和餐后2h)、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稳态模式(HOMA)... 目的:了解上海老城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闵行江川社区4 56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检测所有受试者血糖(空腹和餐后2h)、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按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标准化,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34%、10.31%、0.12%和25.50%。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53%、10.74%、0.17%和25.49%。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20%、10.05%、0.11%和25.42%。70岁以上老年人IFGI、GT、T1DM和T2DM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0.20%、11.36%、0.13%和28.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OMA-β、HOMA-IR和高血压病是老年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海市闵行江川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老年糖尿病的发生与增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患病率
下载PDF
女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高葡萄糖钳夹过程中胰岛素原的分泌和释放
3
作者 刘军 查英 +3 位作者 盛励 陈灶萍 陈钦达 廖晓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持续高糖情况下胰岛素原分泌和释放的变化。方法12例肥胖、7例2型糖尿病和9例正常对照组,行150分钟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时点胰岛素原。结果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原(PI)... 目的探讨女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持续高糖情况下胰岛素原分泌和释放的变化。方法12例肥胖、7例2型糖尿病和9例正常对照组,行150分钟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时点胰岛素原。结果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组空腹胰岛素原(PI)水平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在10-150分钟期间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与胰岛素原分泌第一时相(FPPR)(r=0.464,P=0.026)和内脏脂肪(VA)(r=0.447,P=0.033)呈正相关;与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DR)(r=-0.533,P=0.009)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原分泌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持续高糖情况下肥胖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分泌胰岛素原,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功能损害,胰岛素原分泌降低,而且胰岛素原转换胰岛素过程中存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原 高葡萄糖钳夹试验 糖尿病 肥胖
下载PDF
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MEN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慧英 刘军 +5 位作者 姜晓华 陈曦 查兵兵 王曙 李小英 赵咏桔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的MEN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12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MEN1基因所有10个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及产物直接测序,亚克隆测序鉴定其杂合性。结果家系中1例病理确诊甲状旁腺增生的患者存在... 目的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家系的MEN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12名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MEN1基因所有10个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及产物直接测序,亚克隆测序鉴定其杂合性。结果家系中1例病理确诊甲状旁腺增生的患者存在MEN1基因第10外显子突变1649—1650insC,导致密码子514发生移码突变,另外筛盒出2名家系成员也为该突变携带者,临床检测符合MEN1诊断标准。结论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中国人家系中检测出MEN1基因杂合突变1649—1650insC,该突变在中国人尚未见报道,同时,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甲状旁腺增生 垂体肿瘤 MEN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晓 谌衍 +1 位作者 查兵兵 丁和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587例老年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VPT评估结果分为糖尿病组(n=221)、减退组...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587例老年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VPT评估结果分为糖尿病组(n=221)、减退组(n=217)和缺失组(n=149)。记录受试者入院时的年龄、T2DM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血尿酸、血肌酐(SCr)、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CysC。分析血清CysC及相关指标与VPT的相关性,探讨VPT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减退组年龄较大(P<0.01);缺失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HbA1c、SCr、CysC较高,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减退组比较,缺失组SCr、CysC较高,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年龄、病程、HbA1c、CysC、SCr和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T2DM病程、HbA1c、SCr以及CysC与VPT呈正相关(P<0.05),eGFR与VPT呈负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DM病程、HbA1c以及CysC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升高可能是T2DM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胱抑素C 震动感觉阈值
下载PDF
以假性痛风为首发表现的Gitelman综合征1例
6
作者 徐文君 丁和远 +1 位作者 吴国伟 牟利军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188-189,共2页
患者:男性,59岁。因“右踝关节反复肿痛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踝关节疼痛,伴有局部红肿、活动受限,无畏寒、发热。曾在开化县中医院门诊初步诊断为“痛风”,给予地塞米松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等对症处理后稍... 患者:男性,59岁。因“右踝关节反复肿痛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踝关节疼痛,伴有局部红肿、活动受限,无畏寒、发热。曾在开化县中医院门诊初步诊断为“痛风”,给予地塞米松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等对症处理后稍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假性痛风 软骨钙化 低镁血症
原文传递
IL-4/STAT6通路相关基因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杨倩 查兵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736-1739,174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信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通路相关基因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初发、未使用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Graves病患者20例作为Graves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信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通路相关基因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初发、未使用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Graves病患者20例作为Graves病组,选择同期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健康且性别、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留取外周血并收集血清,检测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IL-4等指标。磁珠分选外周血B淋巴细胞,RT-PCR检测IL-4R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19^(+)IL-4R^(+)、CD19^(+)pSTAT6^(+)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raves病组FT3、FT4、TPOAb、TGAb水平升高(P<0.05),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健康者相比,RT-PCR检测显示Graves病患者B淋巴细胞IL-4R mRNA表达增加(P<0.05)。Graves病组血清IL-4水平及外周血CD19^(+)IL-4R^(+)、CD19^(+)pSTAT6^(+)B淋巴细胞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CD19^(+)IL-4R^(+)B淋巴细胞、CD19^(+)pSTAT6^(+)B淋巴细胞与FT3、FT4及TPOAb、TGAb、TRAb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显著增加,但是IL-4/STAT6通路相关基因可能不影响Graves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生,与疾病状态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白细胞介素-4 信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胎盘SLC16A1基因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表达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8
作者 张瑞 杨倩 +5 位作者 柯文才 黄新梅 吴跃跃 李悦 臧淑妃 刘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SLC16A1基因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表达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1361例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281例纳入GDM组,健康妊娠女性1080例纳入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及GDM组按1∶1匹配(n=105)后比较... 目的探讨胎盘SLC16A1基因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表达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1361例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281例纳入GDM组,健康妊娠女性1080例纳入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及GDM组按1∶1匹配(n=105)后比较两组胎盘MCT1及SLC16A1基因表达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T1及SLC16A1基因表达量与GDM的关系。匹配参数为体质量指数、年龄、生产史、GDM病史(匹配容差分别为0.3、0、0、0)。结果GDM组、正常妊娠组SLC16A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390(0.006,2.980)、0.561(0.014,4.205),GDM组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正常妊娠组MCT1表达量分别为0.097±0.044、0.166±0.030,GDM组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C16A1基因表达量增加是GDM的保护因素(OR=0.740,95%CI 0.561~0.974,P<0.05)。结论GDM患者胎盘SLC16A1基因及MCT1表达量均下降,SLC16A1基因表达量增加是GDM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SLC16A1基因 单羧酸转运蛋白1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郭瑜林 储继志 +4 位作者 邹旭彤 徐东丽 姚庆姑 蔡红 胡海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92-694,共3页
目的 评价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超检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 内膜层 (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 ,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 <0 .0 1) ... 目的 评价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超检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 内膜层 (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 ,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 <0 .0 1) ;②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4 .89%和 3 .10 %、1.0 6%和 0 .2 7% ,P <0 .0 1) ,89.2 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 ;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 ;④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确关系。结论 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 彩超诊断 老年人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腹型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军 查英 +5 位作者 盛励 陈灶萍 陈钦达 廖晓寰 吴强 孟令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入选腹型肥胖组52例、正常对照组47例和2型糖尿病组(T2DM)102例,其中腹型肥胖组9例、非腹型肥胖组3例、正常对照组9例和T2DM组7例,进行了高葡萄糖钳夹试验和用MRI测定内脏...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入选腹型肥胖组52例、正常对照组47例和2型糖尿病组(T2DM)102例,其中腹型肥胖组9例、非腹型肥胖组3例、正常对照组9例和T2DM组7例,进行了高葡萄糖钳夹试验和用MRI测定内脏脂肪面积(VA)和皮下脂肪面积(SA)。结果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FPIR)、葡萄糖代谢清除率(GD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水平高于腹型肥胖组和T2DM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原(Proinsulin)水平低于腹型肥胖组和T2DM组(P<0.05)。腹型肥胖组腰臀比(WH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空腹血糖(FBG)、VA、SA、FPIR、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SPIR)和胰岛素分泌最大量(INS-Max)高于T2DM组,FBG低于T2DM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是影响FPIR独立的相关因素;WHR是影响ISI独立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同时已经出现了早期胰岛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微、大血管病变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军 陈影 +2 位作者 刘芳 徐东丽 姚庆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 6 4 1例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 6 5例正常对照组 (D0 )体脂参数、血压、血脂、血糖、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 ,采用稳态模式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 6 4 1例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 6 5例正常对照组 (D0 )体脂参数、血压、血脂、血糖、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 ,采用稳态模式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功能。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 (D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 (D3 )和糖尿病同时合并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组 (D4)的体重指数 (BMI)、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BG)、甘油三酯 (TG)和稳态模式评价的胰岛素抵抗 (HOMA I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D0 )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稳态模式评价 β细胞功能 (HOMA β)低于D0 组 (P <0 .0 1)。D2 、D3 和D4组白细胞计数 (WBC)水平高于D0 组 (P <0 .0 5 )。D2 与D0 组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白细胞计数与SBP(r =0 .195 ,P <0 .0 5 ) ,DBP(r =0 .14 6 ,P <0 .0 5 ) ,TG(r =0 .2 0 5 ,P <0 .0 0 1) ,体重指数 (r =0 .15 8,P <0 .0 5 ) ,组别 (r =0 .195 ,P <0 .0 0 1) ,尿蛋白排泄率 (r =0 .2 38,P <0 .0 0 1)呈正相关。D3 与D0 组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白细胞计数与SBP(r =0 .2 11,P <0 .0 5 ) ,BMI(r =0 .2 16 ,P <0 .0 5 ) ,TG(r =0 .2 90 ,P <0 .0 0 1) ,HOMA IR(r =0 .2 4 2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炎症 并发症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高压氧抑制TGF-β1改善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芳 周景花 +4 位作者 丁巧英 彭名淑 管佩玲 张杰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0.15MPa、HBOT1h,连续20d;②糖尿病对照(DM,n=32)组: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③正常对照(NC,n=20)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STZ大鼠。分别在疗程10、20d时做肌电图后处死,取股动脉血用EI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同时取后肢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TGF-β1多抗对神经组织做DAB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BOT10d后,治疗组后肢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5),但低于NC组;HBOT20d后,治疗组后肢胫、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1);而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GF-β1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5),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观察显示神经组织髓鞘内外的TGF-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生成和其在神经组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抑制 血清TGF-Β1 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HBOT STZ大鼠 神经传导速度 免疫组化染色 控制血糖 神经组织 高压氧治疗 病理学观察 正常对照 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EIA法 伊红染色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查兵兵 刘军 +5 位作者 查英 王芳 盛励 丁和远 陈灶萍 徐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基因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131I治疗方法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从而改善Graves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方法:采... 目的:通过对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基因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131I治疗方法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从而改善Graves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方法:采集30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Real-Time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和治疗前相比,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3-CD19+B细胞百分率都明显减少(P<0.05),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CD3-CD8+T细胞、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131I不能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而改善Graves病患者的免疫耐受障碍,但可以通过减少CD4+T和B淋巴细胞的含量和增加NK细胞的含量来控制过度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 FOXP3
下载PDF
高压氧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芳 邵贵强 +5 位作者 周景花 丁巧英 彭名淑 管佩玲 卜国强 姚庆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HBOT组(n=31):每天接受0.15MPaHBOT1h,连续20天。糖尿病组(n=32):不做治疗。正常组(n=20):正常SD大鼠。...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HBOT组(n=31):每天接受0.15MPaHBOT1h,连续20天。糖尿病组(n=32):不做治疗。正常组(n=20):正常SD大鼠。分别在疗程10天、20天时测定右后肢胫神经、腓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动脉血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组血清NGF、IGF-1、NO和MMP-1水平。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大鼠的胫腓神经的NCV明显低于正常组。HBO治疗10d后,治疗组后肢胫神经和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糖尿病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血清MMP-1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GF、NO水平稍有增高,但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0d后,治疗组后肢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糖尿病组(P<0.01),而与正常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雪旺细胞数明显增多,超微结构的异常如神经髓鞘纤维化增厚、轴索缩小变性等得到明显改善;血清NGF和NO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治疗组血IGF-1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结论: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GF、IGF-1、NO合成,抑制MM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大鼠 周围神经病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军 高鑫 +1 位作者 余丹菁 赵耐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 (DF)组 6 7例 ,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 (NDF)组 33例 ,脂肪肝 (F)组 2 1例 ,正常对照 (C)组 18例。检测 4组...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 (DF)组 6 7例 ,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 (NDF)组 33例 ,脂肪肝 (F)组 2 1例 ,正常对照 (C)组 18例。检测 4组患者的体脂参数、血脂、血糖 (空腹和餐后 2h)、胰岛素 (空腹和餐后 2h)及游离脂肪酸 (FFA) ,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DF组与NDF组、F组与C组比较 ,体重指数 (BMI)、腰围 (W 1)、腰臀比 (WHR)、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HOMA IR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F组的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2hBG)、空腹胰岛素 (FINS)和餐后 2h胰岛素 (2hINS)水平高于C组 (P <0 .0 5 )。DF组中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高于C组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FBG、TG、BMI和脂肪肝是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脂肪肝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FBG、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性肝脏疾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军 高鑫 +3 位作者 陈影 姚庆姑 陈刚 罗剑峰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性肝脏疾病 (NAFLD)脂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2型糖尿病 (T2DM )伴有脂肪肝组 (DF) 6 7例 ,T2DM不伴脂肪肝组 (NDF) 33例 ,...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性肝脏疾病 (NAFLD)脂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2型糖尿病 (T2DM )伴有脂肪肝组 (DF) 6 7例 ,T2DM不伴脂肪肝组 (NDF) 33例 ,脂肪肝组 (F) 2 1例 ,正常对照组 (NC) 18名。检测了 4组对象血脂、血糖和胰岛素 (空腹和 2h)、游离脂肪酸 (FFA)、TNF α,并通过CT定量评估了 2 6例DF组和 10名NC组对象肝脏脂肪含量。 结果 DF组与NDF组 ,F组与NC组比较 ,体重 (W )、体质指数 (BMI)、腰围 (W 1)、臀围 (H1)、腰臀比 (WHR)、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TNF α、HOMA IR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F组血糖和胰岛素 (空腹和 2h)水平高于NC组 (P <0 0 5 )。DF组FFA水平高于NC组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TG、BMI、脂肪肝是NAFLD胰岛素抵抗 (IR)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 ,TC、TG、TNF 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NAFLD存在IR。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 ,FBG、TG、BMI、脂肪肝是影响NAFLD病人IR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性肝脏疾病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 脂肪肝 并发症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代谢紊乱患者脂联素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军 姚庆姑 +3 位作者 许火根 澎名淑 郭瑜琳 陈钦达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代谢紊乱患者脂联素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共 90例 ,根据代谢紊乱数目 ,分为无代谢紊乱组 (M0 )、1种代谢紊乱组 (M1)、2种代谢紊乱组(M2 )和 2种以上代谢紊乱组 (M3 )。评价了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代谢紊乱患者脂联素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共 90例 ,根据代谢紊乱数目 ,分为无代谢紊乱组 (M0 )、1种代谢紊乱组 (M1)、2种代谢紊乱组(M2 )和 2种以上代谢紊乱组 (M3 )。评价了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 ,并测定了脂联素 (adiponectin)水平。 结果 M2 组和M3 组颈总动脉IMT分别高于M0 组和M1组(P <0 .0 5 )。M3 组颈总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M0 组 ,脂联素水平低于M1组 (P <0 .0 5 )。校正了影响因素后 ,M3 组脂联素仍与HOMA IR呈负相关。结论 代谢紊乱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高压氧对链脲佐菌素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亚刚 刘芳 +7 位作者 邵贵强 张杰 周景花 钟慈声 施劲东 许剑锋 卜国强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3)正常对照组(n=2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大 鼠。分别在疗程5、10、20 d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心脏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HBOT治疗20 d后STZ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明显好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肌丝排列整齐、Z线 明显、线粒体排列规则、结构紧凑。结论 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性心肌病 STZ 对照组 治疗作用 链脲佐菌素 高压氧 无糖 线粒体 电镜观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丁和远 徐东丽 +3 位作者 王芳 查兵兵 徐炯 刘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白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8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3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 μg/min≤UAER< 200 μg/min,2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白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8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3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 μg/min≤UAER< 200 μg/min,297例)和显性白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60例),比较3组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胆红素对UAER的影响.结果 显性白蛋白尿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别是(8.4±3.7)μmol/L、(2.3±1.2)μmol/L和(6.1±3.0) μmol/L]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分别是(10.6±4.8) μmol/L、(3.1±1.7)μmol/L和(7.4±3.5) μmol/L]和正常白蛋白尿组[(11.3±6.3)μmol/L、(3.5±2.8) μmol/L和(7.8±4.3) μmol/L]显著降低(P<0.01或P<0.05).TBIL(r=-0.084,P=0.027)、DBIL(r=-0.110,P=0.005)与UAE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胆红素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性因素,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糖尿病 2型 尿白蛋白
下载PDF
小檗碱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芳 刘军 +5 位作者 陈灶萍 丁和远 盛励 徐炯 查兵兵 吴跃跃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入选初发2剐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糖化I衄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治疗6... 目的探讨小檗碱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入选初发2剐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糖化I衄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患酱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斧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8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明姓改善,二甲双胍组改善HOMA—IR较小檗碱组明显(P〈0.05)。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降糖降脂,对伴有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檗碱效果可能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小檗碱 二甲双胍 血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