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急诊科男护士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及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杰 魏薇萍 +3 位作者 王国志 吴先帅 陈浩 管佳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20期1906-1910,共5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急诊科男护士的心理韧性、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感水平,并探讨急诊科男护士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及职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为增进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5-8月在上海市三级甲等... 目的调查上海市急诊科男护士的心理韧性、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感水平,并探讨急诊科男护士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及职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为增进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5-8月在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的210名急诊科男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心理韧性、工作压力、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95%。调查对象心理韧性得分为(91.03±15.76)分,工作压力得分为(2.84±0.85)分,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02±0.7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编制、工作年限、职称、婚姻状况为其他、护理专业及工作压力、职业社会支持是急诊科男护士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2.308、4.837、7.016、12.340、-8.355、-0.155和1.185,P<0.05)。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r=-0.409,P<0.01),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r=0.629,P<0.01)。结论急诊科男护士的心理韧性越高,则感受到的压力越小,职业认同感越高。护理管理者应注重男护士心理韧性的培训和发展,并以科学有效的策略提升男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减轻其压力源,坚定其职业认同感,最大限度地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男护士 心理韧性 工作压力 职业认同感 相关性
下载PDF
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浩 胡佳颖 管佳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92-195,200,共5页
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加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值、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变化,28 d存活率,寒战、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温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入院后4、8、12、24 h体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T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入院6、12、24 h 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FIB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血乳酸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水平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 p H值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加温输液可减少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加温输液 严重创伤 复温效果 凝血功能 酸碱指标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永霞 王韬 +3 位作者 朱晓光 杨开超 孙伟 封启明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EDLO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为核心,急诊预检、"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奉贤区中心医院参与的微信平台。纳入203例创伤患者,根据微信...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EDLOS)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为核心,急诊预检、"120"院前急救系统、急诊科以及奉贤区中心医院参与的微信平台。纳入203例创伤患者,根据微信平台的应用时间,将患者分为应用前组82例和应用后组121例。比较两组伤情特点、诊治情况及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预后(脓毒血症、呼吸机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就诊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手术情况、28 d内死亡情况、脓毒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应用后组脓毒症发生率、EDLOS低于或短于应用前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DLOS长、女性、呼吸机通气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及未使用微信平台是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均P <0. 05)。脓毒症及ICU住院时间长是呼吸机通气时间长的危险因素(均P <0. 05)。呼吸机通气时间长是ICU住院时间长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可缩短创伤患者的EDLOS;未使用微信平台可增加患者脓毒血症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延长EDL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急诊滞留时间 预后 微信平台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飞燕 曹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K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AKI后RIFLE分级...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K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F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I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细胞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14 d内,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57.14%)比对照组(77.55%)低(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8.16%)低于对照组(26.53%)(P<0.05),研究组肾功能完全恢复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应用能够改善严重多发伤并发AKI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微循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早期
下载PDF
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纪晓康 郑婷 +1 位作者 吴先帅 王飞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工作的90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工作坊组,每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操作技能培...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工作的90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工作坊组,每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工作坊组采取工作坊模式。每周培训2次,每次2 h。比较两组护士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得分、综合能力考核评分,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两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得分均较培训前升高,且工作坊组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组培训后的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急救配合能力、工作效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组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用于低年资护士可强化其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增强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培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模式 低年资护士 操作技能 培训 满意度
下载PDF
双重差异模型下改良JUST评分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的效能
6
作者 唐晓蕾 魏薇萍 管佳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究双重差异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下改良的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apan urgent stroke triage,JUST)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215例急性... 目的探究双重差异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下改良的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apan urgent stroke triage,JUST)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的2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06)并给予传统救护模式,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109)并给予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病残率、院内抢救时效指标(救治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建立高级气道、静脉通路时间)、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2、4、6、8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DID模型对比两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结束后,两组急诊抢救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病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0.83%)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8,P=0.026),住院病死率(9.17%)及病残率(26.61%)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8,P=0.026;χ^(2)=8.155,P=0.004)。两组各项院内抢救时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救治时间[(2.22±0.97)h]、术前准备时间[(18.06±5.43)min]、建立高级气道[(15.25±4.39)min]、静脉通路时间[(7.41±2.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P=0.814),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P值均<0.05),干预结束后2、4、6、8周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2周:(9.25±2.18)分;4周:(8.11±2.19)分;6周:(6.50±1.62)分;8周:(5.29±0.9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3%,明显低于对照组27.36%(P<0.05)。结论改良JUST评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管理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病残或病死率,为院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还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差异模型(DID)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评分 病残率 预后 日本急性卒中分类(JUST)评分 并发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
下载PDF
个案管理模式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娟 沈黎文 +1 位作者 韦小梅 张亚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踝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踝关...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踝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术后疼痛评分、关节肿胀消退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关节肿胀消退率、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术后疼痛感,消除关节肿胀,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自我效能 个案管理模式 康复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丁树琴 管佳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沈黎文 朱晓燕 +1 位作者 杜佩红 张亚丽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9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职业使命感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3—7月抽取上海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使命感量表...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状况,探讨职业使命感和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3—7月抽取上海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8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使命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得分为37.15±7.14,其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每月夜班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资本得分为82.32±16.46,其在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每月夜班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倦怠得分为64.45±13.36,其在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及每月夜班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715,P<0.01),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689,P<0.01),职业使命感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624,P<0.01);心理资本在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1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27.99%。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使命感和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心理资本在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有助于提高职业使命感水平和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职业使命感 心理资本 职业倦怠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立东 刘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的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根据药物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解磷定注射...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的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根据药物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解磷定注射液,1 g/次,1次/1 h,治疗3次后,改为1次/2 h,治疗6 h后为1 g/4 h,24 h后1 g/8 h,维持至72 h,24 h总量≤10 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昏迷复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 E)活性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50%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昏迷复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 E活性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中MCV和SCV均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氯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氯解磷定注射液 有机磷中毒 胆碱酯酶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曦 胡三莲 +2 位作者 钱会娟 韦小梅 王飞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6期3610-361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3-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采用非同期对照设计,将2019年3-5月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3-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6例,采用非同期对照设计,将2019年3-5月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的34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采用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指标。结果干预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腹胀和便秘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急性期肠道功能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腹胀和便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急性期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腹胀 便秘 干预方案
原文传递
肺特异性蛋白与肺损伤
12
作者 闻梦妮 赵钢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72-574,共3页
多种致病因素(如感染、炎症、创伤和毒物等)均可导致急、慢性肺损伤,肺损伤的典型病理生理学改变为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是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明确诊断和监测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 多种致病因素(如感染、炎症、创伤和毒物等)均可导致急、慢性肺损伤,肺损伤的典型病理生理学改变为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是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明确诊断和监测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肺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方法,如x线平片或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但肺损伤的早期微观改变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只有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或一定的时间才会有所表现,并且存在放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肺特异性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