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医学模式下骨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晓冰 胡薇 +1 位作者 吴帆 蔡郑东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261-262,278,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患者对身心健康及医学人文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也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受考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骨科医生如何抵制功利主义,实现医德医术与服务艺术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患者对身心健康及医学人文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也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受考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骨科医生如何抵制功利主义,实现医德医术与服务艺术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骨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医生 人文素质 培养 医患关系 功利主义
下载PDF
品管圈教学结合三维人体解剖学软件在骨科解剖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影 陈苏 朱唯一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教学模式结合三维人体解剖软件在骨科解剖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实习的14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干预组实施品管圈结合三维人体解剖软件的教... 目的探讨品管圈教学模式结合三维人体解剖软件在骨科解剖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实习的14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干预组实施品管圈结合三维人体解剖软件的教学模式。结果干预组护生理论与操作成绩、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专业发展和教育咨询方面显著提高,各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教学模式结合三维人体解剖软件能显著提高骨科解剖护理带教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体解剖软件 骨科解剖学 品管圈 护理带教
原文传递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陆一 蔡晓冰 井冲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术前、术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术前、术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_(2-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SV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术后C_(1-2)角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调查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者26例,不变或增加者58例。两组患者年龄、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C_(2-7)SVA、术后C 1-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术前T_(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下颈椎前凸角>20°、术前枕颈角>20°、术后C 1-2角>20°,均是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与术前下颈椎前凸角、术前枕颈角、年龄以及融合角度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寰枢椎脱位 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 被引量:14
4
作者 顾昕 贺石生 +1 位作者 张海龙 顾广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1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减压 神经根麻痹
原文传递
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健 蔡郑东 +1 位作者 朱裕昌 孙业青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3,551,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3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利用改良Karlsson术结合踝关节镜下清理,用MINI-G2铆钉直接缝合加固,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结果:所有患者术...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3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利用改良Karlsson术结合踝关节镜下清理,用MINI-G2铆钉直接缝合加固,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6.4±5)个月,踝关节无明显水肿,行走无疼痛,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阴性。术后距骨倾斜角较术前减少为平均(3.8±0.5)°(P<0.01),距骨前移较术前减少为平均(3.3±1.5)mm(P<0.05)。AOFAS评分术后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优10例、良13例、一般11例、差2例,优良率达63.9%。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活动满意。结论:踝关节镜探查并解剖修复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合理而又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韧带修复 关节镜
原文传递
通道辅助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7 位作者 顾广飞 顾昕 蔡晓冰 赵杉 周旭 袁超群 吴卫平 扶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多节段
下载PDF
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愈合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闵晓晖 茅凌洲 +1 位作者 周家钤 毕刚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45-47,51,共4页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胫骨专家型髓内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87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朱裕昌 楼列名 +3 位作者 蔡明 李少华 吴兴 李文俊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7年7月对87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85例并存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7年7月对87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85例并存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脑部疾患),伤后距手术时间1d内者4例,3d内49例,3~7d内34例。结果87例患者经12~26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72髋,良13髋,中2髋,总优良率为96.6%。无1例死亡。无任何疼痛76例(87.4%),有时隐痛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11例(12.6%)。术后1年时,无1例出现跛行,72例(82.8%)患者能下地活动,其中54例(62.1%)不需任何帮助能独立行走。结论为避免卧床产生的并发症和加重原有合并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应尽早手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减少失血量及组织损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极大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一侧椎旁肌注射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晓龙 周许辉 +3 位作者 刘洋 田野 东人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6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组,每组8只。将所有大鼠截除双前肢,予高笼喂养,建立双足直立鼠模型,同时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剔除存在脊柱侧凸的大鼠,并及时补充。截肢后3d,A^F组大鼠于胸椎后凸区域右侧椎旁肌多点注射BTX-A,注射剂量分别为100U、50U、25U、12.5U、6.25U、3.125U,注射体积为0.5ml,G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2周,存活大鼠行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明确各组大鼠是否存在脊柱侧凸,若脊柱向右侧侧凸成角定义为正值,若脊柱向左侧侧凸成角定义为负值;麻醉下切开背部皮肤,肉眼观察大鼠背部肌肉形态变化,留取注射区域椎旁肌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双足直立鼠模型全部建立成功,大鼠麻醉苏醒后可竖直站立取水。A^D组大鼠于BTX-A注射后5d内相继死亡,E、F、G组大鼠全部存活。注射后2周全脊柱前后位X线片检查,E、F组大鼠均存在脊柱侧凸,且注射侧为凸侧,E组侧凸Cobb角为37.5°~46.8°,平均(41.9±3.4)°;F组为28.3°~37.3°,平均(33.1±3.2)°;G组侧凸Cobb角为-8.2°~12.0°,平均(2.9±6.8)°;E、F、G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后2周,E、F组大鼠切开背部皮肤,见大鼠脊柱向注射侧侧凸,肉眼及光镜下见注射BTX-A区域的椎旁肌明显萎缩;G组肌肉无明显变化。结论:BTX-A 6.25U及3.125U一侧椎旁肌注射可建立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肌力失衡可导致双足直立鼠脊柱侧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A型肉毒毒素 椎旁肌注射 双足直立鼠 模型
原文传递
硒酸酯多糖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兴 陈峥嵘 陈中伟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927-930,共4页
目的 :探索有机硒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以硒酸酯多糖为实验药物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等 ,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 目的 :探索有机硒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以硒酸酯多糖为实验药物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等 ,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硒酸酯多糖作用骨肉瘤细胞 1、2、4、6d及浓度为 0、3 0、60、12 0μg/mL后细胞生长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形态学观察可见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 ,细胞周期主要受阻于S期。结论 :硒酸酯多糖可在体外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药理学 骨肉瘤/病理学 脱噬作用 硒/药理学
下载PDF
189名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铭 孙晓 +2 位作者 朱晓萍 田梅梅 施雁 《护理学报》 2017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于2016年4—6月对某市3所医院的189名新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 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于2016年4—6月对某市3所医院的189名新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调查对象角色转型冲击总分为(103.73±6.26)分,得分率为76.8%;各维度的得分率为66.9%~83.2%;不同学历和聘任方式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09,P=0.001;t=2.623,P=0.009)。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体验得分与心理韧性得分之间呈极强负相关(r=-0.949,P<0.001)。结论工作1年内新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通过建立系统性、针对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教育体系,同时科室乃至院级层面给予一定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支持,以此提升新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快适应护理专业特征,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角色转型 冲击体验 心理韧性
下载PDF
骨肉瘤安全外科边界与保肢适应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扬 马小军 +1 位作者 张春林 鲍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98-1001,共4页
目的:通过X线、MRI和骨扫描(ECT)、肉眼边界与病理边界的对比研究来确定骨肉瘤保肢的安全外科边界,并探讨影响骨肉瘤保肢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新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术前X线、ECT、MRI... 目的:通过X线、MRI和骨扫描(ECT)、肉眼边界与病理边界的对比研究来确定骨肉瘤保肢的安全外科边界,并探讨影响骨肉瘤保肢的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新就诊的骨肉瘤患者,术前X线、E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手术范围,取术后截除的肿瘤瘤段,用电锯或骨刀沿肿瘤骨的冠状面、矢状面劈开,将标本平分为两等份,取一半为选材对象。肿瘤标本分割之前,需进行肿瘤长度的肉眼测量。对所有取材做经过解剖标志点的冠状面切面。将剖成厚度约10mm断面,行整层分开切成1cm×1cm切片送病理检查。对于每例标本采集的X线、MRI检查及ECT进行数码照相,并传输到计算机中。参照每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的标尺,应用Adobe photoshop 7.0软件的切片功能进行影像学、实体肿瘤长度的测量,应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统计,采用单一因素的两组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满足入选条件共19例。X线片显示软组织边界不清。MRI可以很好的显示软组织的边界。镜下肿瘤边缘可见水肿带,并有出血充血,多数肿瘤沿脂肪细胞间隙浸润生长。X线、ECT与病理检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MRI、肉眼观察与病理范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测量相对误差较小,术前MRI加权及脂肪抑制像在肿瘤边界外1.5cm做为保肢截骨平面是安全平面。影响骨肉瘤保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外科边界 保肢 适应证
下载PDF
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磊 吴众 李少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1期3926-3929,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果骨折造成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放置高度及后旋角度不确定、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悉肩关节的解...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果骨折造成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放置高度及后旋角度不确定、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关系、力学机制、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就近几年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置换术 治疗
下载PDF
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硕 孙梦熊 +2 位作者 高博 蔡郑东 张治宇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48-151,203,共5页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水加光照。(3)单纯光敏剂未光照和4个光动力治疗PDT组:HpD和PSD-007各设5mg/kg、10mg/kg两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30nm、功率密度167mW/cm2、能量密度20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5cm。实验后第7天比较各组肿瘤直径、重量、抑瘤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光动力治疗后,各光敏剂组肿瘤表面均出现了坏死,肿瘤的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敏剂HpD、PSD-007光动力疗法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骨肉瘤光敏剂
下载PDF
肘关节僵硬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华 李少华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3期4664-4667,共4页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恢复快;全肘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辅助铰链外固定、持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手术松解 保守治疗 关节镜
下载PDF
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治宇 胡硕 蔡郑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4-648,604,共5页
目的:观察630及67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 目的:观察630及67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6~8mm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及PDT治疗组。治疗组分为PSD-007组(5mg.kg-1,用波长630nm激光照射)和BCPD-17组;BCPD-17组分设5和10mg.kg-12个剂量组,分别用波长630nm或670nm激光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mW.cm-2、能量密度24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1.0cm。照射7d后测量肿瘤大小,取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小鼠骨肉瘤细胞大而深染,核异型明显;PDT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细胞内空泡变性,核固缩,BCPD-17组更明显。PDT治疗组小鼠骨肉瘤的肿瘤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70nm激光照射后,BCPD-17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均高于PSD-007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敏剂BCPD-17光动力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LM-8骨肉瘤 BCPD-17 PSD-007 肿瘤抑制率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9
17
作者 赵一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为(92.8±4.2)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67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明 陶坤 +3 位作者 茅凌洲 楼列名 李少华 蔡郑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516-517,共2页
目的:评价AO锁骨钩钢板在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8年2月67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肩锁钩钢板固定。X线平片用来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术后肩关节评分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随... 目的:评价AO锁骨钩钢板在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8年2月67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肩锁钩钢板固定。X线平片用来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术后肩关节评分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随访15.5个月,67例病例全部愈合。按Constant-Murley评分,所有病例的平均得分达91分。结论: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取得稳定固定并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AO锁骨钩钢板 NEER Ⅱ型
下载PDF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振华 李少华 +2 位作者 楼列名 蔡新宇 蔡郑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了20例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al-Judet分型标准分类。其中前柱骨折4例,前壁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4例,后壁后柱骨折2例,后壁骨折...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0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了20例髋臼骨折,骨折按Letournal-Judet分型标准分类。其中前柱骨折4例,前壁前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4例,后壁后柱骨折2例,后壁骨折2例,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并发异位骨化1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临床功能按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8例,优良率为90%。结论: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要求术前对骨折充分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切口及内固定物,关节面解剖复位,是获得理想的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寅权 李国东 +4 位作者 张平 叶添生 孙洪体 鲁扬虎 王慧慧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损伤 关节镜 肩袖撕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