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和外周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估
1
作者 王艳艳 韩雪婷 +6 位作者 谢钟磊 宋昱 袁帅 姚顺 徐亚妹 崔晓通 周京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评估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和外周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二者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注册研究。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冠状... 目的评估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和外周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二者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注册研究。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或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将入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CMD)组(CFR<2.5)和无CMD组(CFR≥2.5)或外周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MED)组(RHI<1.67)和无MED组(RHI≥1.6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发生CMD和MED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MED和CMD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42例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69.0(59.0,74.0)岁,男性占比66.9%(95/142)。分组结果为:(1)依据CFR:CMD组73例,无CMD组69例;(2)依据RHI:MED组57例,无MED组85例。本研究中,CMD和MED的患病率分别为51.4%(73/142)和40.1%(57/1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慢性肾脏病、心房颤动(房颤)、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升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增加是CMD的危险因素,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评分、左心房内径和RHI上升是CMD的保护因素;房颤和血红蛋白升高是MED的危险因素,CFR上升是MED的保护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临床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增快和RHI上升仍分别是CMD的危险和保护因素;CFR上升仍是MED的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FR与l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lg心肌肌钙蛋白T、lg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心率呈负相关;RHI与CFR呈正相关。结论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CMD和MED患病率均较高,且两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心率增快和RHI上升分别是CMD的危险和保护因素,CFR上升是MED的保护因素。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非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外周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