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成人斜视的诊断和治疗:解读2023年版成人斜视眼科临床指南
1
作者 夏韦艺 姚静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眼科临床指南(PPP)是由美国眼科学会牵头制定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眼科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了首版《成人斜视PPP》,并于2023年9月进行了更新。本文将从“诊疗主要发现和建议的更新”、“斜视手术技术的更新”和“斜视各论观点的更新”三个... 眼科临床指南(PPP)是由美国眼科学会牵头制定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眼科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了首版《成人斜视PPP》,并于2023年9月进行了更新。本文将从“诊疗主要发现和建议的更新”、“斜视手术技术的更新”和“斜视各论观点的更新”三个方面对两版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迅速掌握新版PPP的核心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成人斜视的规范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科临床指南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同向易化视觉现象的行为特性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婷 杨宏方 +2 位作者 张玉秋 刘婷婷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同向易化视觉现象被认为是发生在中央视野、以视觉皮质邻近神经元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视觉信息加工过程,表现为对目标物单独出现时的察觉能力低于其周边伴有同向干扰物时。基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观察该现象在... 目的同向易化视觉现象被认为是发生在中央视野、以视觉皮质邻近神经元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视觉信息加工过程,表现为对目标物单独出现时的察觉能力低于其周边伴有同向干扰物时。基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观察该现象在此人群中的行为特性改变。方法选取4组受试者,分别为视野损害青光眼组、视野损害前青光眼组和各自的正常对照组。4组分别在目标刺激(正弦光栅)单独出现时以及伴有不同间隔距离的干扰刺激(正弦光栅)时,进行对比度察觉任务并获得对比敏感度。结果随着目标刺激与干扰刺激间隔距离的增大,所有受试者的对比敏感度受同向易化的影响减小;视野损害和损害前青光眼受试者的对比敏感度受同向易化影响的范围较正常组明显增大了2λ和4λ(λ为光栅波长)。结论 POAG中同向易化视觉现象影响范围发生了增大的行为改变,且可发生在视野损害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同向易化视觉现象 视觉心理物理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的眼睛侵入途径与眼科防护重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季樱红 孙杨 卢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健康。虽然我国已度过至暗时刻,但该病毒迄今已造成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并导致至少35人牺牲,包括3名眼科医师。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即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健康。虽然我国已度过至暗时刻,但该病毒迄今已造成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并导致至少35人牺牲,包括3名眼科医师。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该病毒是否会通过眼部传播?会引起哪些眼部表现?作为眼科医师,应该注重哪些防护措施?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相关研究,从2019-nCoV的眼部发病机制以及眼部表现入手,分析是否存在眼部传染途径,并指出目前眼科必要的防控措施,希望为病毒性眼病的基础研究以及眼科医务人员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防护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4
作者 刘锐 王沁 +2 位作者 胡晓蕾 田国红 徐全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16-520,共5页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急性视神经损伤,为颅面外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病因分为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后者更常见。近年来,TON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一旦发生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需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导致严重视功能障碍的急性视神经损伤,为颅面外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病因分为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后者更常见。近年来,TON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一旦发生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需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TON的诊断除了眼科常规检查外,还需结合神经眼科及电生理、影像学辅助检查。由于缺乏明确的临床指南,其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TON的临床治疗包括仅观察及保守治疗、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或不同方式的视神经减压(使用或不使用类固醇)。本文总结近年文献的主流观点,就TON的病因、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及一些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具备治疗前景的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诊断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超声诊断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倩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眼科超声诊断设备包括常规B超、高频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进步,尤其是高频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发展,推动了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颈动... 眼科超声诊断设备包括常规B超、高频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进步,尤其是高频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发展,推动了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颈动脉海绵窦瘘、眼缺血综合征以及巨细胞动脉炎等多种复杂神经眼科疾病诊断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B超 高频B超 彩色多普勒超声 神经眼科 视盘水肿 视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 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缺血综合征 巨细胞动脉炎
下载PDF
双基因突变致散发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叠加综合征1例
6
作者 冯超逸 孙平 +2 位作者 孙兴怀 陈倩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25-526,共2页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叠加综合征(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plus syndrome,CPEO plus)是一种线粒体疾病,同时累及眼外肌及其他器官或系统。CPEO plus的病因与CPEO相同,即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点突变,或与线粒体...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叠加综合征(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plus syndrome,CPEO plus)是一种线粒体疾病,同时累及眼外肌及其他器官或系统。CPEO plus的病因与CPEO相同,即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点突变,或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的核基因突变[1]。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的双基因突变在少数病例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型 线粒体功能 基因突变 线粒体DNA缺失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叠加综合征 眼外肌 线粒体疾病
下载PDF
线粒体疾病相关视神经病变
7
作者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86-394,共9页
线粒体疾病是主要累及全身多系统且临床表现各异的线粒体能量代谢耗竭疾病,其中眼部可单独受累,尤其是视神经病变可为其唯一表现,或是各种综合征的受累器官之一。临床最常见的线粒体相关视神经病变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常染色体显... 线粒体疾病是主要累及全身多系统且临床表现各异的线粒体能量代谢耗竭疾病,其中眼部可单独受累,尤其是视神经病变可为其唯一表现,或是各种综合征的受累器官之一。临床最常见的线粒体相关视神经病变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类型及包括视神经萎缩的各种表型已被认识,例如MELAS脑病、Leigh综合征、Wolfram综合征、Charcot-Marie-Tooth病等。本文主要聚焦包括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在内的各种线粒体疾病及其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尤其是视神经病变,通过典型的临床特征及针对性的基因检测手段拓展神经眼科医师对视神经萎缩性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对该类疾病的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疾病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WOLFRAM综合征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LEIGH综合征
下载PDF
丘脑病变导致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病例1例
8
作者 冯超逸 孙平 +2 位作者 陈倩 孙兴怀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为临床罕见由中脑-间脑部位损害导致双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眼球震颤的综合征。该综合征为眼球运动核上性损害导致,涉及位于中脑上端内侧纵束吻侧间质核(rostral interstitial nucleus of medial longi... 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为临床罕见由中脑-间脑部位损害导致双侧眼球垂直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眼球震颤的综合征。该综合征为眼球运动核上性损害导致,涉及位于中脑上端内侧纵束吻侧间质核(rostral interstitial nucleus of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riMLF)及后联合(posterior commissure,PC)等重要结构。脑血管病及外伤、肿瘤转移为常见病因。本文报道1例外伤后丘脑出血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后经确诊为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患者,诠释双眼垂直凝视功能的相关核上性核团及其解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 丘脑出血 垂直性 眼球震颤 脑血管病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诊疗策略
9
作者 陈倩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78-385,共8页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指仅有因颅内压增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但颅内并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伴肥胖者。IIH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脑脊液分泌-吸收失衡相关。患者表现为头痛、一过性视物模糊、搏...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指仅有因颅内压增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但颅内并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伴肥胖者。IIH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脑脊液分泌-吸收失衡相关。患者表现为头痛、一过性视物模糊、搏动性耳鸣及复视。双侧视乳头水肿为IIH患者首诊眼科的主要病因,延误诊断及治疗可导致晚期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治疗手段包括疾病修饰治疗(如减轻体重)、药物治疗(如碳酸酐酶抑制剂)和手术治疗(如视神经鞘开窗术、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及脑脊液分流术等)。本文概述了IIH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并结合国人IIH患者特征总结了治疗流程;希望能引起神经眼科及相关领域医师对IIH的重视,减少该类人群因延误治疗导致晚期严重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大脑假瘤综合征 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鞘开窗 静脉窦支架 脑脊液分流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眼科诊疗领域的应用
10
作者 张学军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神经内镜技术主要包括鼻内镜神经外科、脑室镜外科、颅内镜锁孔外科及内镜通道外科等,其中鼻内镜目前已广泛用于鞍区肿瘤的微创切除治疗。由于神经眼科领域涉及视路病变导致的传入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及传出障碍性... 神经内镜技术主要包括鼻内镜神经外科、脑室镜外科、颅内镜锁孔外科及内镜通道外科等,其中鼻内镜目前已广泛用于鞍区肿瘤的微创切除治疗。由于神经眼科领域涉及视路病变导致的传入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及传出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复视和/或眼肌麻痹)其病变部位多位于视神经管、眶尖、海绵窦、颅底等解剖结构错综复杂、邻近血管神经丰富的部位,常规开颅手术不但创伤大,且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眼科领域应用的普及,在视神经管减压、鞍区/颅底肿瘤切除、海绵窦病变活检以及第三脑室底部造瘘等手术中均降低了风险,并得以广泛开展。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中心近年来的多学科间诊疗心得,对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诊疗领域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眼科 神经外科 鞍区 海绵窦 视神经
下载PDF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单中心研究
11
作者 孙平 冯超逸 +2 位作者 陈倩 孙兴怀 田国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55-460,共6页
目的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转归。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并诊断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发病特征、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转归。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并诊断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发病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0例确诊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50.45±18.03)岁(4~89岁),平均病程为(6.72±17.35)个月(0.25~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00±2.63)个月(12~20个月)。单眼患者25例、双眼患者15例。单纯表现为眼睑下垂患者8例(20.00%)、单纯表现为眼肌麻痹患者5例(12.50%)、二者均有者27例(67.50%)。疲劳试验、冰试验、血清肌无力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6%、82.35%及46.15%。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为73.68%。34例患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2例(5.88%)患者确诊胸腺瘤,并进行了手术切除,3例(8.82%)患者胸腺增生,未行手术。39例患者分别行如下4种治疗,单用溴吡斯的明、单用泼尼松、联合应用溴吡斯的明与泼尼松、联合应用泼尼松与非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各为1例、14例、12例及12例,平均用药时间为(13.00±7.63)个月(1~20个月),用药后达缓解或最轻临床表现状态的时间平均为(4.14±3.66)个月(0.25~12个月)。至随访结束,症状缓解或最轻临床表现状态者27例(67.50%),13例(32.50%)患者部分好转,症状轻微且维持稳定,未有患者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随访期间,29例(72.50%)患者仅发作1次,11例(27.50%)患者发生1次及以上复发。各治疗组间症状改善及复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为导致上睑下垂及复视的重要原因,疲劳试验、冰试验对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肌无力抗体阳性率。经过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总体复发率较低,并且未观察到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转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上睑下垂 眼外肌麻痹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针刺综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伟杰 吕天依 +4 位作者 刘文婷 崔若琳 干德康 张仁 徐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该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53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治疗3个月后患者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视力和...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该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53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治疗3个月后患者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视力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8例(53眼)患者治疗后眼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MD、MS及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6.8%;疗效同年龄、病程、治疗时间之间均不具备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患者MD和MS的恶化程度,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相同的病程,接受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针刺 水针 梅花针疗法 耳穴贴压 电针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红 闵智杰 +2 位作者 吕天依 刘文婷 干德康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张仁主任医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规范化处方的临床疗效,对针刺治疗该病的疗效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自1998年至今接受针刺治疗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共26例(51眼)。采用自身前... 目的观察张仁主任医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规范化处方的临床疗效,对针刺治疗该病的疗效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自1998年至今接受针刺治疗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共26例(51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治疗3个月后及针刺治疗至今患者的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后患者的视力和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检查中,平均敏感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缺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69.6%;患者基础视力与疗效评定呈正相关性(P<0.05),患眼病程及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同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患眼病程越短,基础视力越好,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针刺 水针 耳穴贴压 皮肤针疗法
下载PDF
眼底杯盘比>0.3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祥梅 吴彦婵 +1 位作者 陈君毅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分析眼底杯盘比〉0.3人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临床发现垂直向杯盘比(VCDR)〉0.3的人群,经过傅里叶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和其他临床检查后... 目的分析眼底杯盘比〉0.3人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临床发现垂直向杯盘比(VCDR)〉0.3的人群,经过傅里叶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和其他临床检查后,被判断为正常、青光眼可疑或POAG。将该3组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屈光度、VCDR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POAG的关系,并用危险度(OR)和95%可信限(CI)加以表示。结果共有5 137名受试者入选,其中2 828(55.05%)为正常,1 525(29.69%)为青光眼可疑,784(15.26%)被确诊为POAG;正常组、青光眼可疑组、POAG组VCDR的中位数分别为0.5、0.6、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84,95%CI:1.323-1.667),年龄(OR=1.207,95%CI:1.128-1.291每增加20岁),近视(OR=1.369,95%CI:1.298-1.493),VCDR(OR=1.765,95%CI:1.698-1.834每增加0.1)是罹患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老龄(尤其是〉60岁)、近视(尤其是中高度近视)以及大VCDR是POAG发生的危险因素,VCDR〉0.6的人群患青光眼的风险大大增加,应着重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垂直向杯盘比 危险因素 近视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眼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锐 钱江 +2 位作者 郭洁 毕颖文 袁一飞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眼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眼表SCC患者22例,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患者均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眼表SCC切除手术。结果切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眼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眼表SCC患者22例,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患者均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眼表SCC切除手术。结果切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均证实为眼表SCC。肿瘤发生于颞侧14例(63.6%),发生于鼻侧5例(22.7%),环绕角膜生长2例(9.1%),位于角膜表面1例(4.5%)。其中累及角膜缘19例(86.4%),环绕角膜缘2例(9.1%),仅累及结膜2例(9.1%),累及半月皱襞1例(4.5%),累及巩膜13例(59.1%),侵犯至眼内2例(9.1%)。肿瘤的外观表现:结节状7例(31.8%)、菜花状5例(22.7%)、草莓状5例(22.7%)、乳头状4例(18.2%)、角结膜缘弥漫性增厚1例(4.5%)。多数肿瘤基底宽阔,厚度中等。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4例(18.2%)。4例患者(18.2%)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中2例(9.1%)侵犯至眼内,行眼球摘除手术。结论睑裂部角膜缘是眼表SCC的好发部位,其中颞侧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眼内,少数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结增大。早期诊断和手术完整切除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 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敏 徐格致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并探讨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优缺点。方法纳入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患者3例(3眼)、特发性CNV患者3例(3眼)、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伴CNV 2例(2眼),每... 目的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诊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并探讨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优缺点。方法纳入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患者3例(3眼)、特发性CNV患者3例(3眼)、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伴CNV 2例(2眼),每位患者均行FFA、OCTA扫描、频域OCT、眼底照相和视力检查。结果 w AMD、特发性CNV和高度近视伴CNV患者CNV增强的血流和异常增生的CNV在OCTA上显示比FFA清楚,且能分辨CNV所在的解剖层面。FFA能观察CNV的动态荧光渗漏,但CNV形态和解剖层面分辨不清,且为有创检查,有过敏反应的风险。结论 OCTA是一项革命性的眼科影像学技术,能快速、无创地检测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改变,为诊断CNV和监控其治疗效果提供有力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FFA对CNV的诊断。(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276-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干光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葡萄膜黑色素瘤质子治疗初步总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晗 韩宜男 +5 位作者 任慧 徐彬彬 万凌光 戈沁 薛康 钱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50-157,165,共9页
目的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接受质子治疗后初期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20年6月,于国外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随访肿瘤大小、视力、并发症等,并进行评估。结果共11例患者接受质子放疗,平均随... 目的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接受质子治疗后初期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2020年6月,于国外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随访肿瘤大小、视力、并发症等,并进行评估。结果共11例患者接受质子放疗,平均随访(30.3±10.8)个月,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47.5±14.9)岁。肿瘤最大基底直径平均为(10.8±3.4)mm,平均厚度为(6.6±2.4)mm,其中有3例肿瘤累及睫状体。按TNM分期,有2例T1期、5例T2期、4例T3期。经过质子治疗,瘤体厚度较治疗前平均缩小(22.4±34.7)%,直径平均缩小(17.3±31.1)%。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持平及提高者共3例。术后并发症中白内障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各5例,皮肤损伤及睫毛缺失、青光眼、黄斑病变及玻璃体混浊各3例,干眼、角膜损伤和放射性视神经病变各1例。大部分并发症通过局部用药及手术治疗得到较明显改善;1例因持续性高眼压及视力丧失行眼球摘除术,1例因肝转移死亡,9例病情稳定。结论质子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不仅保眼率高,还能挽救部分有效视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及其他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情况,其长远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质子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多联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昕彤 王嘉健 +2 位作者 翟如仪 盛绮练 孔祥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7-143,149,共8页
目的研究多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了16例(18眼)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行“巩膜板层切除+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房角分离+前段玻璃体切除”多联手术的患者,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最佳... 目的研究多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了16例(18眼)真性小眼球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行“巩膜板层切除+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房角分离+前段玻璃体切除”多联手术的患者,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显著降低(P<0.001)。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眼压再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且维持于正常水平,其余患者术后眼压均正常。总体患者的术后短期BCVA有所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显著提高(P=0.035)。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了脉络膜上腔出血;其余8例(44.4%)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短期内均恢复良好。结论多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眼压控制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短期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闭角型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多联手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国人正常眼睑结构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艾琳 陈倩 +1 位作者 毕颖文 江臻颖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88-390,394,共4页
目的 探讨将50 MHz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用于观察国人正常眼睑结构的可行性,获得眼睑主要结构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用于眼睑疾病的超声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122例(244眼)志愿者正常眼睑,采用水囊法获得正常眼睑的50 MHz UBM声像图... 目的 探讨将50 MHz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用于观察国人正常眼睑结构的可行性,获得眼睑主要结构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用于眼睑疾病的超声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122例(244眼)志愿者正常眼睑,采用水囊法获得正常眼睑的50 MHz UBM声像图,测量双眼上睑睑板腺厚度与长度、提上睑肌中段与近穹隆段厚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水囊法用50 MHz UBM可获得清晰的正常眼睑声像图,上睑的主要结构由浅及深依次为皮肤、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睑板、睑板腺。睑板腺的厚度与长度、提上睑肌中段及近穹隆段的厚度在不同眼别、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女性别间,睑板腺厚度、提上睑肌中段厚度、提上睑肌近穹隆段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睑板腺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该差异见于46~60岁、61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 用50 MHz UBM采取水囊法观察眼睑结构层次具备可行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眼睑疾病的UBM声像图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睑 水囊法
下载PDF
棘阿米巴角膜炎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森 姜超 +2 位作者 王智群 张阳 孙旭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7年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棘阿米巴角膜炎65例(67眼)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等情...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7年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棘阿米巴角膜炎65例(67眼)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外伤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佩戴角膜接触镜。青壮年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67例患者中,2眼(3.0%)呈放射性角膜神经炎表现,38眼(56.7%)首次就诊时为棘阿米巴角膜炎进展期;48眼(71.6%)临床表现呈粗盐颗粒状浸润,33眼(49.3%)表现出沟状溶解,28眼(41.8%)呈环形浸润,3种临床表现可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角膜上。经过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32眼(47.8%)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可表现为放射性神经炎、粗盐状致密浸润点、沟状溶解和环形浸润等体征,这些体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 角膜炎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