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资讯和中...目的系统评价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文献数据库。研究纳入标准为达营方药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文献的数量及质量,选择中药疗效Meta分析或定性综合叙述。结果达营方药的临床应用为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的辅助治疗。最终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27例患者,达营方药联合西药治疗组363例。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方法学差异,仅进行描述性综合叙述。3项研究提示了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改善精神分裂症总体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项研究提示了达营方药辅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项研究报道了达营复方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治疗组的口干,便秘和体质量增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9.8%则远高于对照组(P<0.05)。5项研究报道了达营复方联合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安全性,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均未报告其中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P值。结论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具有一定的疗效;除较高的腹泻发生率,联合治疗未显示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展开更多
背景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且异质性高,细化亚型有助于明确抑郁障碍的生物标志物。精神运动性迟滞严重影响抑郁障碍转归,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能...背景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且异质性高,细化亚型有助于明确抑郁障碍的生物标志物。精神运动性迟滞严重影响抑郁障碍转归,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能参与伴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障碍发生过程,但目前研究不足。目的 分析抑郁障碍患者G-CSF和M-CSF水平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相关性,探索伴精神运动性迟滞抑郁障碍的潜在生物学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5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障碍严重程度。根据HAMD-17迟滞因子评分对患者分组:该因子评分≥8分者为迟滞组(n=22),<8分者为无迟滞组(n=28)。同期招募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共22例。使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G-CSF和M-CS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障碍患者HAMD-17迟滞因子评分与血浆G-CSF和M-CSF水平的关系。结果 抑郁障碍患者血浆G-C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57.34(39.24,83.15)pg/mL vs. 71.47(61.20,79.99)pg/mL,Z=-2.098,P<0.05]。迟滞组、无迟滞组、健康对照组血浆G-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2(54.60,89.43)pg/mL vs. 47.80(33.41,74.66)pg/mL vs. 71.47(61.20,79.99)pg/mL,H=8.247,P=0.016],三组血浆M-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16.05,22.23)pg/mL vs. 13.05(11.43,17.50)pg/mL vs.18.95(14.59,22.88)pg/mL,H=7.620,P=0.022]。事后两两比较显示,无迟滞组血浆G-C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调整后P<0.05),迟滞组血浆M-CSF水平高于无迟滞组(调整后P<0.05)。抑郁障碍患者HAMD-17迟滞因子评分与血浆M-CSF水平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可能与血浆M-CSF水平升高有关。展开更多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MogⅤ)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ogⅤ组、模型组(MK801)和治疗组(MK801+MogⅤ);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MogⅤ)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ogⅤ组、模型组(MK801)和治疗组(MK801+MogⅤ);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估并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量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活动量明显增加[运动总距离(1324±197.7)cm vs(5209±476.4)cm;自发性运动次数(136±17.50)次vs(292.6±18.31)次;P均<0.001]和PPI受损[78 d B:(33.574±1.726)vs(10.311±2.317);84 d B:(43.260±5.008)vs(18.615±3.781);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活动量明显降低[(3155±831.9)cm、(202.3±16.63)次],PPI异常明显改善[(34.871±1.633)、(43.816±5.900)](P<0.05或P<0.01)。结论:MogⅤ对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高活动量和PPI受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文献数据库。研究纳入标准为达营方药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文献的数量及质量,选择中药疗效Meta分析或定性综合叙述。结果达营方药的临床应用为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的辅助治疗。最终纳入了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27例患者,达营方药联合西药治疗组363例。因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方法学差异,仅进行描述性综合叙述。3项研究提示了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改善精神分裂症总体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项研究提示了达营方药辅助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项研究报道了达营复方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治疗组的口干,便秘和体质量增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腹泻发生率9.8%则远高于对照组(P<0.05)。5项研究报道了达营复方联合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安全性,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均未报告其中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P值。结论达营方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周期性精神病具有一定的疗效;除较高的腹泻发生率,联合治疗未显示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文摘背景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且异质性高,细化亚型有助于明确抑郁障碍的生物标志物。精神运动性迟滞严重影响抑郁障碍转归,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能参与伴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障碍发生过程,但目前研究不足。目的 分析抑郁障碍患者G-CSF和M-CSF水平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相关性,探索伴精神运动性迟滞抑郁障碍的潜在生物学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5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障碍严重程度。根据HAMD-17迟滞因子评分对患者分组:该因子评分≥8分者为迟滞组(n=22),<8分者为无迟滞组(n=28)。同期招募与患者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共22例。使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G-CSF和M-CS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抑郁障碍患者HAMD-17迟滞因子评分与血浆G-CSF和M-CSF水平的关系。结果 抑郁障碍患者血浆G-C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57.34(39.24,83.15)pg/mL vs. 71.47(61.20,79.99)pg/mL,Z=-2.098,P<0.05]。迟滞组、无迟滞组、健康对照组血浆G-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2(54.60,89.43)pg/mL vs. 47.80(33.41,74.66)pg/mL vs. 71.47(61.20,79.99)pg/mL,H=8.247,P=0.016],三组血浆M-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16.05,22.23)pg/mL vs. 13.05(11.43,17.50)pg/mL vs.18.95(14.59,22.88)pg/mL,H=7.620,P=0.022]。事后两两比较显示,无迟滞组血浆G-C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调整后P<0.05),迟滞组血浆M-CSF水平高于无迟滞组(调整后P<0.05)。抑郁障碍患者HAMD-17迟滞因子评分与血浆M-CSF水平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可能与血浆M-CSF水平升高有关。
文摘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文摘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MogⅤ)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ogⅤ组、模型组(MK801)和治疗组(MK801+MogⅤ);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估并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量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活动量明显增加[运动总距离(1324±197.7)cm vs(5209±476.4)cm;自发性运动次数(136±17.50)次vs(292.6±18.31)次;P均<0.001]和PPI受损[78 d B:(33.574±1.726)vs(10.311±2.317);84 d B:(43.260±5.008)vs(18.615±3.781);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活动量明显降低[(3155±831.9)cm、(202.3±16.63)次],PPI异常明显改善[(34.871±1.633)、(43.816±5.900)](P<0.05或P<0.01)。结论:MogⅤ对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高活动量和PPI受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