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几丁糖膝关节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远见 张韬 +3 位作者 张文君 朱学军 冯高起 朱中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655-2658,2662,共5页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膝关节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调查量表(WOMA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膝关节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调查量表(WOMA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骨科门诊收治的80例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医用几丁糖膝关节内注射疗法,B组采用医用几丁糖联合康复训练治疗,6周为1疗程。评价2组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及WOMAC评分。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A组的72.5%(P<0.05)。2组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3个月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及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3个月低于疗程结束时(P<0.05),且疗程结束后3个月B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及WOMAC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膝关节内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期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能降低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几丁糖 膝关节内注射 康复训练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激痛点针刺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应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俞晓杰 陈雪吟 +2 位作者 朱中亮 叶乐 王祥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疼痛部位上接受低强度感觉阈经皮电刺激安慰性对照治疗。两组各接受每周一次,共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水平以及客观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和腰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各项主观(VAS、RDQ)和客观(PPT、ROM)指标在针刺后均显示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主观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仍显示针刺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了针刺后酸痛反应,没有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激痛点针刺对于改善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性表现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效应,是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肌筋膜疼痛 激痛点 针刺 压力疼痛阈值 活动范围
下载PDF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常规理疗治疗机械性腰痛: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中亮 俞晓杰 +3 位作者 刘邦忠 朱民 赵莉亚 闫冬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5637-5641,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机械性腰痛与某些姿势、肌肉和活动度特性有关。与病源学因素有关的情况包括腰椎前凸下降或过度、腹肌肌力下降、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失衡、腰部活动度下降等,而脊椎矫正,或称为整脊术是国外作为脊柱功能障碍和疼痛的一种... 背景:研究发现机械性腰痛与某些姿势、肌肉和活动度特性有关。与病源学因素有关的情况包括腰椎前凸下降或过度、腹肌肌力下降、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失衡、腰部活动度下降等,而脊椎矫正,或称为整脊术是国外作为脊柱功能障碍和疼痛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目的:评价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和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主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以及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入选60例年龄18-65岁、病程在6周以上、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机械性腰痛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和对照组(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周2次,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评估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评分、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结果与结论:(1)与治疗前相比,2组腰痛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显著下降(P <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显示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均显著改善(P <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腰部屈曲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P <0.05);(3)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均有显著改善(P <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躯干伸肌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4)提示相比于常规物理因子治疗,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法治疗机械性腰痛在缓解疼痛以及改善腰部活动范围和躯干肌肌力方面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脊椎矫正 物理治疗 活动范围 躯干肌肌力 腰痛 脊柱 物理治疗技术 肌力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医教结合健康管理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高起 徐灵敏 +5 位作者 史惟 朱中亮 曹伟苹 王利红 陈建军 钱慧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9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健康管理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48例学龄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医教结合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医教结合组在采用教育康复基础上增加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 目的研究医教结合健康管理对学龄期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48例学龄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医教结合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医教结合组在采用教育康复基础上增加医学康复手段进行训练。康复疗效评价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量表(FMFM),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对两组脑瘫儿童进行评估。结果训练6个月后,医教结合组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后FMFM得分高于训练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MFM中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后得分高于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前医教结合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医教结合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对视觉追踪、上肢关节运动、抓握、操作及手眼协调等5项能力的FMFM测评结果显示,医教结合组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α=0.05)。结论与常规教育康复手段相比,医教结合健康管理更有利于改善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结合 健康管理 学龄期儿童 脑性瘫痪 精细运动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