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3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劳动幸福构筑社会主义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访谈 被引量:6
1
作者 何云峰 周玉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167,共5页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4月,他提出,要在劳动幸福基础上构筑社会主义精神,引起很多学者的共鸣。在他看来,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就是要保障人人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只有承认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利,才能保障所有人包括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能够制度性地获得劳动幸福感。劳动幸福权的实现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尽到责任。良善社会治理应该保障人们的劳动幸福程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社会主义精神 劳动精神 劳动人权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基于灰度模型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2
作者 马琦峰 李沛阳 +2 位作者 刘震 孙昕妍 李晶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领导力培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被提上了高校教育的议程之中。文章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并以量化处理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以... 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领导力培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被提上了高校教育的议程之中。文章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并以量化处理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以探究影响大学生领导力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其关联程度。更进一步地,文章将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联系现实状况,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相关建议,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模型 高校大学生 领导力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临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队伍建设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程莎妮 朱丽君 +2 位作者 冯浩 袁素维 朱建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3-1457,共5页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已遴选出3个批次共计181人,其中17%在项目期内获得了局级及以上的人才项目计划,IF≥20的高影响力论文系数分别从年均0.8和1.8提升至3.0和4.0。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发展还不够均衡、临床科研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未来需要不断释放制度活力、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以临床研究中心为依托搭建培育平台、组织临床研究护士培训,真正对接一流医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人才建设
下载PDF
大学生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柳琦 张晨婧 +1 位作者 张志云 李成彦 《心理研究》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上海市55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孤独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 以上海市55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孤独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孤独感通过社交焦虑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社交焦虑 社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
下载PDF
上海瓷刻培养赋能传承人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张雪 戴建国 《非遗传承研究》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上海瓷刻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延续不辍,又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两种新的特质,呈现了同途异彩的生动写照。上海瓷刻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上海瓷刻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延续不辍,又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两种新的特质,呈现了同途异彩的生动写照。上海瓷刻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揭示了培育“赋能传承人”,并根据专职传承人与兼职传承人不同身份进行区别性赋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瓷刻 非遗进校园 赋能传承人
下载PDF
进步还是危机?——家庭功能社会化及其效应的价值哲学批判
6
作者 晏辉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作为原初形态的家庭拥有经济、生育、教化、情感和精神功能。家庭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情感、意志和精神共同体,个体在家庭这个最充满伦理性的共同体中,在进行社会化之前,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在他所获得的道... 作为原初形态的家庭拥有经济、生育、教化、情感和精神功能。家庭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情感、意志和精神共同体,个体在家庭这个最充满伦理性的共同体中,在进行社会化之前,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在他所获得的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中,一种被视作是完整的道德人格的本质力量得以生成和养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下,家庭功能以一种自足的形式持存着。在由现代化所推动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中,随着社会领域的分化和劳动的专业化、专门化,女性获得社会劳动的机会增加,使得家庭功能逐渐社会化。家庭功能社会化具有价值二重性,较之于熟人社会,人们更早地进入到了因相互需要和普遍交换而发生的陌生人社会,可能较早地养成社会情感、形成公共理性,但也可能较早地受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熏染变得冷漠,也有可能随着道德教化社会化的加速而被权力化和资本化。家庭功能社会化是进步还是危机的疑问和担忧便招致前来,如何从价值哲学视角予以深度分析和理性改进,无疑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家庭功能 社会化 风险 回归 重建
下载PDF
引注哲学的思想格局与价值辨析
7
作者 崔平 《阅江学刊》 2024年第3期27-33,172,共8页
援用前人思想是哲学研究中“接着说”的思想要素,引注是其中最直观公开的形式。由于哲学一般在大多数人和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接着说”认识范式中,引注遂被习惯化,甚至时尚化和教条化。然而在大量引注活动之余却缺乏对引注的规范性限... 援用前人思想是哲学研究中“接着说”的思想要素,引注是其中最直观公开的形式。由于哲学一般在大多数人和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接着说”认识范式中,引注遂被习惯化,甚至时尚化和教条化。然而在大量引注活动之余却缺乏对引注的规范性限制反思,以致贪婪追求引注,盲目追捧引注。但在思想的逻辑有效性标准下,不仅要求对一个引注条目作相对当下认识课题和认识环节的引注必要性和引注恰当性考察,而且要求对不同引注条目所属思想体系作严格的相容性审核,否则就会把不同引注条目间的直接或间接思想矛盾隐秘地带入认识过程,造成认识论断的逻辑无效。因此,只有谨慎对待引注而坚持对引注条目进行逻辑审查的引注哲学才是好的引注哲学,相反则是坏的引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注 引注哲学 元哲学 引注必要性 引注相容性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野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
8
作者 陈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新乡贤与“三治融合”的概念内涵剖析发现,新乡贤与“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对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新乡贤与“三治融合”的概念内涵剖析发现,新乡贤与“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对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新乡贤通过引领村民自治、提升乡村德治、促进乡村法治等实际行动构建了赋能“三治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打造“共同体”为导向,从理念形塑、规范引导、目标整合等方面探究新乡贤赋能“三治融合”的作用机制,以期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实践路径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海某公立医院志愿团队建设与持续性服务实践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静 张淼泠 +1 位作者 陈勍 闵建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8,共4页
志愿服务文化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的要求,也是公立医院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背后,容易出现注册者众、持续者寡的现象,医院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与持续性服务陷入瓶颈。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介绍上海交... 志愿服务文化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的要求,也是公立医院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背后,容易出现注册者众、持续者寡的现象,医院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与持续性服务陷入瓶颈。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志愿团队建设与持续性服务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医院在前期阶段以各方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志愿者团队服务水平;在经验阶段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志愿者团队角色认同;在结果阶段以榜样引领为举措,增强志愿者团队凝聚力和获得感。实现医院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与专业化,传递医院医疗服务温度,以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和良好的志愿文化精神助力医院新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 志愿团队 公立医院 志愿者
下载PDF
东吴大学法学院的罗马法教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强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私立教会大学开办的法学院,是民国时期从事法学教育的重要院校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与民国时期绝大多数院校不同,它进行的是比较法教育;这种比较法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罗马法课的开设与讲授。比较法教育的宗旨与罗马法课...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私立教会大学开办的法学院,是民国时期从事法学教育的重要院校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与民国时期绝大多数院校不同,它进行的是比较法教育;这种比较法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罗马法课的开设与讲授。比较法教育的宗旨与罗马法课的开讲,与创院元老罗马法学家罗炳吉密切相关。通过对东吴大学法学院罗马法教育的开设原因、讲授内容等方面的考察,从微观层面展示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比较法教育。可以发现,它与关注制度、讲授法条以培养法曹为核心目标的大陆式法学教育明显不同;它对法文化因素的关注,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在当下的法学教育改革中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法学教育 比较法教育 东吴大学法学院 罗马法
下载PDF
直面全球化问题:价值哲学的致思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6,I0002,共10页
全球化是源出于现代化运动的世界性结果,它把基于现代化运动之上的现代性问题变成了世界性的存在;现代化、现代性与全球化是源和流的关系,既不能完全等同也不能彻底分开。没有任何一个个体、集体、民族和国家可以摆脱全球化而独立自存,... 全球化是源出于现代化运动的世界性结果,它把基于现代化运动之上的现代性问题变成了世界性的存在;现代化、现代性与全球化是源和流的关系,既不能完全等同也不能彻底分开。没有任何一个个体、集体、民族和国家可以摆脱全球化而独立自存,全球化自在而自为地成了关乎个体和人类根本命运的事情,它部分地实现了人们所期许的价值体系,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价值问题。从价值哲学的视野致思现代化、现代性与全球化之价值问题,就直接表现为对全球化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内在地蕴含着三个论题:对作为结果形态的全球化的价值反思,这就是代价问题,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出于善意,全球化在带给人类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同时,也把各种危险和风险抛给了人类;对作为前提和过程形态的全球化的价值批判,这就是正义问题,一方面是由现代化运动自身所造成的劳动正义、数字正义和算法正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西方和美国等先发国家以强势心理和优势科技对后发国家造成的非正义;对全球化之终极意义的价值追问,这就是意义问题,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各种危险与风险,与其所追求的终极之意义的隐匿和迷失紧密相连,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人类的终极之善置于推动现代化运动的终极目的之上,能为朝向终极之善的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以此可以说,反思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旨趣不仅在于对全球化进行有坚实的内在根据和充分的外在理由的辩护与批判,而且是要寻找摆脱困境的现实道路,并由此开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全球化 代价 正义 终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治理重心下移中的反向调适:城市街区治理的实现及其逻辑——以上海市F街区为例
12
作者 张振洋 付建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在街道与居民区之间设置街区这一反向调适何以出现?现有城市基层治理文献对其关注还不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上海市X区F街区的田野资料,展示了城市街区治理的实现过程与逻辑。研究发现,辖区党委和政... 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在街道与居民区之间设置街区这一反向调适何以出现?现有城市基层治理文献对其关注还不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基于上海市X区F街区的田野资料,展示了城市街区治理的实现过程与逻辑。研究发现,辖区党委和政府对上级政策的识别、回应与对民意诉求的回应相互交织,推动了街区治理方案进入政策议程;而街区治理方案落地后,包括党建联盟机制、协商议事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集体行动机制在内的治理规模做大机制促进了街区治理的实现。这一过程贯穿着两个逻辑: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识别和回应上级政策信号的同时利用政策之窗将民意诉求整合进政策方案;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适度扩大治理规模,设计出街区这一层级,低成本地解决了一系列跨居民区的棘手问题,实现有效治理。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地方党委和政府需要根据事务设置合适的治理层级以形成恰当的治理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治理 治理重心下移 反向调适 治理层级 治理规模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边疆支教——播撒青春、德育双修——基于三下乡西南贵州黔东南支教哲学思考
13
作者 葛跃辉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32期78-78,共1页
十几年前,《感动中国》曾播出过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籍大学生徐本禹去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感人的事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教师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十余年!错过了许多人生难得的机遇,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山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 十几年前,《感动中国》曾播出过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籍大学生徐本禹去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感人的事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教师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十余年!错过了许多人生难得的机遇,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山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支教这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中国》 支教 三下乡 贵州山区 德育 贵州黔东南 华中农业大学 哲学思考
下载PDF
中国当代哲学的生产机制与运行机理探究
14
作者 樊志辉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中国当代哲学知识的生产,应当超越一般的文本分析,而进入知识社会学的考察。这就要从中国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出发,以“现代性中国问题”为焦点,将“国家理由与实践逻辑”理解为中国当代哲学的经纬,从“文教制度与个体理性”来审视中国... 中国当代哲学知识的生产,应当超越一般的文本分析,而进入知识社会学的考察。这就要从中国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出发,以“现代性中国问题”为焦点,将“国家理由与实践逻辑”理解为中国当代哲学的经纬,从“文教制度与个体理性”来审视中国当代哲学的具体书写,从而切实把握中国当代哲学的生产机制与运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哲学 国家理由 实践逻辑 文教制度 个体理性
下载PDF
上海打造亚太海事仲裁中心的制度供给与法治保障
15
作者 邓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
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东移,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亦呈全球化扩张并向亚太地区转移。上海在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及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背景下,在其“十四五”规划中做出了打造亚太海事仲裁中心的战略选择和安排。国际经验表明,... 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东移,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亦呈全球化扩张并向亚太地区转移。上海在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及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背景下,在其“十四五”规划中做出了打造亚太海事仲裁中心的战略选择和安排。国际经验表明,先进的海事仲裁制度是打造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保障和支撑,上海打造亚太海事仲裁中心亦是如此。这就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和已有优势,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扩大制度型开放,考察借鉴既有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制度经验,对标国际标准,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进中国仲裁法律修订,用好中央立法授权/放权推动上海地方仲裁立法,不断完善中国海事仲裁规则,为上海打造亚太海事仲裁中心提供国际一流的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亚太海事仲裁中心 制度型开放 制度供给 法治保障
下载PDF
从反思走向重构:中国价值哲学的何所向与何所为
16
作者 晏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2,共9页
中国价值哲学的出场是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而逐渐生发的理论自觉,它是沿着反思现实的价值问题而又不断进行着自我理论建构两条路径展开的。出场和在场状态下的价值哲学,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个体权利... 中国价值哲学的出场是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而逐渐生发的理论自觉,它是沿着反思现实的价值问题而又不断进行着自我理论建构两条路径展开的。出场和在场状态下的价值哲学,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体性原则的确立、个体权利的确证和社会责任的规定。随着改革开放过程的空间拓展和深度开显,新的价值问题不断产生。价值哲学若想持续地发挥它应有的现实批判和建构作用,必须不断地进行何所向与何所为的自我检视和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价值主体 主体性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下载PDF
逻辑与我的哲学旅程——崔平教授访谈
17
作者 崔平 周铁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周铁岩:您好,崔老师!很高兴您接受访谈。我想主要了解一下您的学术历程。崔平:好的,谢谢关切!周铁岩:阅读您的著作有时感到不好把握思路,能概括一下您的哲学思考方式吗?崔平:简单说,我的哲学思维原则主要就是敬畏、信赖和遵循逻辑,严格... 周铁岩:您好,崔老师!很高兴您接受访谈。我想主要了解一下您的学术历程。崔平:好的,谢谢关切!周铁岩:阅读您的著作有时感到不好把握思路,能概括一下您的哲学思考方式吗?崔平:简单说,我的哲学思维原则主要就是敬畏、信赖和遵循逻辑,严格按照逻辑的指引和约束提出问题、筹划解决问题的路径、规定理论的构造形态、确认特定观点的可接受性。周铁岩:哲学史上有各种哲学思维方式,崔老师,您为什么选择了哲学的逻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历程 哲学思维方式 铁岩 构造形态 可接受性 崔平 教授访谈 老师
下载PDF
对自由本质的元哲学探讨——从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出发
18
作者 王博 晏辉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93-104,197,198,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的劳动。马克思把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改造成了实践哲学,而把劳动过程中的对象化过程及其对象性存在视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及其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人不但进行着对象化活动,还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的劳动。马克思把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改造成了实践哲学,而把劳动过程中的对象化过程及其对象性存在视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及其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人不但进行着对象化活动,还意识到这种活动以及怎样的活动才是自由的。这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由的认识。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人还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一个自由的或不自由的活动对主体、他者和社会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构造一个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即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这可以看作相关于自由的价值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自由问题就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中展开探讨,这便是从元哲学来探讨自由本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与必要性奠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哲学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哲学 劳动本体论 本质力量 对象化 对象意识 自由
下载PDF
遇见文明:形而上学与原始儒道哲学之比较探析
19
作者 徐佰义 《学理论》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形而上学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逻辑推演为基本方法;二是以追问世界的本原为目的。中国古代哲学在方法论层面没有西方形而上学般强大的逻辑推演形式,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不同的引导方式有... 形而上学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逻辑推演为基本方法;二是以追问世界的本原为目的。中国古代哲学在方法论层面没有西方形而上学般强大的逻辑推演形式,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不同的引导方式有很大的关联。虽然中国没有以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展现爱智,但是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同样极具智慧。在天人合一的思维路径下,中国哲学同样探究了世界的本原。形而上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共性还表现在对于“善”的追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天人合一 原始儒家 道家 智慧 自然
下载PDF
古典概率论的哲学渊源
20
作者 王幼军 《关东学刊》 2023年第4期5-12,共8页
对可能性的哲学探究是概率论的思想源流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希腊诸哲学流派关于意见属性的认识以及罗马时期西塞罗的哲学和修辞学中对概率思想的阐释和应用,早期的哲学传统奠定了其后概率含义演化的基调。中世纪的神学家将概率思想融... 对可能性的哲学探究是概率论的思想源流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希腊诸哲学流派关于意见属性的认识以及罗马时期西塞罗的哲学和修辞学中对概率思想的阐释和应用,早期的哲学传统奠定了其后概率含义演化的基调。中世纪的神学家将概率思想融合于以个案为导向的道德推理方法“决疑论”(Casuistry)之中,并与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所产生的指导良心及合理选择意见的经院学说“概率主义”(Probabilism)密切结合在一起,由此对17世纪中叶数学概率的兴起及随后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古典概率论(Classical Probability)的发展和形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概率论 哲学渊源 概率主义 决疑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