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海彬 岳恒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因具有操作性强、可视化程度高以及高效便捷等特点,逐渐被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文章旨在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首先,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的发展前景。其次...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因具有操作性强、可视化程度高以及高效便捷等特点,逐渐被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文章旨在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首先,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于微生物学教学的发展前景。其次,讨论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包括实验安全性、可重复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最后,总结了目前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微生物学 教学方式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乳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婉萍 赵泽源 +2 位作者 张冬梅 张倩洁 蒋汶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6,共6页
微液滴相较于普通液滴,具有更小的微观尺度特征,传导效率高、比表面积大、体系封闭且稳定等特点,在乳化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度单分散的微液滴可以通过微流控技术精准制备和操控,同时具有试剂损耗小、无交叉污染、化学反应迅速等优点,... 微液滴相较于普通液滴,具有更小的微观尺度特征,传导效率高、比表面积大、体系封闭且稳定等特点,在乳化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度单分散的微液滴可以通过微流控技术精准制备和操控,同时具有试剂损耗小、无交叉污染、化学反应迅速等优点,在乳化合成微粒子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微流控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展现出在制备高阶多重乳状液和Janus粒子等具有特殊或复杂结构的微粒子具有巨大优势。本文将微流控技术在乳化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制造具有特殊结构的粒子提供新方法,以期微流控技术能够跨出实验室,在各领域展现真正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微流控技术 乳化 微粒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的形成、微观结构表征及其在香料香精包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牛云蔚 高雨辰 +3 位作者 毛铖挺 王蕙婷 耿怡佳 郭晓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1-329,共9页
Pickering乳液是由固体颗粒吸附在水油界面上形成的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包埋、保护和递送香料香精的潜力,从而有利于防止多种不利因素对香料香精使用性能的影响。固体颗粒的润湿性、表面电荷及尺寸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Pickering乳液的形... Pickering乳液是由固体颗粒吸附在水油界面上形成的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包埋、保护和递送香料香精的潜力,从而有利于防止多种不利因素对香料香精使用性能的影响。固体颗粒的润湿性、表面电荷及尺寸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Pickering乳液的形成与稳定,通过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的观察可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因此,该文主要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形成、微观结构表征及常用于包埋香料香精的固体颗粒,以期为推动香料香精Pickering乳液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形成 微观结构 香料香精 包埋
下载PDF
食用精油提取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静 徐若夷 邓维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213,220,共6页
食品风味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空前关注,天然食品香料香精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风味物质,添加到终端消费产品中,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对纯天然产品的心理需求。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具有特征香... 食品风味与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空前关注,天然食品香料香精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风味物质,添加到终端消费产品中,可以极大满足消费者对纯天然产品的心理需求。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挥发性油状物,具有特征香气和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利用我国芳香植物资源,合理选择食用精油的提取方法,文章系统地梳理了蒸馏和萃取两大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食用精油提取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新型食用植物精油提取技术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能耗并保持了风味物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精油 提取技术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建才 刘小洁 +3 位作者 牛云蔚 曹雪颖 杨恩情 肖作兵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229-237,共9页
本文采用一维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了2种龙井茶(狮峰、越州)中48个和37个特征香气成分,其中(Z)-4-庚烯醛(0.16〜0.21μg/L)、(E,Z)-2,6-壬二烯醛(0.18〜0.26μg/L)、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0.02〜0.03μg/L)、2-乙酰基-1-吡咯... 本文采用一维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了2种龙井茶(狮峰、越州)中48个和37个特征香气成分,其中(Z)-4-庚烯醛(0.16〜0.21μg/L)、(E,Z)-2,6-壬二烯醛(0.18〜0.26μg/L)、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0.02〜0.03μg/L)、2-乙酰基-1-吡咯啉(0.49〜0.61μg/L)、糠硫醇(0.06〜0.09μg/L)等9个微量成分仅在全二维仪器上检出。结合香气活性值、S型曲线法和香气重组实验,发现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乙酰基-1-吡咯啉、3-甲基-2,4-壬二酮、糠基硫醇等对龙井茶重组液的阈值和香气强度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对关键微量成分的准确鉴定是阐明龙井茶特征香气轮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微量成分 S型曲线法 香气重组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肽分离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硕 陈炬龙 +1 位作者 唐雨欣 蔡宝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27-335,共9页
肽具有分子质量低、易于吸收、生物活性高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色谱技术在肽的分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肽的分离纯化和产量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重点阐述了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反相... 肽具有分子质量低、易于吸收、生物活性高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色谱技术在肽的分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肽的分离纯化和产量提高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重点阐述了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3种常用色谱技术在肽分离中的应用,分别从技术原理及特点、应用实例进行论述,并对未来色谱技术在肽分离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技术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发酵法制备肉独活化妆品原料液的工艺
7
作者 黄煜玲 袁亚涛 +4 位作者 吉倪暄 李雪梅 孟德旭 管世敏 荣绍丰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采用发酵法制备肉独活化妆品原料液,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菌株的筛选指标,分别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碳源添加量、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进而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用脂氧合酶(5-LOX)抑制率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为制... 采用发酵法制备肉独活化妆品原料液,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菌株的筛选指标,分别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碳源添加量、接种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进而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用脂氧合酶(5-LOX)抑制率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为制备肉独活发酵液的适宜菌株,其优化工艺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0 h、碳氮比为6∶1,葡萄糖质量浓度为8 mg/mL、接种量为体积分数0.5%,该条件下制备的肉独活原料液的蛇床子素质量浓度为79.50 mg/L,5-LOX抑制率为8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独活 蛇床子素 鼠李糖乳杆菌 发酵
下载PDF
新法规下“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课程改革的思考
8
作者 章苏宁 朱媛媛 张臻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2年第4期116-118,126,共4页
以化妆品新法规的颁布为背景,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市级重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来培养现阶段化妆品领域急需的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人才。文章从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调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融合、校... 以化妆品新法规的颁布为背景,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市级重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来培养现阶段化妆品领域急需的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人才。文章从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调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融合、校企合作打造课程教学团队和实习基地、科研与教学的互相融合和促进以及课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和尝试。最终希望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同时提高本门课程的行业和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课内外联合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上海地区年轻女性敏感头皮的外在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章苏宁 常晓维 +4 位作者 吴瑶瑶 于笑乾 朱梦娅 詹文睿 严汝满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上海地区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敏感头皮外在表现、皮脂分泌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线收集受试者敏感程度、头皮问题、头发问题、洗护发产品使用行为、生活作息习惯和3S问卷等内容,对同一样本对应的3S问卷得分高低,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对上海地区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敏感头皮外在表现、皮脂分泌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线收集受试者敏感程度、头皮问题、头发问题、洗护发产品使用行为、生活作息习惯和3S问卷等内容,对同一样本对应的3S问卷得分高低,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后,采用Excel的t检验方法分析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敏感头皮会因不同环境因素刺激诱发志愿者疼痛、紧绷、灼烧感、瘙痒等各种症状的发生;不同敏感程度志愿者分组的头皮油脂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头发、头皮的不良问题越多,敏感度得分越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头皮 问卷调查 皮脂 症状 触发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纳米药物载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闫婷婷 孟庆然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5期161-164,共4页
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纳米药物载体技术”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以及多种方式并举,... 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纳米药物载体技术”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深挖思政元素以及多种方式并举,完善教学互评等改革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伦理、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思政元素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纳米药物载体技术”的示范课程思政建设,为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载体 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下载PDF
精油香薰法的助眠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露露 胡静 +1 位作者 王金林 谢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5,共10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已成为困扰多数人的健康难题,其患者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相较于传统镇静类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与依赖性问题,精油香薰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凭借其安全性高、无显著副作用及使用简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已成为困扰多数人的健康难题,其患者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相较于传统镇静类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与依赖性问题,精油香薰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凭借其安全性高、无显著副作用及使用简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种生物评价模型和临床试验指标,用于评估精油香薰法对睡眠的改善作用,并根据精油的不同香型特征,进一步阐述了如玫瑰、薰衣草等花香系列、柑橘和佛手柑等柑橘调、沉香和檀香等木质调,以及川芎、紫苏等药草香韵精油的助眠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精油在助眠领域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香薰 助眠 机理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别宁夏中宁枸杞的特征标志物
12
作者 蔡尉彤 曹烙文 +6 位作者 宋诗清 姚凌云 孙敏 王化田 于闯 柳倩 冯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为对宁夏中宁枸杞产地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检测来自宁夏中宁、新疆精河、甘肃靖远、青海西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等5种产地的枸杞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 为对宁夏中宁枸杞产地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检测来自宁夏中宁、新疆精河、甘肃靖远、青海西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等5种产地的枸杞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初步完成分离5种产地枸杞的目的,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 S-DA)进一步找出宁夏中宁枸杞与新疆精河、甘肃靖远、青海西宁和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等4种枸杞相比的潜在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5种产地枸杞样品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85种,相对峰面积含量占比较大的有壬酸甲酯、己酸甲酯、3-甲基丁醛等;通过PCA和HCA分析,发现宁夏中宁枸杞与其余4种产地的枸杞样品能很好地分离,且通过OPL S-DA分析得到宁夏中宁枸杞和其他枸杞的15种潜在差异化合物,其中10种仅在宁夏中宁枸杞中检测得到,如六氢假紫罗酮、(E,E)-2,4-己二烯醛,而包含辛酸乙酯、丁酸甲酯在内的5种化合物在宁夏枸杞中未被检出。希望研究可为宁夏中宁枸杞的成分分析和产地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宁夏枸杞 产地鉴别 挥发性物质 潜在差异化合物
下载PDF
蝉棒束孢C1菌丝体多糖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13
作者 邵丽 牛珂欣 +3 位作者 刘惠 蒋虹 贾庆文 马来记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该文研究蝉棒束孢(Isaria cidada Miquel)C1菌丝体多糖ISP-8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热水浸提法获得菌丝体多糖ISP-80,采用CCK-8法测定ISP-80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使... 该文研究蝉棒束孢(Isaria cidada Miquel)C1菌丝体多糖ISP-8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热水浸提法获得菌丝体多糖ISP-80,采用CCK-8法测定ISP-80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TNF-α、IL-1β、IL-6细胞因子分泌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ISP-80多糖提取率为10.42%,共含有3种多糖组分,由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3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00:5.03:1.55。ISP-80多糖在添加0.01~1.0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时对细胞无毒性且能促进细胞增殖(P<0.0001)。0.25 mg/mL ISP-80处理组可显著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P<0.001)和IL-6(P<0.05)的分泌,分别降至LPS组的0.59倍和0.88倍,且可明显抑制细胞分化,恢复细胞形态。ISP-80的抗炎作用是通过MAPK和NF-κB途径介导的,ISP-80通过阻断p-p38和p-JNK来抑制MAPK途径,分别降低了0.20和0.41(P<0.001),并且通过阻断IκBα和p65来抑制NF-κB通路,分别降低了0.43(P<0.01)和0.24(P<0.001)。因此,ISP-80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天然和安全的抗炎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棒束孢C1 多糖 抗炎作用 MAPK通路 RAW264.7巨噬细胞
下载PDF
“香气分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郭磊 潘仙华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香气分析”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香气分析”专业课程特色,结合思政教育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分析常规教学中... “香气分析”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基于“香气分析”专业课程特色,结合思政教育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分析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教学设计及方法,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质量,为培育德才兼备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分析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多元化考核
下载PDF
“天然植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刘明 胡静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天然植物化学”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充分挖掘“天然植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点融入“国家意识”“科学精神”“实践创新”3个核心素养的思政点。不仅培养... “天然植物化学”是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充分挖掘“天然植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点融入“国家意识”“科学精神”“实践创新”3个核心素养的思政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充分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从而完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天然植物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实践
下载PDF
壳聚糖-丁香精油微乳液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猪肉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守魁 刘欣悦 +1 位作者 李慧珍 王一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650-5655,共6页
目的 探究壳聚糖-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 CEO)微乳液复合膜对猪肉的保鲜效果。方法 首先将丁香精油运载到微乳液中,然后制备壳聚糖-丁香精油微乳液复合膜,并探索复合膜的理化特征及其对猪肉的保鲜作用。结果 丁香精油微乳液对... 目的 探究壳聚糖-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 CEO)微乳液复合膜对猪肉的保鲜效果。方法 首先将丁香精油运载到微乳液中,然后制备壳聚糖-丁香精油微乳液复合膜,并探索复合膜的理化特征及其对猪肉的保鲜作用。结果 丁香精油微乳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均为62.5μL/L,而纯丁香精油对这两种菌的MICs分别为500和125μL/L,说明微乳液技术提高了丁香精油的抑菌效果。随着添加到壳聚糖薄膜中的微乳液浓度增加(0、0.5%、1.0%、3.0%),复合膜的厚度、不透明度和色差均不断增加,而水分活度却逐渐降低。其中,复合膜的水分活度(0.486~0.536)低于允许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水分活度(0.610),说明其适合作为抑菌包装材料。此外,猪肉保鲜试验结果显示,壳聚糖-丁香精油微乳液复合膜可以有效抑制猪肉冷藏期间总菌数的增长,同时较好地延缓猪肉的脂质氧化。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复合膜理化特征较好,可用于猪肉的防腐保鲜,为丁香精油在肉制品保鲜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微乳液 壳聚糖薄膜 理化特征 猪肉保鲜
原文传递
内酯类香料的微生物法转化制备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怀香 杨睿 +2 位作者 荣绍丰 于海燕 陈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16,共8页
内酯类香料因具有典型奶香和花果香气,被广泛地应用于糖果、饮料、乳制品、烘焙等食品中。得益于近些年来消费者对于产品天然特性的喜爱,内酯类香料的微生物法转化制备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γ-和δ-两类内酯的微生物法转化机理包括脂肪... 内酯类香料因具有典型奶香和花果香气,被广泛地应用于糖果、饮料、乳制品、烘焙等食品中。得益于近些年来消费者对于产品天然特性的喜爱,内酯类香料的微生物法转化制备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γ-和δ-两类内酯的微生物法转化机理包括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方式、β-氧化、环化过程和降解代谢途径。对目前已有的生物转化法调控方式如基于基因组学的基因调控、溶氧氧合、底物分批培养、细胞固定化、菌种诱变等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内酯类香料的调控研究方向,为更经济高效的生物法转化内酯类香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内酯 生物转化法 溶氧氧合 内酯降解
下载PDF
可减弱豆腥味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在豆渣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臣 田同辉 +5 位作者 刘政 李立 何晓葳 于海燕 马新新 田怀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5-18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菌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豆渣挥发性化合物特别是豆腥味化合物的影响,筛选可减弱豆渣豆腥味的菌株并应用于豆渣饮料中。结果表明:豆渣中共有8种主要豆腥味化合物为己醛、己醇、壬醛、(E)-2-己烯醛、2-正戊基呋喃、1-辛烯-3-醇、(E)-2-辛烯醛、(E)-2-庚烯醛。经感官评价初筛及HS-SPME-GC-MS复筛,RS-13菌株对发酵豆渣的豆腥味减弱效果最佳,使用该菌株发酵后的豆渣中主要豆腥味化合物总量最低,仅有未发酵样品的1/40;使用该菌株发酵后的豆渣样品中还生成多种醇类、酯类物质,对于整体风味特征有明显改善作用。经形态学和26S rDNA鉴定,RS-13菌株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将该菌株发酵后的豆渣应用于豆渣饮料的制备中,可以有效减弱饮料成品的豆腥味,提高整体可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豆腥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 气相色谱-嗅闻法 酵母菌 豆渣饮料
下载PDF
上海地区310名女性皮肤生理参数和皮肤菌群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来记 张欢 +3 位作者 陈慧丹 杨素珍 李燕 邵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22,共9页
为了解皮肤生理参数、皮肤菌群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于2021年7~8月,在上海某社区随机筛选符合条件的310名18~60岁健康女性受试者,采用非创伤性皮肤检测方法测试多项皮肤生理参数,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面部皮肤菌群。结果显示... 为了解皮肤生理参数、皮肤菌群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于2021年7~8月,在上海某社区随机筛选符合条件的310名18~60岁健康女性受试者,采用非创伤性皮肤检测方法测试多项皮肤生理参数,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面部皮肤菌群。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皮脂含量和经皮水分散失(TEWL)减少,而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受年龄影响,不同年龄段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肤色(ITA°)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深,皮肤弹性随年龄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5岁之后显著下降(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Shannon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面部皮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应地在属水平上,丙酸杆菌属(Cutibacterium)的丰度明显下降,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棒状杆菌属(Pseudomonas)的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皮肤生理参数和皮肤细菌丰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年龄是影响皮肤生理参数和菌群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皮肤生理参数和菌群特征呈现出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规律。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特征可以被视为年龄标志,研究结果可为化妆品产品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衰老 女性皮肤 生理参数 皮肤菌群
下载PDF
壳寡糖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茜茜 杨云洁 +1 位作者 管世敏 荣绍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1,共5页
综述了壳寡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应用,分析了壳寡糖在生产及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以期为壳寡糖的工业化生产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壳寡糖 制备方法 生物活性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