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播对当代中国人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基于上海、山东的抽样调查 |
戴元光
韩瑞霞
|
《新闻爱好者》
|
2013 |
1
|
|
2
|
晚清雅俗两派文学翻译观辨析 |
杜慧敏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3
|
作为方法的文学之都——文学与创意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
高翔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4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简论 |
胡华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4 |
0 |
|
5
|
海外华文传媒功能与角色解读——以欧洲华文传媒为例 |
戴楠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21世纪海外华文传媒的新传播——基于新媒体背景的欧洲华文传媒个案考察 |
戴楠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7
|
类型学视野下小说类型的正体与变体 |
张永禄
葛红兵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8
|
作为“有机知识”的新闻:杜威和“夭折”的《思想新闻》 |
孙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9
|
真实性的媒介化生成:近代中国都市现代性中的图像实践——以报刊新闻摄影为中心 |
孙藜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0
|
重构“共同体想象”:从电报诞生到新闻客观性在美国的确立 |
孙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1
|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探析 |
孙健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2
|
乡愁情怀中的江南水乡及其当代意义 |
阮仪三
陶文静
袁菲
|
《中国名城》
|
2015 |
7
|
|
13
|
新小说·兴味派小说·五四小说——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三部乐章 |
孙超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4
|
梁启超的报刊客观性思想 |
孙健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5
|
现代汉语学科系统论——以要素型模型和单位型模型为参照 |
胡华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16
|
专业眼光·才子笔墨·哀为主调——论周瘦鹃的翻译小说 |
孙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17
|
摹仿与试验——论姚鹓雏的短篇小说创作 |
孙超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8
|
论王维被贬济州及其诗歌创作 |
杜慧敏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1
|
|
19
|
略论吴起的思想及其在魏国的变法 |
沈海波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