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生物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邵毅恒 杨宁 +2 位作者 王芷 李保国 刘莉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2-126,131,共6页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日益增高,其成分特性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若处理不当则极易腐败污染环境。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针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各有优劣。通过介绍生物减量技术原理并将其与同为好氧处理中的好氧堆肥与生... 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日益增高,其成分特性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若处理不当则极易腐败污染环境。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针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各有优劣。通过介绍生物减量技术原理并将其与同为好氧处理中的好氧堆肥与生物干化对比,体现出生物减量技术能更好实现减量化的优势,更适用于餐厨垃圾前端处理。重点从减量菌、餐厨垃圾预处理、填充剂选择与复配三角度介绍了餐厨垃圾生物减量的强化策略,并列举部分生物减量技术规模化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减量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好氧发酵 生物减量 降解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催化CO_(2)电转化为甲烷:影响因素、电子传递和展望
3
作者 王佳懿 陆雪琴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燃烧导致大量CO_(2)的释放和温室效应,CO_(2)的捕获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电解池(MEC)作为一种新的CO_(2)再利用技术,可通过将电活性微生物与电化学刺激相结合,将CO_(2)通过生物电化学作... 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燃烧导致大量CO_(2)的释放和温室效应,CO_(2)的捕获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电解池(MEC)作为一种新的CO_(2)再利用技术,可通过将电活性微生物与电化学刺激相结合,将CO_(2)通过生物电化学作用回收为低碳燃料(如CH_(4)),从而实现CO_(2)固定和能量回收.尽管近年来MEC领域有较多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该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本文梳理了CO_(2)电化学产甲烷的工作原理、性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生物阴极电活性功能微生物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电催化耦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MEC辅助CO_(2)电甲烷化技术的未来研究需求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MEC) CO_(2)电甲烷化 阴极材料 电活性功能菌 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原文传递
微生物代谢视角下粉末活性炭通过缓解酸化提高城市有机固废厌氧共消化甲烷生产力 被引量:7
4
作者 马佳莹(文/译) 魏华炜 +3 位作者 苏应龙 顾闻超 汪冰寒 谢冰(文/审查) 《环境卫生工程》 2020年第6期94-94,共1页
1研究亮点*粉末活性炭(PAC)提高甲烷生产力的能力优于颗粒活性炭(GAC);*PAC通过加速挥发性脂肪酸(VFAs)消耗显著缓解酸化现象;*PAC促进参与VFAs消耗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过程微生物的富集;*GAC和PAC均促进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途径。2背... 1研究亮点*粉末活性炭(PAC)提高甲烷生产力的能力优于颗粒活性炭(GAC);*PAC通过加速挥发性脂肪酸(VFAs)消耗显著缓解酸化现象;*PAC促进参与VFAs消耗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过程微生物的富集;*GAC和PAC均促进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途径。2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城市有机固废(餐饮和厨余垃圾)清运量迅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共消化 粉末活性炭 酸化缓解 甲烷生产力 甲烷代谢
下载PDF
生物电催化调控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厌氧产酸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亚娜 臧越 +3 位作者 王恺元 秦曦 甄广印 陆雪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8-30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餐厨垃圾(FW):剩余污泥(SS)配比下(以VS计)的产酸规律,构建单室式微生物电解池系统(MEC-AD),开展为期45 d的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实验,以寻找产酸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为0.8 V时,外加电流调控可促进微生物... 为探究不同餐厨垃圾(FW):剩余污泥(SS)配比下(以VS计)的产酸规律,构建单室式微生物电解池系统(MEC-AD),开展为期45 d的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实验,以寻找产酸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为0.8 V时,外加电流调控可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污泥-餐厨垃圾消化效果,强化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生,且该促进作用随餐厨垃圾添加比例的增高而愈发明显.当配比为FW∶SS=8∶2、停留时间为7 d时,发酵体系达到最佳产酸效能,乙酸、丙酸产量分别高达164.7 mg·L^(-1)和102.4 mg·L^(-1),乙酸产量相比对照组提高了5.7倍;同时出现大量异戊酸积累,其产量在38 d时达到176.1 mg·L^(-1).在最佳配比下,甲烷的产生受到明显遏制,氢气稳定生成,与产酸效果互相印证.碳毡电极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配比为FW∶SS=8∶2的反应器中,可明显观测到优势菌种的附着情况和完整生物膜的形成.电极表面菌体的大量富集,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和电子释放,加速VFAs的产生.本研究可为生物电催化体系下污泥联合消化的产酸规律以及微生物代谢特征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餐厨垃圾 剩余污泥 挥发性脂肪酸 协同厌氧.
原文传递
锰基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一凡 李小蝶 +1 位作者 侯美茹 王兆慧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9-1908,共10页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研发及其在水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锰基氧化物因其结构性质多变、自然丰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活化过氧一硫酸盐(PMS)和过氧二硫酸盐(PDS)...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研发及其在水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锰基氧化物因其结构性质多变、自然丰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活化过氧一硫酸盐(PMS)和过氧二硫酸盐(PDS)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该文对可活化PMS PDS的锰基氧化物的类型、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及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等进行了介绍,重点对不同锰基催化剂活化PMS PDS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拓展锰基矿物材料环境应用和阐明过硫酸盐活化机制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活化产生的SO_(4)·^(-)和羟基自由基(·OH)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关键作用.SO_(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氧化性,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复合型锰基氧化物相较于单一锰基氧化物表现出更优的催化反应活性.PMS和PDS活化的反应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前者通过Mn(Ⅳ)与Mn(Ⅲ)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先生成SO_(5)·^(-)再产生SO_(4)·^(-),而后者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相继生成S_(2)O_(8)·^(-)及SO_(4)·^(-).此外,MnO_(2)活化PDS还存在仅生成单态氧的非自由基反应机理.现阶段锰基氧化物活化PDS的相关研究仍比较匮乏,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锰基材料活化PDS PMS产生的活泼中间体Mn(Ⅲ)的鉴定及对污染物降解的贡献仍需更多直接的试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氧化物 过氧一硫酸盐(PMS) 过氧二硫酸盐(PDS) 活化 降解
下载PDF
城镇易腐有机固废生物转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
7
作者 谢冰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2年第4期64-66,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易腐有机固废产生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17年底,城镇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超过2亿t,其中50%~70%为易腐性垃圾,该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易腐烂,直接填埋或焚烧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易腐有机固废产生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17年底,城镇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超过2亿t,其中50%~70%为易腐性垃圾,该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易腐烂,直接填埋或焚烧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亟需对城镇易腐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生活垃圾 持续增长 环境污染 处理处置 固废资源化 生物转化 焚烧 易腐
原文传递
上海环城绿带水体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体达 崔丹 +3 位作者 袁育鑫 刘佳敏 黄民生 李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9,共9页
选取了上海环城绿带中30个水体,以现场实测数据和解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综合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环城绿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绿带水体历年以Ⅳ类—劣Ⅴ类为主,劣Ⅴ类水体... 选取了上海环城绿带中30个水体,以现场实测数据和解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综合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环城绿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绿带水体历年以Ⅳ类—劣Ⅴ类为主,劣Ⅴ类水体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缓冲区内以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三者合计占比约84.37%;以建设用地的减少和裸地增加为主,两者分别占总减少面积的48.95%和总增加面积的50.85%;在300 m缓冲区尺度上,草地对DO、Chla呈现正效应;在500 m尺度上,裸地是引起CODMn恶化的主要因素,而耕地在两个尺度均与多个污染指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绿带 内梅罗指数法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的固定化及其效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超 李莹 +4 位作者 张婷月 刘佳敏 陈体达 崔丹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好氧反硝化菌的环境耐受性和脱氮效率,采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稻壳粉作为载体对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颗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固定化颗粒最佳配比为12%聚乙烯醇(PVA)、8%海藻酸钠(SA)、0.5 g稻壳... 为了提高好氧反硝化菌的环境耐受性和脱氮效率,采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稻壳粉作为载体对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颗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固定化颗粒最佳配比为12%聚乙烯醇(PVA)、8%海藻酸钠(SA)、0.5 g稻壳粉和10 mL菌液;固定化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传质性,48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89.35%~90.12%.固定化颗粒对pH值和转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pH值为11时,TN去除率为90%;120 r/min时TN和NH_(4)^(+)-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29%和93.30%;固定化颗粒不耐低温(10℃和15℃),在10℃时,TN去除率仅为20%左右;但是在30℃时,TN去除率可达9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 固定化 脱氮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抗生素的鉴定识别、微生物作用机制以及去除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蕊蕊 邵博群 +2 位作者 李烨 谢冰 苏应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47-1956,共10页
抗生素在医疗卫生、养殖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其随着医疗废弃物、废水等进入到自然环境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系统分析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的种类、明确其与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对于准确评... 抗生素在医疗卫生、养殖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其随着医疗废弃物、废水等进入到自然环境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系统分析环境中残留抗生素的种类、明确其与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分析,对于准确评估抗生素的风险和控制其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机器学习算法在大量数据解析的基础上可进行结果评估和预测,因此可高效、低成本分析环境污染物的行为特征.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算法在抗生素鉴定识别、微生物作用机制和去除效果评估预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概括了不同算法的应用特点和局限性.鉴于机器学习当前在抗生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其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提出展望,如在其它新兴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效应及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抗生素 鉴定识别 作用机制 去除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城市河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翁蕊 韦政 +3 位作者 杨燕梅 韩静 何岩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氮营养盐去除难题,城市河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弱,以小分子的富里酸为主,其浓度平均为(1868.5±63.2)mg/kg.与...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氮营养盐去除难题,城市河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弱,以小分子的富里酸为主,其浓度平均为(1868.5±63.2)mg/kg.与空白组相比,DOM可以促进反硝化过程,对TN和NO_(3)^(–)-N去除率分别提升了7.24%±0.36%和23.52%±1.17%,而DOM协同乙酸盐组对TN和NO_(3)^(-)-N的去除效果更好,分别可以达到74.48%±1.29%和98.62%±0.07%.微生物分析表明,DOM组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空白组,但其中的异养反硝化菌属Pseudomonas和Brevundimonas以及nirK型反硝化菌属Paracoccus的丰度均低于DOM协同乙酸盐组.此外,DOM运行体系中NH_(4)^(+)-N浓度维持较高的水平(大于3.7 mg/L),而且含有DOM体系中与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功能相关的厌氧粘细菌(Anaeromyxobacter),其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推测DOM在促进反硝化的同时诱导了DNRA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溶解性有机质 反硝化 富里酸 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
下载PDF
碱联合微波预处理污泥及交联聚合回收上清液中有机质和氮磷
12
作者 戴启才 张瑞良 +4 位作者 殷健 秦曦 刘兆斌 甄广印 陆雪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9-1259,共11页
从污泥中回收有机组分是实现污泥的妥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理想途径.本研究系统考察了碱联合微波处理下污泥中有机质及氮磷的释放特征,同时使用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methyltriacetoxysilane,MTAC)以絮凝聚合物的形式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 从污泥中回收有机组分是实现污泥的妥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理想途径.本研究系统考察了碱联合微波处理下污泥中有机质及氮磷的释放特征,同时使用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methyltriacetoxysilane,MTAC)以絮凝聚合物的形式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碱联合微波处理能有效加速污泥的溶解和胞内物质释放,最佳处理条件为NaOH剂量1.12 g·L^(−1)污泥、碱处理时间40 min,微波辐射功率640 W、微波辐射时间120 s.碱联合微波处理比单独碱处理SCOD溶出浓度提高了97.6%,TN和TP分别增加了51.35%和25.13%.MTAC与上清液中营养物质通过交联、絮凝和团聚作用,有效地分离回收了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多糖、TN和TP回收率分别高达44.72%、58.49%、76.90%和48.71%.本研究证实了碱联合微波处理污泥,以MTAC为交联剂进行化学聚合,是一种污泥高效处置和资源回收的简单的替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预处理 微波 硅烷交联剂 有机质 氮磷回收
原文传递
土壤调理剂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酶活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于鑫鑫 王芷 刘莉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5期163-171,共9页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贫瘠和微生物活性弱等问题,文章以排土场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5‰保水剂、30%有机肥,5‰保水剂、30%有机肥、5 mL微生物菌剂以及5‰保水剂、30%有机肥和10... 为了解决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贫瘠和微生物活性弱等问题,文章以排土场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5‰保水剂、30%有机肥,5‰保水剂、30%有机肥、5 mL微生物菌剂以及5‰保水剂、30%有机肥和10 mL微生物菌剂,测定土壤6种酶酶活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保水剂、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制成的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微生物菌剂的两个不同添加量对土壤酶活和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土壤调理剂的添加能有效改善排土场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土壤 土壤调理剂 酶活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CO_(2)电甲烷化的影响因素及电子中介体角色探究
14
作者 甄广印 王娜 +2 位作者 王佳懿 陆雪琴 邱博然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3期136-143,共8页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因此,探索二氧化碳(CO_(2))的转化、再利用和清洁能源生产的新技术迫在眉睫。与传统CO_(2)转化为高值产物的技术相比,利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危机。因此,探索二氧化碳(CO_(2))的转化、再利用和清洁能源生产的新技术迫在眉睫。与传统CO_(2)转化为高值产物的技术相比,利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将CO_(2)转化为低碳能源甲烷(CH_(4))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回收利用、产物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CO_(2)的捕获与高值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并对MEC-CO_(2)电甲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接种物来源、反应器构型、外加电压、电极材料特性等)展开阐述,简要概述了电子穿梭体,特别是核黄素在MEC-CO_(2)电甲烷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在电产甲烷菌的生物膜成膜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点明现阶段MEC-CO_(2)电甲烷化的技术瓶颈及未来研究的技术突破要点,为MEC-CO_(2)高效电甲烷化的发展及“双碳计划”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CO_(2)电甲烷化 影响因素 电子穿梭
下载PDF
厨余垃圾残渣与芦笋秸秆协同干式厌氧消化产甲烷研究
15
作者 吴健 胡念 +2 位作者 华银锋 乐亮亮 陈卫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1期22-32,共11页
针对上海市湿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残渣及当地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厨余垃圾残渣与芦笋秸秆协同干式厌氧消化产甲烷进行了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设置40 g/L有机负荷(以VS计)且各实验组的C/N分别为10.3、13.4、16.5、19.6、... 针对上海市湿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残渣及当地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厨余垃圾残渣与芦笋秸秆协同干式厌氧消化产甲烷进行了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设置40 g/L有机负荷(以VS计)且各实验组的C/N分别为10.3、13.4、16.5、19.6、22.7进行厨余垃圾残渣与芦笋秸秆协同干式厌氧实验时,C/N为13.4的实验组获得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以VS计)最高,为18.01 mL/(g·d),这时芦笋秸秆占整个进料原料的干基质量比为44.44%。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在属水平上主要细菌为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norank_p_Firmicutes、norank_f_ST-12K33、Fastidiosipila、norank_f_Dethiobacteraceae等;在属水平上主要古菌为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saeta,且C/N为10.3的纯厨余实验组的氢型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的丰度明显低于其他协同干式厌氧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残渣 芦笋秸秆 协同干式厌氧消化 产甲烷
下载PDF
太浦河金泽水源地岸带结构及其环境资源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畅 俞博文 +6 位作者 曹承进 黄民生 汪星 王迪芳 查阳 李梦茁 都皓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0,共9页
以“十三五”国家重大水专项上海市青浦区金泽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区——大莲湖为研究区域,针对示范区内岸带的类型及坡度、岸带土壤的性质和土著植物的种类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为后续河岸带地表径流污染阻控技术研发提供基... 以“十三五”国家重大水专项上海市青浦区金泽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区——大莲湖为研究区域,针对示范区内岸带的类型及坡度、岸带土壤的性质和土著植物的种类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为后续河岸带地表径流污染阻控技术研发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支撑.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周边主要护岸类型为近自然和硬质护岸,以缓坡为主;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分别以荷花、芦苇和草本植物居多.此外,研究区采样点中,临近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在0.95 g/kg上下波动,高于进水闸附近土壤的0.42 g/kg;临近居民生活区、鱼塘养殖和农田区的土壤全磷含量多在1.58 g/kg以上,高于湖岸护坡土壤的1.10 g/kg;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30 g/kg,其中植物密布区有机质含量较高,表明当地的鱼塘养殖业以及农业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金泽水源地 岸带结构 环境资源调查 污染防控
下载PDF
诺氟沙星氧化降解过程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莹 何思锜 +2 位作者 张猛 唐明琪 刘莉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37,共6页
诺氟沙星(NOR)环境残留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而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抗生素,但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降解产物。选择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作为受试生物,考察NOR氧化降解液对其生理、生化和分子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定量... 诺氟沙星(NOR)环境残留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而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抗生素,但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降解产物。选择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作为受试生物,考察NOR氧化降解液对其生理、生化和分子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定量结构活性关系预测NOR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结果表明,NOR降解液会刺激线虫运动行为,抑制其生长发育,而对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然而,线虫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相关基因表达显著提高,表明造成氧化应激反应,线虫体内ROS被防御机制清除;线虫运动神经受损,进而导致其运动行为异常。毒性预测结果表明,哌嗪环裂解产物是主要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秀丽隐杆线虫 高级氧化 降解产物
原文传递
高排放标准下我国城镇污水厂A^(2)/O工艺升级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政 杨燕梅 +2 位作者 翁蕊 何岩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3,共9页
以“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A^(2)/O升级改造技术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前运行良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改良A^(2)/O工艺,从原位优化改造和深度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高排放标准下城镇污水厂A^(2)/O工艺升级改造的技术对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A^(2... 以“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A^(2)/O升级改造技术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前运行良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改良A^(2)/O工艺,从原位优化改造和深度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高排放标准下城镇污水厂A^(2)/O工艺升级改造的技术对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A^(2)/O升级改造示范工程的运行情况,并对A^(2)/O工艺的优化和推广使用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厂 A^(2)/O 升级改造 工程示范
下载PDF
太浦河金泽水源地大莲湖示范区水系水环境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查阳 王迪芳 +6 位作者 曹承进 黄民生 汪星 俞博文 刘畅 都皓辰 李梦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1,共8页
以大莲湖为研究对象,以大莲湖周边水体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大莲湖示范区水系水环境现状以及地表径流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金泽水源地水质大部分能够满足地表水Ⅲ类水标准,但部分指标存在季节性差异,使得金泽水源地水质总... 以大莲湖为研究对象,以大莲湖周边水体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大莲湖示范区水系水环境现状以及地表径流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金泽水源地水质大部分能够满足地表水Ⅲ类水标准,但部分指标存在季节性差异,使得金泽水源地水质总体上不能稳定达标.大莲湖示范区周围水体多为缓流水体(流速0~0.03 m/s),透明度较低,水体呈中性偏弱碱性(pH=6.63~9.67),易生成水华.各个采样点氮磷营养盐污染较为严重,且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夏季水质较好(Ⅱ类—Ⅲ类)、秋冬部分水体在某些时间段呈现Ⅴ类水.大莲湖示范区雨水径流浓度有明显的初期效应,各下垫面氮磷的平均浓度远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污染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金泽水库 饮用水源地 水环境污染 面源污染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果蔬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发酵产氢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炊春萌 张斯颖 +3 位作者 王娜 刘乾静 李保国 刘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40-245,共6页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食物浪费成为一个不断被关注的问题,餐厨垃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厌氧发酵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在55℃条件下利用不同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的混合比例(100∶0,80∶20,60∶40,50...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食物浪费成为一个不断被关注的问题,餐厨垃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厌氧发酵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在55℃条件下利用不同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的混合比例(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基于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评估了果蔬垃圾作为共底物的高温干厌氧发酵的产氢潜力。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的比例为80∶20时,最大累积产氢量达到64.10 NmL/g VS。与单一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发酵相比,分别增加了169.10%和97.17%。有机物去除率达到53.03%,是单一餐厨垃圾发酵的2.04倍,是单一果蔬垃圾发酵的1.55倍。研究结果表明,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过程中,与单一物料发酵相比,果蔬垃圾作为辅助基质能提高厌氧发酵的产氢量和有机物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高温 厌氧发酵 餐厨垃圾 果蔬垃圾 氢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