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胡萝卜素在甲壳动物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伟隆 马卓君 +4 位作者 李惟铨 王茜 薛毓才 易敢峰 黄旭雄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共23页
类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甲壳动物自身无法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代谢和转化外源类胡萝卜素来满足特定养殖阶段、养殖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需求。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类胡萝卜素对虾蟹... 类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甲壳动物自身无法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代谢和转化外源类胡萝卜素来满足特定养殖阶段、养殖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需求。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类胡萝卜素对虾蟹等甲壳动物在生长性能、体色调控、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抗逆境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有关类胡萝卜素在甲壳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亟待深入揭示。本文综合分析并总结了甲壳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分布、外源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及来源、甲壳动物对外源类胡萝卜素的有效利用及营养需求等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探究甲壳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思路,着重于确定参与代谢的关键酶基因以及解析其生物学功能。这将有助于加深对类胡萝卜素这一类条件性必需营养素在甲壳动物体内代谢及调控基础的认识,为实现外源类胡萝卜素在甲壳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类胡萝卜素 营养需求 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淡水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及其在千岛湖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严 童璐 +4 位作者 胡文静 李志力 郝雷 刘其根 胡忠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 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的鱼类多样性监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对目标生物无伤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eDNA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宏条形码引物的选择,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但较少有研究综合评估这些引物的检出效果。本研究评估了来自COI、Cytb、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的29对鱼类e DNA宏条形码引物(包括本研究设计的2对和从国内外文献中引用的27对引物),首先基于计算机模拟PCR(in silico PCR)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中效果较好的17对引物开展了更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计算机模拟PCR结果良好的引物在进行高通量测序时并非全部表现良好,表明引物的筛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模拟PCR;具有更长扩增片段长度的宏条形码引物并没有获得理想中更好的扩增效果,表现效果好的引物大多是扩增片段长度处于200~300 bp之间的引物;相对于COI和Cytb而言,12S rRNA引物与16S rRNA引物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适宜作为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而用于鱼类多样性研究;同时,鉴于当前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尚不完备以及不同引物的特性不同,使用多对引物将大大增加物种的检出概率和e DNA研究的可信性。本研究展示了eDNA在评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潜力,有助于将来的鱼类eDNA研究,从而为鱼类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DNA宏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计算机模拟PCR 引物 千岛湖
下载PDF
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武肖 江青青 +8 位作者 夏斯蕾 田红艳 刘飞 杨文平 於叶兵 杨志刚 许志强 诸永志 王爱民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32,共13页
在水产养殖中,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饲料原料的替代等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和风味的降低。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肌肉品质和风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产动物肌肉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肉质的因素及氨基酸对肉质的影... 在水产养殖中,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饲料原料的替代等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动物肌肉品质和风味的降低。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肌肉品质和风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产动物肌肉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肉质的因素及氨基酸对肉质的影响等方面着手,综述了氨基酸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后期深入研究氨基酸调控肌肉品质及饲料营养素改善水产动物肉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水产动物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两种壳色中华绒螯蟹成蟹的相关种质性状分析
4
作者 许雪芹 侯鑫 +3 位作者 张晓苓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6-1003,共8页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oicheir sinensis)白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5 g±1.9 g)与正常青绿色背壳蟹(青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9 g±2.3 g)的种质差异,采用形态多元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对同池饲养的两种壳色成蟹的形态、生长、...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oicheir sinensis)白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5 g±1.9 g)与正常青绿色背壳蟹(青壳蟹)(平均体质量为17.9 g±2.3 g)的种质差异,采用形态多元分析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对同池饲养的两种壳色成蟹的形态、生长、色泽和消化酶活性等相关种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壳蟹的成活率(40.69%)远低于青壳蟹(67.55%),但二者的平均体质量、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1个形态比例性状参数中,两种壳色蟹仅有10个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两种壳色蟹的形态差异不明显;白壳蟹头胸甲的色泽参数(L^(*)、a^(*)和b^(*))显著高于青壳蟹(P<0.05);白壳蟹的头胸甲、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青壳蟹(P<0.05),白壳蟹中有内容物的肠道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青壳蟹(P<0.05),但无内容物的肠道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青壳蟹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壳色蟹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总蛋白含量(TP)、胰蛋白酶(TRY)、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白壳蟹与青壳蟹在生长和生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但成活率较低;白壳蟹肠道中的类胡萝卜素无法完全吸收并转运到头胸甲,可能是造成白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壳色 养殖性能 形态特征 类胡萝卜素含量
下载PDF
生物絮团培育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效果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5
作者 徐志兵 刘文畅 +2 位作者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对培育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效果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实验使用BFT饲养初始重量为(15.35±10.62)mg的仔鱼37 d,饲养密度为5000尾/m^(3)。【结果】实验结束,获得了(65....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对培育吉富罗非鱼仔鱼的生长效果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实验使用BFT饲养初始重量为(15.35±10.62)mg的仔鱼37 d,饲养密度为5000尾/m^(3)。【结果】实验结束,获得了(65.08±13.55)%的成活率、(3254±678)尾/m^(3)的终末密度,鱼苗个体体重在B等级(0.1~0.2 g)分布最多,显著高于其他4个等级(0<A≤0.1 g,0.2 g<C≤0.3 g,0.3 g<D≤0.4 g,0.4 g<E)。5个等级的鱼苗肠道菌落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在肠道菌群优势菌属中检测到芽孢杆菌(3.17%~5.32%)、红杆菌属(1.91%~3.26%)、Reyranella sp.(1.90%~2.62%)等有益菌;同时也存在黄杆菌属(4.98%~9.20%)、肠弧菌属(0.21%~6.47%)、分枝杆菌属(2.16%~4.37%)、气单胞菌属(0.29%~1.10%)等潜在致病菌。其中气单胞菌属和肠弧菌属在重量等级越低的鱼苗肠道中相对丰度越高。【结论】利用BFT培育吉富罗非鱼仔鱼效果良好,仔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速率受到肠道益生菌和潜在致病菌共同影响,但致病菌过多可能会打破菌群平衡,进而影响鱼苗的生长速率。本实验结果阐述了BFT系统中水质状况以及吉富罗非鱼仔鱼生长速率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可能关系,为利用BFT培育吉富罗非鱼仔鱼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仔鱼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速率 肠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探究亚洲草鱼遗传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
6
作者 谢玲莉 沈玉帮 +2 位作者 桂朗 徐晓雁 李家乐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0,共15页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以期全面理解草鱼的遗传资源和免疫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省、直辖市的5个种群(沅江种群、安乡种群、万州种群、天津种群和肇庆种群)及与中国相邻的3个亚洲...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以期全面理解草鱼的遗传资源和免疫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省、直辖市的5个种群(沅江种群、安乡种群、万州种群、天津种群和肇庆种群)及与中国相邻的3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越南、印度)种群共计8个草鱼种群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分化指数和选择清除分析。【结果】实验共检测到6548523个SNP位点,这些位点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并在细胞黏附分子、造血干细胞、DNA重组修复等信号通路中富集。万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尼泊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发现,越南与中国5个种群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选择清除分析鉴定到的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调节、心肌细胞调节、钠离子通道等信号通路。结合SNP注释信息,在印度和尼泊尔种群中发现受选择基因gimap8,该基因在T细胞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中国安乡、沅江、万州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尼泊尔和印度与其他种群草鱼在遗传分化上有明显差异,初步筛选出了gimap8等潜在适应性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草鱼在不同生境下的分子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选择清除
原文传递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肌间刺及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
7
作者 任超 王会虎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的肌间刺形态分布和遗传结构,对不同群体进行肌间刺形态观察和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鲂鲌三倍体(MC-3n)、鲂鲌二倍体(MC-2n)、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的平均肌间刺数目分别为129.4、129.0、124.5和137.6根,MC-3n与MC-2n之... 为进一步研究的肌间刺形态分布和遗传结构,对不同群体进行肌间刺形态观察和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鲂鲌三倍体(MC-3n)、鲂鲌二倍体(MC-2n)、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的平均肌间刺数目分别为129.4、129.0、124.5和137.6根,MC-3n与MC-2n之间的肌间刺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父母本的肌间刺数目差异显著(P<0.05),且介于父母本之间。4个群体均含有7种类型的肌间刺,且左右两侧肌间刺类型和数目均不相同,但差异不大。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5、4.15、4.05和3.3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817、0.7967、0.8250和0.5550;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740、0.6435、0.6325和0.494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81、0.5780、0.5632和0.4298,表明MC-3n和MC-2n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MC-3n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MC-2n。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显示,4个群体在大多数位点上都表现为杂合子过剩(D>0),仅在少数位点上表现为杂合子缺失(D<0)。MC-3n和MC-2n与其母本团头鲂的遗传相似性均高于其父本翘嘴鲌,遗传距离均低于父本翘嘴鲌,均表现出一定的母本效应。聚类分析显示,MC-3n先和MC-2n聚为一支,然后再和MA聚为一支,最后再和CA聚类,聚类结果与遗传距离一致。研究为鲂鲌杂交三倍体的育种和后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 肌间刺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团头鲂 翘嘴鲌
下载PDF
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系统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畅 谭洪新 +1 位作者 罗国芝 杜欣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生长在同一空间,是当前微生物悬浮生长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形式,具有调控水质和提供饵料等优点,但是仍有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过高等缺点;为此,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异位反应器被用于污染物的处理和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研究认为,异位反应器用作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可以简化RAS的装备组成,资源化地处理多种污染物,下一步仍需不断优化其工艺,研究氮磷以外的物质在养殖用水长期重复使用过程中的积累和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悬浮生长 水产养殖 水处理 生物絮团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鳜幼鱼HPI轴激素、应激酶活力及呼吸频率的影响
9
作者 王大伟 邢盈 +2 位作者 蒋成宇 胡淼 赵金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测定了不同放养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条件下鳜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激素、肝脏应激酶活力、呼吸频率的应答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加,48 h时皮质醇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促肾上腺激素(ACTH)含量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血糖含量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8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从6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己糖激酶(HK)活性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葡萄糖激酶(CGK)活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1 h时呼吸频率从120尾/m^(3)组开始显著上升,48 h时呼吸频率仅160尾/m^(3)组显著上升。研究表明,放养密度低于80尾/m^(3)时,鳜幼鱼未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达到80尾/m^(3)后,会产生初级、次级应激反应,达到160尾/m^(3)时产生三级应激反应,研究结果为鳜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放养密度 应激反应 应激酶活力 呼吸频率
下载PDF
鱼毒素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
10
作者 任建峰 江妍秋 +2 位作者 汪勇翔 李家乐 李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7,共12页
鱼毒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及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作用于离子通道、细胞膜和酶等靶点,影响神经、循环、肌肉等系统,利于鱼类进行快速、高效的捕食和防御。文章总结了鱼毒素的来源、分布、成分、作用靶点及毒素检测方法等信息,并阐述了... 鱼毒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及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作用于离子通道、细胞膜和酶等靶点,影响神经、循环、肌肉等系统,利于鱼类进行快速、高效的捕食和防御。文章总结了鱼毒素的来源、分布、成分、作用靶点及毒素检测方法等信息,并阐述了已知鱼毒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鱼毒素的综合回顾将加强对鱼毒素自然生态功能的理解,并提高新的毒素衍生药理工具、药物先导物和药物的鉴定率,为鱼毒素的科学研究和医疗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毒素 生物功能 组织分布 化学特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盐碱水和淡水养殖模式下尼罗罗非鱼肌肉品质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程亚美 赵金良 +3 位作者 唐首杰 Christian Larbi AYISI 涂翰卿 宋凌元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了解盐碱水和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品质的差异,对不同养殖模式(淡水养殖和盐碱水养殖)下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以及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盐碱水养殖尼罗罗非鱼肌肉总体感官评分高于淡... 为了解盐碱水和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品质的差异,对不同养殖模式(淡水养殖和盐碱水养殖)下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以及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盐碱水养殖尼罗罗非鱼肌肉总体感官评分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74%,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水分含量为74.83%,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其他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盐碱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分别为41.76%和41.5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71.69%和70.99%,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源。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66%,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的含量为5.77%,n-3/n-6的值为0.57,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鲜味氨基酸总量为194.43 mg/kg,甜味氨基酸总量为1 214.90 mg/kg,总游离氨基酸量为1 752.40 mg/kg,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和盐碱水养殖水样中异味物质(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养殖组。综上,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特征明显优于淡水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肉质 盐碱水 淡水 品质评价
下载PDF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邓茹 孟顺龙 +1 位作者 陈家长 陈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142-148,共7页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 为了能改善水质、渔业增殖和修复生态环境,EM菌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EM菌的定义及来源,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影响EM菌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发现EM菌在调控微生物生态结构、降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增重增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EM菌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且生产技术及应用过程等还存在着不足。因此今后应提高生产技术,建立和提高筛选系统,并开发EM菌在水产养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为水产养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为可持续养殖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菌 水产养殖 水生环境 微生物菌群 作用机理 增殖
原文传递
上海市售鳜渔药残留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红岩 赵金良 +2 位作者 郝月月 朱书琴 周云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 为了解上海市场销售鳜(Siniperca chuatsi)渔药残留现状,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销售的72份鳜肌肉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孔雀石绿(MG)、硝基呋喃(NFs)、喹诺酮(4-Qs)以及亚甲基蓝(MB)四大类共10种药物。结果显示: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以及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无检出,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样占样本量的50%,喹诺酮类占76.39%,亚甲基蓝占15.3%;呋喃西林的检出浓度为(0.49±0.03)μg/kg、呋喃妥因(3.51±2.27)μg/kg,诺氟沙星(25.52±10.36)μg/kg、环丙沙星(20.98±6.85)μg/kg、恩诺沙星(27.95±4.17)μg/kg、亚甲基蓝(120±14)μg/kg;呋喃唑酮类主要集中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喹诺酮类与亚甲基蓝则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10月份之间,环丙沙星全年可检出。结果表明:市售鳜肌肉中仍有部分禁用药物和限用渔药的残留,且不同药物残留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孔雀石绿 硝基呋喃 喹诺酮 亚甲基蓝 渔药残留 上海市场
下载PDF
淡水小球藻分离培养及其对水体辛硫磷的降解功能研究
14
作者 孙阳 黄金秀 吕利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了研究微藻对水体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和积累效果,从自然水体中富集纯化得到一株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以该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实验药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 为了研究微藻对水体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和积累效果,从自然水体中富集纯化得到一株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以该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实验药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辛硫磷的富集和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富集纯化藻细胞通过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为蛋白核小球藻,命名为MH-1。急毒性试验表明,辛硫磷浓度在高于2.0μg/mL时才会对MH-1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表现在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显著下降。在2.0μg/mL及以下浓度辛硫磷存在的水体中,MH-1具有降解辛硫磷的功能,在0.2μg/mL和2.0μg/mL浓度组中,5 d内的辛硫磷净降解率分别为49.66%和39.61%,日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02μg/mL和0.38μg/mL。MH-1对辛硫磷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72 h内MH-1对辛硫磷的富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0 h时MH-1对0.2μg/mL和2.0μg/mL的辛硫磷富集量分别为0.16 mg/g FW(Fresh weight,FW)和0.25 mg/g FW。结果表明,MH-1对辛硫磷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辛硫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降解 吸附 水体修复
下载PDF
患病异育银鲫中嗜冷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15
作者 姜虎成 李润波 +4 位作者 赵彦华 徐晓雁 孙梦玲 夏爱军 薛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4,共13页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种水平上,患病样品中嗜冷黄杆菌的丰度最高,分别达到63.01%和61.31%,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55%。根据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结果,从患病样品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出优势病原菌NJ01,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NJ01菌株为嗜冷黄杆菌。人工感染NJ01菌株14 d后,1.7×10^(6)和1.7×10^(7) CFU/mL两组的死亡率达到10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肌细胞坏死,间质中充满了淋巴细胞;肝脏中细胞溶解坏死,细胞核消融;在脾脏中发现脾细胞散在坏死,伴随着充血的症状;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存在大量淋巴细胞。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NJ01菌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敏感。研究表明,优势菌NJ01是致病菌,可通过扰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嗜冷黄杆菌在异育银鲫中的致病性,这将为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药物防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嗜冷黄杆菌 扩增子分析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姝然 徐嘉楠 +4 位作者 范厚勇 郑跃平 周天琦 张也 许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快速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根据嗜水气单胞菌促旋酶B亚单位(gyrase subunit B,gyr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扩增引物,通过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快速临床诊断方法。研究根据嗜水气单胞菌促旋酶B亚单位(gyrase subunit B,gyr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扩增引物,通过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的方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嗜水气单胞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可在38℃最适温度下30min内无干扰地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纯培养物和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限为10^(3)cfu/mL和100 pg/μL。利用建立的RPA-LFD与普通PCR同时检测杂交鲟鱼处理临床样品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通过对RPA反应条件的探索和优化,成功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与普通PCR相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为未来嗜水气单胞菌细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希贤 马旭洲 +3 位作者 张文博 黄渊博 黄健 苏峻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环境 幼蟹养殖 水质 水环境
原文传递
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形体指标、营养利用和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建国 温彬 +2 位作者 成果 高建忠 陈再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为探讨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形体指标、营养利用和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10^(4)、1×10^(5)、1×10^(6)、1×10^(7)和1×10^(8) cfu/g丁酸梭菌饲养幼鱼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 为探讨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形体指标、营养利用和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10^(4)、1×10^(5)、1×10^(6)、1×10^(7)和1×10^(8) cfu/g丁酸梭菌饲养幼鱼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1×10^(5) cfu/g添加组鱼体粗蛋白含量增加,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提高。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中肠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且1×105 cfu/g添加组肠道酸性黏多糖分泌量显著增加。对于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1×10^(5) cfu/g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1×10^(6) cfu/g添加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分析显示,1×10^(5) cfu/g添加组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酸含量在该添加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七彩神仙鱼饵料中添加1×10^(5) cfu/g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肠道结构,提高肠道消化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分泌和营养利用率。本研究可为丁酸梭菌在七彩神仙鱼饵料中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神仙鱼 丁酸梭菌 生长 形体指标 营养利用 肠道结构功能
原文传递
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欣欣 郑国栋 +1 位作者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0,共8页
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 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胁迫 鱼类 信号通路 调控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