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候和环境因子的近海鲐鱼资源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良成 郭爱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环境与气候因子对鲐鱼的生长、繁殖和补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国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渔业捕获量、捕捞努力量建立剩余产量模型,尝试用6月产卵场(127°30′E、29°30′N)的平均海表温(SST)、Nino 3.4区海表温度... 【目的】研究环境与气候因子对鲐鱼的生长、繁殖和补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国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渔业捕获量、捕捞努力量建立剩余产量模型,尝试用6月产卵场(127°30′E、29°30′N)的平均海表温(SST)、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Nino-SSTA)、太平洋中高纬年代际振荡(PDO)和南方涛动指数(SOI)4个因子对剩余产量模型进行优化,分析SST、Nino-SSTA、PDO和SOI对东、黄海鲐鱼资源量和最大可持续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DO对CPUE残差无影响,对SST、Nino-SSTA和SOI有影响。选取相关性较高的SST、Nino-SSTA对模型进行优化,发现优化后的模型对鲐鱼渔获量的拟合效果比优化前显著增强。【结论】6月份产卵场SST、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对鲐鱼资源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各年环境因子的情况确定最大可持续产量,合理制定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剩余产量模型 海表面温度 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 产卵场
下载PDF
1999—2011年东、黄海鲐资源丰度年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从军 邹莉瑾 +1 位作者 李纲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4,共9页
根据1999—2011年我国鲐大型灯光围网渔业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估算了影响CPUE的时间(年、月)、空间(经度、纬度)、捕捞性能和环境效应[海表面温度(sea ... 根据1999—2011年我国鲐大型灯光围网渔业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估算了影响CPUE的时间(年、月)、空间(经度、纬度)、捕捞性能和环境效应[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海表面叶绿素浓度],并以年效应作为资源丰度指数,分析了东、黄海鲐资源丰度的年间变化,东、黄海鲐资源丰度指数的年间变化与产卵场海表面温度以及捕捞强度间的关系。GAM结果表明,时间、空间、捕捞和环境变量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11.69%,其中变量年的解释率最大,占总解释率的38%。结果显示,1999—2011年东、黄海鲐鱼资源丰度指数(abundance index,A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来更是持续下降,丰度指数由2008年的1.22降至2011年的0.82。东、黄海鲐资源丰度指数年间与产卵场呈正相关,关系式为AI=-3.51+0.23SST(P<0.05),这表明较高的产卵场SST对鲐资源量增加有利。过高的渔获量以及我国群众围网渔业渔船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近年来鲐鱼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度指数 年效应 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 广义加性模型
下载PDF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研究时间和环境因子对南极半岛北部南极磷虾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国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63-1871,共9页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Statistical Bulletin,Volume 23)提供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实验对1998—2009年南极半岛北部(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内的南极磷...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Statistical Bulletin,Volume 23)提供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实验对1998—2009年南极半岛北部(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内的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表温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3个小区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总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1.11%、69.25%和65.82%,其中各小区贡献最大的因子均为月份。1998—2009年期间,3个小区内各年平均CPUE保持相对稳定。48.1小区各年间平均CPUE值变化最小,而48.3小区则较48.2小区大。3个小区之间及48.2小区和48.3小区内年均CPUE差异不明显,而48.1小区内平均CPUE则存在显著性年份差异。从CPUE月均变化可以看出,3个小区均呈单峰分布,48.1~48.3小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5月和6月。3个小区之间平均CPUE月变化不显著,但各区内平均CPUE则存在显著的月变化。48.1~48.3小区南极磷虾渔场的适宜表温范围分别为–3~2℃、–2~2℃和0~5℃,但CPUE主要分别集中在表温–2~1℃、–1~0℃和1℃左右以及0.8~2.4℃范围内。48.1小区(53%)、48.2小区(39%)和48.3小区(51%)3个小区较大比例的CPUE值处于叶绿素a浓度为0~0.2 mg/m3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广义可加模型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南极半岛北部
下载PDF
东南太平洋竹䇲鱼资源评估与捕捞控制规则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莉瑾 邹晓荣 +2 位作者 官文江 张敏 李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7-819,共13页
以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为对象、以资源量动态模型为基础,使用模拟方法构建了"真实"的智利竹鱼种群及其渔业,评估了观测误差和过程误差对智利竹鱼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影响。模拟的"真实"的智利竹鱼种群及其渔业... 以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为对象、以资源量动态模型为基础,使用模拟方法构建了"真实"的智利竹鱼种群及其渔业,评估了观测误差和过程误差对智利竹鱼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影响。模拟的"真实"的智利竹鱼种群及其渔业结果显示,1997—2014年太平洋智利竹鱼资源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远低于B_(MSY)的50%;捕捞死亡系数波动剧烈,仅在2012—2014年低于F_(MSY)且相对稳定。渔业资源评估模拟结果显示,观测误差和过程误差使资源量和B_(MSY)被低估,捕捞死亡系数和F_(MSY)被高估,且随机误差越大,资源量、B_(MSY)被低估,而捕捞死亡系数、F_(MSY)被高估的程度越大。渔业管理模拟的结果表明,捕捞控制规则采用恒定捕捞死亡系数时,未来10年基于50%2014年捕捞死亡系数的管理措施为最佳管理措施。由于捕捞死亡系数被高估,最佳管理措施实施后使得年总可捕捞量高于预期,而年资源量低于预期,资源量增长或恢复的速度变慢,资源可能同时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和正遭受过度捕捞。过度捕捞的风险与随机观测误差和过程误差的大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䇲鱼 资源评估 捕捞控制规则 模拟方法 东南太平洋
下载PDF
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文 田思泉 +1 位作者 戴小杰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0-550,共11页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广泛分布于南、北温带和热带的三大洋区,是延绳钓渔业和刺网渔业的主要兼捕对象,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大青鲨的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但由于基础数据的不确定...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广泛分布于南、北温带和热带的三大洋区,是延绳钓渔业和刺网渔业的主要兼捕对象,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大青鲨的资源出现衰退的现象。但由于基础数据的不确定性,大青鲨资源评估的结果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历程进行阐述,了解了不同时期大青鲨渔业生物学的研究重点。综合诸多文献资料,对大青鲨的年龄与生长、基础繁殖生物学、种群结构的鉴定、资源丰度指数和资源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的综合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大青鲨的资源评估的可信度,提高对大青鲨资源现状的了解,以期为大青鲨的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鲨 渔业生物学 资源丰度指数 评估模型
下载PDF
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组成及其与栖息环境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储宇航 戴小杰 +2 位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李伟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FL,cm)与体质量(WW,kg)的关系为:WW=3×10-5×FL2.909 9(雌雄性,R2=0.915 3);体长(TL,cm)与叉长(FL,cm)关系为:TL=1.033 6FL+2.555(R2=0.961 4);叉长(FL,cm)与两背鳍间距(LD1D2,cm)的关系为:LD1D2=0.248 5FL+1.238 1(R2=0.815 1);利用各水层长鳍金枪鱼渔获率(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推测其主要的栖息水层为150~270 m,栖息水层温度范围16~22℃,盐度范围35.0~35.6,其中最高资源丰度主要分布在190~230 m的水层,对应的温度为18~20℃,盐度为35.2~35.4。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个体组成 栖息环境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研究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浩 许柳雄 +2 位作者 周成 朱国平 王学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4-950,共7页
金枪鱼围网渔业是现代金枪鱼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方法,研究围网沉降性能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围网捕捞效率。利用2011年9—12月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7号"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收集的数据,实验分析了围网沉降深度(H... 金枪鱼围网渔业是现代金枪鱼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方法,研究围网沉降性能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围网捕捞效率。利用2011年9—12月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7号"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收集的数据,实验分析了围网沉降深度(H)与放网时间(T),放网速度(V0),括纲(L)及跑纲(L1)的投放长度,10、60和120 m 3个水层流速(V10,V60及V120)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了各因子对沉降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具中部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0.000 2 t2+0.408 6 t+1.809 9(R2=0.999 3);(2)沉降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网具中部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2.5×107 t2-6×104 t+0.4412(R2=0.985 2);(3)GAM模型中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V60、V120和L 4个因子对H影响显著,且影响大小依次为V120、L、T和V60;(4)GAM模型分析表明,沉降深度随放网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放网时间集中在500~550 s;流速的大小与沉降深度呈负相关;括纲投放长度主要集中在1 8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围网 下纲 沉降性能 影响因素 广义加性模型
下载PDF
光照条件下南极磷虾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鹏翔 李莹春 +2 位作者 朱国平 夏辉 许柳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0-305,共6页
2010—2011年随中国大型拖网加工船"安兴海"轮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附近进行南极磷虾拖网作业,将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鲜活南极磷虾立刻转移至实验水箱,进行暂养并观察其行为。实验样本为45尾,体长为37~50 mm,整个实验持续时间为... 2010—2011年随中国大型拖网加工船"安兴海"轮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附近进行南极磷虾拖网作业,将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鲜活南极磷虾立刻转移至实验水箱,进行暂养并观察其行为。实验样本为45尾,体长为37~50 mm,整个实验持续时间为13 d,水面光照为220 lx,水温恒定在0℃。通过观察发现:(1)南极磷虾进入实验水箱后体色迅速变为透明;(2)在静水环境中,南极磷虾多数时间位置相对固定,集中于角落,沿箱壁进行角落间游动,较少穿过水箱中央,穿过水箱中央时有加速游动的现象;动水环境中能够顶流游动并形成集群,0.5 m/s时顶流游动,流速超过1 m/s时,集群消失;水流对南极磷虾的集群有极显著影响;(3)南极磷虾进入水箱后第6天开始蜕壳,第6~9天均发现虾壳,实验对象平均体长增长5~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海上暂养 光照 行为
下载PDF
竹鱼中层拖网阻力计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陆奇巍 张敏 +3 位作者 邹晓荣 李玉伟 吴昔磊 谢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对我国现有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中层拖网1 040 m×253.02 m(149.4 m)、1 248 m×285.00 m(160.2 m)、1440 m×361.00 m(228.6 m)、1440 m×352.30 m(242.4 m)和1 632 m×444.00 m(277.4 m)进行... 对我国现有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中层拖网1 040 m×253.02 m(149.4 m)、1 248 m×285.00 m(160.2 m)、1440 m×361.00 m(228.6 m)、1440 m×352.30 m(242.4 m)和1 632 m×444.00 m(277.4 m)进行水槽模型试验,采用现有网具阻力推算的基本公式R=SV2/(A+BV)和R=k(d/a) LCVn得到我国现有竹笑鱼中层拖网阻力估算公式Ra=SV2/(25.12 +2.26V)和Rb=0.021 8 (d/a) LCV1.708,使用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t检验法对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并用1 632 m×444.00 m(277.4 m)海上实测阻力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1)在最小拖速4.0 kn和最大拖速6.0 kn时,两种公式计算的各网阻力最小值和最大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2)海上实测拖速在4.5~6.0 kn时,式Ra=SV/(25.12 +2.26V)的计算值较接近1632型拖网海上实测值,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必要的海上实船补充测试,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验证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荚鱼 中层拖网 模型试验 海上实测 阻力公式
下载PDF
鲨鱼类年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小杰 高春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4-1632,共9页
鲨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鲨鱼的年龄与生长作为基础的生活史特征,是资源评估所需的关键种群信息。鲨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需要解决样本的选择与处理、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校正、生长模型的运用和参数估计等基本问题,否则难以得到... 鲨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鲨鱼的年龄与生长作为基础的生活史特征,是资源评估所需的关键种群信息。鲨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需要解决样本的选择与处理、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校正、生长模型的运用和参数估计等基本问题,否则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总结分析了两大类年龄鉴定方法及3种年龄校正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局限性,比较分析了各种生长模型的应用差别,并对常见大洋性鲨鱼的生长参数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第一背鳍上部的脊椎骨是鲨鱼年龄鉴定的最佳硬质,硬质的处理需要借助化学方法,以提高轮纹清晰度;对年龄鉴定的校正是避免或减少系统误差的关键,校正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鱼种的寿命;生长曲线的拟合需要选择多种备选模型,建议通过AIC信息准则筛选最优模型,为鲨鱼年龄与生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参考,也可以为有关种类的资源评估提供生长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 年龄鉴定和校正 生长模型 生长参数
下载PDF
2010/2011年夏季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组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4 位作者 夏辉 李莹春 徐怡瑛 徐鹏翔 许柳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1-1440,共10页
为了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南设得兰群岛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动态,利用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0'×10'小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实验分析了南设得兰群岛夏季南极磷虾种群组成的时空特征。结... 为了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南设得兰群岛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动态,利用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0'×10'小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实验分析了南设得兰群岛夏季南极磷虾种群组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3个单元中,雌性未成体(F2)的比例最高(42.1%),其次为雌性成体(F3,35.6%),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不足20%,且均为未成体(M2),而幼体(I1)的比例仅占2.7%。12月中旬,I1阶段的磷虾个体占有一定的比例(9.6%),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较F3阶段高。12月下旬的情况与1月上旬较为相似,I1个体未出现在调查样本中,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下降,F3阶段磷虾个体比例明显上升。M2、F2和F3阶段的磷虾个体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PSI=90.9~97.7)。I1阶段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60~80 m水层(66.9%),而其它3个性成熟度的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40~60 m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种群组成 南设得兰群岛 小尺度研究单元
下载PDF
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管理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莉瑾 戴小杰 +2 位作者 许柳雄 朱江峰 田思泉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金枪鱼渔捞日志作为金枪鱼数据收集系统的一部分,在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履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国际渔业组织涉及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的履约要求,分析了部分国家或地区金枪鱼渔捞日志管理要求,论述了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捞... 金枪鱼渔捞日志作为金枪鱼数据收集系统的一部分,在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履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国际渔业组织涉及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的履约要求,分析了部分国家或地区金枪鱼渔捞日志管理要求,论述了我国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1)渔捞日志嵌入船位监控系统,缩短渔捞日志上交的时效性,提高日志填写的准确性;(2)统一金枪鱼渔业数据收集系统,建立大型金枪鱼数据库,使渔业数据规模化、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延绳钓渔捞日志 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 履约要求
下载PDF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水层深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储宇航 戴小杰 +1 位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根据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至9月我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南太平洋采集的延绳钓钩位深度数据和长鳍金枪鱼钓获钩位数据,分析了延绳钓各钩位的上浮率,估算了热带和温带海域长鳍金枪鱼钓获深度范围、最适栖息水层,比较了两个海... 根据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至9月我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南太平洋采集的延绳钓钩位深度数据和长鳍金枪鱼钓获钩位数据,分析了延绳钓各钩位的上浮率,估算了热带和温带海域长鳍金枪鱼钓获深度范围、最适栖息水层,比较了两个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CPUE较高;热带海域钓钩上浮率为14.39%,温带海域为13.60%;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范围为190~220 m,温带海域较热带海域浅,为160~190 m;长鳍金枪鱼栖息深度均值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第2季度平均钓获深度最大,为218.0 m,第1季度最浅,为197.0 m(95%的置信区间)。在实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垂直栖息深度的变化,合理配置延绳钓钓具,减少兼捕率和误捕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最适栖息深度 上浮率 空间分布 季节差异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热休克蛋白HSP90a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烨 许强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1-685,共5页
为证明三疣梭子蟹HSP90a蛋白与盐度胁迫的相关性,实验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三疣梭子蟹HSP90a基因蛋白编码区序列,构建pET28-HSP90a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E3(BL21)中进行的盐度胁迫表达。结果显示,转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生存率明显... 为证明三疣梭子蟹HSP90a蛋白与盐度胁迫的相关性,实验根据GenBank上提供的三疣梭子蟹HSP90a基因蛋白编码区序列,构建pET28-HSP90a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E3(BL21)中进行的盐度胁迫表达。结果显示,转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生存率明显高于转空载体的大肠杆菌,越接近大肠杆菌盐度耐受极限值,两者差异越显著,在盐度胁迫最高值(1 050 mmol/L)下,两者差异达到10.7倍,说明在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HSP90a对大肠杆菌有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对盐度胁迫的耐受力。由此推测,HSP90a蛋白可能参与了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的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HSP90a 原核表达 盐度胁迫
下载PDF
鱼类的听觉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邢彬彬 殷雷明 +7 位作者 张国胜 庄鑫 王羿宁 王振宇 李泓泉 刘景 刘宏超 许柳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503,共9页
声音在鱼类声通讯交流、定向、觅食和方法等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鱼类听觉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鱼类听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并结合近年的研究动态,分析了鱼类听觉研究在海上环境噪声评价、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新... 声音在鱼类声通讯交流、定向、觅食和方法等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鱼类听觉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鱼类听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并结合近年的研究动态,分析了鱼类听觉研究在海上环境噪声评价、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新渔具渔法开发、和鱼类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今后鱼类听觉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听觉特性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心电图法(ECG)的牙鲆听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彬彬 王振宇 +7 位作者 张国胜 庄鑫 殷雷明 王羿宁 李泓泉 刘景 刘宏超 许柳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474,共8页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ues)为底栖无鳔鱼类,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种。本研究通过自主构建的鱼类听觉测量系统,使用心电图法(electrocardiogram,ECG)分别以声刺激频率为60 Hz、100 Hz、150 Hz、200 Hz、300 Hz、400 Hz、500 Hz...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ues)为底栖无鳔鱼类,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种。本研究通过自主构建的鱼类听觉测量系统,使用心电图法(electrocardiogram,ECG)分别以声刺激频率为60 Hz、100 Hz、150 Hz、200 Hz、300 Hz、400 Hz、500 Hz、700 Hz的正弦波纯音,对20尾牙鲆的听觉阈值进行测定,并绘制出牙鲆的听觉阈值曲线,研究了牙鲆的听觉特性。结果表明,20尾牙鲆均记录到声刺激诱发心率信号,牙鲆对60~200 Hz的低频音较敏感;最敏感频率为100 Hz,其听觉阈值为(94±1.5)d B。本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牙鲆的听觉特性,一方面可为鱼类听觉特性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今后我国牙鲆的增养殖工作,以及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牙鲆 听觉阈值 电刺激
下载PDF
东太平洋不同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2 位作者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7,共8页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长关系式的生长参数b值为3.06~3.17,而哥斯达黎加外海为2.57~2.63。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性腺成熟度均以Ⅰ级和Ⅱ级为主,而哥斯达黎加外海则以Ⅱ、Ⅲ和Ⅳ级为主。各月间摄食等级差异变化较为显著,但基本上以0~2级为主体。研究表明,3个海区茎柔鱼种群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总体上有所差异。研究亮点:首次对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生长参数存在差异,各月间摄食等级差异变化较为显著。研究表明,3个海区茎柔鱼种群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总体上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渔业生物学 秘鲁外海 智利外海 哥斯达黎加外海
原文传递
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时空变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国平 徐怡瑛 +5 位作者 夏辉 李莹春 朱小艳 徐鹏翔 孟涛 许柳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31,共7页
掌握南极磷虾渔业行为及渔场变动信息可为模拟渔业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基于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利用渔场重心指标,分析了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变动及渔船的行为模式... 掌握南极磷虾渔业行为及渔场变动信息可为模拟渔业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基于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利用渔场重心指标,分析了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变动及渔船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从作业网次上来讲,2009/2010-2011/2012渔季期间,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由48.1小区转向48.2小区,但产量变化却呈相反的趋势。尽管作业位置分布于6个精细管理单元中,但旬别渔场重心集中在4个精细管理单元中(APDPW,APDPE,APBSE和SOW)。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选择不仅受到本地磷虾丰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预定的决策,渔船条件及市场因素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渔业行为 时空变动 渔场重心 南设得兰群岛 南奥克尼群岛
原文传递
中大西洋延绳钓渔业大眼金枪鱼体长频率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文婷 田思泉 +2 位作者 戴小杰 杨晓明 吴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0-777,共8页
鱼类体长数据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来自渔业非独立调查(fishery dependent survey)的体长频率数据可以用来反映目标鱼种亲体和补充量的分布情况,并为基于体长结构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重要输入信息。多元回归树是一种用来... 鱼类体长数据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信息之一,来自渔业非独立调查(fishery dependent survey)的体长频率数据可以用来反映目标鱼种亲体和补充量的分布情况,并为基于体长结构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重要输入信息。多元回归树是一种用来分析生物数据与环境特征数据间关系的挖掘技术。本文根据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中国远洋金枪鱼渔船渔捞日志所记录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树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大西洋大眼金枪鱼的空间分布及季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大型大眼金枪鱼主要集中在7.5°N^15°N,17.5°W^45°W;中型大眼金枪鱼主要集中12.5°S^5°N,17.5°W^45°W;小型个体主要分布在7.5°S^5°N,5°W^17.5°W;经K-S检验,各空间尺度内体长分布差异显著。2009年1、2季度体长分布相对同质;3、4季度体长分布相对同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频率 时空分布 多元回归树 延绳钓 大西洋 大眼金枪鱼
原文传递
热带大西洋拟锥齿鲨资源动态和空间分布研究
20
作者 王浩展 戴小杰 +1 位作者 高春霞 王家启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9,共10页
拟锥齿鲨是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为常见的兼捕物种,处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0—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调查时收集的1 561尾拟锥齿... 拟锥齿鲨是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为常见的兼捕物种,处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端,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0—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调查时收集的1 561尾拟锥齿鲨数据,对其资源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海域内(6.33°S^17.43°N,18.25°W^42.03°W),拟锥齿鲨CPUE高的区域为5°N^10°N,20°W^30°W;2010—2015年CPUE呈现波动,整体有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软骨鱼类占总渔获物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拟锥齿鲨兼捕数量占总渔获的5.8%,占兼捕软骨鱼类的22.5%;拟锥齿鲨在12月—3月的平均CPUE较高。拟锥齿鲨最大叉长组(叉长范围在85~90 cm)的个体多分布在5°N^7.5°N,27.5°W^37.5°W和5°N^0°,25°W^30°W这两个区域。拟锥齿鲨理论钩获深度范围为140~313 m,平均深度为221 m。1、2、3钩位(140~212 m)的上钩频率最大,占总上钩率的55.59%。10月至次年4月不同月份拟锥齿鲨的钩位分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妊娠期拟锥齿鲨明显分布于较浅的水层。不同钩位拟锥齿鲨的摄食等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锥齿鲨 热带大西洋 空间分布 CPUE 钩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