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文化可视化设计与传播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校园文创设计为例
1
作者 曹意 王念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与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师生爱校情怀的重要途径。以上海理工大学校园文创设计为例,在对校园文化符号进行收集与提取的基础上,重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与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师生爱校情怀的重要途径。以上海理工大学校园文创设计为例,在对校园文化符号进行收集与提取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校园文化符号的可视化设计方法以及应用传播手段,总结归纳包括特征重构法、特征描绘法、形象塑造法、图形创造法在内的多种设计实践方法进行校园文化符号的可视化设计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文化符号 可视化设计 文创设计
下载PDF
以工程伦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思政2.0”体系构建-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2
作者 史焕聪 汪力 +2 位作者 冯磊 彭斌 韩梦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8-323,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日趋专业化、细致化,亟需围绕学科专业方向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核心,系统化构建适用于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2.0”体系。首先,打造具备“国...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日趋专业化、细致化,亟需围绕学科专业方向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核心,系统化构建适用于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2.0”体系。首先,打造具备“国际化”背景,“专业化”教材与“系统化”设计的“工程伦理”精品课程。其次,利用工程专业的项目集管理PgMP和敏捷项目管理ACP的高效模式,精准构建以“工程伦理”为核心的“课程思政2.0”育人体系。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从宏观层面保障工科类专业最终完成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跨越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伦理 “课程思政2.0”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沉浸式”红色文化美育教学——以上海理工大学红色文化主题创作为例
3
作者 谢琼 姜君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50-55,共6页
通过对高校日常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植入进行实践,归纳总结出具有通用性的美育教学方法,主张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去,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大量红色文化创作实际典型案例。同时探索在互联网数字化内容充斥学... 通过对高校日常美育教学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植入进行实践,归纳总结出具有通用性的美育教学方法,主张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整体的课程体系中去,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大量红色文化创作实际典型案例。同时探索在互联网数字化内容充斥学生生活的背景下,利用“沉浸式”红色文化浸润来进行当代综合类大学学生美育的育人方式。最后从上海理工大学近5年的红色文化沉浸式美育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中,总结出教学教研方式理论,即以打造“课程教育+艺术浸润+红色文化+创新潜能激活”的综合类高校美育体系为目标的美育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红色文化 沉浸式
下载PDF
新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4
作者 杨亮 崔国民 刘道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0043-0046,共4页
坚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渠道,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一直是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本文... 坚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渠道,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一直是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新能源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新能源类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高校理工科类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江涛 王柳童 《教育信息技术》 2023年第3期38-41,共4页
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中坚力量是教师,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是促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和重点工作。当前,数字化教学已经从疫情下的被动在线教学发展为主动谋求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针对教师在数字化教学活动面临... 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中坚力量是教师,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是促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和重点工作。当前,数字化教学已经从疫情下的被动在线教学发展为主动谋求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针对教师在数字化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策略创新与路径优化办法,力求培养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数字化能力 策略与路径
原文传递
产学研协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体系——上海理工大学“一校八院所”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跃东 王张琦 +1 位作者 罗尧成 田蔚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3,共5页
剖析了上海理工大学"一校八院所"建立"卓越工程研究生院"的改革实践,指出这一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具有"点面结合、项目引领、主体多元、过程协同"等突出特征。针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 剖析了上海理工大学"一校八院所"建立"卓越工程研究生院"的改革实践,指出这一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具有"点面结合、项目引领、主体多元、过程协同"等突出特征。针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通过实施"两段式"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保障、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应用定位"的培养评价等举措,可以有效解决产学研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联合培养 “一校八院所” 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理工科高校美育与德育融合机制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大师剧《刘湛恩》为例
7
作者 高涵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24-28,共5页
从理工科高校创作实施原创大师剧的实践入手,剖析理工科高校美育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探索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创新机制,提出理工科高校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美育内核、实施路径、覆盖面三个维度的建设,形成具备理工科高校特... 从理工科高校创作实施原创大师剧的实践入手,剖析理工科高校美育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探索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创新机制,提出理工科高校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美育内核、实施路径、覆盖面三个维度的建设,形成具备理工科高校特点的“沉浸式美育浸润体系”,分层、分类实施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大师剧 美育 德育 德美融合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社交APP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敏 孙洋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63,共3页
手机上有社交功能的APP越来越多,对这些手机社交APP的使用,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本文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接触、使用、信任、依赖等维度研究了目前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行为。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社... 手机上有社交功能的APP越来越多,对这些手机社交APP的使用,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本文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接触、使用、信任、依赖等维度研究了目前大学生手机社交APP的使用行为。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APP处于理性状态,大多数大学生利用这些APP进行新闻信息获取、与同学和朋友即时聊天和交流等,他们没有对这些APP产生过多依赖,而是认为手机社交APP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朋友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 社交功能 APP 大学生 手机 实证分析 行为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互联网+BOPPPS教学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曦 王建伟 李小红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1期126-128,132,共4页
目前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传统课堂以教为主、配套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欠缺、学生课堂听课率低等问题。遵循汽车构造各系统结构认知拆装、汽车构造各系统设计开发、汽车整车设计开发项目等层... 目前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传统课堂以教为主、配套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欠缺、学生课堂听课率低等问题。遵循汽车构造各系统结构认知拆装、汽车构造各系统设计开发、汽车整车设计开发项目等层层递进的原则,通过互联网+BOPPPS教学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践内容。实践表明,互联网+BOPPPS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汽车构造"课程中促进了本科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改善了课堂听课率低的现状,增加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 汽车构造 互联网+ BOPPPS
下载PDF
公研英语课程的思政要素融入实践——以上海理工大学阅读课程为例
10
作者 王琳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生是国家花费数年心血培养出来的高知分子和未来业界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对中国发展影响巨大。教师的言谈举止、授课理念和育人方式对研究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积极引导作用。英语教师自身学术素养的提升对于公共研究生英语课程... 研究生是国家花费数年心血培养出来的高知分子和未来业界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对中国发展影响巨大。教师的言谈举止、授课理念和育人方式对研究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积极引导作用。英语教师自身学术素养的提升对于公共研究生英语课程思政要素的有效融入有正相关性。英语教师的学术素养提升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与反思,更重在政治信仰与家国情怀、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齐头并进的综合素养养成。为达到思政育人目的,上海理工大学公研英语阅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本、教师素养提升为辅、贴着教材内容走为原则,将思政要素自然融入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师素养 阅读课程 研究生
下载PDF
德法美苏英元素与上海理工大学百年工程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华明 王细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海理工大学源于德、美在华教育,在其后的发展中又糅合了法、苏、英元素,经历了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中法国立工学院、沪江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历史阶段,更衍生了上海—汉堡国际工...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海理工大学源于德、美在华教育,在其后的发展中又糅合了法、苏、英元素,经历了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中法国立工学院、沪江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历史阶段,更衍生了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和中英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今天在国际化和工程教育领域的独树一帜,在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和它这样的历史过往紧密相关,是中国和德法美苏英等元素共同写就了上海理工大学国际化百年工程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美苏英 元素 上海理工大学 百年 工程教育
下载PDF
上海理工大学读者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宗良 白林雪 毛晓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7期16-18,共3页
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2007级动力机械工程班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的借书、阅览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了各类图书的利用情况、读者需求特点,提出了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合理馆藏结构及提高馆藏质量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 借阅情况 读者需求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上海理工大学校训的中国传统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15期104-106,共3页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训"信义勤爱,思学志远"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首先,它体现了《易经》乾坤两卦的"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其次,它体现了以"情感—道德—超越"为核心结构的中国...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训"信义勤爱,思学志远"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首先,它体现了《易经》乾坤两卦的"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其次,它体现了以"情感—道德—超越"为核心结构的中国文化精神;再次,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关于人才的才性同合论和德才兼备、以德统才的德才之辩;最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大学之道。以此校训为指导,将远大的精神志向和扎实的行持功夫结合起来,定会在大学生活中学有所成,在以后步入社会中也必将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 校训 中国传统文化 阐释
下载PDF
上海理工大学向IPv6过渡
14
作者 赵树枫 龚宇花 陈世平 《中国教育网络》 2009年第5期49-50,共2页
在实际部署实施IPv6网络时,对原有的网络应用服务会产生一些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理工大学提出了通过ISATAP技术、Proxy服务或改造WWW服务的方法来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和协同工作。
关键词 IPV6网络 上海理工大学 应用服务 WWW服务 PROXY 协同工作 IPV4
下载PDF
高校艺术体操与健美操课程比较——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15
作者 徐芬芳 《内江科技》 2015年第10期87-88,共2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2015学年上海理工大学2013级、2014级艺术体操和健美操选课女生。1.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际了解,调查研究上海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艺术体操和健美操课程教学开展情况。(2)实验比较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2015学年上海理工大学2013级、2014级艺术体操和健美操选课女生。1.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际了解,调查研究上海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艺术体操和健美操课程教学开展情况。(2)实验比较法。利用教学课堂采用同一测试数据,对比研究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异同,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美操课程 上海理工大学 锻炼效果 健身健美操 形体美 文献资料 竞技健美操 教学效果 健美操练习 身体练习
下载PDF
穷究于理 成就于工——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创建工程类特色高中的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姜明彦 《中小学校长》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前身是上海市延吉中学(1957—2003年),这一时期学校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特色项目。200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始依托高校资源,逐步发展计算机、机器人制作、头脑奥林匹克三大品牌活动为支撑的...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前身是上海市延吉中学(1957—2003年),这一时期学校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特色项目。2003年学校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始依托高校资源,逐步发展计算机、机器人制作、头脑奥林匹克三大品牌活动为支撑的特色项目群。2009年以来,作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实验学校,我校在传承原有特色项目群的基础上,聚焦课程建设,确立"厚德、尚理"的办学理念,形成"人文厚实,理工见长"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理工大学 附属中学 工程类 实践 高中 实验学校 2009年 特色项目
下载PDF
英语专业翻译课“双师型”教师发展道路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编译工作室为例
17
作者 王勇 尹潇琳 《英语教师》 2022年第9期24-26,共3页
概述英语专业翻译课“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要求,分析英语专业翻译课“双师型”教师发展中的障碍与问题。以上海理工大学编译工作室为例,从内容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师“双师型”发展道路。研究发现,上海理工大学设立编... 概述英语专业翻译课“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要求,分析英语专业翻译课“双师型”教师发展中的障碍与问题。以上海理工大学编译工作室为例,从内容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师“双师型”发展道路。研究发现,上海理工大学设立编译工作室,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许多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翻译课 “双师型”教师 教师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 编译工作室
下载PDF
现代高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上海理工大学改革实践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张琦 孙跃东 姚俭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现代高端工程人才培养主要面临行业结合深度不够、保障机制建设滞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对现代工程人才的能力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端工程人才需要具备三大关键素养:综合的应用能力、集成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上... 现代高端工程人才培养主要面临行业结合深度不够、保障机制建设滞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对现代工程人才的能力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端工程人才需要具备三大关键素养:综合的应用能力、集成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上海理工大学在改革实践中,立足于跨领域的行业保障机制、跨学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的质量评价标准等三个维度,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寻找解决现代高端工程人才培养问题的突破口,有效地促进了工程人才三大关键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程人才 行业转制高校 全日制工程硕士 质量保障
下载PDF
上海理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斐 袁敏 +3 位作者 曹慧 叶泰 周化岚 于劲松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9年第1期81-84,共4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在保证农业和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考虑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理工大学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在保证农业和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考虑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理工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下载PDF
中德两国的垃圾分类对比——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怡 陈雨凡 +2 位作者 章董海 曹芸 曹芸(指导)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6期226-226,228,共2页
德国垃圾分类的成就举世瞩目,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颁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此举可视为中国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问题上实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若上海实施成功,即可逐渐在全国推广... 德国垃圾分类的成就举世瞩目,而中国在这一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颁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此举可视为中国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问题上实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若上海实施成功,即可逐渐在全国推广。此论文以德国垃圾分类回收的研究调查为基础,并与上海理工大学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垃圾分类 上海理工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