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脉搏波的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武陆琪 程云章 边俊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心输出量(CO)是人体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参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脉搏波包含了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其波形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CO监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脉搏波主要分为压力脉搏波和容积脉... 心输出量(CO)是人体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参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脉搏波包含了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其波形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CO监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脉搏波主要分为压力脉搏波和容积脉搏波两类,前者在CO监测上已有成熟的产品,后者则仍在科研阶段,尚未有能满足应用要求的技术产品。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压力脉搏波和容积脉搏波各自的特点以及计算CO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微创及无创两个方面,介绍几种基于两类脉搏波的CO监测技术,并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监测 压力脉搏波 容积脉搏波 微创 无创
下载PDF
4D flow MRI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彦晨 白斌 +1 位作者 程云章 吕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颅内动脉瘤(IA)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血流动力学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新型相位对比MRI技术,可较传统二维相位对比MRI(2D PC MRI)和多普勒超声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示病变的血流... 颅内动脉瘤(IA)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血流动力学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新型相位对比MRI技术,可较传统二维相位对比MRI(2D PC MRI)和多普勒超声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示病变的血流模式、更准确地定量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已用于分析颅内、心脏等的血流动力学。本文就4D flow MRI技术用于IA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高速电动手术工具驱动电机设计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鲁自强 李保国 +2 位作者 耿晓斌 张天逸 程云章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4期399-405,共7页
为提高高速电动手术工具的转速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了一款转速为70000 rpm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首先,对电机本体、位置检测电路和换相控制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结构选型,并计算各项电磁参数;其次,在Ansys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中绘制... 为提高高速电动手术工具的转速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了一款转速为70000 rpm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首先,对电机本体、位置检测电路和换相控制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结构选型,并计算各项电磁参数;其次,在Ansys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中绘制电机模型,进行稳态与瞬态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性能;最后,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以定子内径、转子外径、永磁体厚度为优化变量,空载电流为优化目标的优化方程,并分析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空载电流降低了57.8%,有效提升了高速电动手术工具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动手术工具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有限元仿真 响应曲面法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特征参数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嘉强 程云章 边俊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749-753,共5页
脉搏波与血压变化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本研究首先介绍脉搏波特征参数以及通过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的原理;总结了当前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计算血压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脉搏波与血压变化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本研究首先介绍脉搏波特征参数以及通过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的原理;总结了当前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计算血压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并主要分析了这些模型的测量原理和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对基于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血压测量,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特征参数 血压测量 综述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危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分类预测模型和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之韵 程云章 耿晓斌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预测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LOS),并探索实验室指标对ICU LOS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危重症患者的25个临床指标构建XGBoost模型,对患者是否发生超过3 d的ICU LOS进行预测,并基于S... 为预测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LOS),并探索实验室指标对ICU LOS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危重症患者的25个临床指标构建XGBoost模型,对患者是否发生超过3 d的ICU LOS进行预测,并基于SHAP模型对最佳性能模型进行解释性评估。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准确率为87.9%。相比于其他预测模型,XGBoost模型在准确率、敏感度和区分度上均有明显优势。同时,SHAP模型增加了集成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XGBoost模型可有效识别ICU LOS较长的患者,辅助医生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机器学习 时间预测 SHAP模型 特征分析 临床决策支持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径颈比对瘤体与分支血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卉 程云章 刘祥坤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是影响其生长与破裂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形态学参数径颈比(aspect ratio,AR,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本研究使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的ANSYS 16.0软件包,数值... 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是影响其生长与破裂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形态学参数径颈比(aspect ratio,AR,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本研究使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的ANSYS 16.0软件包,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径颈比对颅内动脉瘤瘤体与分支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筛选高危的动脉瘤患者,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使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径颈比为3.33、2.5、2、1.67、1.43、1.25的理想颅内动脉瘤几何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包括血液流场与涡量分布、流速与流量、壁面压力、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瘤颈近远侧端与分支血管剪切应变率(shear strain rate,SSR)在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动脉瘤与分支血管内的流线图、涡核图、压力分布云图、WSS分布云图以及随X轴变化的流速与压力峰值分布曲线。分析得出,径颈比决定瘤内血流模式,径颈比减小,瘤顶的流速与SSR增大,瘤壁上的压力与WSS增大,分支血管壁上的压力增大,且WSS/SSR瘤颈远侧端>WSS/SSR瘤颈近侧端>WSS/SSR分支血管中心,涡核区域由瘤体远侧壁增大至覆盖整个动脉瘤,但对分支血管内血流的阻碍作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颈比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的股骨柄假体生物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婷婷 程云章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研究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股骨柄假体进行结构优化,研究不同保留阈值下假体体积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优化假体对股骨的影响。利用股骨假体三维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拓扑优化后保存5个不同保留阈值的模型,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对... 本研究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股骨柄假体进行结构优化,研究不同保留阈值下假体体积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优化假体对股骨的影响。利用股骨假体三维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拓扑优化后保存5个不同保留阈值的模型,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对比初始假体与一例优化假体置入对股骨的内固定效果。优化前假体的柔度为123.06 mJ,应力为179.96 MPa;优化后假体的柔度和应力均大于优化前,其中柔度最小值为142.31 mJ,应力最小值为182.23 MPa。置入初始假体的股骨A区应力平均值为23.083 MPa;置入优化假体的为25.246 MPa。拓扑优化方法下假体柔度随着体积的减小而增加;应力受构型和体积的双重影响,且构型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因素。保留阈值为0.5的优化假体相较于通用假体能减小股骨的应力遮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有限元 髋关节 应力约束 应力屏蔽 晶格优化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血糖变异预测ICU监护时长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耿晓斌 程云章 +1 位作者 钟鸣 李帆 《软件导刊》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预测ICU患者重症监护时长并研究血糖变异对时长的影响,分别构建K最近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以及随机森林4种模型,使用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情况和基本病例信息构成实验数据集进行训练,预测患者能否在72h内转出ICU病房。训练后的4种模... 为预测ICU患者重症监护时长并研究血糖变异对时长的影响,分别构建K最近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以及随机森林4种模型,使用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情况和基本病例信息构成实验数据集进行训练,预测患者能否在72h内转出ICU病房。训练后的4种模型在判断患者重症监护时长的准确率分别为63.94%、78.77%、81.07%和84.14%。实验结果表明,血糖变异情况对患者重症监护时长有重要影响,且随机森林模型相比其它机器学习算法能较好地预测ICU患者的重症监护时长,能帮助医生合理安排治疗计划,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上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 随机森林 重症监护室 时长预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信号的无创血压测量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曹俊魏 程云章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脉搏波蕴含着许多人体生理与病理的重要信息,大量研究通过光电容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来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血压监测。为此,我们总结了脉搏波的特征参数及利用其进行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然后,我们对利用脉搏波... 脉搏波蕴含着许多人体生理与病理的重要信息,大量研究通过光电容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来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无创血压监测。为此,我们总结了脉搏波的特征参数及利用其进行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然后,我们对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进行血压测量的有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及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基于脉搏波信号的无创血压测量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血压测量 线性回归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脓毒症用药策略研究
10
作者 王德勇 张天逸 程云章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2年第4期397-404,共8页
为解决难以为脓毒症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问题,本研究基于MIMIC重症监护数据,利用强化学习中的价值迭代和策略迭代方法,求解了两套静脉输液和血管升压药用药策略。结果表明,由模型所得策略在不同患者轨迹上求得的平均累计回报要明... 为解决难以为脓毒症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问题,本研究基于MIMIC重症监护数据,利用强化学习中的价值迭代和策略迭代方法,求解了两套静脉输液和血管升压药用药策略。结果表明,由模型所得策略在不同患者轨迹上求得的平均累计回报要明显高于临床医生的用药策略。本研究可为临床医生制定脓毒症治疗策略提供决策参考,在临床脓毒症用药指导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治疗策略 升压药 静脉输液 强化学习 价值迭代 策略迭代
下载PDF
基于PPG信号的运动伪影去除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啟伟 程云章 边俊杰 《软件导刊》 2020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前可穿戴式无创血压监测设备大多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信号进行血压监测,然而在运动过程中,PPG信号极易受运动伪影(Motion Artifacts)影响,从而大幅降低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近年来,基于PPG信号的运动过程血压实时估计成为研... 目前可穿戴式无创血压监测设备大多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信号进行血压监测,然而在运动过程中,PPG信号极易受运动伪影(Motion Artifacts)影响,从而大幅降低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近年来,基于PPG信号的运动过程血压实时估计成为研究热点。主要介绍PPG信号抗运动伪影技术研究进展,阐述PPG信号原理及噪声来源,并对现有PPG信号去噪算法原理与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分析运动伪影去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伪影 血压估计 PPG信号 基线漂移
下载PDF
数字化医疗监测与管理工具在心房颤动诊治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国辉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157-161,178,共6页
心房颤动(AF)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往往发病隐匿,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症状或阵发性AF,导致诊断较为困难。目前,远程诊断、可植入监控设备、可穿戴监测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化医疗工具的组成部分,在心电监测领域发展较... 心房颤动(AF)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往往发病隐匿,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症状或阵发性AF,导致诊断较为困难。目前,远程诊断、可植入监控设备、可穿戴监测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化医疗工具的组成部分,在心电监测领域发展较快并得到了广泛应用,AF患者使用传感器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监测、采集和传输生理和健康数据,用于辅助诊断、决策支持和慢性病管理。该文对数字化医疗监测与管理工具在AF监测、诊治中的应用场景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医疗监测与管理 可穿戴设备 人工智能 辅助诊断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算法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硕 程云章 《软件导刊》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在手势识别方面的识别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表面肌电信号是人体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电生理信号,由于其非侵入性便于采集,现已作为康复辅具与假肢控制的一种信号来源。在应用表面肌电信号时,需要经过放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在手势识别方面的识别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表面肌电信号是人体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电生理信号,由于其非侵入性便于采集,现已作为康复辅具与假肢控制的一种信号来源。在应用表面肌电信号时,需要经过放大滤波等预处理;然后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表面肌电信号在时域、频域及时频域的有效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输入机器学习模型中,即可分析人体的相关肌肉运动,进而控制相关器械动作。为此,主要对特征提取及机器学习分类模型部分进行综述,阐述当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手势识别
下载PDF
基于PSRGAN结合迁移学习的OCT视网膜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14
作者 陈明惠 许诗怡 +2 位作者 柯舒婷 邵怡 吴玉全 《光学仪器》 2024年第6期64-72,共9页
研究针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采集中的斑点噪声和伪影问题,提出了渐进式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progressive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PSRGAN)模型,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来提... 研究针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采集中的斑点噪声和伪影问题,提出了渐进式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progressive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PSRGAN)模型,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来提高OCT视网膜图像的重建质量。PSRGAN模型以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的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为框架,在判别器中加入改进的PECA模块,能够充分捕获多尺度特征图的空间信息,并实现图像跨维度通道特征的交互。实验结果显示,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指数和边缘保留指数等指标中,该方法较PSRGAN–TL–X-ray网络分别提升了约2.19%、10.07%和4.64%,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在图像质量和自动分割效果上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图像 超分辨率 生成对抗网络 迁移学习 金字塔注意力
下载PDF
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正杰 程云章 +3 位作者 王庆国 张娴 张鹏善 黄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 目的观察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术前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伴LVI将其分为阳性组(n=155)及阴性组(n=143),并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08)及测试集(n=90)。基于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LVI的临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及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胃癌LVI的效能。结果以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821、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4、0.801、0.740及0.747。基于4种机器学习建立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均为0.810,在测试集均为0.840。基于SVM、LR、RF及XGBoost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胃癌LVI的AUC分别为0.920、0.900、1.000及1.000,其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00、0.890、0.840及0.790。测试集中,基于SVM、LR及RF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增强动脉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L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人工血泵用空心杯电机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波 程云章 +1 位作者 耿晓斌 张天逸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92-97,104,共7页
为了改善目前血泵用电机存在的稳定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电枢直径为4.8 mm,转速为35000 r/min的血泵用空心杯微电机。结构上采用空心杯结构,以避免齿槽效应、减小涡流效应;基于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RMxprt... 为了改善目前血泵用电机存在的稳定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电枢直径为4.8 mm,转速为35000 r/min的血泵用空心杯微电机。结构上采用空心杯结构,以避免齿槽效应、减小涡流效应;基于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RMxprt模块对空心杯电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采用Maxwell3D模块建立了空心杯电机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磁场、空载和额定负载下的仿真,获得了空心杯电机工作状态下的电磁数据,并对该空心杯电机的电磁设计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设计血泵用空心杯电机结构设计合理,电磁性能良好,空心杯电机效率约为79%。该研究为血泵用空心杯电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特电机 空心杯电机 有限元分析 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 RMxprt模块
下载PDF
基于PPG信号的LSTM网络同步动脉血压预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帆 程云章 +1 位作者 边俊杰 耿晓斌 《软件导刊》 2020年第8期44-48,共5页
为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获取动脉血压参数,并将其作为判断个人健康状况的依据,基于Tensorflow框架训练LSTM网络模型与传统RNN模型,使用625000条光电容积脉搏波数据序列通过忘记、选择记忆、输出阶段得出符合生理规律的血压参数,将两... 为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获取动脉血压参数,并将其作为判断个人健康状况的依据,基于Tensorflow框架训练LSTM网络模型与传统RNN模型,使用625000条光电容积脉搏波数据序列通过忘记、选择记忆、输出阶段得出符合生理规律的血压参数,将两种模型放在125000条样本的测试集中进行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LSTM模型对血压的预测比传统RNN模型更准确,LSTM预测评价指标MAE、RMSE、STD和R2_score分别为4.05、8.78、7.42和0.89,且预测结果符合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标准(MAE<5mmHg,STD<8mmHg),而传统RNN模型则为11.58、17.03、14.54和0.73。LSTM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血压参数,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效果优于传统RN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血压预测 PPG信号 LSTM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小儿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的研制
18
作者 李艳 崔海坡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0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心肌保护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在灌注过程中承担灌注和冷却的功能,为手术中的心肌保护和术后恢复提供保障,是心外科手术成功的强大助力。针对现有的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临床需求... 心肌保护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在灌注过程中承担灌注和冷却的功能,为手术中的心肌保护和术后恢复提供保障,是心外科手术成功的强大助力。针对现有的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临床需求,设计了一款新型小儿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制备了样品。经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小儿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性能等方面,均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灌注 装置 测试
下载PDF
微型潜血泵轴流式叶轮结构分析
19
作者 王宇 耿晓斌 +1 位作者 张天逸 程云章 《流体动力学》 2023年第4期103-111,共9页
目的:分析在长度小于20 mm,直径5 mm的高速微型潜血式轴流血泵内,不同形态叶轮对泵血液的损伤情况,找到最优叶轮结构。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一款微型潜血式轴流泵进行数值仿真,改变叶轮叶片数量(两片,三片,四片),分析血泵内的... 目的:分析在长度小于20 mm,直径5 mm的高速微型潜血式轴流血泵内,不同形态叶轮对泵血液的损伤情况,找到最优叶轮结构。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一款微型潜血式轴流泵进行数值仿真,改变叶轮叶片数量(两片,三片,四片),分析血泵内的流场分布。通过研究其速度、压力和剪切应力场分布情况来分析血泵的水力性能以及对流道内血液的损伤情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三种叶片NIH值分别为0.07,0.05,和0.08。结论:实验表明,三叶片式叶轮条件下,剪切应力小,NIH小,比较分析,三叶片式叶轮更适用于高速微型潜血式轴流血泵的叶轮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 微型轴流式血泵 溶血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魏文卿 崔海坡 +2 位作者 陈舰 程云章 程千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研究5种不同空间构型空心螺钉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股骨CT图像通过逆向重建获得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获取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物与股骨颈头侧、干侧的应力分布,以及... 目的研究5种不同空间构型空心螺钉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股骨CT图像通过逆向重建获得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获取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物与股骨颈头侧、干侧的应力分布,以及模型的位移分布。结果对于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倒三角置钉、两根平行钉、两根平行钉固定方式下股骨颈头侧应力峰值分别最大;倒三角置钉、倒三角置钉、两根平行钉固定方式下股骨颈干侧应力峰值分别最大,交叉置钉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强斜置钉固定方式下位移峰值最小。结论交叉置钉的固定方式螺钉变形断裂几率最小,倒三角置钉固定方式可为骨折处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对于PauwelsⅠ、Ⅲ型骨折,强斜置钉固定方式预防股骨颈短缩的能力最强;而对于PauwelsⅡ型骨折而言,交叉置钉固定方式预防股骨颈短缩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螺钉 固定方式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