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四届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大会纪要
1
作者 周晓平 孙伯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9-479,共1页
由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会(WSSFN)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大会于2005年6月13~18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关键词 功能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 大会纪要 世界 神经外科学会 意大利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评估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建清 贾丕丰 +1 位作者 李宁 沈健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1370-1371,1374,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之间的21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伤后12 h内进行血清NSE浓度的测定,并结合GCS评分及CT的Mar...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8月之间的21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伤后12 h内进行血清NSE浓度的测定,并结合GCS评分及CT的Marshall分级对预后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伤后12 h内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预后恶劣组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NSE浓度是早期评估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预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护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亦海 赵卫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术中电生理监护 神经外科手术 功能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评估 电生理技术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 说来就来的剧痛
4
作者 赵卫国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1年第3期17-17,共1页
两年前,身体一直不错的张老伯,突然犯了三叉神经痛。那说来就来的剧痛,使性格开朗的他,变得终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吃东西不敢咀嚼,只能来个囫囵吞枣。连日常的个人卫生,如洗脸、刷牙、剃须等也让他胆战心惊,因为无论是说笑、... 两年前,身体一直不错的张老伯,突然犯了三叉神经痛。那说来就来的剧痛,使性格开朗的他,变得终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吃东西不敢咀嚼,只能来个囫囵吞枣。连日常的个人卫生,如洗脸、刷牙、剃须等也让他胆战心惊,因为无论是说笑、打呵欠、张口咀嚼,或是稍稍触碰口腔内、面颊部.都可能引来面部一阵阵钻心刺骨的剧痛。有时在睡眠中或许是面部碰到了枕头,突然痛醒,搅得他常常彻夜难眠。张老伯曾去过许多医院就诊,服过不少药物,也做过封闭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剧痛 性格开朗 个人卫生 医院就诊 封闭治疗 打呵欠 口腔内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建杰 欧阳天昭 +2 位作者 陈灿中 江泓 林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64-465,共2页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皮质盲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颈部、头部疼痛5例。10例病人给予扩容、抗凝、脱水、激素和预防癫疒间... 目的总结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皮质盲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颈部、头部疼痛5例。10例病人给予扩容、抗凝、脱水、激素和预防癫疒间治疗,症状在48 h内均消失。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术后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预后好,但仍然需严密观察病情、提早预防,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可逆性 脑血管造影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伯民 李殿友 +6 位作者 朗黎琴 潘力 孙成彦 李永超 张海音 赵永波 沈建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W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强迫症 内囊前肢毁损术 磁共振导向 治疗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胶质瘤兔角膜移植模型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建忠 吉宏明 +5 位作者 张刚利 陈胜利 张世渊 邹鹏 成睿 沈建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41,共4页
目的复制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检测β-榄香烯体内抗血管生成效应。方法裸鼠皮下种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形成实体胶质瘤。将所得胶质瘤实体小块移植于兔角膜,复制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β-榄香烯,干预... 目的复制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检测β-榄香烯体内抗血管生成效应。方法裸鼠皮下种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形成实体胶质瘤。将所得胶质瘤实体小块移植于兔角膜,复制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经兔耳缘静脉注射β-榄香烯,干预两周后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胶质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兔角膜移植瘤血管生成模型成功复制;β-榄香烯处理组移植胶质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兔角膜血管生成模型是定量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工具;β-榄香烯具有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胶质瘤 兔角膜血管生成模型 抗血管生成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永新 孙伯民 +3 位作者 占世坤 吴承翰 张海音 李永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小脑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储呈春 卞留贯 +2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罗其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小脑血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脑血肿的治疗,根据第四脑室形态分为三类:正常Ⅰ级、受压Ⅱ级和完全阻塞Ⅲ级。Ⅲ级病人以及Ⅱ级中GCS评分下降者行手术清除血肿;Ⅰ级或Ⅱ级病人若有脑积水和临床症状恶化时首先作脑室... 目的探讨小脑血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脑血肿的治疗,根据第四脑室形态分为三类:正常Ⅰ级、受压Ⅱ级和完全阻塞Ⅲ级。Ⅲ级病人以及Ⅱ级中GCS评分下降者行手术清除血肿;Ⅰ级或Ⅱ级病人若有脑积水和临床症状恶化时首先作脑室引流;对血肿直径不超过3cm,第四脑室在血肿水平未完全阻塞的病人密切观察。结果3个月内病死率为38.2%,手术清除血肿的病死率为42.1%,脑室引流病死率28.6%。结论根据第四脑室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血肿 GCS 第四脑室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如钧 张伟 +1 位作者 刘永 孙伯民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8期1333-1334,1336,共3页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2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180例患者为毁损组,采... 目的:观察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2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180例患者为毁损组,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36例患者为DBS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二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UPDRS运动评分。结果:二组治疗后运动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显示,毁损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70例,占38.89%;关状态下,症状改善96例,占63.33%;DBS组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10例,占27.78%;关状态下,症状改善19例,占52.78%;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DBS组中23例在1月后症状改善,未调整参数,13例因治疗后症状未完全控制,经再次调整参数后症状完全控制,总有效率100%;毁损组随访6~12个月,显效101例,占56.11%;有效65例,占36.11%;无效14例,占7.78%,总有效率为92.22%,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毁损组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为3.89%;DBS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技术,术前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设置参数,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节,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 脑内核团毁损 帕金森病
下载PDF
39例脑脓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捷 王建清 +3 位作者 全勇 贾丕丰 王维平 成侃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趋增高,CT检查是脑脓肿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脑脓...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趋增高,CT检查是脑脓肿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脑脓肿的绝大多数病例若及时诊断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CT 治疗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捷 王建清 +4 位作者 茅宇航 全勇 盖延廷 贾丕丰 成侃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1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后半年随访Frankle评分达到E级(感觉,运动恢复正常)7例,D级(可运动)8例,C级(运动不能)5例,B级(感觉受损)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后半年随访Frankle评分达到E级(感觉,运动恢复正常)7例,D级(可运动)8例,C级(运动不能)5例,B级(感觉受损)1例,A级(感觉,运动不能)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死亡7例,因颈椎颈髓损伤死亡3例。结论及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治疗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颈椎损伤 颈髓损伤
下载PDF
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及其内穿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涛 顾斌贤 +1 位作者 濮春华 王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8-149,共2页
本文介绍Willis动脉环后半环大脑后动脉及其内穿支的显微解剖,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内穿支是脑深部的重要供血血管之一,100%的病例双侧具有该血管。
关键词 WILLIS环 内穿支 显微解剖 大脑后动脉
下载PDF
输注表达VEGF的成纤维细胞和rAAV-VEGF基因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林华 孙青芳 +6 位作者 卞留贯 陈亦华 程振宇 郑龙 俞建华 张晨冉 顾吕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714,共3页
目的比较定向移植输注转染外源性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成纤维细胞(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大鼠缺血性脑保护的疗效,从而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 目的比较定向移植输注转染外源性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成纤维细胞(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大鼠缺血性脑保护的疗效,从而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栓加环扎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闭塞(MCAO)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移植输注组、直接注射组、MCAO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移植输注组和直接注射组于术后24h内将VEGF-成纤维细胞和rAAV1-VEGF基因从大鼠脑缺血边缘区注入。结果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VEGF基因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且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明显优于原位注射基因,VEGF-成纤维细胞移植14d后大鼠脑内表达VEGF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原位注射rAAV-VEGF治疗组。结论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比原位注射rAAV-VEGF治疗基因对脑缺血更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大鼠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殿友 孙伯民 +6 位作者 孙成彦 赵永波 左传涛 管一辉 赵军 陈生弟 沈健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 帕金森病 脑局部糖代谢 手术方法
下载PDF
PPARγ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帮宝 郭新宾 +4 位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杨明 周岩方 牟朝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7例垂体腺瘤标本,通过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PPARγ在27例垂体腺瘤、3例正常垂体组织、2例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所有垂体肿...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7例垂体腺瘤标本,通过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PPARγ在27例垂体腺瘤、3例正常垂体组织、2例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所有垂体肿瘤组织中都有丰富表达,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在非侵袭性腺瘤和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56±0.31,1.02±0.28,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侵袭程度相关,表明PPARγ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PARγ有可能预测垂体腺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垂体腺瘤 WESTERN BLOT 侵袭
下载PDF
β-榄香烯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建忠 张世渊 +3 位作者 吉宏明 王树荚 苏池鑫 沈建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β-榄香烯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有效抗肿瘤成分。本实验通过观察β-榄香烯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前景。方法:采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ECV-304的IC50值;利用AnnexinV-FITC/PI联合标记,行荧光相... 目的:β-榄香烯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有效抗肿瘤成分。本实验通过观察β-榄香烯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前景。方法:采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ECV-304的IC50值;利用AnnexinV-FITC/PI联合标记,行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早期凋亡分析。结果:β-榄香烯对ECV-304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为(58.3±8.1)μg/ml;30μg/mlβ-榄香烯作用24h即可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而大剂量(100μg/ml)则引起现明显细胞毒作用。结论:小剂量的β-榄香烯即可以诱导EVC-304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细胞 早期凋亡 抗血管生成 肿瘤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癇的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春妮 赵永波 孙伯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 难治性癫痫
下载PDF
VEGF在人脑AVMs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清 孙青芳 +3 位作者 卞留贯 赵卫国 沈建康 张天锡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分析VEGF在人脑AVMs中的表达。方法 14例AVMs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s和AVMs周围脑组织、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分别提取总RNA和4%PFA—PBS固定石蜡包埋、原位杂交、RNA狭缝斑点杂交检测VEGF在脑AVMs中的改变。结果 VEGF mRNA弥散地... 目的 分析VEGF在人脑AVMs中的表达。方法 14例AVMs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s和AVMs周围脑组织、8例正常脑血管标本,分别提取总RNA和4%PFA—PBS固定石蜡包埋、原位杂交、RNA狭缝斑点杂交检测VEGF在脑AVMs中的改变。结果 VEGF mRNA弥散地分布于血管的各层组织和AVMs周围脑组织中,与正常脑血管相比,AVMs、AVMs周围脑组织VEGFmRNA表达增高。结论 VEGF参与脑AVM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人脑 AVMs 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颞叶切除术治疗癫癎及其对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翔 赵永波 孙伯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关键词 癫痫 颞叶切除术 记忆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