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发动机MMH/N_(2)O_(4)喷雾-燃烧-耦合传热过程模拟研究
1
作者 许建国 陈赟 +1 位作者 张禹 王园丁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随后,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射流撞击雾化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并重点分析了直流互击作用下扇形液膜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基于以上化学反应机理及液雾分布模拟结果,在欧拉-拉格朗日体系下构建了离散液滴初始分布,并结合部分搅拌反应器湍流燃烧模型,开展了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喷雾燃烧及流固耦合传热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发动机内推进剂湍流喷射雾化燃烧过程对壁面冷却液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冷却液膜主要出现在燃烧室直线段,在高温燃气与固体域之间建立了一个明显的温度缓冲层,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壁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轨控火箭发动机 液体推进剂 雾化燃烧 湍流燃烧模拟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空间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宽温域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浙杭 王世成 +3 位作者 陈泓宇 姚锋 赵婷 刘昌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4,共9页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采用MON-25/MMH低冰点推进剂具有低温环境工作优势。对深空探测40 N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开展地面热试车,研究了不同推进剂温度(-35~25℃)和室压(1.6~2 MPa)下的发动机工作特性,并与NTO/MMH常规推进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采用MON-25/MMH低冰点推进剂具有低温环境工作优势。对深空探测40 N低冰点推进剂发动机开展地面热试车,研究了不同推进剂温度(-35~25℃)和室压(1.6~2 MPa)下的发动机工作特性,并与NTO/MMH常规推进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推进剂宽温域内,发动机能在额定工况下(混合比=1.65,室压=1.8 MPa)正常地稳态和脉冲自燃点火工作,其燃烧室效率和喉部温度随着推进剂温度降低而轻微地下降。发动机以12~60 ms脉宽持续脉冲工作时产生平均室压冲量为0.021~0.127 MPa·s,各室压波形完整、一致性较好,且基本不受推进剂温度变化影响。与常规推进剂相比,低冰点发动机的燃烧室效率降低了约1%,开机响应时间延长了近3 ms,且存在室压波动幅度增大现象,由于高饱和蒸气压的MON-25喷注气化引起雾化和燃烧过程脉动。室压波动特征频率在150~350 Hz内变化,通过提高室压、降低推进剂温度等抑制气化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弱波动幅度至常规推进剂水平,并使特征频率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双组元发动机 低冰点推进剂 低温 工作特性 热试车
原文传递
喷注方案对CH_(4)-O_(2)旋转爆轰发动机冷流掺混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翔宇 赵楠楠 +4 位作者 朱龙 黄亚坤 王园丁 郑权 翁春生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旋转爆轰发动机是一种可自增压、持续提供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喷注结构是旋转爆轰发动机设计的基础,为研究不同喷注方案下发动机内流场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模型为双侧喷注的环形燃烧室,通过求解三维... 旋转爆轰发动机是一种可自增压、持续提供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喷注结构是旋转爆轰发动机设计的基础,为研究不同喷注方案下发动机内流场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模型为双侧喷注的环形燃烧室,通过求解三维雷诺时均N-S方程,针对喷孔直径与旋流喷注角度变化开展了一系列冷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喷孔直径将有利于提高燃料射流动量,增加燃料径向穿透深度,促进推进剂组分的扩散与混合;增大旋流喷注角度将使得燃料射流动量下降,气流沿径向发生显著偏折,降低混合效率。低喷注动量的燃料射流难以与氧化剂主流充分掺混,受气流冲击影响严重,表现出沿燃烧室内外壁面分布的特性,在流场中心形成带状的低浓度区,最终导致混合不充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 喷注结构 掺混 喷孔直径 旋流
下载PDF
安装热控组件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锐达 余鹏 +3 位作者 丁卫华 刘昌国 陈泓宇 徐辉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准确掌握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后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对其在轨使用可靠性至关重要。对双组元150 N发动机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依次考察了安装头部法兰下表面热控组件、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发动机稳态工... 准确掌握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后对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对其在轨使用可靠性至关重要。对双组元150 N发动机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依次考察了安装头部法兰下表面热控组件、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发动机稳态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热控组件后,发动机推力输出稳定;头部法兰下表面安装热控组件可以有效隔离高温身部的热辐射,可降温125~160℃,减少30%~44%的法兰温度增长;后续安装的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和遮光板对法兰温度分布基本没有影响,头部包覆多层隔热材料会导致头身焊缝温度升高约40℃;遮光板不影响头身焊缝温度,但会增加头部法兰下表面受到的辐射热流。安装不同热控组件对发动机工作性能没有影响,发动机累计稳态工作4163 s、脉冲工作25000次后,多层隔热材料中心约20 mm区域发生烧蚀,此时热控组件仍能有效降低高温身部的热辐射影响,建议增大多层材料中心开孔直径至100 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 热控组件 多层隔热材料 遮光板 热辐射
下载PDF
液氧/液甲烷姿控发动机点火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一力 周海清 +1 位作者 吉林 许宏博 《火箭推进》 CAS 2019年第4期16-25,共10页
液氧/液甲烷推进剂组合具有高比冲性能以及其他优异的综合使用性能,已经成为未来空间化学推进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点火技术作为液氧/液甲烷姿控发动机的重大关键技术,对发动机可靠启动、响应特性、脉冲一致性等关键指标具有重要影响。... 液氧/液甲烷推进剂组合具有高比冲性能以及其他优异的综合使用性能,已经成为未来空间化学推进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点火技术作为液氧/液甲烷姿控发动机的重大关键技术,对发动机可靠启动、响应特性、脉冲一致性等关键指标具有重要影响。欧美国家已经开展系统以及相关组件的预先研究,其中美国已经完成了系统级的地面自由飞行试验。国内也已开展了低温推进系统技术论证,并开展了主发动机、姿控发动机以及点火器、低温贮箱、低温阀门等关键组件的研发。针对液氧/液甲烷低温推进剂组合进行了点火技术分析筛选和试验研究,验证了电火花点火与激光诱导等离子点火两种方案的原理可行性。试验表明在入口条件从气态到液态的宽广范围内两种方案均能实现可靠、可重复点火,两种点火方式对于LOx/LCH4发动机均原理可行。试验得出可靠点火的火花能量边界特性、混合比边界特性、响应特性以及脉冲特性,为后续液氧甲烷发动机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液甲烷 电点火 激光点火 姿控发动机
下载PDF
HAN基无毒单元发动机常温启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白梅杉 戴佳 +1 位作者 姚天亮 杨明磊 《宇航总体技术》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与目前采用的肼类推进剂相比,硝酸羟胺(简称HAN)基推进剂具有无毒无污染的特点,可以简化地面操作,减小爆炸的风险和对工作人员的伤害,能极大节约发射和使用维护的成本。然而,HAN基推进剂催化分解速率比肼类推进剂慢得多,因此HAN发动机... 与目前采用的肼类推进剂相比,硝酸羟胺(简称HAN)基推进剂具有无毒无污染的特点,可以简化地面操作,减小爆炸的风险和对工作人员的伤害,能极大节约发射和使用维护的成本。然而,HAN基推进剂催化分解速率比肼类推进剂慢得多,因此HAN发动机催化床预热温度越低,可靠工作越困难。对HAN基单元发动机的常温启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发动机常温启动和120℃启动热试车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AN发动机可实现常温启动,但HAN基单元发动机在120℃条件下启动比常温条件下启动更快,工作寿命长;对于常温启动的试验程序,采用脉冲工作时间较短且间隔时间较长的方案,发动机启动更快,工作寿命也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推进剂 单元发动机 常温启动
下载PDF
空间站150 N发动机双机机组点火温度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陈锐达 吴凌峰 +2 位作者 徐辉 关亮 汤建华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140-146,共7页
为了掌握空间站多机机组发动机点火工作温度特性,对150 N发动机双机机组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研究单个分机点火、双机同时点火以及机组机架包覆热控组件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分机长时间点火导致不点火分机的氧化剂、燃... 为了掌握空间站多机机组发动机点火工作温度特性,对150 N发动机双机机组开展高空模拟热试车,研究单个分机点火、双机同时点火以及机组机架包覆热控组件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分机长时间点火导致不点火分机的氧化剂、燃料路电磁阀温度近似线性上升,平均最大温升速率分别为0.033℃/s和0.047℃/s。双机同时点火时,中心轴线间距180 mm的燃烧室喉部温度不会受到相邻分机点火的影响;氧化剂路电磁阀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斜向安装的燃料路电磁阀受相邻分机热烘烤产生的温升速率为0.018℃/s,占总温升速率的比例约35%。双机机组上单个分机长时间点火会对不点火分机头部法兰和电磁阀持续产生热烘烤作用,机组机架包覆热控组件后可以有效降低烘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双机机组 温度特性 热控组件 热烘烤
下载PDF
单组元3000N变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
8
作者 关亮 白梅杉 +2 位作者 王子模 刘耀锋 刘昌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0年第2期00420-00422,共3页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深空探测等任务需求;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10:1大变比推力连续调节及催化床匹配设计技术。通过热试车验证了300N~3200N的变推力调节性能和推力室工作性能;本文概述了发动机设计...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深空探测等任务需求;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10:1大变比推力连续调节及催化床匹配设计技术。通过热试车验证了300N~3200N的变推力调节性能和推力室工作性能;本文概述了发动机设计和性能试验的研制过程;讨论了包括发动机工作模式和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等技术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元 变推力发动机 点火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单元发动机喷注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邱鑫 白梅杉 +2 位作者 陆文杰 姚天亮 刘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30-136,153,共8页
针对某新研单元发动机喷注器热阻优化的问题,采用仿真计算分析研究支架结构参数对支架热阻与结构强度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法(RSM)对喷注器支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范围内,对支架隔热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支架高度,其次是... 针对某新研单元发动机喷注器热阻优化的问题,采用仿真计算分析研究支架结构参数对支架热阻与结构强度的影响,并基于响应面法(RSM)对喷注器支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范围内,对支架隔热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支架高度,其次是支架厚度,最后是支架孔直径。随着支架高度的增加,支架热阻逐渐增大,而支架热阻则随着支架厚度与孔直径的增加而降低。对支架结构等效应力影响最大的是支架孔直径,其次是支架高度,最后是支架厚度,并且随着支架孔直径的增加,支架结构等效应力逐渐增大,而支架最大等效应力随着支架高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采用响应面法改进后的支架在结构强度满足发动机力学环境的条件下,喷注器热阻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喷注器 优化设计 热阻 结构强度 敏感度
下载PDF
空间核电源热电转换技术研究综述
10
作者 陈金利 薛翔 +3 位作者 王园丁 王浩明 杜磊 林庆国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共13页
空间热电转换技术是空间核电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发电功率覆盖瓦级至兆瓦级,可满足各类航天任务对空间电源的需求,因此发展空间热电转换技术至关重要。从基本原理、国内外应用情况等方面梳理包括热电偶转换、热离子转换、碱金属转换、磁... 空间热电转换技术是空间核电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发电功率覆盖瓦级至兆瓦级,可满足各类航天任务对空间电源的需求,因此发展空间热电转换技术至关重要。从基本原理、国内外应用情况等方面梳理包括热电偶转换、热离子转换、碱金属转换、磁流体转换、热光伏转换、朗肯循环、斯特林循环和布雷顿循环在内的各种空间核电源热电转换技术研究进展,总结各种热电转换技术空间应用的技术难点,分析热电转换技术实现长寿命、免维护基本要求的研发方向,针对不同空间核电源的功率需求,提出热电转换技术主导方案。当空间核电源功率需求小于100 kWe时,建议采用热电偶转换或热离子转换等静态热电转换技术;当功率需求超过100 kWe时,应采用布雷顿循环等动态热电转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电源 热电转换 静态转换 动态转换 性能提升
下载PDF
轨控发动机喉部高温问题分析与抑制方法
11
作者 李剑锐 苏航 +2 位作者 刘昌国 陈泓宇 叶奕翔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针对发动机在稳态试车点火过程中出现的喉部单侧局部高温和焊缝温度阶跃升高的现象,导致身部涂层寿命衰减及产生了局部应力,严重危害发动机可靠性的问题,采用CFD仿真对头部喷注器结构建模,结合流阻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流道内的分... 针对发动机在稳态试车点火过程中出现的喉部单侧局部高温和焊缝温度阶跃升高的现象,导致身部涂层寿命衰减及产生了局部应力,严重危害发动机可靠性的问题,采用CFD仿真对头部喷注器结构建模,结合流阻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流道内的分配结构,实现降低喷注流阻的同时改善撞击对流量造成的不均匀性问题,并通过调整撞击参数,优化燃烧组织和边区液膜冷却方案,优化边区混合比,同时降低了喉部温度和周向温差。改进后的发动机经过试验验证,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高空模拟热试车喉部温度由近1500℃下降至1270℃,头身焊缝处温度由520℃下降至310℃,发动机身部周向温度差控制在50℃以内,有效地解决了发动机喉部的高温问题,提升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双组元 身部高温 可靠性
下载PDF
小推力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夹气启动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昌国 陈锐达 +2 位作者 刘犇 徐辉 于达仁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3期8-15,共8页
为了探究供应管路夹气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过程的影响,利用彩色高速相机捕捉了双组元150 N发动机直流互击式喷注器雾化特征,对比了夹气和不夹气状态下喷雾场的启动过程,并在高空模拟热试车台进行了国内首次小推力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夹... 为了探究供应管路夹气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过程的影响,利用彩色高速相机捕捉了双组元150 N发动机直流互击式喷注器雾化特征,对比了夹气和不夹气状态下喷雾场的启动过程,并在高空模拟热试车台进行了国内首次小推力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夹气启动验证试验,采用氮气对真空舱内推进剂供应管路吹除后直接进行推进剂充填并点火。结果表明,夹气状态下的喷注器喷雾场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中心轴线区域,局部区域雾化效果增强,液滴直径减小,雾化锥角增大;夹气雾化充分发展时,中心主射流起始段和边区射流局部出现断流,空间整体分布均匀性较差。高空模拟热试车条件下,夹气没有对发动机启动过程造成持续性振荡,点火推力峰有增大的趋势,发动机其他性能、温度、振动等测量参数以及开关机过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夹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动机启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上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强烈建议热试车时增加3 s预点火程序,排出推进剂充填后发动机控制阀前可能产生的气泡,确认发动机启动无异常后再继续后续点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气 启动过程 喷注器 雾化 断流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在高能HAN发动机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俊 潘一力 +2 位作者 李伟 魏燕 李慧 《火箭推进》 CAS 2017年第5期63-68,86,共7页
针对高能硝酸羟胺(HAN)发动机特点,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与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新型C/SiC复合材料身部,并进行地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身部结构完好,表面HfO_2基环障涂层较完整,未出现显著开裂、剥落,涂层效果明显,保证... 针对高能硝酸羟胺(HAN)发动机特点,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与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新型C/SiC复合材料身部,并进行地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身部结构完好,表面HfO_2基环障涂层较完整,未出现显著开裂、剥落,涂层效果明显,保证了HAN单元发动机工作寿命。本研究为C/SiC身部在HAN单元发动机上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毒单元推进剂 单组元发动机 C/SIC复合材料 环境障涂层
下载PDF
HAN基无毒单组元1N发动机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川 赵峰 刘俊 《上海航天》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对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1N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发动机总体设计中喷注方式、催化床、支架、身部材料和控制阀等要点。介绍了发动机研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采用3孔喷注器对流量进行均匀分配,提高发动机温起动次数,缩短响应时间... 对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1N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发动机总体设计中喷注方式、催化床、支架、身部材料和控制阀等要点。介绍了发动机研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采用3孔喷注器对流量进行均匀分配,提高发动机温起动次数,缩短响应时间;催化床分隔为前床和后床,分别使用不同直径大小的催化剂,减小空腔,提高发动机性能;挡板和分隔板应用耐高温铂铑合金材料,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寿命。高空模拟热试车表明:设计的HAN基1N发动机可实现平稳点火,并获取了发动机的稳态和脉冲工作性能。发动机研制已完成了模样阶段并转入初样阶段,并被国内快响小卫星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羟胺 单组元1N发动机 喷注器 催化床 铂铑合金 高空热试车 温起动次数 空腔
下载PDF
单组元300N发动机低温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昌国 关亮 +1 位作者 施伟 王子模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62-1670,共9页
为探究低温环境下单组元300N发动机的工作特性,揭示影响发动机低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300N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模拟飞行工况的发动机低温试验。给出了低温试验研究方法,分别从温度差异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催化剂活性差异对发动机... 为探究低温环境下单组元300N发动机的工作特性,揭示影响发动机低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300N发动机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模拟飞行工况的发动机低温试验。给出了低温试验研究方法,分别从温度差异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催化剂活性差异对发动机低温启动特性影响和低温对电磁阀响应特性影响等方面获得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低温是影响发动机低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48℃条件催化剂无法完成推进剂的催化分解,发动机发生爆炸;-30℃条件下起活时间为80.5~87.5ms,发动机可正常启动,且启动温度与起活时间呈指数关系;催化剂批次差异也对发动机低温工作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批次催化剂低温起活时间的差异可达91ms;低温试验过程中,电磁阀的关闭受到低温推进剂粘性和背压的影响,产生了明显的迟滞现象,延迟时间约100ms,对发动机在轨的精准控制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单组元推进剂 低温 试验研究 起活时间
原文传递
空间实验室490 N发动机热控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爱华 陈阳春 丁卫华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3期12-15,22,共5页
采用新型片式加热器实现对490 N发动机头部加热方法的改进,利用I-DEAS/TMG有限元热分析软件仿真了发动机头部温度场。分析了热控组件及发动机支架的耐温能力,提出了飞控过程中490 N发动机关机的温度判据。阐述了控温回路及其控温点设计... 采用新型片式加热器实现对490 N发动机头部加热方法的改进,利用I-DEAS/TMG有限元热分析软件仿真了发动机头部温度场。分析了热控组件及发动机支架的耐温能力,提出了飞控过程中490 N发动机关机的温度判据。阐述了控温回路及其控温点设计,并介绍了控温策略。最后给出了在轨飞行试验的温度控制数据,验证了热控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实验室 490 N发动机 热控设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国外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应用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锐达 刘昌国 关亮 《火箭推进》 CAS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介绍了国外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应用现状,阐释了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总结了研制和改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径向双层夹套催化床设计、径向喷注器设计、流量稳定调节技术和催化床空穴控制技术等。美国为火星软着... 介绍了国外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应用现状,阐释了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总结了研制和改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径向双层夹套催化床设计、径向喷注器设计、流量稳定调节技术和催化床空穴控制技术等。美国为火星软着陆研制的MR-80和MR-80B无水肼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海盗”号和“好奇”号着陆器下降级推进系统。MR-80发动机可实现275~2835 N变推力调节,推力变比为10∶1,比冲为205 s,呈120°均布于“海盗”号着陆器三角形基座的长边。“好奇”号下降级推进系统由2个高压氦气瓶、3个推进剂贮箱、8台单组元变推力发动机、8台单组元250 N姿控发动机、1个压力控制组件和3个推进剂控制组件组成,MR-80B发动机可产生31~3603 N的真空推力,推力变比达到100∶1,比冲范围为204~22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元 变推力发动机 火星软着陆 “海盗”号 “好奇”号
下载PDF
3000 N液氧/液甲烷发动机方案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一力 周海清 程诚 《火箭推进》 CAS 2018年第6期7-13,共7页
液氧/液甲烷以其高性能、无毒、易于轨姿控一体化、行星表面资源原位利用等优势已成为国际化学空间推进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对国内外低温液氧甲烷化学空间推进发展和3 000 N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方案设计和试验研究进行了介绍。方案主要包... 液氧/液甲烷以其高性能、无毒、易于轨姿控一体化、行星表面资源原位利用等优势已成为国际化学空间推进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对国内外低温液氧甲烷化学空间推进发展和3 000 N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方案设计和试验研究进行了介绍。方案主要包括总体结构方案,喷注方案、冷却方案、点火方案和燃烧稳定性分析。3 000 N发动机于2017年3月进行了点火热试车,发动机点火全部取得成功,并进行了5 s和10 s稳态试验。燃烧效率约0. 95,推算推力大于2 860 N,地面比冲大于242 s,与设计指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3000N 液氧 液甲烷 点火热试车
下载PDF
HAN基单组元发动机均匀分配喷注器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川 刘俊 +2 位作者 姚天亮 林庆国 孙德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6-1614,共9页
硝酸羟胺基(简称HAN)推进剂要比肼类推进剂稳定,将相同质量的HAN基推进剂完全分解,HAN基推进剂所需的时间要比肼推进剂要长。为了增大推进剂与催化剂的初始接触面积,使推进剂在催化床内均匀分布,开展了发动机喷注器的均匀分配方式研究... 硝酸羟胺基(简称HAN)推进剂要比肼类推进剂稳定,将相同质量的HAN基推进剂完全分解,HAN基推进剂所需的时间要比肼推进剂要长。为了增大推进剂与催化剂的初始接触面积,使推进剂在催化床内均匀分布,开展了发动机喷注器的均匀分配方式研究。通过采用VOF模型对新型喷注器结构的喷注过程和雾化效果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为喷注器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通过三维PDA(Phase Doppler Anemometry)测量系统,获得了两种喷注器结构雾化液滴空间上的密度分布、直径大小以及轴向速度等对比情况。最后,通过地面热试车试验,对两种喷注器结构的发动机在脉冲温启动、稳态工作性能及燃烧反应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带喷注芯体的喷注器结构在开机响应特性和燃烧性能方面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基发动机 均匀分配喷注器 数值仿真 雾化性能 热试车 燃烧性能
原文传递
1.5tf再生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锐达 徐辉 +3 位作者 陈泓宇 王世成 关亮 金广明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4期17-25,共9页
1.5 tf再生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我国载人登月新一代载人飞船主动力,具备高可靠、高比冲和多次点火启动等能力。头部采用多组喷注单元同心圆排列的直流互击式喷注器,身部燃烧室采用增材制造中逐层熔覆的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喷管延... 1.5 tf再生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我国载人登月新一代载人飞船主动力,具备高可靠、高比冲和多次点火启动等能力。头部采用多组喷注单元同心圆排列的直流互击式喷注器,身部燃烧室采用增材制造中逐层熔覆的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喷管延伸段采用轻质C/SiC复合材料制备,两者通过螺栓、法兰连接和柔性石墨密封。采用再生冷却、液膜冷却和辐射冷却的组合热防护方式加强身部冷却效果,双密封联动的低流阻气动电磁阀控制推进剂流动。通过设计和工艺联合攻关,初步突破了高性能稳定燃烧和可靠冷却、再生冷却身部一体化增材制造、大尺寸复合材料喷管成形和连接等关键技术,通过了地面热试车和高空模拟热试车验证。发动机工作稳定,再生冷却温升裕度大,实测真空比冲为315.3 s,达到相同系统参数下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工程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再生冷却 直流互击式喷注器 增材制造 热试车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