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论坛暨四项国家级学习班通知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6-676,共1页
为促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共同发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于2012年9月14—18日举办第四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论坛暨四项国家级学习班。大会已邀请近20位国外著名专家以及40多位国内... 为促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共同发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于2012年9月14—18日举办第四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论坛暨四项国家级学习班。大会已邀请近20位国外著名专家以及40多位国内著名专家演讲。此次大会由郑宏良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韩德民、韩东一、王正敏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国际论坛 学习班 国家级 上海 韩德民 王正敏
原文传递
听神经瘤手术中听觉损伤及听觉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明 李兆基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听觉 研究进展 良性肿瘤 前庭神经分支 手术进路
下载PDF
具有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夏思文 陈世彩 +2 位作者 李孟 郑宏良 黄益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34-3837,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方法:应用神经细胞诱向小室建立生长模型,ELISA法检测模型中不同分区琼脂糖内神经因子浓度;细胞培养法鉴定小室中神经细胞活性以及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其诱向生长作用。结果:...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方法:应用神经细胞诱向小室建立生长模型,ELISA法检测模型中不同分区琼脂糖内神经因子浓度;细胞培养法鉴定小室中神经细胞活性以及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其诱向生长作用。结果:通过诱向小室内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浓度梯度形成,成功建立运动神经元体外诱向生长模型;细胞培养显示诱向小室琼脂糖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浓度梯度的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其有明显诱向生长作用。结论:该生长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应用稳定性,可用于体外不同因子对运动神经元诱向生长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浓度梯度 诱向生长 模型
下载PDF
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情情 孙丽 +3 位作者 郑宏良 陈世彩 陈东辉 张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变化规律,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9例声带麻痹患者分成特发性声带麻痹组(特发组,n=16)及创伤性声带麻痹组(创伤组,n=23),二组根据病程再分别分为三个亚组:0.5~1年组(分... 目的探讨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环杓后肌肌纤维形态变化规律,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9例声带麻痹患者分成特发性声带麻痹组(特发组,n=16)及创伤性声带麻痹组(创伤组,n=23),二组根据病程再分别分为三个亚组:0.5~1年组(分别为5例及7例)、〉1~2年组(分别为5例及10例)、〉2年组(分别为6例及6例),分别取各组患侧的部分环杓后肌;另取5例正常人环杓后肌为正常对照组;行masson三色染色法染色,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环杓后肌相对肌肉截面积和胶原相对截面积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病程延长,特发性声带麻痹组环杓后肌的肌纤维细胞逐渐萎缩,截面积减小,胶原纤维细胞逐渐增加,胶原纤维截面积增加;肌肉截面积/胶原截面积比率逐渐下降,以0.5~1年组的截面积比下降最为明显;各亚组环杓后肌相对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胶原相对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2年组和〉1~2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特发组与创伤组相同时间段亚组环杓后肌和胶原纤维截面积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特发组有的病例尽管病程长达10年,但环杓后肌萎缩纤维化并不严重,而有的病例虽然病程仅1.5年,但肌肉萎缩却非常明显,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结论特发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半年以上者,环杓后肌肌肉截面积与胶原截面积比下降明显,故对于保守治疗半年以上声嘶无改善者,可考虑尽快行喉返神经修复术(1年内);对于病程较长者(〉2年),部分病例可能仍存在进行神经修复的肌肉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声带麻痹 环杓后肌 肌纤维形态
下载PDF
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组胺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1 位作者 余少卿 吴革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了解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以及变态反应炎性递质组胺对Eotaxin表达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ELISA法,观察组...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了解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以及变态反应炎性递质组胺对Eotaxin表达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ELISA法,观察组胺及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鼻黏膜、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Eotaxin的表达量或含量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干预组与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相比,鼻腔灌洗液以及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量较前者显著增加(P<0.05),而H1拮抗剂干预组血清、鼻腔灌洗液以及鼻黏膜中Eotaxin增加均显著受到抑制(P<0.05)。结论:本实验进一步确认了Eotaxin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理论基础。组胺作为一种变应性鼻炎中的重要炎症递质可以通过影响Eotaxin的表达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且HR1亦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EOTAXIN 组胺 受体
原文传递
失神经支配对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晓霞 郑宏良 +4 位作者 陈世彩 陈东辉 陈剑秋 王伟 夏思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失喉返神经支配对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形态学的影响规律,为临床晚期喉返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人正常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作为正常对照组(各7例),失神经支配组按喉... 目的:探讨失喉返神经支配对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形态学的影响规律,为临床晚期喉返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人正常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作为正常对照组(各7例),失神经支配组按喉返神经损伤的不同时限分组:38例环杓后肌中,0.5~1年组7例,>1~2年组10例,>2~3年组8例,>3~6年组8例,>6年组5例;29例环杓侧肌中,0.5~1年组7例,>1~2年组6例,>2~3年组6例,>3~6年组6例,>6年组4例。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失喉返神经支配后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截面积和胶原结缔组织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随着失神经时限的延长,肌纤维的截面积逐渐缩小,而胶原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加。①环杓侧肌失神经0.5~1年组、>1~2年组、>2~3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神经>3~6年组肌肉/胶原截面积比下降最为明显,与失神经>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环杓后肌正常对照组与失神经0.5~1年组、>1~2年组、>2~3年组、>3~6年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环杓侧肌与环杓后肌失神经>3~6年组与>6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失神经支配1年以后的各组环杓侧肌的肌纤维截面积都明显大于环杓后肌(P<0.05)。结论:失神经支配对喉内肌肌纤维形态学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环杓侧肌为代表的喉内收肌肌萎缩速率慢于以环杓后肌为代表的喉外展肌。失神经0.5~1年和>3~6年分别是环杓后肌和环杓侧肌肌纤维形态转变的关键期,提示恢复环杓后肌声带外展功能的神经再支配手术应尽量选择在损伤1年内进行,而恢复环杓侧肌声带内收功能的神经再支配手术可以选择在损伤3年内进行,适时的临床干预可延缓喉肌进一步萎缩纤维化,且此时的喉肌尚具备较好的肌肉再生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支配 内收肌 外展肌 环杓侧肌 环杓后肌 肌纤维形态
原文传递
人正常喉内收肌与外展肌肌球蛋白重链表型分析
7
作者 邱晓霞 郑宏良 +3 位作者 陈世彩 陈东辉 陈剑秋 夏思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人正常喉内收肌与外展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表型的差异,为研究失喉返神经支配后喉肌的肌纤维表型变化规律提供对照,为进一步对临床上声带麻痹患者进行干预时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7例正常喉内肌均来源于... 目的:探讨人正常喉内收肌与外展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表型的差异,为研究失喉返神经支配后喉肌的肌纤维表型变化规律提供对照,为进一步对临床上声带麻痹患者进行干预时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7例正常喉内肌均来源于全喉切除术标本,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LCA),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PCA),分别进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MHC表型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①人喉肌MHC-Ⅱb mRNA水平有表达,而蛋白表达为阴性;②无论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以PCA为代表的喉外展肌MHC-Ⅰ型纤维比例高于以LCA为代表的喉内收肌,而LCA中MHC-Ⅱ型纤维比例高于PCA。结论:①人喉肌MHC-Ⅱb蛋白水平不表达;②喉内收肌与外展肌由于功能不同,MHC表型存在显著性差异,内收肌以MHC-Ⅱ型纤维为主,而外展肌以MHC-Ⅰ型纤维为主。这种MHC表型的差异可能是与喉肌特殊复杂的功能如呼吸、发声以及气道保护功能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内收肌 喉外展肌 肌球蛋白重链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荧光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