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静 王茜 +3 位作者 施英唐 周晓飞 徐晓军 刘爱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32-838,共7页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得到了MSC,与胎儿和正常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在细胞形态、流式表达模式和免疫细胞化学表达方面基本一致,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的体外扩增能力有别于胎儿及正常儿童。虽然在早期培养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MSC具有与正常儿童相似的扩增速度,但当群体倍增值(populationdoubling,PD)达20之后基本不再有增殖能力了,而正常儿童和胎儿来源的MSC却可稳定扩增到30PD。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在表面抗原标志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但体外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胎儿 儿童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1 位作者 郭宪 杨利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比较 3种化学激活方法和 4种电化学激活方法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的效果。结果显示 ,单独用离子霉素和用离子霉素 + 6 DMAP +CB或 +CHX +CB激活牛卵母细胞 ,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用不同强度电脉冲 + 6 DMA... 比较 3种化学激活方法和 4种电化学激活方法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的效果。结果显示 ,单独用离子霉素和用离子霉素 + 6 DMAP +CB或 +CHX +CB激活牛卵母细胞 ,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用不同强度电脉冲 + 6 DMAP +CB激活牛卵母细胞 ,各组间卵裂率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结果表明 ,虽然电化学激活方法最高可获得 82 9%的卵裂率 ,比化学激活方法中最好的高 4 8% ,但后者不需电融合仪 ,操作相对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电脉冲 6-二甲基氨基嘌呤 离子霉素
下载PDF
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2 位作者 杨利国 郭宪 邢凤英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4,共3页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ZB和 HTF培养液能有效地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发育阻滞 ,与 M1 6 和 BWW相比 ,2 -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M1 6 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对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P<0 .0 1) ;小鼠早期胚胎在 CZB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COE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胚胎 体外发育 发育阻滞 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的产生与克服 被引量:3
4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杨利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是体外培养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文中就离体情况下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使早期胚胎所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析。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 ,提出通过改善培养条件和利用体细胞共培养 ,克服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是体外培养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文中就离体情况下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使早期胚胎所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析。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 ,提出通过改善培养条件和利用体细胞共培养 ,克服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阻滞。旨在为哺乳动物胚胎的体外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早期胚胎 体外发育 发育阻滞 体细胞共培养 培养条件 氧自由基 外源信号
下载PDF
不同激活方法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杨利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 建立合适的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方法。方法 取不同卵龄小鼠卵母细胞 ,运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锶和不同强度的电脉冲对其进行活化 ,观察小鼠卵母细胞激活率和体外发育状况。结果 ① 14、16和 18h卵龄组卵母细胞经 10mmol LSrCl2 处... 目的 建立合适的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方法。方法 取不同卵龄小鼠卵母细胞 ,运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锶和不同强度的电脉冲对其进行活化 ,观察小鼠卵母细胞激活率和体外发育状况。结果 ① 14、16和 18h卵龄组卵母细胞经 10mmol LSrCl2 处理后 ,三组的激活率随卵龄的增长而提高 ,分别为 2 1 1%、4 1 8%和 73 7%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卵母细胞离体后在激活前体外培养 3h也能提高其激活率 ,但当卵龄达到一定时 (18h) ,体外培养激活率不再提高。② 5 0、10 0、15 0mmol L三种浓度的SrCl2 均能有效地激活小鼠卵母细胞 ,激活率分别为 5 8 5 %、6 8 95和 70 9% ,与对照组和 1 6mmol 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卵母细胞的激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30、6 0、12 0、2 4 0minSrCl2 处理时间的激活率分别为 4 4 9%、5 6 1%、6 8 9%、77 0 % ,相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④ 1 5kV cm ,16 0 μs和 1 0kV cm ,32 0 μs脉冲刺激下的卵母细胞激活率显著高于 1 8kv cm ,90 μs脉冲刺激组 (5 8 5 %vs2 7 1%、6 9 1%vs2 7 1% ,P <0 0 5 ) ,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率与卵龄和激活方案有关 ;氯化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激活 活率 实验观察 氯化锶 体外培养 统计学 刺激 卵母细胞 激活方法 浓度
下载PDF
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被引量:7
6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杨利国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研究了牛胎儿和成年牛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和生长特征。通过组织块贴壁培养和分离单细胞接种培养均能获得原代牛皮肤细胞。用2.5 g/L胰蛋白酶+1mmol/L EDTA和5 g/L胶原酶I联合消化牛皮肤组织较2.5 g/L胰蛋白酶+1...  研究了牛胎儿和成年牛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和生长特征。通过组织块贴壁培养和分离单细胞接种培养均能获得原代牛皮肤细胞。用2.5 g/L胰蛋白酶+1mmol/L EDTA和5 g/L胶原酶I联合消化牛皮肤组织较2.5 g/L胰蛋白酶+1 mmol/L EDTA消化,得到更多的单个细胞,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其死细胞比率却有较大升高;2.5 g/L胰蛋白酶+1 mmol/L EDTA消化牛胎儿组织得到的单细胞数显著高于皮肤组织消化后得到的细胞数(P<0.01),死细胞比率也高于同种酶消化的皮肤组织。分离纯化的胎儿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都正常且相似。2.5 g/L胰蛋白酶+1 mmol/L EDTA消化贴壁细胞后死细胞率明显高于用0.5g/L胰蛋白酶+0.53 mmol/L EDTA消化的细胞(P<0.05);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率前者要明显低于后者(P<0.05)。用0.5 g/L胰蛋白酶轻度消化混杂生长的成纤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经过反复贴壁传代2~3代,可得到较纯的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皮肤组织 胰蛋白酶 胎儿 消化 体外培养 轻度 成年牛 接种培养 生长特征
下载PDF
牛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和卵巢贮存条件对其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叶荣 陈学进 +2 位作者 杨利国 郭宪 邢凤英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比较了抽吸法和剖切法取得屠宰奶牛卵巢的可用卵母细胞数,并探讨了在卵巢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卵裂率的影响.从屠宰场收集奶牛卵巢158个,用抽吸法抽取了96个卵巢,平均每个卵巢收集可用卵母细胞8.04枚(772枚/96卵巢);... 比较了抽吸法和剖切法取得屠宰奶牛卵巢的可用卵母细胞数,并探讨了在卵巢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卵裂率的影响.从屠宰场收集奶牛卵巢158个,用抽吸法抽取了96个卵巢,平均每个卵巢收集可用卵母细胞8.04枚(772枚/96卵巢);用切剖法切割了62个卵巢,平均每个卵巢收集可用卵母细胞18.89枚(1171枚/62卵巢).统计分析证明,两种采集方法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1).将屠宰牛卵巢分别置于20℃~29℃和30℃~38℃的生理盐水中,在6h内收集到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分别为53.8%、31.7%和63.3%、34.3%,两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30℃~38℃温度下,屠宰牛卵巢保存时间超过6h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显著下降,分别为36.1%和0%.与小于2h和2~6h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卵母细胞 卵巢 屠宰 卵裂率 奶牛 体外成熟 收集 抽吸 影响 生理盐水
下载PDF
培养液体积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宪 陈学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培养液体积影响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用四孔培养板 80 0 μL培养液与微滴 (5 0 μL)培养牛卵母细胞 ,其体外成熟率 (6 1.1%vs 6 2 .9% )和卵裂率 (34.4 %vs 35 .2 %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二者与不覆盖石蜡油的大体积培养... 培养液体积影响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用四孔培养板 80 0 μL培养液与微滴 (5 0 μL)培养牛卵母细胞 ,其体外成熟率 (6 1.1%vs 6 2 .9% )和卵裂率 (34.4 %vs 35 .2 %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二者与不覆盖石蜡油的大体积培养液 (35mm× 10mm培养皿 2mL培养液 )中的各项指标 (成熟率 38.7%、卵裂率 2 3.2 % )差异均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培养液体积
下载PDF
体细胞起源的人胚胎干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莹 何志旭 +19 位作者 刘爱莲 王凯 毛文伟 褚建新 卢勇 方贞付 施英唐 杨庆章 陈大元 王敏康 李劲松 黄绍良 孔祥银 史耀洲 王志强 夏家辉 龙志高 薛志刚 丁文祥 盛慧珍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2-339,共8页
根据治疗性克隆假设 ,可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与病人具同样基因型的细胞或组织 ,这样起源的细胞或组织植回病人将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研究将 5岁、42岁、52岁和60岁 4个不同年龄的人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卵母细胞中重新启动 ... 根据治疗性克隆假设 ,可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与病人具同样基因型的细胞或组织 ,这样起源的细胞或组织植回病人将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研究将 5岁、42岁、52岁和60岁 4个不同年龄的人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卵母细胞中重新启动 ,发育至囊胚 ,并分离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结果提示 ,年龄不影响体细胞被重新启动的效率。经过核型分析 ,同源染色体分析 ,原位杂交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等多种鉴定 ,ntES细胞具有人染色体。ntES细胞可以长期增殖并保持不分化状态 ,也可以形成类胚体并分化出包括神经和肌肉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由类胚体诱导生成的混合细胞群体表达所有三个胚层 (外、中、内胚层 )细胞类型标记 ,说明ntES细胞具有分化成所有三个胚层的潜力。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 核移植 体细胞核移植 治疗性克隆
下载PDF
影响猕猴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成培 陈学进 +3 位作者 陈永昌 张琼 桂建峰 陈丽华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年第2期67-72,125,共7页
将电刺激采集的精液用两种方法优选后进行精子获能处理,然后与超排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用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发育培养,并对发育到8细胞的11枚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将其中3枚胚胎解冻后移植给一只受体猕猴。结果表明:... 将电刺激采集的精液用两种方法优选后进行精子获能处理,然后与超排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用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发育培养,并对发育到8细胞的11枚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将其中3枚胚胎解冻后移植给一只受体猕猴。结果表明: 上浮法和percoll法都是有效的精子优选法,对受精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咖啡因和dbcAMP在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缺一不可; 理想的受精密度应在2×105精子/ml左右; 在超促排卵后采集的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过程中,添加血清和激素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胚胎的发育过程中,血清和氨基酸都是必需的。冷冻保存后的解冻存活率虽然很高,但可能受受体猕猴数量或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移植后并未受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受精率 精子获能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窦薇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位点的基因打靶技术,已经成为哺乳动物遗传学领域的重要工具。本文拟针对胚胎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基因打靶的原理、技术路线及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基因打靶 同源重组 基因组 胚胎干细胞 体细胞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定点整合 动物遗传学 技术路线 靶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