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年美国胸外科学会学术交流纪要及人工心瓣膜新进展
1
作者 王一山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美国1991年胸外科学会第71届年会于1991年5月6~8日在华盛顿 D.C.召开。报告论文49篇,其中近半数论文为多国专家合作研究的成果,故该会实际上是一次盛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有美国诸大医疗器械公司产品展出,包括各种人工心瓣膜的产... 美国1991年胸外科学会第71届年会于1991年5月6~8日在华盛顿 D.C.召开。报告论文49篇,其中近半数论文为多国专家合作研究的成果,故该会实际上是一次盛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有美国诸大医疗器械公司产品展出,包括各种人工心瓣膜的产品,其中以改型的牛心包瓣及新型的 CARBOMEDICS机械瓣最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人工心瓣膜
下载PDF
关于心血管外科临床和科研的新动态: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1996年年会综述
2
作者 朱洪生 《国外学者来访报告》 1996年第3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临床应用 科研动态
下载PDF
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嘉 陈长志 +4 位作者 陈彤宇 池浩 成少飞 周文雄 汤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手术指征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患者行单侧开胸 L VRS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 ,所有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机械通...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手术指征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患者行单侧开胸 L VRS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 ,所有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机械通气时间 14 .0± 3.4小时 ;8例术后无漏气 ,9例轻微漏气 2 .4± 0 .8天 ;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 .8± 1.3天 ,住院时间 2 4 .0± 2 .2天。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 4例 ,院内感染 6例。全组无呼吸衰竭、胸腔内出血、伤口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访 14 .0± 6 .3个月 ,均健在。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较术前明显增加 (P<0 .0 5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气肿 难治性气胸 LVRS 术后 患者 并发症 治疗 合并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不同心腔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培炎 范关荣 +2 位作者 朱洪生 王一山 冯卓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少见,主要为粘液瘤。1967年5月~1997年3月我院收治了69例不同部位心腔粘液瘤患者,外科治疗67例,共切除69个粘液瘤。现就本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途径和手术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与方...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少见,主要为粘液瘤。1967年5月~1997年3月我院收治了69例不同部位心腔粘液瘤患者,外科治疗67例,共切除69个粘液瘤。现就本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途径和手术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9例,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外科手术 粘液病 治疗
下载PDF
心腔粘液瘤50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培炎 朱洪生 +1 位作者 冯卓荣 王一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35-336,共2页
作者报道自1967年5月至1990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腔粘液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全组心腔粘液瘤的分布部位为左房44例(88%):右房2例(4%);右室2例(4%);左室、左房2例(4%)。外科手术49例,切除51个肿瘤。1例左房瘤在等待手术期间突发脑检塞死亡... 作者报道自1967年5月至1990年10月收治的50例心腔粘液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全组心腔粘液瘤的分布部位为左房44例(88%):右房2例(4%);右室2例(4%);左室、左房2例(4%)。外科手术49例,切除51个肿瘤。1例左房瘤在等待手术期间突发脑检塞死亡,手术死亡4例。30例进行2个月~10年随访。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粘液瘤 手术 心肿瘤
下载PDF
再议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
6
作者 曹克坚 陈长志 +2 位作者 梁保罗 冯卓荣 朱洪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601-602,共2页
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是一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病残率和死亡率。自从Shumaker提出清创闭式灌洗疗法推广使用以来,我院和国内学者也陆续报道采用此法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纵隔感染
下载PDF
微型辅助泵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智成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4期216-218,共3页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微型辅助泵也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当今世界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微型辅助泵,结合微创冠状动脉外科阐述其应用。
关键词 微型辅助泵 微创 心脏外科 应用 体外循环 辅助循环
下载PDF
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
8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15-416,450,共3页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7只绵羊进行模拟开胸心脏手术,分别于开胸前、外科操作结束时及结束后2 h采血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7只绵羊手术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显著减少(P<0.001);与操作完成时相比也显...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7只绵羊进行模拟开胸心脏手术,分别于开胸前、外科操作结束时及结束后2 h采血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7只绵羊手术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显著减少(P<0.001);与操作完成时相比也显著降低(P=0.005);操作完成时与开胸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51)。术中出血量多的绵羊,不但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和操作完成时相比血小板显著降低(P<0.001),而且操作完成时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也明显减少(P=0.033)。结论开胸心脏手术可引起血小板明显的减少,避免血小板的大量消耗,关键是熟练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心脏手术 出血 血小板
下载PDF
心肌能量代谢与心脏外科
9
作者 周寅 王一山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4-157,共4页
心肌组织内能量代谢的变化是心脏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心肌内高能磷酸物的含量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文献复习,认为在心脏外科领域中心肌保护、心脏移植供心的离体保存以及机械性辅助循环等研究方面,心肌的能量代谢在动物... 心肌组织内能量代谢的变化是心脏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心肌内高能磷酸物的含量与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作者通过文献复习,认为在心脏外科领域中心肌保护、心脏移植供心的离体保存以及机械性辅助循环等研究方面,心肌的能量代谢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能量代谢 心脏 外科 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家豪 曹子昂 +3 位作者 梁而慷 镡朝晖 傅于捷 潘文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12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单纯探查活检9例,手术切除率为92.6%(113/122)。结果手术死亡2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12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单纯探查活检9例,手术切除率为92.6%(113/122)。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18年。除1例良性胸腺瘤切除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外,其余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2例年轻的胸腺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不全,允许胸部探查者均应及早手术,争取摘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纵隔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姚培炎 范关荣 +2 位作者 冯卓荣 朱洪生 王一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对 30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重点讨论防治问题。方法 全组 30例患者中男性 15例 ,女性 15例。年龄 19~ 5 6岁 ,平均 36岁。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 (PVE)的发生率为 2 .8% ,其中二尖瓣 (MV)、主动脉瓣 (AV)... 目的 对 30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重点讨论防治问题。方法 全组 30例患者中男性 15例 ,女性 15例。年龄 19~ 5 6岁 ,平均 36岁。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 (PVE)的发生率为 2 .8% ,其中二尖瓣 (MV)、主动脉瓣 (AV)及双瓣 (DV)的PVE发生率各为 2 .2 %、4.3%及 4.2 3%。单纯内科疗法 2 2例 ;内外科联合疗法 8例。结果 内科疗法病死率 86 % ;内外科疗法病死率 12 .5 %。结论 内外科疗法效果优于单纯内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内外科联合治疗 赘生物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莉 王胜 +2 位作者 谢芳 朱旭明 魏丕敬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 研究β-胡萝卜素在离体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 建立幼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 ,观察乳酸脱氢酶 ( LDH)、氧自由基 ( OFR)、超氧歧化酶 ( SOD)、丙二醛( MDA)等项过氧化物造成心肌损伤的检测指标 ,并对经 β-胡... 目的 : 研究β-胡萝卜素在离体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 : 建立幼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 ,观察乳酸脱氢酶 ( LDH)、氧自由基 ( OFR)、超氧歧化酶 ( SOD)、丙二醛( MDA)等项过氧化物造成心肌损伤的检测指标 ,并对经 β-胡萝卜素预处理的心肌细胞缺氧模型进行观察。结果 : 乳鼠心肌细胞经 2 h缺氧损伤后 LDH,MDA,OFR,SOD等项指标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用 β-胡萝卜素预处理的心肌细胞缺氧后经检测其保护作用随浓度梯度增强。结论 :  1 0 -2和 1 0 -1mmol/L的 β-胡萝卜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心肌细胞 缺血缺氧 抗氧化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嘉 陈长志 +3 位作者 成少飞 池浩 陈彤宇 陆佩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方法 ,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方法 对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行 OPCAB,其中 6 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方法 ,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方法 对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行 OPCAB,其中 6 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1.4 % ) ,手术转换 2例 (2 .9% ) ,移植血管失功 1例 (1.4 % ) ,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4例 (5 .8% ) ,肾功能衰竭 1例 (1.4 % ) ,胸骨感染 1例 (1.4 % ) ,2 4小时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6 8例(98.6 % ) ,接受输血 17例 (2 5 .0 % )。术后随访 5 6例 ,随访时间 1~ 13个月 ,死亡 2例 ,心绞痛复发 4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术后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性心律失常、下肢切口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中 14例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仅 1例移植血管狭窄大于 5 0 %。所有乳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 结论 对某些具有冠心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 ,采用 OPCAB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然而 ,这种技术较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高危因素 并发症 术后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培炎 范关荣 +2 位作者 朱洪生 梁保罗 王一山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姚培炎范关荣朱洪生梁保罗王一山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978例,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8例(0.4%),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1例,女... 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姚培炎范关荣朱洪生梁保罗王一山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978例,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8例(0.4%),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6~48岁,平均2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延迟性 心脏压塞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大体和电子显微镜下病理改变。结果10只绵羊心力衰竭诱导成功。绵羊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心排血量从3.74±0.48L/min降低至2.02±0.51L/min(P<0.01),平均动脉压从116.10±14.15mmHg(1kPa=7.5mmHg)降低至68.10±14.72 mmHg(P<0.01),中心静脉压从7.10±2.18mmHg升高至10.70±3.50mmHg(P<0.05),右心室舒张期末压从6.10±3.57mmHg升高至9.90±4.41mmHg(P<0.05),左心房压从8.10±2.13mmHg升高至12.00±4.57mmHg(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压从8.50±4.17mmHg升高至13.10±10.64mmHg(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相对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心脏辅助装置的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大动物 模型 心肌梗死 心室起搏
下载PDF
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培炎 范关荣 +2 位作者 朱洪生 陈长志 郑家豪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48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下缝合二尖瓣大瓣裂缺及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9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4.17%...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48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下缝合二尖瓣大瓣裂缺及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9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4.17%。发生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再次手术4例。术后39例随访3个月~12年,平均随访9年。 结论 经随访,手术后二尖瓣无反流或少量反流者长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管畸形 治疗 二尖瓣成形术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某些技术问题讨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宝仁 吴清玉 +3 位作者 田子朴 朱洪生 石应康 谢维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1二尖瓣置换术有多种途径,如何选择手术径路,改善显露张宝仁教授二尖瓣置换手术途径可因胸部和心脏切口的不同而有多种,主要有胸部正中切口,右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切口。胸部正中切口最常用、最方便,其优点是心脏暴露好,有利于... 1二尖瓣置换术有多种途径,如何选择手术径路,改善显露张宝仁教授二尖瓣置换手术途径可因胸部和心脏切口的不同而有多种,主要有胸部正中切口,右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切口。胸部正中切口最常用、最方便,其优点是心脏暴露好,有利于处理合并的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手术径路 主动脉瓣置换 出血 预防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雌激素的关系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穆军升 朱洪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心血管病 雌激素 血管舒张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合理选择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径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培炎 朱洪生 +1 位作者 冯卓荣 王一山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本文报道自1988年3月~1995年11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219例。其中膜周型缺损100例(45.7%),隔瓣后型61例(27.9%),干下型58例(26.4%)。手术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干下型室缺可采用... 本文报道自1988年3月~1995年11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219例。其中膜周型缺损100例(45.7%),隔瓣后型61例(27.9%),干下型58例(26.4%)。手术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干下型室缺可采用肺动脉切口。全组采用右房及肺动脉切口者153例(70%)。当室缺类型判断不明或显露欠佳时可选用右心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间隔缺损 修补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猪心保存24小时及复跳后各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长志 王一山 +9 位作者 冯卓荣 叶椿秀 朱洪生 江邦裕 高晓东 李丽临 张敏 朱木兰 张有荣 张谷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24-326,392-393+408,共6页
本文应用单纯低温法联合低温持续灌注法保存成年猪心24h(共10例)。利用人工心肺机灌注稀释血建立离体心脏工作模型,所有保存的心脏均能复跳。取保存末及复跳后15min~2h的心肌活检,心脏保存24h后,心肌水肿显著,线粒体等均有损害;上述病... 本文应用单纯低温法联合低温持续灌注法保存成年猪心24h(共10例)。利用人工心肺机灌注稀释血建立离体心脏工作模型,所有保存的心脏均能复跳。取保存末及复跳后15min~2h的心肌活检,心脏保存24h后,心肌水肿显著,线粒体等均有损害;上述病变在心脏恢复氧合血灌注复跳后各期明显减轻,说明用本法保存心脏保存期出现的超微结构改变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心肌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