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嫒芳 孙东信 程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7,110,共2页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此种菌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造成皮肤损伤。因对本病认识不足...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此种菌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造成皮肤损伤。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引起误诊。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SSSS32例,其中18例曾被误诊,误诊率高达56.25%。本文分析了误诊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易误诊的疾病:湿疹、猩红热、风疹、药疹尤其是固定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最后就如何减少误诊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误诊 SSSS 儿童 少见病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缺损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姜媛芳 张定国 程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5-87,共3页
先天性皮肤缺损(CAS)是一种少见的出生时皮肤局限或广泛缺损的疾病,以一定部位的皮肤缺损为特征,伴随多种异常、若干异常综合征及遗传方式。报告12例CAS,均有典型的皮肤症状,其中4例伴有其他异常: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趾甲缺损,胫... 先天性皮肤缺损(CAS)是一种少见的出生时皮肤局限或广泛缺损的疾病,以一定部位的皮肤缺损为特征,伴随多种异常、若干异常综合征及遗传方式。报告12例CAS,均有典型的皮肤症状,其中4例伴有其他异常: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趾甲缺损,胫腓骨远端细小畸形及二胫骨长短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皮肤缺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2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建凤 余红 +1 位作者 郭一峰 凌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嗜中性 急性发热性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陶建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报道婴幼儿及儿童病例共16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皮肤症状,经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16例患儿均获痊愈。本文就...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报道婴幼儿及儿童病例共16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皮肤症状,经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16例患儿均获痊愈。本文就SSSS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烫伤 皮肤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Q开关激光治疗人为皮肤色素沉着146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嫒芳 庄寅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观察Q开关三种波长激光系统治疗人为皮肤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皮损的颜色、部位 ,选用Q开关Nd :YAG激光 ,波长为 1 0 64nm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 ,波长为 755nm ,Q开关倍频Nd :YAG激光 ,波长为 532nm ,对人为皮肤色素沉着... 目的 观察Q开关三种波长激光系统治疗人为皮肤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皮损的颜色、部位 ,选用Q开关Nd :YAG激光 ,波长为 1 0 64nm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 ,波长为 755nm ,Q开关倍频Nd :YAG激光 ,波长为 532nm ,对人为皮肤色素沉着 1 4 6例患者进行治疗。色素沉着一次治疗未消退者可行多次治疗 ,每次治疗间隔 2~ 3个月。结果 经过 1~ 5次治疗达Ⅰ、Ⅱ级疗效者分别为 97例患者、36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 1 0 0 %。所有治疗后的患者 ,其皮损部位均未出现瘢痕。结论 Q开关三种波长激光系统治疗人为皮肤色素沉着安全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激光 治疗 人为皮肤色素沉着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9例分析
6
作者 姜嫒芳 张定国 程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临床及治疗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余红 陶建凤 +1 位作者 钱黎华 程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2-493,共2页
比较分析了18例儿童和16例成人共34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发现两组皮损及病理表现相同,不同的是:患者男性儿童多于女性,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银屑病病程短于成人;儿童发热发生率高于成人。其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 比较分析了18例儿童和16例成人共34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发现两组皮损及病理表现相同,不同的是:患者男性儿童多于女性,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银屑病病程短于成人;儿童发热发生率高于成人。其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0.05)。另外儿童患者多有咽炎,治疗多用银屑灵类药;成人可劳累后发病,治疗多用甲氨蝶呤。两组都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人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6
8
作者 杨勤萍 陈连军 +11 位作者 徐金华 郑志忠 张伟 吴瑞勤 毛玲娥 陈美娟 陈仁贵 温海 顾军 杨希惠 黄懿 罗东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氯雷他定
下载PDF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9
作者 祁怀山 李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0-641,共2页
我们于2002年5月-2004年1月使用活性维生素D3他卡西醇软膏(商品名:萌尔夫,上海百润有限公司)外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UVB)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白癜风 他卡西醇 紫外线 中波 窄谱
下载PDF
儿童von 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建凤 郭一峰 陈仁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von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von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vonZumbusch型临床表现。男女发病之比为1.9∶1,平均年龄5.8岁。其中1...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von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von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vonZumbusch型临床表现。男女发病之比为1.9∶1,平均年龄5.8岁。其中10例做了T细胞亚群抗原测定,CD4+下降,CD8+平均值增加,CD4/CD8比值异常。17例患儿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角质形成细胞变性,表皮水肿,表皮内有中性粒细胞移入,棘层上部海绵样脓疱形成,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vonZumbusch型脓疱性银屑病为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及组织病理上具有特征性,去除诱发因素,及时控制感染,可在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定期监控下,首选阿维A(新体卡松)口服治疗,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von Zumbusch型 临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得宝松局封联合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49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祁怀山 鲁智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 探讨得宝松局封联合中波紫外线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43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9例,得宝松局封联合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189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1),... 目的 探讨得宝松局封联合中波紫外线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43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9例,得宝松局封联合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189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1),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本疗法疗效高、起效快、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UVB 得宝忪
下载PDF
儿童皮肌炎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洁 姚志荣 张定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皮肌炎 儿童 预后
下载PDF
疱疹样脓疱病2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陶建凤 余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274,共2页
为了了解疱疹样脓疱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23例病人进行了分析。在临床上,损害常为成片状脓湖,3~4天后脓疱干枯,形成黄色薄痂或脱屑。约经过7~10天新脓疱又现,呈周期性发作。病理上,取新脓疱活检,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变性,表皮水肿,表皮... 为了了解疱疹样脓疱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23例病人进行了分析。在临床上,损害常为成片状脓湖,3~4天后脓疱干枯,形成黄色薄痂或脱屑。约经过7~10天新脓疱又现,呈周期性发作。病理上,取新脓疱活检,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变性,表皮水肿,表皮内有中性粒细胞移入,棘层上部海绵样脓疱形成,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最后,在治疗上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样脓疱病 临床 病理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银屑病早期病理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建凤 余红 +1 位作者 吴健 唐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组织病理 早期变化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SLE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智勇 郑捷 +1 位作者 钱黎华 余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及其与成人SLE的差异。方法 对本院 5年来收治的 3 8例儿童SLE与随机选取的同期 2 0 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 ,统计分析其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及其与成人SLE的差异。方法 对本院 5年来收治的 3 8例儿童SLE与随机选取的同期 2 0 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 ,统计分析其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儿童SLE相对成人SLE症状和体征更不典型。儿童SLE皮肤损害具有多形性和多变性 ,典型的盘状损害和蝶形红斑较成人SLE少见 (P <0 .0 5 ) ;肾脏损害的发病率与严重程度高于成人SLE(P <0 .0 5 ) ;ANA滴度明显高于成人患者 (P <0 .0 5 )。结论 儿童SLE与成人SLE相比 ,其临床表现存在某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成人 临床特点 初发症状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头癣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洁 李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儿童头癣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应用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27例,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头癣25例,并作疗效与真菌清除率观察。结果两种药物在用药8周以上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伊曲康唑于用药第4周与第6周时疗效存在显著性差... 目的:寻找治疗儿童头癣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应用伊曲康唑治疗儿童头癣27例,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头癣25例,并作疗效与真菌清除率观察。结果两种药物在用药8周以上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伊曲康唑于用药第4周与第6周时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特比萘芬在用药第6周与第8周时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对治疗儿童头癣都是有效安全的,但伊曲康唑疗程需达6周,而特比萘芬疗程需达8周;伊曲康唑6周时达到真菌清除;而特比萘芬需达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儿童
下载PDF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银屑病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季素珍 杨海珍 +4 位作者 李林峰 徐慧珍 张定国 陶建凤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糠酸莫米松
下载PDF
幼年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红 郭一峰 +1 位作者 张定国 姚志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幼年
下载PDF
38例别嘌呤醇药疹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干皆诚 贺雪文 唐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别嘌呤醇 药疹 临床 预后
下载PDF
24例Sweet综合征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仁贵 陈戟 姜媛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24例Sweet综合征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分析陈仁贵,陈戟,姜媛芳1964年Sweet报告本病以来已过去30余年,但Sweet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等方面仍有不明确之处。我们收集了1986~1994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4... 24例Sweet综合征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分析陈仁贵,陈戟,姜媛芳1964年Sweet报告本病以来已过去30余年,但Sweet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等方面仍有不明确之处。我们收集了1986~1994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4例Sweet综合征,对他们的临床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