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发展 血管重建术 血管移植 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在动脉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陆民 黄新天 +2 位作者 蒋米尔 田卓平 张培华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7期349-350,共2页
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在动脉闭塞症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011)陆民黄新天蒋米尔田卓平张培华血管腔内外科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血管镜和血管腔内超声11血管镜:可提... 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在动脉闭塞症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011)陆民黄新天蒋米尔田卓平张培华血管腔内外科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血管镜和血管腔内超声11血管镜:可提供血管腔内彩色实时图像。其设备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症 血管腔内外科 血管镜 气囊成形术
下载PDF
内窥镜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池 蒋米尔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内镜技术 应用
原文传递
暂时性动静脉瘘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戴乐天 张培华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建立暂时性动静脉瘘,以提高静脉重建术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各家的重视,其作用机理是:(1)提高静脉血流速度;(2)扩张转流静脉管径;(3)促进静脉侧支循环的开放。据文献报道,不论是对静脉转流手术,还是对静脉取栓术,暂时性动静脉瘘均可发... 通过建立暂时性动静脉瘘,以提高静脉重建术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各家的重视,其作用机理是:(1)提高静脉血流速度;(2)扩张转流静脉管径;(3)促进静脉侧支循环的开放。据文献报道,不论是对静脉转流手术,还是对静脉取栓术,暂时性动静脉瘘均可发挥较理想的作用。还有少数学者正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此外,利用暂时性动静脉瘘作为分期动静脉转流的第一期手术,以破坏深静脉瓣膜的阻挡,重建缺血肢体的血流供应,临床中已有了相当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 动静脉瘘 血管外科
下载PDF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5期263-265,共3页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二)张培华第二部分静脉外科近10余年来,周围静脉外科取得重大发展.发现大多数下肢静脉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浅静脉曲张。一、流行病学下肢残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分布特点,各个不同地区间有很大的...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二)张培华第二部分静脉外科近10余年来,周围静脉外科取得重大发展.发现大多数下肢静脉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浅静脉曲张。一、流行病学下肢残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分布特点,各个不同地区间有很大的差异.据报道.在南威尔士高达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一)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一)张培华周围血管疾病在国内外都是常见病。据国外统计,静脉病的患病率为动脉病的10倍,而动脉病的严重程度.则常大于静脉病变。因此周围动、静脉病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周围血管外科主要的近代临床进展介绍如... 周围血管外科的进展(一)张培华周围血管疾病在国内外都是常见病。据国外统计,静脉病的患病率为动脉病的10倍,而动脉病的严重程度.则常大于静脉病变。因此周围动、静脉病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周围血管外科主要的近代临床进展介绍如下。第一部分动脉外科一、肢体动脉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 外科手术 动脉
原文传递
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在动脉闭塞症的应用
7
作者 陆民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3年第2期40-41,共2页
血管腔内外科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血管镜和血管腔内超声 1.血管镜可提供血管腔内彩色实时图象。其设备包括可曲的导光纤维、冷光源、灌洗系统、照像、视频信号记录仪和监视器。主要用于观察和评估血栓摘... 血管腔内外科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血管镜和血管腔内超声 1.血管镜可提供血管腔内彩色实时图象。其设备包括可曲的导光纤维、冷光源、灌洗系统、照像、视频信号记录仪和监视器。主要用于观察和评估血栓摘除、内膜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 外科手术 动脉闭塞症
原文传递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英 陆信武 +6 位作者 李维敏 黄新天 刘哓兵 殷敏毅 陆民 张培华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总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平卧位、局麻下,于病肢同侧顺行或逆向穿刺股总动脉,插入6F鞘管,造影证实闭塞病变。在电透荧屏监控下,通过鞘管插入5F的KMP导管,在0.035超硬导丝作用下,于闭塞端的... 目的:总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平卧位、局麻下,于病肢同侧顺行或逆向穿刺股总动脉,插入6F鞘管,造影证实闭塞病变。在电透荧屏监控下,通过鞘管插入5F的KMP导管,在0.035超硬导丝作用下,于闭塞端的侧壁内膜下开创一个夹层平面,随着导丝在内膜下向前延伸,其顶端会形成半圆形的环。然后,导管和导丝环通过内膜下的夹层持续前进;当到达闭塞段远端时,将KMP导管的顶端转向腔内,使导丝和导管进入真腔。然后退出导管,顺着导丝插入7mm×40mm或合适大小的球囊导管,应用709~811kPa压力,逐步扩张再管化段。术中如发现新形成的通道受压而呈弹性回缩现象,可以植入8mm×40mm或适当大小的镍钛合金自膨式支架。最后通过导管或鞘管造影,检测血流通道是否再建成功。结果:本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左下肢5条,右下肢6条,双下肢2例(4条),共15条肢体。11例中计13条肢体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6.7%。其中股动脉段闭塞5例(7条肢体),髂动脉闭塞段4例(4条肢体),胫闭塞段2例(2条肢体)。分别随访3~9个月(平均4.3月),均维持通畅。复查ABI为0.65~0.87,平均0.75,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A是一种应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支架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载PDF
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附87例报告)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新天 蒋米尔 +6 位作者 周国瑜 陆民 朱雯霞 陆信武 李维敏 黄英 张培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作者设计了一种治疗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新方法,即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血管瘤瘤体,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血管瘤病灶,然后直接缝合创面。1998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87例四肢或躯... 目的:探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作者设计了一种治疗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新方法,即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血管瘤瘤体,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血管瘤病灶,然后直接缝合创面。1998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87例四肢或躯干的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无肢体功能障碍或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63个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达显效者71例(81.6%);有效者16例(18.4%);总有效率为100%。无血管瘤复发情况。结论: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疗法 ND:YAG激光 联合治疗 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畸形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米尔 陆信武 张培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破裂 外科治疗 诊断 复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禄韶英 祁光裕 +1 位作者 孙学军 黄新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F005-F00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 下肢浅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信武 黄英 +7 位作者 李维敏 朱雯霞 刘晓兵 殷敏毅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临床经验 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 12 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 ,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目的 :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 12 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 ,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36例病人发生了腹股沟部淋巴瘘 ,其中 6例为股部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手术 ,7例为腹股沟部再手术者 ,15例发生于手术中见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14例发生于下肢小腿部或脚趾部有溃疡或坏死灶 ,5例见于腹股沟伤口感染 (3例为肥胖者 )。术中广泛解剖 (动脉瘤和再手术者 )、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和肢体有溃疡或坏死灶者发生淋巴瘘的比率均明显增加 (P <0 .0 1)。发生淋巴瘘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较伤口一期愈合者明显延长和增加 (P <0 .0 1)。其中 32例病人进行了保守治疗 ,4例病人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瘘的发生可能与腹股沟部进行广泛解剖分离、受损的淋巴管数量、管径、淋巴液回流量和是否感染、炎症等有关。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的重点在于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腹股沟 淋巴瘘 病因 防治 血管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节段型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民 黄新天 +1 位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节段型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Palma Dale手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症 2 4例 ;Husni手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 8例。结果 Palma Dale手术组 18例 ,平均随访 5 6个月。 11例患肢肿胀、胀痛明显改善 ,静脉性跛行消失...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节段型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Palma Dale手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症 2 4例 ;Husni手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 8例。结果 Palma Dale手术组 18例 ,平均随访 5 6个月。 11例患肢肿胀、胀痛明显改善 ,静脉性跛行消失。 5例溃疡复发 ,其中 2例植皮和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后溃疡愈合。Husni手术组 6例 ,平均随访 70个月。 2例转流静脉通畅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 ;4例闭塞 ,肿胀加重但未出现溃疡。结论 手术应在闭塞段远侧深静脉主干瓣膜和肌肉泵功能尚未被破坏之前施行 ,若瓣膜已被破坏 ,宜同时行瓣膜重建术 ;Husni手术宜选择病程较短、腓肠肌泵功能尚未严重衰退的早期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闭塞 股浅静脉闭塞 Palma-Dale手术 Husni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现况与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新天 陆民 +1 位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据文献报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导致严重缺血而截肢者为8%,若合并糖尿病时,则截肢率可高达30%.1诊断和手术适应证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和患肢远侧动脉搏动消失等缺血性症状,基本可作出本病的诊断.为判断缺血的程度和动脉病变的范围,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肢节段测压和踝/肱指数(ABI)测定可作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诊断 适应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新天 蒋米尔 +5 位作者 陆民 朱雯霞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11例,共18条患肢(闭塞病变22个节段).15段闭塞长度在7cm以内者作PTA,病灶分别位于髂总动脉6段、器外动脉2段、股浅动脉7段;15段中有4段与PTA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另外长段闭塞的7段,于短段作PTA同时或在术后1周内作动脉重建术,其中腹主-股总动脉转流术1段、腹主-股深动脉1段、股-腘动脉3段、腘动脉间置移植术1段、股深动脉成形术1段.结果 1条患肢因PTA失败即改作转流术,2条患肢术后并发股浅动脉急性栓塞,作取栓治疗后,均恢复血循环.术后近期内,全组18条患肢临床症状改善,其中16条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踝/肱指数由术前0.54±0.11增高至0.79±0.15.随访6~72个月后,2条作PTA患肢的股浅动脉分别于1年和5年后再次闭塞.结论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可简化手术操作,缩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动脉硬化闭塞症 PTA 下肢 血管内支架治疗
下载PDF
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堂海 黄英 +4 位作者 蒋米尔 于永山 王海波 解远峰 郭明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5-126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1995年 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 5 6例 ,其中 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 ;2 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 Nd∶ YAG激光照射 ;7例蔓状血管瘤... 目的 :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1995年 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 5 6例 ,其中 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 ;2 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 Nd∶ YAG激光照射 ;7例蔓状血管瘤、1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7例混合型血管瘤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至 8年 ,手术治愈率 92 .9% ,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 32例均治愈 ;单纯手术切除治愈 2 0例 ,手术失败 1例 ,术后复发 3例。 结论 :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 ,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 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血管瘤 介入栓塞 激光 手术
下载PDF
经皮腔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5 位作者 黄新天 朱雯霞 黄英 陆信武 李维敏 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髂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 ,经皮腔作髂动脉狭窄部位球囊扩张 ,金属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1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6~ 3 5个月 ,平均12 .4个月 ,疗效满意 ,都已恢复正常活动。无痛行走的距离较术... 目的 探讨髂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 ,经皮腔作髂动脉狭窄部位球囊扩张 ,金属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1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6~ 3 5个月 ,平均12 .4个月 ,疗效满意 ,都已恢复正常活动。无痛行走的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踝 /肱指数从术前平均 0 .3 4上升至 0 .81。结论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动脉造影是选择支架口径和长度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动脉闭塞症 治疗
原文传递
先天性血管畸形治疗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米尔 刘晓兵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血管 畸形 治疗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米尔 邓劼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介入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