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7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
1
作者 刘付成 韩飞 +2 位作者 孙玥 武海雷 曹姝清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860,869,共13页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 在轨服务航天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是保障任务完成的核心关键,根据其典型核心任务流程,梳理出了翻滚目标超近立体视觉测量、翻滚目标姿轨耦合逼近路径规划与控制、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控制、组合体稳定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典型部位精细感知、基于虚拟域逆动力学的优化轨迹、间接估计辅助的图像视觉伺服控制、基于位置控制内环的阻抗控制等方法,实现了组合体航天器精确导航、制导与控制,利用气浮平台、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组合体三轴控制精度为0.2°。最后对在轨服务航天器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方向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 立体视觉测量 姿轨耦合 非合作目标柔顺捕获 组合体控制
下载PDF
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2
作者 沈毅 李利亮 王振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详细综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航天器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技术项... 详细综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航天器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技术项目的开展情况,最后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故障诊断 容错控制 综述
下载PDF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对随机振动试验过程控制影响研究
3
作者 邓文晶 蔡李娟 +2 位作者 杜鑫 卢佳曦 蒋轶峰 《环境技术》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内部结构体特有的压电效应,可实现加速度信号转换成对应电荷变化量,广泛应用于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领域。作为振动试验控制系统中实时信号采集反馈的重要环节,传感器灵敏度直接决定随机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的准确...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内部结构体特有的压电效应,可实现加速度信号转换成对应电荷变化量,广泛应用于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领域。作为振动试验控制系统中实时信号采集反馈的重要环节,传感器灵敏度直接决定随机振动试验控制与测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苏试DC-6000-60电动振动台与美国SignalStarDP-760数字式振动控制仪等组成的试验控制系统,研究表明试验控制过程中电荷放大器内传感器灵敏度值设置偏差,控制仪拟合生成的控制频谱曲线表面上符合规定试验条件,但实际已导致航天产品在随机振动试验过程中过试验或欠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随机振动 灵敏度 过试验 欠试验
下载PDF
航天电液伺服机构多余物控制研究
4
作者 冯绮雯 吴戈 +2 位作者 陆燕华 张驰宇 李文顶 《质量与可靠性》 2023年第2期8-13,共6页
污染防治与多余物防控是提升航天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航天电液伺服机构工作及使用特点,对产品的固体、液体、气体污染危害开展全面的研究分析工作,列出源头清单,逐个实施控制措施。通过设计、过程控制、管理等手段对多余物进行全要... 污染防治与多余物防控是提升航天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航天电液伺服机构工作及使用特点,对产品的固体、液体、气体污染危害开展全面的研究分析工作,列出源头清单,逐个实施控制措施。通过设计、过程控制、管理等手段对多余物进行全要素控制,设计时将多余物控制作为优化设计的重要因素,按产品研制过程对多余物的风险环节逐一梳理并制定措施,管理上针对多余物开展原因分类分析并加强管控。综合采用高效的控制方法及工具,通过吸收、借鉴、探索与总结,研究适合航天产品的污染防控及多余物控制方法,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 电液伺服机构 多余物 污染危害 多余物控制
下载PDF
传统航天技术研究所参与商业航天活动的产业形势与应对策略
5
作者 侯雪萍 郭宪功 +2 位作者 杜英 严佳雯 沈泽润 《中国高新科技》 2020年第15期88-89,共2页
面对当前我国传统航天产业分散割据、低效竞争、创新缓慢的局面,商业航天并非补充性的挑战,而是对整个航天产业体系的重构。航天技术研究所作为传统体系的微观实体要认清形势,加快向市场化商业航天公司转变。总体所、不同技术实力水平... 面对当前我国传统航天产业分散割据、低效竞争、创新缓慢的局面,商业航天并非补充性的挑战,而是对整个航天产业体系的重构。航天技术研究所作为传统体系的微观实体要认清形势,加快向市场化商业航天公司转变。总体所、不同技术实力水平的专业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转型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工业 商业航天 产业形势 研究所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具有双螺旋结构的超弹性柔性导体研究
6
作者 盛斌 徐达 +2 位作者 贺铭净 文斌 陈上碧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其稳定、高导电性和高拉伸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制备了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线和铜(Cu)丝组成的双螺旋柔性导体(DHFC),导体初始电导率为5.71×10^(7) S/m。通过增大螺旋直径,使其拉伸性能增加,DHFC可... 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其稳定、高导电性和高拉伸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制备了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TPU)线和铜(Cu)丝组成的双螺旋柔性导体(DHFC),导体初始电导率为5.71×10^(7) S/m。通过增大螺旋直径,使其拉伸性能增加,DHFC可恢复的最大形变量可达6706%。在弹性应变范围内,DHFC在重复形变(1000次循环的拉伸,应变为2200%)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电阻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由于导体外部涂有水性聚氨酯(WPU)而使其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在水中所测的电阻值与在空气环境中所测的电阻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结构 可拉伸柔性导体 热塑性聚氨酯 可防水电子设备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文山 牟金震 +1 位作者 李爽 韩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3-1644,共12页
从在轨应用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对基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研究进展与局限性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的重要意义,并聚焦公... 从在轨应用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对基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研究进展与局限性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航天器位姿估计的重要意义,并聚焦公开比赛、数据集、姿态估计方法、开源模型等方面阐述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当前和未来的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最后,从数据集逼真度、模型可部署、多任务域适应3个维度给出了相应关键技术后续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操控 交会对接 航天器智能 深度学习 位姿估计 非合作目标
下载PDF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环绕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庆华 王卫华 +2 位作者 刘付成 郑循江 聂钦博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行星际转移及环绕飞行过程面临的器–地数据传输延时长、飞行过程指向约束多、自主可靠要求高等难题,提出了基于火星光学目标特性测量的自主导航、推力方向补偿的速度矢量控制以及多目标... 针对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行星际转移及环绕飞行过程面临的器–地数据传输延时长、飞行过程指向约束多、自主可靠要求高等难题,提出了基于火星光学目标特性测量的自主导航、推力方向补偿的速度矢量控制以及多目标指向基准优化的角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火星时变目标特性的自适应边缘提取和基于椭球模型的边缘精确拟合,获得目标高精度导航观测信息,实现近火导航精度优于100 km、环火导航精度优于2 km;采用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推力方向实时估计及姿态前馈补偿,使制动捕获控制精度达到mm/s量级;结合多目标指向约束,以干扰力矩全局最优为目标进行姿态基准优化设计,保障超过30天无地面支持下的自主飞行控制。将其应用于“天问一号”环绕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uidance,Navigation and Control,GNC)分系统中,“天问一号”在轨飞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星际飞行自主控制和自主管理的约束,为后续深空探测型号任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GNC 速度矢量控制 光学自主导航 多目标指向基准
下载PDF
FY-3(05)星主动对月定标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华 薄煜明 +1 位作者 高旭东 尹海宁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37-44,共8页
月球是低轨气象卫星载荷进行外定标的一个理想目标,不同载荷通过观测月球可以建立统一的参考基准,提高相互之间的数据匹配性。对于低轨卫星,月球一般每月一次进入载荷的视场,但停留时间只有几秒钟。为进一步提高对月定标的观测时长,积... 月球是低轨气象卫星载荷进行外定标的一个理想目标,不同载荷通过观测月球可以建立统一的参考基准,提高相互之间的数据匹配性。对于低轨卫星,月球一般每月一次进入载荷的视场,但停留时间只有几秒钟。为进一步提高对月定标的观测时长,积累更多的观测数据,本文针对低轨偏置动量卫星提出了一种主动对月定标控制方案,通过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使月球在载荷视场中停留30 min以上。仿真结果表明:对月定标过程中卫星姿态控制精度满足指标要求,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动量卫星 月球定标 卫星姿态控制 风云三号 低轨卫星
下载PDF
考虑输入时滞的舵机伺服系统自适应指令滤波输出反馈控制
10
作者 郭峻秀 胡健 +3 位作者 姚建勇 黄玲 谭天乐 刘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针对舵机伺服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复杂非线性以及信号输入时滞、使系统的精度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输入时滞的自适应指令滤波输出反馈控制策略。首先,将系统中存在的输入时滞考虑为控制器信号输入时滞,给出... 针对舵机伺服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复杂非线性以及信号输入时滞、使系统的精度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输入时滞的自适应指令滤波输出反馈控制策略。首先,将系统中存在的输入时滞考虑为控制器信号输入时滞,给出舵机伺服系统状态方程,选用梯度下降法设计时滞估计律对未知时滞进行估计;其次,将系统中存在的复杂非线性统一为扰动,选用扩展状态观测器(ESO)加以估计,将观测的系统状态值用于设计控制量实现输出反馈控制;然后,选用指令滤波将高阶求导过程转化为求积分,实现信号滤波以抑制微分噪声;最后,基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稳定性定理证明控制器实现系统有界稳定。仿真及实验表明,所提的控制方法与传统反步控制方法、自抗扰控制和比例微分积分(PID)控制方法相比,响应时间分别提升了92%、88%和51%,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90%、84%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伺服系统 输入时滞 输出反馈 指令滤波
下载PDF
阻尼环自动注汞位置定位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祥 梅韬 +3 位作者 张然 陈稀 高云霞 符德华 《测控技术》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针对阻尼环自动注汞过程中注汞口难以精确识别的难题,设计了阻尼环自动注汞位置定位技术方案,实现了阻尼环注汞口的精确定位。通过阻尼环自动充汞检测系统显示界面与试验,验证了阻尼环精确定位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攻破阻尼环自动注... 针对阻尼环自动注汞过程中注汞口难以精确识别的难题,设计了阻尼环自动注汞位置定位技术方案,实现了阻尼环注汞口的精确定位。通过阻尼环自动充汞检测系统显示界面与试验,验证了阻尼环精确定位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攻破阻尼环自动注汞瓶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环 位置定位 自动注汞 精确识别
下载PDF
大型挠性太阳帆板的闭环驱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桂国 王赟 +1 位作者 朱庆华 胡恒建 《上海航天》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针对大型航天器配备大惯量、大挠性太阳帆板的背景需求,为提高帆板跟踪控制精度,并减少帆板角运动耦合到航天器本体的力矩,考虑帆板挠性、齿轮减速器间隙和摩擦力等工程要素,建立了刚挠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针对大型航天器配备大惯量、大挠性太阳帆板的背景需求,为提高帆板跟踪控制精度,并减少帆板角运动耦合到航天器本体的力矩,考虑帆板挠性、齿轮减速器间隙和摩擦力等工程要素,建立了刚挠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律+挠性抑制滤波+摩擦力矩前馈补偿的综合控制策略。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现了大挠性帆板的高精度控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挠性太阳帆板 闭环控制 挠性抑制 传动间隙 摩擦力矩补偿
下载PDF
含间隙铰接的柔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杰 孙俊 +2 位作者 刘付成 朱东方 黄静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9-1580,共12页
大型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运动副中仍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间隙.铰链间隙直接影响柔性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间隙铰接的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 大型柔性航天器展开锁定后,运动副中仍存在大量无法消除的间隙.铰链间隙直接影响柔性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有效载荷的指向精度及稳定度,会对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间隙铰接的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间隙的铰链精确动力学模型,从而构建含间隙铰接的柔性结构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哈密顿原理和模态离散方法,建立含间隙铰接柔性航天器离散形式的刚柔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驱动器构建航天器的刚-柔-电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最优控制设计控制律.分析了铰链参数、中心刚体转动惯量、间隙尺寸和间隙数目对航天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铰链间隙对航天器姿态运动和结构振动的影响作用.最后采用MFC驱动器对航天器施加主动控制.结果表明,铰链参数和中心刚体转动惯量影响航天器的固有频率;随着铰链间隙尺寸的增大及间隙数目的增多,航天器的整体刚度逐渐减小,而航天器的姿态角和振动位移响应不断增大;通过基于MFC的主动控制,能够实现含间隙铰接航天器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协同控制,并缓解间隙对系统动态特性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航天器 铰链间隙 刚柔耦合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星敏感器遮光罩检测技术研究(特邀)
14
作者 杜伟峰 王燕清 +2 位作者 姜丽辉 毛晓楠 陈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7,共11页
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期间周期性地受到以太阳光为主要来源的杂散光干扰,导致恒星或感知目标捕获失效,轻者姿态数据无效,重者面临被非合作目标定向攻击。在杂散光抑制过程中,遮光罩可将太阳光消减至10-5~10-6量级,从而有效减少太阳光对像面... 星敏感器在轨工作期间周期性地受到以太阳光为主要来源的杂散光干扰,导致恒星或感知目标捕获失效,轻者姿态数据无效,重者面临被非合作目标定向攻击。在杂散光抑制过程中,遮光罩可将太阳光消减至10-5~10-6量级,从而有效减少太阳光对像面的污染。然而,在遮光罩研制过程中,因散射模型精度不高、挡光环刃口厚度无法有效测量,导致实际遮光罩消光性能达不到预期设计要求。文中在粗糙度为1.0μm铝合金基材上测量Magic black消光涂层,并拟合出偏差小于10%的散射模型;针对挡光环刃口的特殊构造,提出利用同轴远心光路检测刃口厚度,检测精度优于1.2μm;最后以遮光罩消光比定量测试以及外场杂散光观星测试考核遮光罩杂散光抑制性能。结果表明,用拟合后的BRDF散射模型,比朗伯散射体精度提升40%;刃口检测可保障遮光罩消光性能,使得遮光罩消光比理论仿真与实际测试偏差小于12%;暗室杂散光测试使得在24°太阳光入射时像面平均灰度为55.80;外场观星杂散光测试时精度变化量不超过0.5″。该星敏感器遮光罩检测方法可为其他光电类敏感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遮光罩 杂散光抑制 BRDF 刃口检测
原文传递
地球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俊 黄静 +1 位作者 张宪亮 黄庭轩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36,共20页
航天器编队飞行被定义为跟踪或维持航天器之间的期望相对间隔、期望指向和相对位置。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地球轨道飞行编队的动力学和控制方面研究的发展状况,包括传统推进系统和新型无推进剂编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控制器设计技... 航天器编队飞行被定义为跟踪或维持航天器之间的期望相对间隔、期望指向和相对位置。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地球轨道飞行编队的动力学和控制方面研究的发展状况,包括传统推进系统和新型无推进剂编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控制器设计技术等。在传统推进编队系统中,航天器由使用化学燃料或等离子体的推进器提供推力,可以实现高精度地相对姿态/位置保持或重构,控制简单,灵活性高,但是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在新型无推进剂编队系统中,航天器通过新的推力方式,如大气阻力作用,非接触内力,地磁洛伦兹力,动量交换等,将大大延长编队任务的寿命,并有效地避免羽流污染,但会带来新的控制问题。本文总结了这些领域中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相关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后续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编队飞行 动力学 编队控制 地球轨道
下载PDF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综合测试技术优化方法的应用
16
作者 涂演 夏立宇 +4 位作者 朱天宇 陈川 张卓政 石华云 高飞雄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S01期148-152,158,共6页
为满足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快速增长的任务量和高密度发射的需求,首先提出去任务化设计方案,通过改进火箭控制系统产品的软硬件设计,统一产品状态,并实现去任务化综合测试方案。然后根据去任务化设计,对试验流程进行标准化统型,通过统型的... 为满足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快速增长的任务量和高密度发射的需求,首先提出去任务化设计方案,通过改进火箭控制系统产品的软硬件设计,统一产品状态,并实现去任务化综合测试方案。然后根据去任务化设计,对试验流程进行标准化统型,通过统型的测试技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最后为提高综合测试数据自动判读覆盖率,对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技术迭代。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经一系列的综合测试技术优化,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满足高密度发射态势下的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系统 综合测试技术 去任务化 流程标准化 实时监测系统 自动判读
下载PDF
抛接定向越肩发射方案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一欢 武宏程 +2 位作者 余志凯 冯昊 王蕾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具有直接侧向力装置的空空导弹越肩发射转弯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弯方案——抛接定向。首先分析了现有转弯方案的不足,提出抛接定向方案,并给出具体实施流程。之后针对抛接定向方案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引入控制量反馈,基于相... 为提高具有直接侧向力装置的空空导弹越肩发射转弯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弯方案——抛接定向。首先分析了现有转弯方案的不足,提出抛接定向方案,并给出具体实施流程。之后针对抛接定向方案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引入控制量反馈,基于相平面设计符合直接侧向力装置特性的控制律,并给出渐进稳定性证明。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越肩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空空导弹转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肩发射 直接侧向力 抛接定向 BANG-BANG控制 相平面法
下载PDF
对地聚束成像SAR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礼成 任家栋 +2 位作者 钟超 贾艳胜 何益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3-49,共7页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地聚束成像模式下的任务特点,对其成像覆盖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对地聚束成像的期望姿态跟踪规律。为了尽快跟踪地面目标,需要多轴同时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为了实现SAR天线对地聚束成像,跟踪上目标后还... 根据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地聚束成像模式下的任务特点,对其成像覆盖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对地聚束成像的期望姿态跟踪规律。为了尽快跟踪地面目标,需要多轴同时进行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为了实现SAR天线对地聚束成像,跟踪上目标后还需要进行连续跟踪姿态机动。本文采用测速反馈的反作用飞轮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的PD控制器,实现了地面目标的快速跟踪指向;针对系统存在的扰动,在PD控制器中设计了系统的前馈输入补偿器,从而保证了姿态跟踪指向的精度。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束成像 姿态机动 跟踪控制 时间最优 前馈补偿器
原文传递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技术发展
19
作者 陈川 张桃源 +6 位作者 张晶晶 阮军政 林洁 施淼琴 孙茂强 张双田 张遵伟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S01期140-147,共8页
控制系统作为运载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直接决定发射任务能否成功。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通过百发发展,控制系统技术不断进步,先后经历了单平台控制系统、平台捷联控制系统、双捷联控制系统和单十表控制系统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控制系... 控制系统作为运载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直接决定发射任务能否成功。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通过百发发展,控制系统技术不断进步,先后经历了单平台控制系统、平台捷联控制系统、双捷联控制系统和单十表控制系统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均代表当时技术发展的方向。从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各子系统及冗余方案3个方面,综述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技术发展,并对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控制系统 发展阶段 硬件组成 子系统 冗余方案 发展综述
下载PDF
长征二号丁火箭控制系统冗余改进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志华 王海鹰 +2 位作者 马晓峰 杜建峰 梁玉琴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S02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箭上产品配置,消除单点及薄弱环节,对控制系统开展冗余改进技术研究;针对该型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冗余改进的关键技术、系统方案进行了专题分析,系统方案合理可行,为控制系... 为提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箭上产品配置,消除单点及薄弱环节,对控制系统开展冗余改进技术研究;针对该型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冗余改进的关键技术、系统方案进行了专题分析,系统方案合理可行,为控制系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控制系统冗余改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全箭飞行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以及入轨精度,减轻了火箭末子级的质量,增大了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后续在运载火箭中成功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控制系统 冗余 单点 薄弱环节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