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0届年会暨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23次研讨会征稿启事
1
作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为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和阐释,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现拟于2020年6月13-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0届年会。会议由中... 为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和阐释,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现拟于2020年6月13-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0届年会。会议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海派经济学 福建省福州市 政治经济学 国家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项重大原则
2
作者 丁晓钦 尤惠阳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4期I0002-I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深刻把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中全会 宝贵经验
下载PDF
全球经济政策反思:政治经济学的考量——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5届论坛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晓钦 马津润 阎新奇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深化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并将之推进到体系化、制度化的阶段,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深化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并将之推进到体系化、制度化的阶段,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对世界经济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 政策反思 国际形势 深化和发展 经济良性发展
原文传递
缩小我国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恩富 叶道良 《海派经济学》 2024年第2期86-99,共14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激发经济活力,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居民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的显著变化,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激发经济活力,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居民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的显著变化,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而产权对策在缓解财富与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财税对策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金融对策则会对财富和收入的变动起着直接的涨缩影响,房产对家庭之间财富不平等的贡献率最高。基于此,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分配理论,从产权、财税、金融、房产四大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缩小我国财富与收入分配差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分配 收入分配 分配差距 分配政策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整体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恩富 曹雷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3,113,共10页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一个辉煌整体,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后新时代三大阶段,先后形成初等富强、次中等富强和世界经济体系“准中心”的中等富强。新中国与旧中国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一个辉煌整体,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后新时代三大阶段,先后形成初等富强、次中等富强和世界经济体系“准中心”的中等富强。新中国与旧中国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的实证数据,均证明新中国前30年也取得了辉煌绩效,并为改革开放积累下雄厚的基础,如人口、公地、国资、科教、产业、保障制度和国际环境等。需对期间的失误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而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绩效对立起来,有意贬低前30年的成就来论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成就。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是在探索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核心框架下展开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经济建设 辉煌绩效 富强程度 发展红利 有机整体
原文传递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晓钦 余凯月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6,共12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十个明确”,并指出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十个明确”,并指出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验,结合新的发展实践所形成的系统的经济学说,集中彰显了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新发展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原文传递
列宁晚年对合作制的战略构想及其当代启示
7
作者 戴媛媛 程恩富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3,108,共13页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四重理论逻辑转换,在不断深化对新经济政策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制战略构想,主要内涵包括:以确保工农联盟为逻辑起点、以苏维埃政权与新经济政策为双前提、以农民合作化为主要任务、以文化革...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四重理论逻辑转换,在不断深化对新经济政策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制战略构想,主要内涵包括:以确保工农联盟为逻辑起点、以苏维埃政权与新经济政策为双前提、以农民合作化为主要任务、以文化革命和国家机关改造为工作重心、以“审慎迂回”为斗争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必要汲取列宁晚年探索合作制战略构想的有益经验,深化对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经济思想 合作制 新经济政策 股份合作制 政治经济学理论
原文传递
白俄罗斯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恩富 李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0,共9页
自卢卡申科执政后,白俄罗斯走上市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停止私有化,保持国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垂直管理的高效国家治理模式,强化总统制领导,以社会公平和公正为主要导向;秉持多元化和多方向外交,与独联体国家、中国、... 自卢卡申科执政后,白俄罗斯走上市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停止私有化,保持国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垂直管理的高效国家治理模式,强化总统制领导,以社会公平和公正为主要导向;秉持多元化和多方向外交,与独联体国家、中国、欧盟等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市场社会主义使白俄罗斯经济从衰败中恢复并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基础日益稳固,构建起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涵盖最广泛社会群体,最大程度保证就业、保障公民权利,民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避免了社会分化,实现了社会稳定。白俄罗斯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给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和资本主义制度改革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俄罗斯 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卢卡申科
原文传递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统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丁晓钦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9-51,F0002,F0003,共15页
新中国7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1949~1978年,为新中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全面国有化阶段;1978~2012年,以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阶段;2012年至今,满足人... 新中国7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1949~1978年,为新中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全面国有化阶段;1978~2012年,以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阶段;2012年至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有企业全面"做强做优做大"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本质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发展要求的诠释和践行,是应对每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关切人民的主要需求,在"强""优"和"大"之间各有侧重,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正是新中国7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做强做优做大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要矛盾
原文传递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晓钦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2-27,共6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要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稳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全面、具体、深入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意义、制度保障和实践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举措 远景目标 共同富裕 五年规划 改善人民生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积极有为 实质性
原文传递
民本文化的历史嬗变与当代阐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恩富 贾龙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5,共9页
民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开显出厚重的民本文化资源,管子率先提出的以人为本、以百姓为天思想,晏子力倡的以民为本观,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告诫,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便是民本文化的精彩华章。千... 民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开显出厚重的民本文化资源,管子率先提出的以人为本、以百姓为天思想,晏子力倡的以民为本观,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告诫,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便是民本文化的精彩华章。千年一贯的民本传统,历史地成为接引马克思主义的肥沃土壤。党的二十大报告塑往开来,对传统民本文化实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和升华:民本主张不再是权宜之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民本倡导不再是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人民至上,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本策谋不再是手段,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由手段到目的的升华;衡量标准不再是统治阶级,人民满意成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文化 以人为本 二十大报告精神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若干真相及评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岩 程恩富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55,108-109,共14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价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内含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复杂矛盾,中国抗日战争力量是同盟国在亚洲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军事力量。苏联对中国抗战持一贯支持态度,提供了道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价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内含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复杂矛盾,中国抗日战争力量是同盟国在亚洲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军事力量。苏联对中国抗战持一贯支持态度,提供了道义支持和大量的人员、物资直接援助。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呈现出从"中立"到支持、再到抢夺战后支配权的变化,在军火、贷款、人员、道义上提供了"有条件"的支持。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战态度,造成节节败退和主权沦丧等恶果;共产党坚持积极抗战和全面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美苏援助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劳动力游离”理论探究及其对我国资本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雷 曾天祺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62-76,共15页
“游离”是《资本论》中出现多次却鲜被研究的范畴,实际上贯穿了整个资本主义历史过程,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显不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劳动力的前两重游离,基于《资本论》的逻辑深入,在当代数字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发生第三重游离... “游离”是《资本论》中出现多次却鲜被研究的范畴,实际上贯穿了整个资本主义历史过程,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显不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劳动力的前两重游离,基于《资本论》的逻辑深入,在当代数字劳动条件下劳动力发生第三重游离,劳动者无意识地加入了数字生产的过程,劳动力丧失了与资本的雇佣关系形式。劳动力的第三重游离解蔽了数字平台对劳动者的剥削,揭示了劳动者数字无酬劳动的价值。劳动力三重游离累积使无产阶级境遇每况愈下,也使资本与劳动的实际隶属关系不断加深,劳动力越是游离,越是符合资本逐利的需要。劳动力游离的实质是资本利用劳资关系的不平等和其垄断地位加剧对劳动力的吮吸,是资本在逐利本性驱使下规避法律的约束,是资本有意把负外部性抛给社会。为克服资本造成劳动力三重游离的负面作用,我们第一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好互联网平台公有属性;第二要切实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国家调控加强对非公平台企业引导;第三要完善劳动法,保护好数字劳动者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游离 第三重游离 《资本论》 资本治理
原文传递
非雇佣数字劳动具有生产性吗——基于劳动力游离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雷 曾天祺 《海派经济学》 2023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数据是数字劳动的直接产品、是数字资本的核心,数据的价值创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确立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有助于明晰数据产权的归属。非雇佣数字劳动是数据生产的主要方式,资本对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剥削是数字资本吮吸活劳动的最新... 数据是数字劳动的直接产品、是数字资本的核心,数据的价值创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确立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有助于明晰数据产权的归属。非雇佣数字劳动是数据生产的主要方式,资本对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剥削是数字资本吮吸活劳动的最新方式。在劳动力的三重游离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超越了雇佣形式,使非雇佣数字劳动同样具有生产性。数字资本通过构建垄断性的数字平台,把所有人都摄入数字资本关系当中,用户成为资本的游离劳动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数据生产。庞大的数据生产使资本从无偿占有剩余劳动转向直接占有数字无酬劳动,活劳动本身构成了数字资本的隐德来希,脱离活劳动的虚假数据不具有使用价值。在数字资本主义中,数据取代雇佣关系重新链接资本和劳动者,因此,通过治理数据能够有效实现对数字资本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游离 数字劳动 生产劳动 数字资本 资本治理
原文传递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观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津润 余凯月 丁晓钦 《海派经济学》 2022年第4期170-185,共16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如何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国外学者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误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如何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国外学者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误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错误观点:一是“市场社会主义”观;二是“资本主义”观;三是“多种经济体制结合”观;四是“第三条道路”观。究其原因,在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及评判标准存在偏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的研究存在片面性,并忽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发挥的作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领导力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七个方面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国外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