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混合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亚儒 王灏 李超敏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961-961,共1页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科治疗 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 内痔出血 切除治疗 纤维化 外痔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和再灌注大鼠多脏器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岭 华积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为探讨再灌注损伤机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作者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实验模型,测定和比较了大鼠不同脏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血浆溶酶体水解酶活性在失血休克3h,失血1.5h后再灌注... 目的:为探讨再灌注损伤机制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作者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实验模型,测定和比较了大鼠不同脏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血浆溶酶体水解酶活性在失血休克3h,失血1.5h后再灌注1.5h的改变以及外源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防治再灌注损伤的效果.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快速再灌注,各脏器组织中MDA和血浆溶酶体酶明显增高(P<0.01),SOD显著下降(P<0.01),细胞损伤明显重于对照组动物;联合应用SOD和Cat预防治疗,有效地减轻了再灌注后组织损伤.结论: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中的这种细胞损伤机制,可能是不可逆性休克的一个主要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氧自由基 再灌注 细胞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单中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肾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雅妮 魏小龙 +5 位作者 朱江 王诗颖 闻荻豪 李昱 赵志青 孙羽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808-811,820,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术(SAE)治疗宽基底型肾动脉瘤(RAA)患者的安全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行SAE治疗的90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肾动脉瘤形态参数、肾小球滤...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术(SAE)治疗宽基底型肾动脉瘤(RAA)患者的安全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行SAE治疗的90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肾动脉瘤形态参数、肾小球滤过率(GFR)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等情况。结果90例患者共有116个RAA瘤体。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主要围手术期并发症者3例,发生次要并发症者10例。围手术期未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90例均获得1、12、24个月的随访,随访率100%。9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4个月时出现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检查时发现穿刺点假性动脉瘤,3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复查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结论SAE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宽基底RAA或位于肾动脉分支动脉的RAA患者,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十二指肠残端瘘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正君 李喆 +1 位作者 华积德 刘文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4期67-68,共2页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有报道为20%~50%。1990年1月~2006年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共施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146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7例,发生率为1.48%。现就其发...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有报道为20%~50%。1990年1月~2006年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共施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146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7例,发生率为1.48%。现就其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残端瘘 临床分析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后 第二人民医院 严重并发症 普通外科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成人直肠完全脱垂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卫 喻德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关键词 成人 直肠完全脱垂 术式选择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腔内胃手术一例
6
作者 印慨 郑成竹 +1 位作者 邹晓平 胡明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腔内胃手术 手术方法 胃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5-氟尿嘧啶联合生长抑素在治疗胃肠癌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旭魁 薛绪潮 杜成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在治疗胃肠癌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确诊的胃肠癌患者74人,分为5-FU单组治疗组(26例)和5-FU及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5-FUSS组,48例),5-FU组采用350mg/d剂量,静脉滴注,5-FUSS组行350mg/d剂量...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在治疗胃肠癌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确诊的胃肠癌患者74人,分为5-FU单组治疗组(26例)和5-FU及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5-FUSS组,48例),5-FU组采用350mg/d剂量,静脉滴注,5-FUSS组行350mg/d剂量5-FU,同时皮下注射伐普肽3.5mg/m2,连用7d为一周期,休息2周后再用一周期,共治疗2周期。TNM分期Ⅲ期26例,5-FU组10例,5-FUSS组16例;Ⅳ期48例,5-FU组16例,5-FUSS组32例。结果:5-FUSS组与5-FU组比较可以明显提高胃肠癌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24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ORR)为33.3%,肿瘤抑制率为83.3%,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脱发、血细胞减少为主。结论:5-FU及生长抑素联合给药在治疗胃肠癌中具有很好的效果,病人耐受性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生长抑素 胃肠癌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影响转化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海岚 沈伟 +5 位作者 陈卫 刘欢欢 龚伟 傅佶泓 胡旭光 崔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 探讨转化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2015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5例转化治疗失败(经转化治疗后肝转移灶仍评估为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 目的 探讨转化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2—2015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5例转化治疗失败(经转化治疗后肝转移灶仍评估为不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期(OS),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05例入组患者中位年龄60岁,男性70例,女性35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21例,左半结肠41例,直肠42例,另有1例为同时性多发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肿瘤临床分期cT3~4者102例(97.1%),90例(85.7%)影像诊断淋巴结转移(cN+). 89例(84.8%)患者有2个及以上肝转移灶,肝转移灶最大直径中位数为48.3 mm.全组患者术后随访3~43月(中位数11月),中位OS为11月(四分位间距:8~18月). cN0、cN1和cN2患者中位OS分别为17月、13月和10月(P=0.026).肝转移灶数目1个、2~3个、4~10个和>10个者中位OS分别为15月、15月、17月和9月(P=0.002).肝转移灶最大径≤50 mm、51~100 mm 和>100 mm者中位OS分别为15月、10月和8月(P=0.003).化疗反应为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者中位OS分别为17月、14月和8月(P<0.001).接受和未接受二线化疗者中位OS分别为17和10月(P<0.001).原发灶切除和未切除者中位OS分别为13月和9月,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cN2分期(HR=2.115,95% CI:1.089~4.109,P=0.027)、肝脏转移灶最大直径 >100 mm (HR=3.112,95%CI:1.455~6.657,P=0.003)、化疗反应评估为疾病进展(HR=4.345,95%CI:2.506~7.533, P<0.001)以及未进行二线化疗(HR=4.432,95%CI:2.186~8.986,P=0.010)是转化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淋巴结转移和是否切除原发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 对于转化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cN2分期、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化疗反应、是否行二线化疗4项因素.而原发灶切除能否为转化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转化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